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大学博士后,剑桥大学博士后含金量,剑桥大学博士后王京刚,剑桥大学博士后申请

国际关系属于什么学科,构建中国特色国际关系学科的方法与路径

构建中国特色国际关系理论的新探索新发展格局下的国际关系学科建设在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建设中,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探索如何建立符合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国际规范,对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具有重要意义。系统描绘中国国际关系学科地图从长远来看,构建中国自主的社会科学知识体系,推进中国国际关系学的知识创新、理论创新与方法创新是一条必由之路,《中国国际关系学史》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构建中国特色国际关系理论的新探索

与未来中国崛起的大国地位相适应,中国特色国际关系理论有可能与现有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形成并行关系,而不仅仅是“中国学派”自我设限的“补充、修正与完善”角色,甚至将来至少在中国学术界有取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地位之势,要争取在未来国际学术界占据一定主导地位,使其逐渐国际化、更具全球性。常言道,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关键是我们自己做得如何。我们对创建中国特色国际关系理论以及将来在国际上的世界认可度要充满自信。 (阅读原文)

新发展格局下的国际关系学科建设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往往有着深刻的时代印记。在新发展格局下,中国的国际关系学建设也面临新的使命和要求,即对外讲好中国故事,对内传播世界知识。这样的双重使命意味着中国的国际关系研究者需要在新的历史时期做好学科发展的综合与融合。 (阅读原文)

中国地区主义研究与全球学的互动交融

如今,中国的地区主义研究正在发生“全球转向”“治理转向”和“比较转向”,特别是有望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比较地区主义研究领域,而全球学也走过了“全球问题学”和“全球化学”的发展阶段,日渐形成“全球治理学”。这两大研究领域的学术发展史与中国同时积极参与全球化和地区化两大实践进程高度关联,正是全球化和地区化的发展与互动,决定着中国的地区主义研究和全球学在互动交融中不断向前发展。 (阅读原文)

创新中国的国际规范研究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国际关系属于什么学科,推动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当前,中国与国际社会的互动日益频繁,在参与国际机制过程中逐步发出自己的声音。在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建设中,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探索如何建立符合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国际规范,对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阅读原文)

系统描绘中国国际关系学科地图

中国国际关系学界对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亦步亦趋的现象正在减少,开始拥有自己标志性学说和自主话语权的中国学界,整体上的学术自觉与自信正在增长。从长远来看,构建中国自主的社会科学知识体系,推进中国国际关系学的知识创新、理论创新与方法创新是一条必由之路,《中国国际关系学史》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阅读原文)

全球治理研究需超越西方理论范式

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加重,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国际关系属于什么学科,推动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可以说,全球治理是全人类共同关心且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 (阅读原文)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ojishuobo.com/115669.html

(0)
国际硕博教育张老师
上一篇 2023年 8月 16日 下午2:02
下一篇 2023年 8月 16日 下午2:04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923864400

在线咨询: 资深顾问 邮件:guojishuobo@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关注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