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学院】
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依托1995年设立的工商管理本科专业,于2002年在整合中国政法大学经济、管理和法学师资及教学资源基础上正式组建。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是国际精英商学院协会AACSB的正式会员,拥有工商管理、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3个一级学科,设有1个世界经济博士点,13个二级学科学术型硕士点,1个工商管理(MBA)专业硕士点,以及经济学、工商管理、国际商务等3个本科专业,金融工程(成思危现代金融菁英班)1个实验班。
2017年,商学院作为中国政法大学教学改革创新试点单位,组建了首届商学院理事会,聘请孔丹、邵宁、王健林、张瑞敏、余永定、洪磊、蔡鄂生、贺强、张大中等著名企业家和经济学家担任理事。同时,商学院依托中国政法大学法学优势,对原有院所体系进行了全面整合,明确提出了“一主两翼”的发展方向以及“一主两翼,协同发展,培养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的办学理念。“一主两翼”即以工商管理和经济学为主导,以法商管理和融商管理为“两翼”的发展模式。形成了“六系一所一中心”的新学科体系:“六系”为工商管理系、经济系、法商系、资本金融系、财务会计系、国际商务系,其中法商系和资本金融系为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所独创;“一所”即企业史研究所;“一中心”即MBA教育中心。商学院还设有10个非在编科研机构和3个专业实验室。商学院现任院长刘纪鹏,二级教授、博导,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资本金融学奠基人,全国人大《证券法》、《国有资产法》、《期货交易法》和《证券投资基金法(修订)》修改组和起草组成员,是我国著名股份制和公司问题专家。
商学院现有专任教师57人,其中教授24人,副教授23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占教师总数的82%,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86%,具有国外留学或进修经历的教师占72%。近5年来共获得70项国家级、省部级和重要的横向课题。商学院全日制在校生共1808人,其中本科生1052人,学术型研究生144人,MBA专业硕士437人。
商学院毕业生具有经商、法商和融商相结合的知识结构,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就业质量高,历年就业率本科生为97%,研究生为99%。近半数本科毕业生保送或考取本校及其他国内一流高校的研究生,以及赴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知名高校继续深造。毕业生主要去向为各级政府管理部门、金融机构及国内外知名企业。
【法学院】
法学院成立于2002年6月,其前身为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系。法学院现设5个博士专业,5个硕士专业和1个本科专业,下设8个教学科研机构、38个学术研究中心,是我国理论法学和公法学教育研究重镇。法学院以“法治天下、学问古今”为院训,坚持“学术立院、人才强院、特色兴院、依法治院”,在办学理念、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学科建设、学术研究、管理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形成了独特的风格,是学校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卓越法律人才的重要基地。
法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80人,其中教授36人(含二级教授3人)、副教授35人,讲师9人。博士生导师36人,硕士生导师103人。教师中有国内外享有盛誉的资深专家,海外留学归来的学者,精通实务与理论的实务部门专家,以及一大批理论功底扎实、治学严谨、在法学界具有重要影响的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法学院承担多项国家和省部级法学研究项目,科研成果丰硕;教师参与国家法律法规起草和审议工作百余次,多位教师多次受邀参加中央各部委、司法行政机关组织的重大法律问题论证工作。法学院对外交流活动广泛,与海内外知名大学建立了稳定的学术合作关系。专家学者互访、交流等活动十分频繁。
法学院现有六年制本硕连读实验班学生1225人、双专业双学位和第二学士学位生374人、硕士研究生354人、博士研究生142人以及博士后研究人员19人。法学院承担着国家“应用型、复合型职业法律职业人才培养基地”和国家“西部基层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两个国家级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基地的建设工作,以六年制法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验班和政法干警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试点班为特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法学院坚持法学教育面向学生、面向社会、面向世界,不断探索新的培养模式,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实务能力。为拓展学生国际视野,法学院为学生提供多项国际交流和国际暑期班项目。
法学院团学活动丰富。成立有学生委员会、学生会、学生体育发展委员会等学生组织,举办有“军都法学”论文大赛、“律师大讲堂”等系列活动和“致知讲坛”、“倾听·悦读”、“法律人成长引航”、“巅峰职场”等品牌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拓宽学生眼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法学院多年来为社会各界输送大批优秀毕业生,就业率居于专业前列。六年制法学实验班硕士毕业生更是实现100%就业。法学院毕业生除出国、出境或在国内升学深造外,主要到各级人大、法院、检察院等政府机关和律师事务所、银行、新闻媒体等单位从事法律实务相关工作。
【民商经济法学院】
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于2002年6月在整合校内相关学科各教学科研单位的基础上成立。学院设有民商法、经济法、知识产权法、环境资源法、民事诉讼法和社会法六个博士点和硕士点,均为国家级重点学科。现设民法、商法、经济法、民事诉讼法、环境资源法、知识产权法、财税金融法、社会法8个研究所,36个非在编科研机构。学院的二级学科和三级学科的共同特点是与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有着很高的关联度,同时在立法和司法实践中具有很高的应用性。因此,各学科之间交叉性强,协作空间大。建院以来,学院的教学科研按照“面向经济建设,贴近法律职业”的思路,注重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举,实行多学科交叉协同,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优势、特色和风格。目前,学院这种具有高度外在延伸性和内在协调性的学科组合,在国内还是独一无二的。
学院现开设法学课程98门,其中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省部级精品课程3门。学院以实习基地、诊所、模拟法庭为依托,强化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学院拥有一流的师资队伍mba 中国政法学院,现有专任教师124名,其中教授54人(含终身教授1人、二级教授5人),副教授59人。学院各学科共有博士生导师29人、硕士生导师108人。学院有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全国十大杰出中青年法学家1人,宝钢教师奖4人,北京市教学名师4人。近几年来,学院教师年均发表论文250余篇;教师撰写学术专著译著年均20余部;年均主持承担纵向项目10项,其他项目40项;年均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7项。
学院以“治学修身,经世济民”为院训,坚持创一流学科、建一流队伍、出一流成果、育一流人才的目标,践行学术立院、人才强院、和谐兴院的共识,端正学风和院风,推动改革和创新。学院遵循治学与修身并重、才识与德行俱进的育人理念,发扬追求卓越、崇尚学术、热爱集体的传统,努力培养志向高远、情操高尚、学识高深和情趣高雅的精英人才。
目前,学院全日制在校生共2354人,其中本科生1524人,研究生830人。学院注重学风建设,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开展“江平奖学金”、“民商骄傲”、“探索杯”学术论文大赛、明法论坛、品书阅世论坛等多项品牌活动。
学院历年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良好,本科生达97%,研究生近100%,就职于各级政府、公检法系统及律所,考取牛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求学深造。
【国际法学院】
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前身为1989年成立的国际经济法系,2002年,在原国际经济法系基础上正式成立国际法学院。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学院现有国际公法研究所、国际私法研究所、国际经济法研究所3个教学单位,并设有国际法研究中心等16个非在编研究机构。作为我国国际法研究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之一,学院一直坚持多学科交叉性研究和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特色,在国际经济法、海商法、WTO法、海洋法、国际私法基本理论和国际民事诉讼与仲裁研究等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国际法学院曾云集了王铁崖、汪暄、朱奇武、钱骅等老一辈国际法学人,现有吴焕宁、赵相林、周忠海、王传丽、黄进等国际法学名流在此耕耘。如今,学院现已建设形成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良好、国际化程度较高的师资队伍,还有一大批年富力强的中青年国际法专家正在成长。学院现有专任教师47人,其中教授23人,副教授19人,博士生导师16人,另有兼职博导6人,师资已形成了涉及各个研究方向的老中轻梯队。多名教师荣获新世纪优秀人才、北京市优秀教师、宝钢优秀教师、北京市师德标兵、北京市教学名师、北京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称号。学院教师具有丰富教学科研经验,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成果显著,已成为我国国际法学科研究的中坚力量。
学院每年招收本科生300余人。2012年底,学校获批教育部涉外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并自2013年起在中国政法大学开设涉外法律人才实验班,每年招生约50人,在涉外法律英才培养方面初现成效。学院高度重视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定期开展“国风讲堂”、“军都论道”、“万里随法训练营”等各类学生活动。在教学实践方面,学院教师每年指导学生参加各类国内外模拟法庭竞赛均取得优异成绩,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近年来,学院本科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6%以上,其中许多优秀毕业生进入耶鲁大学、牛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求学深造。部分毕业生就职于各级政府、法院、检察院、律师事务所和学校等企事业单位。
【刑事司法学院】
刑事司法学院是2002年6月在学校院系调整改革中,由原法律系的刑法学教研室、刑事诉讼法学教研室、刑事侦查学教研室、犯罪学教研室、法社会学与青少年犯罪研究所和原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部分师资组建成立。刑事司法学院是中国政法大学唯一设有两个一级本科专业的法学院,即法学专业和侦查学专业,鲜明的专业特色使刑事司法学院在中国政法大学四大法学院中备受瞩目。建院以来,学院恪守“厚德、明法、格物、致公”的校训,坚持“学术立院、人才强院、特色亮院、依法治院”的发展目标和“立德树人、以本为本”的指导思想,端正教风、学风和院风,推动教学改革和科研创新,打造多学科交叉协同、具有综合研究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刑事法律研究队伍。经过刑司学人多年的共同努力,刑事司法学院在办学理念、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学科建设、学术研究、管理服务等方面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学院建设了一支师德高尚、结构合理、素质良好的高水平教师队伍。现有专任教师47人,其中,教授19人,副教授22人,讲师5人;博士生导师8人,硕士生导师43人。学院还拥有专任于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院、证据科学研究院的兼职教学科研人员30多人,以及众多来自于司法、行政实务部门的兼职教授20多人。
学院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将启发式教学融入教学之中,倡导科研促教学理念,教师开展科研、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撰写论文专著获得各类奖项达百人次。
学院重视学生培养和开展学生科研活动。学院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坚持以培养品德优良、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国际型人才为目标,加强学生学术组织的建立,定期举办各种学术研讨会、模拟法庭和辩论赛等学术活动,多次邀请校外知名专家担任学院兼职教授或为学生做专题讲座,着力创造良好的科学研究氖围,以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活跃学习气氛,丰富校园生活,使学生德智体得到全面发展。
近年来,学院应届本科毕业生有部分被保送或考取本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国内名校硕士研究生,或到美国、香港等国家、地区的名校留学深造;部分到各级人大、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军队保卫部门、海关以及工商、税务、金融机构、监察、审计等国家机关部门从事本法律实务工作,也有部分毕业生到企事单位工作。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的前身是1985年组建的政治系,经过30年的发展,学院围绕政治学理论、中外政治制度和公共事务治理已形成较完备的学科专业体系,已成为国内政治学、公共管理领域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国际交流和社会服务的重要基地。
学院现拥有北京市一级学科重点学科1个,北京市二级学科重点学科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个,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3个。学院拥有政治学博士后流动站,政治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设有7个博士点和政治学理论、行政管理、国际关系等10个硕士点以及公共管理专业硕士学位点(MPA)。学院现有本科专业4个,各层次在校学生1300余人。学院注重国际化办学,与法国波尔多大学、新西兰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日本东北大学、国际城市管理协会(ICMA)开展了深度合作,共建了学术机构和学生交换培养、短期交流平台。
学院现设政治学、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国际政治4个系,拥有一支学术造诣深厚、教书育人成果突出、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学院现有教职工77人,其中专任教师63人,教授29人mba 中国政法学院,副教授24人。学院现有二级教授4人,博士生导师17人。学院教师在全国性学术组织具有较大影响,担任中国政治学会副会长、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副会长、教育部政治学科及公共管理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各1人,国家社科基金评审专家3人,获得“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宝钢优秀教师奖”、北京市高校名师、北京市师德标兵10余人。
学院致力于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公共精神,具有政治学、管理学、法学复合型知识结构,具有宽阔的国际视野、较强的政治分析能力、公共管理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毕业生就业主要到各级党政机关、司法机关、外交外事、新闻媒体、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等公共管理、公共服务机构工作。同时,近三年有超过三分之一的毕业生被免试推荐或考取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国内名校攻读硕士研究生,或到境外、国外名校留学深造。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ojishuobo.com/121178.html
评论列表(1条)
[…] 在2022年本科国际商务专业排行榜中,中国政法大学雄踞榜首。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江西财经大学紧随其后,占据第二,第三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