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大学博士后,剑桥大学博士后含金量,剑桥大学博士后王京刚,剑桥大学博士后申请

教育学博士后流动站,浙江师范大学2015年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简章

具体要求见附件2中《浙江师范大学博士后研究人员考核暂行办法》。博士后在站期间的具体管理办法见附件2中《浙江师范大学博士后管理工作实施暂行办法》。1、申请人需填写《浙江师范大学博士后进站申请表》,随时向我校各学院流动站提出书面申请(具体联系方式见“五、招聘计划”)。浙江师范大学2015年度招收博士后岗位一览表;浙江师范大学博士后管理工作相关文件。浙江师范大学博士后流动站管理办公室

浙江师范大学是一所以教师教育为主的多科性省属重点大学,学校位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金华市。学校现有19个学院65个专业,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1个专业学位硕士点,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浙江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3个省重中之重学科,3个省级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1个省级江南村落研究基地,1个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研究基地,1个省基础教育研究基地,1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15个省级重点学科;3个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25300余人,研究生5300余人,留学生近600人。在职教职员工2840余人,专任教师1580余人,具有正高职称教师310余人教育学博士后流动站,副高职称教师610余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700余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共享中国科学院院士5名、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国家“****”专家2人,国家******专家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4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国家突出贡献专家3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8人,“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9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教育部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10人;省特级专家2人,省有突出贡献专家1人,省“****”专家7人,省“钱江高级人才”特聘教授7人,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入选者42人,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71人。学校现有纸质图书360余万册、电子图书230万余种;拥有教学科研实验室42个,其中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7个。先后与5大洲、5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140余所高等院校或教育机构建立了合作和交流关系,与30余个国(境)外大学确立了校际学生交换项目。在美国、乌克兰、喀麦隆、莫桑比克、坦桑尼亚建立了5所孔子学院。

2014年学校获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博士后管委会批准设教育学和中国语言文学两个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欢迎各位博士到我校开展博士后研究工作。

一、报名要求

1.具有博士学位,品学兼优,身体健康,年龄一般要求在40周岁以下;

2.具备一定的学术水平和业务能力。具体要求见附件2中《浙江师范大学博士后研究人员考核暂行办法》。

二、招收学科

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

三、待遇和管理

(一)非委托培养的博士后人员实行年薪制,年薪为12万元,其中绩效考核奖2万元,相关发放标准根据《浙江师范大学博士后研究人员考核暂行办法》执行。上述费用由学校和学院(单位)共同承担,其中档案工资按人社部《关于博士后研究人员工资待遇问题的通知》(国人部发〔2006〕89号)执行。

(二)学校为非委托培养的博士后人员提供与本校流动编制(年薪制)人员同等的养老、医疗、失业与工伤等社会保险及公积金待遇。博士后在站期间,根据实际情况,可租住学校住房,并按学校有关规定缴纳租金,或由学校提供租房补贴(校本部600元/月,杭州校区1500元/月)。

(三)学校资助新进站博士后一定额度的科研启动费,用于博士后开展相关研究工作,其中从事自然科学中实验性学科研究的博士后每人20000元,从事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中非实验性学科研究的博士后每人10000元。学院(单位)、学科或合作导师可以给予一定的配套。

(四)凡在我校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期间以浙江师范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发表的论文和获奖成果等,统一纳入学校科研奖励范围,由学校核拨到相关学院(单位)。

(五)博士后人员在站期间,可在居住地落常住户口;其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可以按有关规定到在居住地公安派出所办理暂住户口手续。博士后人员工作期满出站后,其配偶和未成年子女的户口随博士后人员本人一并迁移至接收单位所在地。

(六)博士后人员在站期间,其子女入学、入托享受本校教职工同等待遇。

博士后在站期间的具体管理办法见附件2中《浙江师范大学博士后管理工作实施暂行办法》。

教育学博士后流动站

四、应聘方式与程序

1、申请人需填写《浙江师范大学博士后进站申请表》,随时向我校各学院流动站提出书面申请(具体联系方式见“五、招聘计划”)。如申请人属委托、定向、在职培养或现役军人者,须提交原工作单位同意其脱产做博士后的意见。

2、经初审拟考虑接受申请的,我校将组织流动站专家组对申请者的政治思想表现、科研能力、学术水平等进行面试考核和评议。经审核同意接收的,报浙江省博士后工作办公室审批。

五、具体招聘计划

2015年度拟招收博士后21名,岗位要求见附件1。

附件:1.浙江师范大学2015年度招收博士后岗位一览表;

2.浙江师范大学博士后管理工作相关文件。

浙江师范大学博士后流动站管理办公室

2015年5月13日

教育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简介

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科从1998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课程与教学论专业),2006年获教育学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2013年获批教育学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

本学科84名成员中教授42人,具有博士学位69人。形成了由教育部长江学者、新世纪优秀人才、教育部教指委成员、省“151人才工程”入选者、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校杰出教授、特聘教授等组成的优秀团队。学科带头人眭依凡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学科评议组成员。目前流动站共有10位博士后合作导师。

在2004教育部研究生教育与学位研究中心的一级****中,我校的教育学学科在20所参评大学中排名第11位;在2009年的评估中,共有34所大学参评(其中具有一级博士学位点学校9所,二级博士学位点学校7所),我校教育学学科排名第14位。据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2013-2014中国研究生教育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教育学一级学科研究生教育竞争力跻身全国第十。

经过多年发展,教育学学科的高等教育学、比较教育学,尤其是非洲教育研究、印度教育研究居国内领先地位,大学理性与文化、数字化学习环境设计、早期儿童发展与教育等研究领域具有独特学术影响。本学科已形成高等教育学、比较教育学、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教育技术学和学前教育学等6个优势学科方向,其中高等教育学、课程与教学论、教育技术学为“十一五”省级A类重点学科。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重点专业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教育援外基地各1个,教育学一级学科为浙江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2010年以来共获得省部级以上课题70余项,其中国家级课题22项。2010以来,共出版专著80余部;在《新华文摘》、《教育研究》等权威杂志上转载或发表论文20余篇。2010年以来教育学博士后流动站,获厅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40余项,其中获国家级奖项4项,省部级奖项13项。

学科具有优越的科研环境和研究条件,图书资源齐全,建有多类型实验室、电子阅览室和大型电子资料库;拥有覆盖整个教育学科的纸质期刊和电子期刊;与美、日、韩、港澳台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学术团体、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学术交流渠道,为博士后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国内外学术交流提供坚实支撑。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ojishuobo.com/135031.html

(0)
国际硕博教育张老师
上一篇 2023年 9月 4日
下一篇 2023年 9月 4日

相关推荐

评论列表(1条)

  • […] 陕西师范大学( ,简称陕西师大、陕师大)陕西省博士后管理委员会,坐落于陕西省西安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师范大学,是国家首批“双一流”“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该校入选国家“111计划”“2011计划”“卓越教师培养计划”。[1][2]现任党委书记李忠军,校长游旭群。[3]校训为“厚德、积学、励志、敦行”。[4] 截至2022年3月31日,学校建有长安、雁塔两个校区,占地面积2800余亩。学校设有研究生院和22个学院(部),本科专业71个。拥有2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教育博士),20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8个,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4个。有专任教师2010余人。[2] 陕西师范大学前身是1944年和1945年创立的陕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和国立西北大学文学院教育学系,1954年更名为西安师范学院陕西省博士后管理委员会,1960年将西安师范学院(前西北大学师范学院)与陕西师范学院合并成立陕西师范大学。1981年11月,批准成为中国首批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位列2023年ABC中国大学排名第78名[5]、2023软科中国大学排名第67名。[6] […]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923864400

在线咨询: 资深顾问 邮件:guojishuobo@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关注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