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大学博士后,剑桥大学博士后含金量,剑桥大学博士后王京刚,剑桥大学博士后申请

在读博士,女博士越读越富,男博士越读越穷?

1、无论男女,硕士毕业生和博士毕业生在35岁时的平均年收入都高于那些只有本科学历或以下的同龄人。用句通俗的话说:女博士越读收入越高,男博士越读收入越低。,教育研究生学历证书),似乎也证明了“女生越读越富,男生越读越穷”的结论,研究表明,获得PGCE证书的女性,在35岁时的回报率是1%,而男性则是-2%。

在读博士

打破教育神话

透视文凭本质

教育与分层的社会学

文 | 群学君

伴随着高等教育入学率逐年提升,特别是这两年就业形势严峻,硕士博士研究生入学人数也在不断攀升。本科毕业后选择继续深造,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的学生中,固然有部分是真正有志于学术研究的“读书种子”,但对于相当大比例的毕业生来说,考研、读博只是他们在严酷的就业压力面前,为了逃避现实,延缓就业而采取的“缓兵之计”。

一方面,教育社会学研究的表明,学历的增高与收入的增长,存在某种程度的正相关关系。一般来说,本科毕业生、硕士毕业生、博士毕业生的起薪点是逐步提升的,这也是考研读博成为许多人就业替代选择的原因。

然而另一方面,随着越来越多的本科毕业生进入研究生大军,劳动力市场对学历的要求也随之水涨船高,无论坊间热议的“全国70000硕士学历外卖小哥”,还是“牛津、剑桥、北大、清华博士争相竞聘中学老师”,都是这种趋势的反映。

在读博士

全国700万快递小哥中有1%,也就是70000人左右,拥有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

实际上,如果我们把教育看作一种投资,那么我们从小开始所有在教育上付出的时间、精力和金钱,都可以被看做“成本”,而获得最终学位后的收入可以被看做“回报”,这种教育投资回报率的问题,不仅是经济学、社会学、教育学领域热门的研究主题,也是市井巷陌升斗小民最关心的话题——所谓“读书无用论”,就是一种基于教育投资回报率的判断而形成的教育价值观。

实际上,如果我们把其他要素,比如学科、性别、家庭背景等纳入考量范围时,就会发现很多更有趣的现象,比如,最近一份来自英国财政研究所( for )的研究报告,就展示了教育投资回报中许多有意思的结论。

在读博士

这份由Jack 、等人共同完成的研究报告发表于2020年9月(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可以下载报告全文),研究人员基于英国纵向教育成果数据库( ,LEO),对不同学历背景(本科、硕士、博士和PGCE)、不同学科、不同性别的毕业生在35岁时的平均年收入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

1、无论男女,硕士毕业生和博士毕业生在35岁时的平均年收入都高于那些只有本科学历或以下的同龄人。

2、但是进入硕士阶段以后,男女之间的教育回报率开始出现显著变化,具体来说:硕士阶段,女性的教育回报率为2%(也就是拥有硕士学位的女性比没有硕士学位的女性平均年收入多2%),而男性是-2%;博士阶段,女性的教育回报率是8%,而男性是-9%。用句通俗的话说:女博士越读收入越高,男博士越读收入越低。

3、当然,男博士们也不用太悲观,因为从绝对收入金额来说,他们还是要比同龄的女博士高出一大截:在英国,35岁的男博士平均年收入为51900英镑,而同龄女博士只有36000英镑。

4、另外一种英国独有的PGCE( in ,教育研究生学历证书),似乎也证明了“女生越读越富,男生越读越穷”的结论,研究表明,获得PGCE证书的女性,在35岁时的回报率是1%,而男性则是-2%。

5、比不同层次学历背景的教育回报率差距更大的,是不同学科背景的差距。报告说,那些LEM专业(法律、经济、管理)专业的硕士生,教育回报率可以超过15%,最高能达到20%;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专业次之;而创意艺术、英语和哲学等专业,回报率则低至可怜的-10%,甚至-20%。

当然,这份报告的作者在一开始就做了非常谨慎的声明,对报告产生的数据基础和结论的推论范围都做了严格的限定,我们也不用依据一份来自异国他乡的研究报告,就对当今中国社会的教育现状做出相应的论断。

不过,关于教育投资的回报率问题,始终是许多学者关注的核心问题。比如,早在40多年前,美国著名社会学家柯林斯( )就写过一本思想犀利又多少显得有些惊世骇俗的著作《文凭社会》( )。

在读博士

《文凭社会》的副标题是“教育与分层的历史社会学”(A of and ),通过分析1850-1978年间美国教育的发展历程,柯林斯不无洞见的指出,教育根本不是推动人们进行社会向上流动的阶梯,相反是一种障碍。在他看来,“教育学位是一种体现社会地位的通货在读博士,可以用来交换获得工作的机会。与所有通货一样,当供给不断增加而货物却有限时,价格就会飞升,教育通货的购买力就会下降”,柯林斯把这种现象叫做“文凭的通货膨胀”。

在读博士

柯林斯很敏锐(当然也不无偏激)地指出,教育的急剧膨胀,并没有增加社会流动的机会,人们在学校的成绩好坏,与他日后事业的成功与否,也没有直接的关系。有关系的是什么呢?拼爹!

在当代社会学界,柯林斯是个大名鼎鼎的怪咖,他的许多研究,具有非同一般的穿透力,盛名之下难免引起争议,比如他通过对教育分层机制的揭露在读博士,批判资本主义教育制度的“伪善”,得出“取消文凭”的建议,难免给人石破天惊的感觉。

不过无论如何,在教育日益内卷化的今天,我们读读这本书,一定还是很有教益的。

THE END

在读博士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ojishuobo.com/1274.html

(0)
国际硕博教育王老师
上一篇 2023年 5月 30日 上午11:03
下一篇 2023年 5月 30日 上午11:09

相关推荐

评论列表(1条)

  • […] 确实不能全怪他们,现在每年高校毕业出来的就业人数就几千万。再看看眼下这些数据,大学生都在哪里就业了呢?没错,酒吧,奶茶店,餐饮店,外卖小哥哥小姐姐,工厂计件,地摊卖货等这一片区域几乎都有他们的身影。博士送外卖我都不觉得奇怪,难道不认可博士生能力,有本事你也去读博士,你能读吗?首先我同情博士生,我祝他好运!当今就业场景简单的来说就是我这庙小,能力和就业单位给出的职位不匹配。比如文员会简单打字复印转资料接电话偶尔也坐坐销售拿提成,做足了一个月也就5-6千,还不包吃住,很多都如此。那样的人群里边有好多能力与大学生相当的人,但他们就初中文凭或者只是有多年工作经验就可以与你们一样,甚至比你们还努力个方面还优秀,那样的人也不在少数。公司好多看中是业绩和工作当中的能力,而大多数院校毕业出来的大学生都还没有具备那样的能力,企业要考虑自身发展,自然形成市场激烈竞争关系,能力还暂时不能撑起职位的自然也得绕道而行,下来的就是工厂,一线普工,服务员等职位选择,不做你就失业,是不是很可怕! […]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923864400

在线咨询: 资深顾问 邮件:guojishuobo@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关注微信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