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教育部相关文件精神,2023年我校招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职攻读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学位专项计划”博士学位研究生(以下简称为“高校思政课教师攻读博士学位专项计划”)。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招生简章。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具有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扎实的专业知识,能够独立开展科学研究和实践创新,在工作上做出创造性成果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
二、招生计划及专业
(一)本年度我校拟招收高校思政课教师攻读博士学位专项计划研究生2人。
(二)高校思政课教师攻读博士学位专项计划在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招生。具体招生专业见下表:
专业代码、名称
考核科目
马克思主义理论
①1001英语
②2011材料审核
③3011综合考核
三、学习方式、报考类别与招考方式
(一)学习方式
学校2023年高校思政课教师专项计划只招生全日制博士研究生。
(二)报考(录取)类别
高校思政课教师攻读博士学位专项计划考生须以定向就业方式报考,其个人人事档案、工资关系不转入学校,但须签订定向就业协议,并按定向协议就业。考生因报考博士研究生与所在单位产生的问题由考生自行处理。若因此造成考生不能参加考试或无法录取,责任自负。
(三)招考方式
高校思政课教师攻读博士学位专项计划仅接受“申请-考核制”招考方式报考。
四、报考条件
所有报考高校思政课教师攻读博士学位专项计划的考生,除符合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申请-考核制”考生基本报考条件外,还需满足下列报考条件:
(一)报考人员须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业务骨干教师在职博士博士,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5年以上。必须与原单位签订协议书,毕业后保证回到原单位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至少5年。
(二)身体健康状况符合报考的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年龄不超过45周岁(1978年1月1日(含)以后出生)。
(三)采取在职攻读的学习方式,考生所在单位要保证其在学期间至少一年的脱产学习时间。
(四)考生通过所在单位报考资格审核。
五、申请程序 (一)网上报名
报名时间:2023年4月26日—2023年5月6日
(二)报名流程
1.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或),在首页右上角点击“博士网报”,使用个人学信网账号进行登陆,未注册用户请重新注册,注册时请仔细阅读注册须知。
2.在页面右侧的学校名称栏内输入“西南大学”,点击查询,系统列出可选的考试方式、专项计划、报考类别等信息,请根据个人情况选择,点击“开始报名”进行报名,所有信息须填写准确、无误。
3.报名完成后点击页面左上角“首页”可以查看已填报成功的信息,如有错误,请及时修改,信息核对无误后,系统会自动生成一个报名号,报名成功。生成报名号后,只可修改个人基本信息在职博士博士,如要修改报考类别、报考专业、考试科目等报考信息,则需要重新报名(用本人注册的用户名密码登录报名系统后点击“新增报名”即可)。
4.报名成功后,点击下方“交费”按钮,进行交费。根据渝价[2013]310号文件,西南大学博士研究生报名费(不含综合考核费用)缴费标准:200元/人。
5.西南大学博士研究生报名费缴费方式均为网上缴费,无现场缴费,缴费成功后,报名结束,未缴费成功者视为未报名。缴费信息可在报名系统首页点击“交费信息”查看,请务必在网上报名结束前查看、确认。
(三)报名注意事项
请考生务必完整填写报名信息并仔细核对确认,确保准确无误;报名时间一旦截止,填报信息不得修改。凡不符合报考条件、不按要求填报信息、错误填报信息、填报虚假信息、不能提供相应证明材料而造成不能考试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报名考试费一旦缴纳,不再办理退款手续。
(四)申请材料提交
2023年5月8日前,考生须提交如下材料。逾期不交,视为自动放弃报考。
1.《2023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职攻读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学位专项计划考生登记表》。
2.博士学位研究生网上报名信息简表。
3.考生本人签字确认的有效身份证正反面复印件。
4.思想品德情况审核表。
5.学籍学历材料。
硕士研究生学位、学历证书(电子版提供原件扫描件、纸质版提供复印件),境外获得学位的考生还需提供“教育部留学人员服务中心”的学位认证证书(电子版提供原件扫描件、纸质版提供复印件)。
6.硕士阶段正式成绩单原件。
7.硕士学位论文全文。
8.代表性学术成果复印件。(包括封面、目录和正文内容的PDF电子版)
9.外语水平证明材料复印件。
10.个人陈述。
包括研究计划、学术背景、研究经历、申请理由、参与的科研项目简介及自己在其中的贡献等,不少于3000字。
11.两名所报考学科专业领域内的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的书面推荐信,须分别密封并由推荐专家在封口骑缝处签字。
12.须提供所在单位人事部门出具的证明其为本单位在职在编教学或科研人员、保证其在校脱产学习时间不少于一年的证明材料原件。
申请材料须全部用A4纸打印或复印,材料1单独装订,材料2-12按顺序装订成册,2023年5月8日下午5:00前寄送至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收件地址:重庆市北碚区天生路2号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301办公室收件人:谢老师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ojishuobo.com/143130.html
评论列表(4条)
[…] 为吸引新近毕业的优秀博士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加速培养造就一批进入世界科技前沿的优秀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全国博管办发布了《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关于做好2019年度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博管办〔2018〕104号)。根据通知精神,现就做好我校2019年度“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以下简称“博新计划”)申报工作通知如下: […]
[…] (1)报名表 […]
[…] 这一常态的形成不是偶然的,而是浸透了学校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师生共同的汗水。概括起来,主要得益于四点做法。 […]
[…] 1. 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实事求是,从中国实际出发,洞察时代大势,把握历史主动,进行艰辛探索,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指导中国人民不断推进伟大社会革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根本原因在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