【学院及专业优势简介】
1. 品牌优势
中国人民大学是中国著名的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综合性大学,法学院是中国人民大学的主要学院之一。法学院的前身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成立于1950年,是新中国诞生后创立的第一所正规的高等法学教育机构,被誉为中国法学教育的“工作母机”和“法学家的摇篮”中国人民大学在职研修班官网,成为引领法学教育的重镇、凝聚国内优秀法律人才的平台和沟通中外法学交流的窗口。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法律人才,并为法学事业的振兴和繁荣做出了重大贡献。在教育部2004、2009、2012、2017年四次正式公布的全国一级学科评估排名中,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在全国法学学科中均排名第一。中国人民大学和法学学科分别进入了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简称“双一流”)建设名单。
中国人民大学民商法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设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民商法学科汇集了一大批全国最优秀的民商法学者,参与了从《民法通则》到《民法典》以来国家所有的重要民商事立法及司法解释起草论证工作,数位教授多次为中央政治局、全国人大常委会等集体学习进行专题讲座。
2. 权威师资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既有一批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资深法学家继续发挥着重要影响,更有一大批学术功底扎实,已在全国法律界和相关学科有影响的中青年法学家成为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民商法学科师资力量雄厚,老中青学者结构合理、人才辈出,在全国享有盛誉中国人民大学在职研修班官网,在民法典编纂过程中,中国人民大学民商法学科是参与最多、贡献最卓著的学术单位,民商法师资团队是全国当之无愧的民商法“梦之队”,曾荣获中华全国总工会“工人先锋号”、北京市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在职课程培训班授课教师均为授课效果好的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骨干教师和国内知名学者。
【课程安排】
(一)政治公共课与法学理论课模块
主要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法治思维,夯实法学理论基础。主要课程包括:
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法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规范、理论法学专题研究
(二)专业核心课模块
主要围绕工程与地产法领域实务热点,结合我国实体法及相关司法解释进行详细解读。主要课程和授课师资(主讲教师不限于以下师资并根据需要作相应调整)包括:
民法学研究(一):合同法的基本理论与建设工程合同
民法学研究(二):建筑法与城乡规划法
民法学研究(三):房地产法与土地管理法
民法学研究(四):招标投标法与政府采购法
民法学研究(五):建设工程领域的担保问题(工程担保、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不动产抵押、非典型担保、融资租赁、保理)
商法学研究(一):公司法实务与公司治理
商法学研究(二):基础设施及PPP、Reits
商法学研究(三):破产清算、破产重整、个人破产、项目并购
(三)实务前沿课程模块
主要围绕实务前沿和学员需求开设相应课程,在法律实务前沿系列课程中进行讲授,主要课程包括:
法律实务前沿(一):FIDIC合同与国际工程承包
法律实务前沿(二):工程总承包
法律实务前沿(三):工程项目管理与物业管理
(四)外语课程模块
【教学办法】
以课堂讲授、线上教学与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双休日授课和集中授课相结合。
【学习期限】
学习时间一年半,自开班之日起计算。
【报名条件】
1. 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遵守法律、法规,品行端正,身体健康,并能坚持在职学习者;
2. 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并具有三年及以上工作经验。
3.大专学历者,参加课程班课程的学习,可获得结业证书。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ojishuobo.com/10116.html
评论列表(2条)
[…] 一般而言,美国读研究生院是采取学分制的,而美国大部分研究生院的学费都是以学分来计算的,一般的学校一个学分为600-1000美元,一般只需要30-36个学分即可毕业,总学费共计达1.8万-3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2.5万-20万元。每个人的情况不同想去美国读mba,也可以登录文都国际教育官网进行一对一的咨询。 […]
[…] 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是中国科学院直属的独立事业法人科研机构,其前身是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中心面向植物科学国际前沿,围绕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安全的重大战略需求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后,开展前瞻性、战略性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发挥植物、昆虫和合成生物学“三位一体”多学科优势,在植物遗传、代谢、发育、生理、及其与环境互作等前沿领域开展系统研究;力争在作物杂种优势、植物碳氮高效、高碳汇植物创制、植物干细胞与再生、植物逆境应答和免疫机制、植物-昆虫-微生物互作调控网络解析等方面取得重大理论突破和技术革新,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与生态安全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储备,强化创新源头供给。通过汇聚一流的创新资源,建成分子植物前沿科学研究杰出的人才高地、重大成果发源地和国际一流的现代植物科学研究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