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风破浪,永葆最初热爱;研路生花,深耕学途未来。日夜更替,光阴三载,四川大学的学子们在奔向未来的路上,始终保持着奋斗的姿态,找寻着更加优秀的自己。金风舞麦浪,木叶动秋声,保研季落下帷幕,诸多优秀的川大学子最终收获硕果,成功保研上岸,开启了崭新的求知之旅。本期推送,让我们一起去欣赏来自川大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保研学霸们的风采吧!
在本次的保研季中,四川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共有75位学子成功收获了梦想院校的录取通知书。
其中,向培劼保研至清华大学上海大学免试攻读研究生,杨景博推免至北京大学,栗兴昊等4位学子收到了上海交通大学的“橄榄枝”上海大学免试攻读研究生,顾梓睿等11位同学得到了复旦大学的青睐,于进洋等5名学子选择前往浙江大学开启“研”途之旅。此外,还有22位学子收到了来自华中科技大学、南京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山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高校、研究机构的“邀请函”,将从四川大学出发,开启全新的追梦之旅。在这些“上岸”的学子中,还有31位学子选择留在四川大学,继续在天府之国逐梦未来。
成功保研理想院校的背后是学子们长达三年的无声付出与努力奋斗,是四川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为学子们搭建的优秀成长平台。
1953年6月,四川大学化学工业学院设“高分子化合物专业”,我国高分子材料科学领域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国际高分子力化学的引领者之一徐僖院士是该专业的主要创始人。
徐僖院士
经过六十余年的发展,四川大学高分子在国内开创了多个第一:我国第一个高分子材料加工专业、我国第一本高分子材料加工教材、我国第一个高分子材料加工博士点、我国第一个高分子材料加工博士后流动站、我国教育部直属高校第一个高分子学院……跻身国内高分子学界“第一纵队”,成为诸多梦想高分子领域深耕的探索者的造梦之地。
学院学科、专业实力突出。高分子材料工程学科是“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985工程”重点建设学科;以先进高分子为特色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一流专业,是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专业,也是全国首个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高分子材料类专业。
中国工程教育认证证书
实力雄厚的高水平师资队伍是引领学子在高分子领域“畅游”的指路人。学院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拥有优秀的国家级教学团队和一批杰出的国家级、省级、校级和行业教学名师,聘任了在英、美等海外知名高校、研究所的高分子领域的著名专家担任外籍教师及名誉(客座)教授,助力学子成长。
自入学起,学生能够通过新生入学教育、研讨课、教授开放日等途径,充分了解自己感兴趣的课题组和指导老师。大二上学期,同学们还可以通过“双向选择”确定自己的指导老师。之后学生可以进入导师课题组参与组会,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等科研项目,并且可以参加各类创新创业大赛。
毕业后学生可以继续在指导老师课题组读研读博。学院本硕博学生比例达到5.5:3.1:1,这意味着大部分的本科生同学都有继续深造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的机会。此外,专业本硕博贯通式培养实行“3+1+5”培养模式,在本科三年级末进行考核与遴选,通过考核的学生依照本硕博贯通式培养方案进入研究生阶段培养,并按规定注册为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通过“3年本科+1年硕士+5年博士”阶段的培养,达到博士学位要求后,可获得博士学位。
近五年,四川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深造率始终保持在50%以上,2022年深造率达到65%,学院学子不仅可以到清华大学等国内一流高校继续学习,也不乏申请到麻省理工学院、帝国理工等海外知名高校继续深造的先例。
如今,高分子材料逐步与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清洁能源与环境等交叉融合,朝着智能与功能集成、柔性器件的方向发展,旨在构建以“健康、绿色和智能”为特色的万物互联智慧社会。面向未来,期待更多青年英才从川大高分子走出,为我国高分子事业的发展贡献“川大力量”!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ojishuobo.com/1109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