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大学博士后,剑桥大学博士后含金量,剑桥大学博士后王京刚,剑桥大学博士后申请

出国留学-其他,抠门留学申请指北aka贫穷陆本怎么出国读硕博(寻找高性价比项目、奖学金机会以及其

另一方面,我认为绝大多数昂贵的硕士项目其课程本身并不值价,大家消费和投资的真正对象是名校招牌或实习/工作签证。对于做学术的同学而言,正因为要满足这一点相对困难,所以申请直博或全奖硕士是更合适的选择。留学申请真的没那么麻烦,本来就是该自己做的。我收到第一个无奖硕士offer的时候,也跟负责招生的老师说,不好意思,我还得看看其他项目的申请结果,因为我比较看重资金的情况。

最近终于有心情来整理一下申请的经历。每年申请帖遍地都是,本来觉得不足挂齿没打算写;但是最近跟一些朋友小范围交流之后,意识到还是有点东西可以且有必要分享,遂作此文。为了达到零门槛科普的目的,我会尽量减少直接使用黑话、英文和缩写。

在我的申请季,钱的问题是我最关心的问题之一,然而这件事情被讨论得太少了。绝大多数的选校帖,仿佛都默认读者背后的家庭可以毫不犹豫地出资砸向最好的名校;群组里有关费用的讨论,有时候是在80w和100w人民币之间纠结。

我爸妈非常支持我留学,但我并不想因为自己的冒险决定给他们造成额外的负担——拜托,我都21岁了!随着年岁的增长,追求经济独立的渴望逐渐按捺不住——是真的按捺不住,具体表现为我的自尊心变得非常脆弱(笑)。另一方面,我认为绝大多数昂贵的硕士项目其课程本身并不值价,大家消费和投资的真正对象是名校招牌或实习/工作签证。即使从这个角度看,文科硕士的经济回报仍然低得可怜。

于是我开始认真思考:我想出国读我喜欢的项目,但我又不想当冤大头,这是可能的吗?答案很简单,这是完全可能的。就像申请前期很多师友鼓励我的那样:试试呗,万一呢?

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很简单,即鼓励并帮助和我相似处境的朋友考虑更多可能的选择。多一个选择总是没有坏处,当然前提是要知道这个选择的存在。

本文是一篇抠门留学指南,如果你符合以下画像,可以考虑往下读:

1. 因为手头预算不足、不能或不愿花父母(太多)钱,从来没有认真考虑过出国读研。

3. 愿意付出额外的努力出国留学-其他,抠门留学申请指北aka贫穷陆本怎么出国读硕博(寻找高性价比项目、奖学金机会以及其,为自己或父母省下一笔留学费用。

2. 本科在大陆就读,有志于学术,想出国读研,但学的是不那么“热门”的人文社科,时常担心养不活自己。

欢迎把这篇文章分享给你认为可能需要的人。你甚至可以分享给爸妈——或许有助于减少一些不必要的质疑和顾虑。

1. 自费留学的基本概况(以人文社科硕士为例,一年的学费+生活费总包):

1.1 世界是很大的,所以这个数额在10w-70w人民币不等,不同国家、城市、项目差异巨大。10w是德国大学,70w是坐落美国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

这条光谱上的大致坐标:欧洲10-20w,港坡20-30w,英美加30w-70w不等。任意地区都可以在小红书APP搜索“地名+留学费用”,很容易找到答案。

1.2 此外,部分地区内部还因为学校建制(私立/公立-影响学费)、地理位置(城市消费水平-影响生活费)等因素存在较大的分化。例如像美国、加拿大这样的大国家,如果沿着公立学校、乡村地区的标准搜索,一定能够找到花销更少的项目。

举个例子。我申请季碰到过两个令我印象深刻的(异常值),一个是加拿大The of ,一个是美国德州的The of Texas at 。这两所大学声誉很好,都是因为公立校的性质,一年的学费在2w刀即15w人民币左右,再加上不算昂贵的生活费,竟然可以控制在30w人民币一年,在美国和加拿大实属难得(刚搜了一下好像UBC还不算最便宜的,可能因为当时看 of 的学费太高,我弱小的心灵受到了冲击……)。

总之,如果细心寻找,肯定还有更多物美价廉的项目。一个最简单的搜索方法:搜索“学校名 + cost of (总费用)或 fees(学费)”,官网通常都有费用的计算器,一目了然。

了解完基本费用,纯靠自费能去哪些地方,心里大概能有数。

2. 接下来我们看看,如果你愿意搏一搏,留学这笔钱还可以从哪来:

2.1 奖学金

2.1.1 有学术志趣的朋友,不妨尝试直接申请美国的博士项目,一旦录取,基本都提供全额奖学金。

我们常说的全奖(full )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指给你一个大礼包( ),学费免除或覆盖,同时提供符合当地基本生活水平的生活费。换言之,几乎不需要自己出钱。

博士项目的这个大礼包比较有讲究,可能是 + + 多种形式的组合,但总之是保证给你配齐的——指的是直接发钱;RA和TA则需要你担任研究助理或教课,来换取这部分的奖学金。

每年拿到博士offer的申请者还会比较不同offer大礼包的构成,来辅助他们做决定。一个简单的道理,不干活白拿钱肯定是比干活换钱更轻松的,即优于 优于 。

对于理工科同学而言,直博的道路相对容易。在大陆读本科的文科同学能不能直博?能,难度更大,但也是可以的。有多难?看目标学校,不能一概而论。我认识的近两年人文社科陆本直博的例子有大概5个,其中包括顶校名项目,也有综合排名“普通”、在本领域声誉很好的项目。

当然,文科陆本直博终究还是少数。而且美国之外的很多地区,在学制上是默认需要先读硕士,才能申请博士的。博士有工资,那硕士怎么办?

2.1.2寻找提供奖学金的硕士项目

有很多硕士项目会在发放offer时奖励不同数额的奖学金,慷慨程度不一,几千刀的小奖(真是杯水车薪……)、半奖(比如能覆盖学费)、全奖,都有。还有一些项目,虽然在发放offer时不会给奖,但在入学之后会提供较为易得的RA、TA的机会,供学生申请。

还是举UT-的例子,他们的 of (姑且称之为信息学院吧)就有很多这样的机会。如果你做TA,便可以算作学校雇员,将学费从国际学生标准降低为州内标准,再额外发放工资。如果愿意多打几份工,总花销可以减少50%甚至更多。

搜索方法:首先在项目官网仔细阅读(资助)这一栏的信息,弄清楚有哪些渠道、给多少、以什么方式给、何时以及怎样申请(是否需要单独提交申请)、申请标准和录取概率。同时可以在网络上搜索,或找就读学生打听一手消息。

哦对了,奖学金offer是可以讨价还价的。我见过一个帖子,大意是用A校的奖学金offer去谈B校,再用B校的奖学金offer去谈A校,以此类推……其实跟谈薪水是一个逻辑。

2.1.3 由非学校机构提供的奖学金

这类提供全额奖学金的比较多。例如我国的留基委CSC公派留学、欧盟的 计划,当然还有罗德奖学金这种世界级别的奖学金,都属于此序列。每个国家的奖学金政策各有特色,也可以仔细搜索,例如荷兰有专门针对中国学生的橙色郁金香奖学金项目(OTS)。这类计划可能有一些限制,例如CSC会要求回国服务一段时间。

总结:全奖文科硕士虽然少,但比我们想象中要多。欧盟的 计划就是清一色的硕士项目;CSC虽然这两年硕士奖学金砍得差不多了,但还剩下一点,值得在官网上仔细查找;香港的MPhil(研究型硕士)普遍是全奖,听说甚至还能攒下多余的钱;哈佛的东亚研究有全奖硕士;美国的传播学也有不少硕士项目提供全奖,以量化方法为主。我相信每个领域都有一些类似的机会,虽然竞争激烈,但值得一试。

我收到录取的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几乎每个学院都可以申请额度不一的奖学金。今年人文学院给一共7位硕士申请者发了每年2.5w欧元的全奖,可能的研究方向包括媒介研究、古典学、文学、哲学……都是“冷门”学科,是不是还挺意外?

奖学金,尤其是不需要干活换钱的奖学金,往往是第一选择。首先因为这是一种荣誉,写在简历上有说服力,还可以撬动更多的资源;其次,这意味着你不需要通过打工等更加辛苦、耗时、吃力不讨好的方式去赚取生活费,多出来的时间则可以用于更多对你有长远价值的事情。有很多研究表明,经济困难的学生会在打杂工上付出非常多的时间和精力,这无疑会挤占他们自我发展的空间。相比之下,有助于自我发展、有清晰规划的实习和工作,会是更好的选择。

2.2先工作攒钱出国留学-其他,或就读时通过实习挣钱

这条对于希望走业界道路的朋友比较适用。对于做学术的同学,如果能找到和研究方向相关的实习或工作,也是不错的选择。很多行业的实习工资也很高。

2.3把你毕业后的预期收入纳入计算

跟上条同理。我想特别提醒的一点是,我们日常印象中赚钱的行业,在第一世界国家同样赚钱,而且更加赚钱,薪水可能是国内的数倍(请自行搜索)。如果计划从事这些行业,毕业后留在当地工作几年把学费挣回来,并非难事。对于做学术的同学而言,正因为要满足这一点相对困难,所以申请直博或全奖硕士是更合适的选择。

强调“预期”这一点,也是鼓励大家从更大的时间尺度来看待短期的困境,学会识别长期的收益。我知道这一点对于家庭困难的同学尤其不容易,因为预算不足的生活往往带有强烈的紧迫性,并没有“预期”的空间。但几乎我遇到的所有长辈,都会跟我着重强调“在教育这件事上,钱不重要”的观点——高等教育是一笔投资,背后蕴藏着很多可能性。当然修行还是靠个人。

2.4 贷款

这条道路风险较大,我并不了解。在国外贷款上学更为常见,尤其是针对医生、律师这类学历和专业壁垒高、毕业后预期收入高的行业。

3. 关于申请季的费用

3.1 如果你预算紧张,我认为可以省的:

中介,尤其是全包的中介。大型中介机构本质上就是利用信息差+外包劳动力来挣钱,而且收费奇高。留学申请真的没那么麻烦,本来就是该自己做的。更何况中介提供的每个环节的服务,你都可以找到性价比更高的替代品。

所谓的付费实习、付费科研——都是骗钱的。

语言类课程。现在免费的开源资料非常多,有能力完全可以自学。

3.2 我认为最好不要省的:

申请费。一所学校的申请费大概是几百人民币,这点钱就不要省了!适当多申一些学校,多一些选择,没有坏处。

转专业的同学如果拿不准申请的,还是可以找目标专业的前辈付费咨询一下。

4. 其他建议

千万不要羞于谈资金这件事。要多谈,让更多的人知道这很重要。

首先,不妨先和父母或其他资助你学业的人开诚布公地谈论这件事情,共同决定预算范围,并商量可能的解决方案。Again,你可以把这篇文章拿给他们看。为了降低风险,你可以同时或先后准备很多条道路,留学是众多道路中的一种,具体到选学校、选项目上还可以分出不同方案,最后根据实际结果来做决定。

其次,尽可能地主动搜索信息、打听消息。释放出信号,让别人知道你有资金上的顾虑,他们才知道怎么帮助你。很多奖学金项目其实就在那里,只是你不知道。我文中列举的例子,都是我从各种千奇百怪的地方——逢人就问,线上或线下,通过搜索或请教师友——打听到的。

我跟某老师发邮件询问选校推荐时,就直接写了“美国硕士对我而言太贵,如果你能推荐点其他地方的、便宜一些的项目,我不胜感激”。之后她很快回复了我,所列清单里第一个就是阿姆斯特丹大学的Media ,此外还有瑞士、澳洲、加拿大的学校——虽然对于国内大众而言不那么“知名”,但在子领域内都是声誉极佳的项目。

我收到第一个无奖硕士offer的时候,也跟负责招生的老师说,不好意思,我还得看看其他项目的申请结果,因为我比较看重资金的情况。老师马上表示理解,说,对,你不用着急做决定,我们非常欢迎你来,但确实没办法提供奖学金,所以如果你有更好的offer,我当然支持你去。

最后,做选择的时候,要看重钱,但也不要太看重钱。虽然这种微妙的平衡很难,有时还需要一点勇气和魄力,但总之还是要以长远利益为重。

这篇文章主要讲的是关于钱的事,希望有需要的朋友看完之后心里能有个底,不那么慌。找到了合适的项目,具体怎么申请到,是另一回事,这还得多向网友学习。

附申请季常用信源:

论坛:一亩三分地 寄托天下知乎 (这几个我一般是用来搜索)

豆瓣小组:Women in , Women ,Women in Tech,以及其他很多组(这些我基本上每天都逛……)

小红书:适合留学实用信息查询,另外可以搜项目找在读学生,一找一个准。

留基委CSC项目网站查询入口:

简单分享一下我自己的经历。大概是去年的这个时候,我下定决心出国。有几个瞬间对我有决定性的影响,其中包括几位师友斩钉截铁地鼓励我说:既然对学术有兴趣,你完全可以申请直博啊,不用花家里一分钱!我心想还有这等好事,听起来真不错,可以赌一把。后来准备到一半,压力很大,有点崩溃,师友又劝我说,没事别着急,先读个硕士挺好的,你跟家里好好商量一下,然后多争取一些奖学金。这时候我内心依然有点崩溃:我心想,当初是你们告诉我可以不花钱出国读书的……

当然这是玩笑话,办法总比困难多。后来我根据各种限制条件满世界精挑细选,申请了美国的5个博士项目以及美国、香港、新加坡、荷兰四个地方共4个两年制硕士。博士项目基本都被拒了,这倒是意料之中,因为我其实并没有做好读博的准备,选校策略也较为激进;4个硕士里面录了3个,其中有一个还是文转理(信息科学/人机交互)。唯一有奖学金的就是 of ,录了两年制的Media 研究型硕士,附AMS全奖。现在想来,奖学金其实是一个很明确的信号,说明这个项目跟你的匹配度很高——确实,我投降,我认了。

学术生涯是疯狂的赌博,文科更是如此,这次申请算是体会到了。说实话挺残酷,也让我对很多事情有了新的认识。非常感谢在此过程中选择推我一把的师友,虽然我中途很长一段时间都感觉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要完大蛋了,但结果总归是有惊无险。啊!真刺激。

这是AMS奖学金的页面。看起来平平无奇,一年才录5个,感觉挺不着调的。我当时问了几个在读的中国同学,均表示不知道有人拿到过这玩意儿。但它就写在那里,还明摆着是给非欧盟第三世界国家穷学生的,我心想这不就是我吗,怎么能不申请呢!

出国留学-其他

回复招生办公室老师的邮件。我说的是真心话——如果没有这笔全奖,我大概率骂骂咧咧地去读人机交互,暂别文科学术界,去挣大钱了——其实也挺好的。但因为这个小概率事件,我接下来要去欧洲继续学习如何用人文社科的方法分析, , apps……平行宇宙就此分岔,很难讲哪条路会更好。还可能我学完最后还是转行去挣大钱了……Who knows?

话说回来,能靠读和写喜欢的东西养活自己,趁年轻在欧洲先遛个弯,感觉很好。所以就先这样吧!

出国留学-其他

祝大家一直都能过得开心且养活自己!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ojishuobo.com/155896.html

(0)
国际硕博教育张老师
上一篇 2023年 10月 13日 下午5:01
下一篇 2023年 10月 14日 上午9:02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923864400

在线咨询: 资深顾问 邮件:guojishuobo@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关注微信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