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大学博士后,剑桥大学博士后含金量,剑桥大学博士后王京刚,剑桥大学博士后申请

国家取消在职博士,党委副书记被拟录为本校博士生,取消了冤不冤?

既然已经担任该校党委副书记,是仅在正书记和正校长之下的第三把手,阿书记其实根本不需要劳什子辛辛苦苦去读个博士学位。其一,该校博士招生资格审查不严谨,连这么明显的年龄问题都故意放过,显然研究生院招生管理科要受行政处分,从工作人员、科长至少到副处长一级。

国家取消在职博士

这是教师打怪指南的第136篇原创

四月是高校博士面试招生的季节。无论经历了几战,身体疲惫且心里焦灼的考生们都要看这个月的面试结果,是成是败,最后也不得不接受。

而这两天,最红火的高校人物当属青海民族大学党委副书记阿进录同志。他爆得大名恰恰是因为挑战了这个月最青春的神经,在该校博士招生笔试、面试中得了“双第一”,4月9日被拟录取为本校博士生。

然而,一经公示,广大吃瓜群众就坐不住了。自家书记考自家学校,还能双第一,这不是明晃晃的招生腐败嘛!可不是,一个举报帖子就让他火热出了圈。

为了迅速灭火,青海民族大学不得不挥泪斩马谡,4月13日迅速发布一则公告,取消了阿书记的录取资格。理由竟然是,“经复核,阿进录不符合我校博士研究生报考条件”。

卧槽,这不是再次伤害吃瓜群众的智商吗?贵校当初是怎么进行资格审查的,况且阿书记的全部人事档案都在贵校,竟然连不符合报考条件都审查不出来?

但回头想一想,阿书记其实也挺冤的。不相信?可以继续看。

这本来就是“在职攻读博士”,本来也是“原则上不超过45周岁”,阿书记并没有明显违规,为啥这次却成了众矢之的,被如此粗暴地取消了报考资格呢?

国家取消在职博士

01

“原则上”,阿书记有报考资格吗?

从去年4月7日发布的该校民族学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来看,这是在民族学一级博士点招生,所实施的招生计划主要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骨干在职攻读博士学位专项计划”,招生名额为30。“基本学制3年,学习形式为全日制,须脱产学习。”

在报考条件上,第一条是政治条件,第二条是学位条件,第三条为年龄条件。

阿书记是该校党委副书记,肯定政治条件过硬;同时是研究生学历,教授职称,学位上也肯定没问题。

唯一有点瑕疵的是年龄。招生简章上要求,“考生年龄原则上不超过45周岁”。问题就出现在,这里有个“原则上”。

国家取消在职博士

吃瓜群众不要以为,这个“原则上”是专门为阿书记开的后门。

其实,检索一下就可以知道,在2023年4月12日发布的该校2023年度民族学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上,也有这个“原则上”。

那么,我们就会问,这里为啥要加“原则上”呢?加上了不是50、60岁都可以来考这个博士吗?

外行人看热闹,以为是留的后门;内行人看门道,知道这是不得已为之。

一般来说国家取消在职博士,在30个招生名额中,只要大多数符合45岁以下这个年龄要求即可,有两三个或四五个超过45岁也“原则上”可以接受。

为什么呢?让我们看一下这次博士招生的特殊之处。

因为在这样一所西部普通高校,要在民族学一个学科完成30个博士招生指标其实并不容易,而该校又要尽量完成2023年和省教育厅下达的这个专项招生计划,即“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骨干在职攻读博士学位专项计划”。

这就使得,如果再硬卡年龄不超过45岁,那么报考的人数就会更少,到时候招来学生的太少就没法向部厅对口司科交代。“你们是怎么完成这个专项计划的?明年不给你们了。”

如果不信,你可以看看,这30个博士招生指标,到最后加上阿书记,满打满算也不过招到了17个人国家取消在职博士,党委副书记被拟录为本校博士生,取消了冤不冤?,刚刚完成一半的招生任务,数据上其实很不好看。

至于为什么有这个招生计划,又为什么给30个专项名额,这其实是为了西部地区培养专门(民族学)的高端人才,等于特批的西部人才培养项目,有着良好的初心。

总之,按照招生简章,阿书记并非没有报考资格。在拟被录取的17名博士生中,可能也只有很少几位超过45周岁,算“原则上”符合条件的。

国家取消在职博士

02

阿书记是如何“双第一”的?

既然年龄“原则上”没问题,也就并非没有报考资格,那么吃瓜群众为什么很不满意呢?

这就在于,一是自家书记考自家学校,二是书记考了个笔试、面试双第一,有着明显的招生腐败嫌疑。

让我们先来看看,阿书记是否有必要来读这个博士学位。

阿书记生于1973年4月,今年马上50周岁,几乎年过半百,开始了“知天命”的时候。

既然已经担任该校党委副书记,是仅在正书记和正校长之下的第三把手,阿书记其实根本不需要劳什子辛辛苦苦去读个博士学位。都到这个级别了,谁还看你有没有博士学位?即使是读了有了,也并不必然给自己带来仕途上的进一步升迁,反而还可能耽误至少3年时间。

你想想,还有10年就到龄退下领导职位,哪还有3年时间去读个博士学位?尽快谋求调到平级高校当个正校长不香吗?

当然,也许有未了的博士梦,也许蹭一下这个招生计划,阿书记最后还是报了名,也顺利通过了报考资格审查。本来就应该通过的嘛!

千不该万不该的是,这些管招生、出题、面试的下属们可能太想给党委副书记面子,但也可能非常认可阿书记的学术水平,于是给他在“民族学”方向打了一个笔试、面试双第一,总分在17位录取考生中名列第二,但在公示表上又被排在了第一,在外人看来就显得非常扎眼。

这就是,下面人办事不注意细节,上面人办事不注意风格。

如果给阿书记在“民族学”方向排名第5,也就是倒数第二,再放到公示表的中间位置,那么吃瓜群众就不会这么激动,反而可能感觉该校招生很公平,竟然敢把自己学校的三把手排名倒数,一点不给面子,自己真有风骨。

这样,阿书记就得了里子,被顺利录取为该校博士生,而该校和研究生院就得了面子,似乎维护了博士招生的严肃性。

国家取消在职博士

03

面对舆论热议,该校慌不择路

在招生和公示环节,阿书记自己显然放松了警惕性。

如果当初叮嘱一下,让自己要考上,但排名要靠后一些,不要太显眼,那么这次的舆论热议就会小很多。

当了领导之后,尤其是当了多年领导之后,很容易丢失戒骄戒躁、小心谨慎的品质,也丢失了对细节的青春性,这是很多地方尤其是偏远地区干部的问题。

既然事先没做好预防工作也就算了,出了事竟然也做不好亡羊补牢,就让人更大跌眼镜了。

在舆论热议起来之后,对于自家书记考自家博士的质疑,该校研究生院招生科工作人员回复说,“他只是一名考生而已。”

这句回复如此得轻飘飘,如此得掩耳盗铃,连自己都不会相信,这位党委副书记“只是一名考生而已”。如果阿书记去考清华北大,那的确可以这么说,而现在是考你本校,你研究生院总要瓜田李下,避嫌一下吧!

而面对着年龄超过45岁的质疑,这位工作人员再次避重就轻,“他资格审查是通过的”。

这句回复明显是以结果来回应原因,“通过”这个结果并不能够说明“如何通过”这个原因,招生腐败也可以让他通过,但不保证这个“通过”是符合招生简章的。

当然,也许这位工作人员没有得到发言人培训,又试图强词夺理,蒙混过关。

殊不知,该校4月13日的公告,“经复核,阿录进不符合我校博士研究生报考条件”,首先会砸到这位工作人员头上。你就等着被行政处分吧!

其实,这则公告本身也含糊其辞,只想着抓紧平息舆论热议,以至于把阿书记迅速牺牲掉了。

国家取消在职博士

04

三板斧:这次危机公关的正确姿态

无论公告的出台是该校的决定,还是上级的要求,总体上都是一场失败的危机公关。以不解释的方式,以牺牲个体的方式,来掩盖掉可能被质疑或可以来辩解的事实。

如果不是慌不择路,如果能够冷静对待,这场危机公关也并非不能够圆满化解。

其一,该校可以认定,阿书记在笔试、面试上得了双第一,是导师组独立打分的结果,研究生院和校方不能干涉,而是尊重这一结果,也就在公示表中如实列出。

其二,该校可以澄清,该专项招生计划是特批专门为西部地区培养民族学人才,有着西部性、民族性的特点,不同于一般的博士招生。

其三,该校可以说明,招生年龄只是“原则上”不超过45岁,并没有完全卡伤,所以阿书记也有报考资格。

这三板斧下来,吃瓜群众就不好回应了。

你们说的年龄并不是问题,阿书记有资格;这场招生也是特别面向西部和服务西部,政治上绝对正确;学校不能干涉具体打分,维护了招生的独立性和严肃性。

说其中没有腐败,可能你也不信;但说其中有腐败,你也抓不住任何把柄,总不能要求公开笔试试卷和面试录像吧!还没到那个地步。

然而,道高一尺,魔却没有高一丈,该校还是修行不够,定力不足。

现在的一则公告虽然以牺牲阿书记来平息了舆论,但带来了更多负面影响。

其一,该校博士招生资格审查不严谨,连这么明显的年龄问题都故意放过,显然研究生院招生管理科要受行政处分,从工作人员、科长至少到副处长一级。

其二,该校主管研究生招生的校领导,即分管研究生院的副校长,至少要承担领导责任,诫勉谈话是最低的。

其三,这次事件暴露出该校在研究生招生中的系列严重问题,有违公平公开公正,需要严肃整改。

如果这事再被严重定性,那么该招生计划就可能保不住,该校失去了人才培养的一大块利益。

国家取消在职博士

05

阿书记:行政领导在职读博士

滑稽的是,一通处理、处分下来,毫发无伤还略显无辜的竟然是阿书记。

阿书记自己懵懵懂懂地报了名,也通过了资格审查,还努力准备了笔试和面试,好不容易拿了双第一,最后却被“莫名其妙地”取消了报考资格。

如果你是阿书记,也会觉得很受伤。虽然是报考自家单位的博士,但我也努力了啊!而且这个操作之前和现在也是稀松平常的啊!

你知道,高校有多少行政干部都是在职读着自家单位的博士毕业的,一边当着领导,一边还顺手拿个博士学位,官帽、职称、学位三不耽误,妥妥地人生赢家。

你们那些脱产花个四五年还读不出来一个博士,读出来也要被我们割韭菜,真是智商low得很。

虽然这几年,上面要求,不得在职读博士,而且读博士要转档案,堵伤了部分高校行政干部的博士梦。

但架不住还有很多专项博士招生,尤其是针对“思想政治工作骨干”,包括行政干部和一线硕士教师,都可以走这条路来戴上博士帽。

和尚摸得,为啥我摸不得?别人都这样,为啥到了我就“不符合报考条件”了?我受的伤,要向谁诉说?

至于考上了要脱产学习,阿书记也并非不能,这都不是问题。问题是,规则很明确,后门开很多;你问为什么,我答啊喔额。

高校博士招生的乱象也不是一时半会,从之前大批量生产的官员博士和老板博士,到现在各种专项的行政干部博士,学术能力从来都不是唯一要求。

苦就苦的是,那些五六年辛辛苦苦读个博士出来,还会被这些水博士们嘲弄、管辖和割韭菜,“你们博士毕业有啥了不起,老子也是博士,老子还是在职的,轻轻松松就拿到了博士学位,不像你们吭哧吭哧了五六年。”

一叶能知秋,一叶也障目,道理如此澄明,而博士招生为何就不能如此澄明呢?

本号“教师打怪指南”已经发布了多篇高校教师入职离职的推文,主要涉及聘用合同陷阱的识别和防范、离职告知书的写作、违约金的计算方式、离职的四种常见方法和人事争议仲裁和起诉程序等。

作为高校资深青椒和离职专家,指南哥已经指导了四十余个离职事发,有相关困惑,欢迎咨询!

往期小哥:

“高校青年教师顺利晋升职称的18条指南”

“鼓励学生举报老师,卑鄙的道路走不出光明的未来”

“面对学生举报,大学老师怎样讲课才安全?指南来了”

“作为高校教师,你会遭遇到的7种奇葩式职称晋升”

“清华大学50岁副教授被辞退,这场结局是怎样诞生的?”

“清华大学副教授非升即走失败,留给我们7大教训”

“高校青年教师为何容易掉入聘用合同陷阱?”

“步步惊心:高校聘用合同可能潜藏的十大陷阱”

“这家高校的聘用合同只有2页,却潜藏着8个陷阱”

“今年去高校求职,你一定会碰上这些圈套……”

“青椒打地鼠:高校教师如何防范聘用合同陷阱?”

“高校教师辞职一般适用哪些法律法规?”

“给全国两会捎句话:切实保障教师的辞职权益”

“流氓猪欺负小白兔:为何部分高校不怕教师打离职官司”

“合同期未满,我要怎么离职?告知书模板来啦!”

“对于教师离职违约金,高校不能无视法律规定,狮子大张口”

“一桩高校离职糊涂案,竟然入选某省劳动争议十大典型事发?”

“高校教师合同期满离职,领导却不批准,该怎么破?”

“是否善待教师离职,考验人事部门的智慧和良心”

“在高校中求生存,就像一场肖申克的救赎”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ojishuobo.com/159786.html

(0)
国际硕博教育张老师
上一篇 2023年 10月 27日
下一篇 2023年 10月 27日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923864400

在线咨询: 资深顾问 邮件:guojishuobo@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关注微信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