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大学博士后,剑桥大学博士后含金量,剑桥大学博士后王京刚,剑桥大学博士后申请

单证硕士读博,新传博士招生考情分析 | 中山大学

申请人须按照中山大学2022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章程和传播与设计学院的相关要求进行报名并提交申请材料。2.已获得硕士学位的人员及应届硕士毕业生(最迟须在入学前取得硕士学位)。教授,2010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获博士学位,2012年中山大学博士后出站。中山大学2018年校级本科教学质量工程项目“融媒时代公共传播学教学团队”;

单证硕士读博

考情分析系列来啦,接下来的日子里,小编会整理国内各大院校的新传博士招生情况,包括招生人数、申请考核条件、复试比例、复试办法、博导介绍等内容,同时心传考博也会持续关注2023的博士招生简章,及时为大家更新招生信息。

今天,是中山大学专场哦!

#

阅 读 索 引

1.招生人数

2.申请条件

3.材料提交

4.综合考核及录取

5.博导介绍

招生人数

2022年:2人

2021年:4人

2020年:4人

申请条件

传播与设计学院2022年招收博士研究生实行以综合素质能力考核为基础的“申请-考核”制招生方式。申请人须按照中山大学2022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章程和传播与设计学院的相关要求进行报名并提交申请材料。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单证硕士读博,道德品行良好,身体和心理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中山大学的规定。

2.已获得硕士学位的人员及应届硕士毕业生(最迟须在入学前取得硕士学位)。

3.有两名与报考学科相关的具有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推荐。

4.考生持境外获得的学历证书报考,须通过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资格审查时须提交认证报告(最迟须在录取前提交)。

5.具有浓厚的学术研究兴趣,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英语水平至少满足以下条件中的一项:

(1)发表过英文的专业性学术论文;

(2)大学英语六级考试成绩≥426分,或者新托福成绩≥90分(老托福成绩≥580分),或者雅思成绩≥6.0分;

招生类别及人数

传播与设计学院所有招生专业不招收定向就业博士研究生(不包括国家专项计划)。报考“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的考生须参加学校统一组织的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中山大学2022年博士研究生招生学科专业目录》上注明的招生人数为我院2022年的招生计划数,包含了硕博连读和直接攻博的招生人数(请见《中山大学2022年已招收免试博士生单位的招生计划使用情况统计表》单证硕士读博,网址:),请申请人密切关注网上信息。

材料提交

所需提交材料共计10项:

(1)通过网上报名系统打印的《报考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登记表》。

(2)个人陈述:学习和工作经历、经验、能力、特别成就等,不超过2000字。

(3)通过网上报名系统打印的《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拟开展的研究计划》,不少于3000字。

(4)成绩单:本科、研究生阶段成绩单(原件或加盖档案保管单位公章的复印件均可)。

(5)代表性学术成果:包括已发表论文、尚未发表的论文或学位论文,不超过3篇。

(6)两名与报考学科相关的副教授(或相当职称)以上的专家推荐信(空白表从网上下载)。

(7)硕士毕业证、学位证(境外学位学历提供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认证报告,单证硕士提供学位证书查询结果)复印件(盖公章)各1份。应届硕士生提供学生证复印件1份。

(8)外语水平证明复印件。

(9)有效身份证复印件1份(居民身份证、护照)。

(10)体格检查表(二级甲等以上医院检查并盖章,空白表从网上下载)。

凡未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网上报名、缴纳报名费或送(寄)报考材料至我院查验者,将被视为自动放弃申请资格。材料审核

传播与设计学院组织以博士研究生导师为主的专家组对已通过形式审查的申请资料进行审核,根据招生计划,按照一定比例和评价分数,择优确定进入综合考核考生名单在本单位网站公示。

综合考核及录取

综合考核分为笔试和综合面试两部分。主要是对学生的学科背景、专业训练和素质、分析和操作技能、外语水平、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考核具体时间及地点由学院办公室在通知材料审核通过者时告知。

1. 笔试

笔试由学院安排统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测试,内容涵盖新闻传播、政治传播等相关学科知识和研究方法。笔试时间为3.5小时,包含英语翻译与写作、政治传播理论、新闻传播理论与研究方法三个方面内容,各100分,合计300分。

2. 面试

由学院研究生招生领导小组根据笔试成绩及当年实际招生名额,综合确定进入面试的考生名单。

面试考核小组成员不少于5人。按二级学科组织专家组对考生进行面试,申请人须向面试小组作报告,内容包括个人科研经历和成果介绍、对拟从事研究领域的了解和看法、本人拟进行的研究工作设想及理由等。每人面试不少于40分钟,其中PPT陈述约20分钟,面试总分300分。

录取

1.总成绩为笔试成绩和面试成绩的总和。按照学科方向对总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排序,依次确定推荐拟录取名单,报研究生院审核后在学院网站公示。

2. 笔试成绩低于180分的考生不予录取;面试成绩低于180分的考生不予录取。

3. 不接受破格录取申请。

博导介绍

张志安

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院长,历任院长助理、副教授、副院长,新闻学系主任。2014年1月聘为正教授,2014年7月担任院长。

研究方向:新闻生产、新闻从业者、新媒体与社会,等。

项目基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大数据时代国家意识形态安全风险与防范体系构建研究”()。

论文:

1.新新闻生态系统中的事实核查及对新闻真实观的影响

2.作为制度创新话语的“一国两制”:媒体建构与变迁特征——以《人民日报》报道为例

3.中国互联网平台治理:路径、效果与特征

陶建杰

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发展传播、新闻从业者、新媒体与社会发展

项目基金:

1.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当代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的生成研究”()。

2.2018年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信息扶贫精准传播机制与模式研究”()

论文:

1.信息穷人还是信息富人:可行能力视角下农村居民信息分化及政府支持的效应研究

2.数字乡村背景下农村居民数字化渠道选择

3.中国文化软实力建构与国际传播策略

钟智锦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教授、副院长、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新媒体环境下的公民社会和政治传播,社交媒体与社会资本,公益传播,健康传播,网络游戏研究

项目基金:

1.香港网络舆论场的社会思潮与行动动员研究,2020年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负责人。

2.大数据时代计算传播学的理论、方法与应用研究,2019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负责人。

3.增强香港澳门同胞的国家意识和爱国精神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负责人。

4.广东省舆情大数据分析与仿真重点实验室、广州市大数据与公共传播研究基地项目

论文:

1.《人民日报》小康社会报道内容分析(1980—2020)

2.网络舆论研究中的情绪计算

3.网民阶层与制度认同:媒介、权威人格和地域差异的影响

卢家银

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新闻史学会媒介法规与伦理研究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新闻史学会应用新闻传播学研究委员会学术顾问、广东省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委员会咨询专家。

研究方向:传播法、网络法与政治传播等。

项目基金:

2018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安全困境与共律体系构建研究》()。

论文:

1.无奈的选择:数字时代隐私让渡的表现、原因与权衡

2.网络个人信息处理中必要原则的涵义、法理与适用

3.法古循旧:人工智能时代合理隐私期待的法律适用

陈卫星

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传播学会副理事长,中国传播学会、北京市新闻工作者协会理事

研究方向:传播学、传播学理论,国际传播,媒介文化。

论文:

1.算法的数据变异与社会建构

2.智能传播的认识论挑战

3.福柯的“主体化”及其传播学认识论意义

聂静虹

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应急管理专家组成员;中山大学公共传播研究所研究员;中山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研究员。

研究方向:政治传播、传播政策与法规、危机传播管理

项目基金:

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网络健康社区的运行机制及治理模式研究”()

2.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互联网与表达权的法律边界研究》子课题“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在司法理念及制度层面强化网络监督权的作用研究。

论文:

1.在线健康社区意见领袖内容传播力的影响因素——以丁香园“丁香达人”帖子为中心

2.5G时代中视频的发展现状与前景探析

3.在线健康社区用户满意度研究:社会临场感理论视角

武汇岳

教授,2010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获博士学位,2012年中山大学博士后出站。

研究方向:智媒体传播、人机交互、交互设计、虚拟现实

项目基金: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起止时间:2018.1 ~ 2021.12,在研,主持

2.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起止时间:2021.1 ~ 2023.12,在研,主持

论文:

1.智能手机背面屏盲打输入法键盘布局设计研究

2.基于语义三角形的自然人机交互模型

3. and of – wick heat pip

张宁

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副院长、中山大学公共传播研究所所长、中山大学互联网与治理中心副主任。

研究方向:政治传播、危机传播、互联网与国家治理,媒体关系与新闻发言研究,媒介社会学

项目基金:

1.广州市大数据与公共传播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编号:99)

2.中山大学2018年校级本科教学质量工程项目“融媒时代公共传播学教学团队”;

3.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

论文:

1.政治萌化:网络青年亚文化的新表征形式

2.大数据在风险治理中的应用场景——基于“人-技术”视角的研究述评

3.大数据与舆论研究的“知识图景”:基于“人与技术”分析框架

张津广

教授、博士生导师。

in : 编委。

研究方向:进化心理学、新媒体

李艳红

传播学博士(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博士教授。

研究领域:传媒与弱势社群,公民传播,传播政治经济学、新闻研究

项目基金:

1.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全媒体传播工程实施研究”()

2.2019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媒介体制与社会信任”()

3.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信息扶贫精准传播机制与模式研究”()

论文:

1.人们为什么相信假新闻:对“假新闻信念”的认知心理学解释

2.生成创新:制度嵌入如何塑造新闻创新差异——对三家媒体数据新闻实践的比较

3.草根全球化、技术赋权与中国农村青年的非洲叙事:对快手平台上三个视频主播的分析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ojishuobo.com/16115.html

(0)
国际硕博教育张老师
上一篇 2023年 6月 10日
下一篇 2023年 6月 10日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923864400

在线咨询: 资深顾问 邮件:guojishuobo@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关注微信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