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关注高等教育教学,推进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用优秀的人培育出更优秀的人”,是上海交通大学约翰·霍普克罗夫特计算机科学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成立的初衷。
中心教师沉于心、笃于行,始终将本科生教学摆在最重要的位置,无言深耕。根据教学能力、学习效果、学生表现等六项指标,中心长聘教轨副教授江波于2018-2019春季学期执教的《信号与系统(含复变函数,全英文)》获得本科评教A0的优异成绩,所教课程在我校所属学科大类的排名在前3%。
如何教好一门课?
什么才是正确的为师之道?
这位初登讲台的青年教师,对此有着自己的理解。
“作为交大教师,要对得起学生的期待。”
“要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学生,全英文教学是有效工具”
作为信息类专业的重要基础课,信号与系统(含复变函数)中介绍的一些基本概念和方法,对很多工科专业都是十分有用的。但该课程内容抽象,很多重要的公式、定理涉及较多的数学知识,因此对授课教师和授课对象的数理基础有着较高的要求。同时,全英文授课意味着从教师讲授到课件展示、学生作业,最后再到期末测试都是英文,无形之中又给教师授课和学生学习增加了诸多压力。
面对这重重困难,江波不断调整自己,不断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方法,以“己变”应万变。
学生眼中的江波老师
全英文授课美国三校联合办学博士后中文授课,因其授课语言非母语加上课程本身的难度,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速度会有所差异,江波一方面通过观察学生的即时反应来判断学生是否听懂和理解,一方面组建班级QQ群,允许学生在群里用匿名的方式进行提问,以便及时调整讲课进度。
随着教学的深入,江波也在不断探索适合本门课程的教学方法。他将原版教材的精华与优秀的中文教材结合起来,整理成有自己特色、适合本班学生的课件。
为了全英文授课的顺利实施,江波尽其所能地为学生创造英文使用环境,鼓励学生不管是课间讨论还是课后答疑,均使用英文交流。
“身为交大中心人,我始终牢记要培养具有国际合作和国际竞争力的优秀人才,全英文教学是实现此目的的有效工具。要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习惯,要培养他们能熟练地以英语为工具获取各自专业领域内的信息,让他们全面接触国外高等教育的优秀成果。”
“人生是个大舞台,三尺讲台是个小舞台,无论大小,都得认真”
在学生眼中,江波老师谦和亲切、认真负责。课堂上张力十足,一个个枯燥的公式、定理,在他的讲解下,总是能变得妙趣横生,他是学生们的良师和益友。
江波老师与学生的课后讨论
对江波而言,在教学中,首要注重科学性,用语描述应简单准确、层次清楚、逻辑严密,这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理能力大有裨益。
其次注重本课程与其他课程之间的交叉,采用类比式教学,尽量将新知识与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进行类比解析。
同时,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授课还要讲究艺术性和趣味性。针对繁杂晦涩的公式、定理,江波用幽默风趣的内容来帮助学生进行理解,不仅能激发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还能提高课堂效率。
“认真过、坚持过、努力过,那便无需心急、无需焦虑,不管工作和生活都应如此,蓦然回首你会得到真正的发现和收获。”
个人简介
江波,200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获得电子工程系学士学位。2015年在美国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分校获得博士学位并担任博士后研究员,师从世界知名计算机网络专家Don 教授。2018年至今在上海交通大学约翰·霍普克罗夫特计算机科学中心任教。
他的研究主要涉及计算机系统的建模、分析和优化以及机器学习,在、、、ICLR、IEEE/ACM TON等一流国际会议和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美国三校联合办学博士后中文授课,其中关于竞争中累积优势的研究在计算机系统性能评测领域的旗舰会议上获得2016年最佳论文奖。他曾担任IEEE JSAC缓存特刊、IFIP 等国际知名期刊和会议的TPC成员,以及TON、TKDE、TMC、TAC、TMM、TCOM、JIoT、PEVA、、等多个国际知名期刊和会议的审稿人。
荣获2019年上海交通大学“光启青年学者”冠名支持,全校仅有十位青年学者获此殊荣。
微信扫一扫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ojishuobo.com/1251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