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型硕士比学术型硕士就目前报考的形势更加吃香管理类考研学硕还是专硕,这7类考研管理类专硕,含金量高,毕业直接高薪就业,而且报考的人数也在逐年的增加,尤其是管理类的专业型硕士,但凡考研考上的,未来职业发展必会顺风顺水,因为含金量确实高很多,尤其是在实际的工作应用当中。
今天课代表为大家介绍下目前报考很火爆的7种管理类专硕,有意的考研学子一定要分清你所报考的专硕是哪种,招生条件如何,不要闷头瞎报考。
管理类专业硕士包括:
工商管理硕士(MBA)
会计硕士(MPAcC)
公共管理硕士(MPA)
工程管理硕士(MEM)
图书情报硕士(MLIS)
旅游管理硕士(MTA)
审计硕士(Maud)
1、工商管理硕士(MBA)
工商管理硕士( Of ,简称MBA),是源于欧美国家的一种专门培养中高级职业经理人员的专业硕士学位。我国从1990年开始设立工商管理硕士。
培养目标:培养能够胜任工商企业和经管管理部门高层管理工作需要的务实型、复合型和应用型高层次管理人才。
招生对象:一般为大学本科毕业、具有三年以上工作实践经验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干部和工商企业管理人员及技术人员。
MBA学位是一种注重复合型、综合型人才培养的学位,是能力培养重于知识传授的学位。它教授的是面对实战的“管理”,而不是注重研究的“管理学”,技巧和思维的培养重于理论分析能力。它要求其毕业生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和管理经验(应变能力、预测能力、综合能力、组织能力等)。
2、会计硕士(MPAcC)
会计硕士专业学位(“ of ng”,简称MPAcc),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需要,健全和完善国家高层次会计人才培养体系,建设高素质、应用型的会计人才队伍,2004年教育部设立该专业学位,从2010年开始面向应届本科生招生。
与会计学学术型学位相比,会计硕士更侧重实际能力的培养;更突出会计职业实务工作的要求;更注重学术性与职业性的紧密结合;更强调系统掌握现代会计学、审计学、财务管理以及相关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对会计实务有充分的了解,具有很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获得MPACC后,学员将会有更好的就业前景和发展空间。教学内容要学以致用,教学方法采用课堂讲授、研讨、模拟训练、案例分析、社会调查和实习等多种形式。
3、审计硕士(MAud)
审计硕士专业学位(“ of ”管理类考研学硕还是专硕,简称MAud),是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办为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审计专门人才的迫切需求,完善审计人才培养体系,创新审计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审计人才培养质量而批准设立的,从2011年开始面向应届本科生招生。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系统掌握现代审计学基本理论及相关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较强的专业能力、能够创造性地从事审计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审计专门人才。
录取方式可通过推荐免试、统考或调剂,学习方式和学术型研究生一样全日制学习。在收费方面略高于学术型研究生。实行“双导师”制度,即社会导师和校内导师制度。
4、工程管理硕士(MEM)
工程管理硕士专业学位(” of ”,简称MEM),是2010年新设置的一种专业学位。其目的是适应我国现代工程事业发展对工程管理人才的迫切需求,完善工程管理人才培养体系,创新工程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我国工程管理的人才质量。
工程管理硕士的未来职业发展方向: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实施中的管理者;重要复杂的新产品、设备、装备在开发、制造、生产过程中的管理者;技术创新、技术改造、转型、转轨、与国际接轨的管理者;产业、工程和科技的重大布局与发展战略的研究与管理者。
5、公共管理硕士(MPA)
公共管理硕士( of ,简称MPA)是教育部1999年根据新形势下社会公共管理现代化、科学化、专业化的要求,为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公共管理体系,完善国家公共事务和行政管理干部培训制度,建设高素质的专业化国家公共事务和行政管理干部队伍而设立的。
培养目标:政府部门及非政府公共机构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招生对象:主要为获得学土学位后、有四年以上实际工作经历的政府部门及非政府公共机构的工作人员。
招生考试采取全国授权单位联考的方式进行,统一命题,统一录取学习方式,以在职学习为主。教学方法采用课堂讲授、研讨、模拟训练、案例分析及社会调查等多种形式。教学内容要学以致用。
6、图书情报硕士(MLIS)
图书情报硕士专业学位(“ of and ”,简称MLIS),是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办为适应新形势图书情报事业发展对图书情报专门人才的迫切需求,完善图书情报人才培养体系,创新图书情报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图书情报人才培养而批准设立的。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掌握扎实的图书情报专业知识和技能,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和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具有综合运用管理、经济、法律、计算机等知识解决图书情报工作实际问题能力,适应社会信息化和国民经济建设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图书情报专门人才。
录取方式可通过推荐免试、统考或调剂,学习方式和学术型研究生一样全日制学习。在收费方面略高于学术型研究生。实行“双导师”制度,即社会导师和校内导师制度。
7、旅游管理硕士(MTA)
旅游管理硕士( of ,简称MTA)。MTA主要招收具有一定实践经验,并在未来愿意从事旅游业工作的人员。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旅游职业精神、掌握旅游管理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具备国际化视野和战略思维能力、敢于挑战现代旅游业跨国发展的的高级应用型旅游管理人才。
我国第一批获得旅游管理专业硕士(MTA)授予权的高校有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等56所。
MTA招生对象:为有工作经验的在职人员,要求专科毕业有五年或五年以上工作经验,本科毕业有三年或三年以上工作经验,硕士博士毕业有两年或两年以上工作经验。
应届本科生不允许报考。
MTA报考人员要通过每年1月份国家进行的联考。MTA与MBA考生的考试内容相同,在报考时只需选择MTA。MTA学员可以选择脱产或者在职进行学习,脱产学习时间为2年,在职学习时间一般比脱产学习时间多一年。TA学员毕业后,通过论文答辩,可以获得国家正式的硕士学位证和硕士毕业证。
2018考研,不再只是学硕,专硕之争,在职考研并入统考,非全日制考研也成为一条出路,该怎么选?下面给各位同学详细盘点一下学硕与专硕、脱产与在职研究生的区别。
研究生入学考试是成为研究生必须跨过的门槛。考取硕士研究生一般需要考外语、政治、综合科目(根据报考专业不同而不同)和专业课。而考博士不需要考政治。研究生毕业后,也可称研究生,含义为研究生学历的人。在中国大陆地区,普通民众一般也将硕士毕业生称为“硕士”,将博士毕业生称为“博士”。
我国招收研究生的二级学科、专业已发展到400余个,分布在110 个一级学科、13个学科门类中。经教育部批准,现有招收硕士生的单位共752 个,其中,普通高等学校418所,科研机构334 所;博士生招生单位359 个在职研究生有学硕和专硕的区别吗,2018考研扫盲:学硕与专硕&脱产与在职研究生的区别,其中,普通高等学校216 所,科研机构143所。
研究生种类
常用的是按专业和用途划分:
分为学术型研究生和专业学位研究生
按照专业和用途的不同在职研究生有学硕和专硕的区别吗,硕士研究生可分为学术型研究生和专业学位研究生。
(1)学术型研究生
根据我国的有关规定,普通硕士教育以培养教学和科研人才为主,授予学位的类型主要是学术型学位。
目前,我国学术型学位按招生学科门类分为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管理学等12大类,12大类下面再分为88个一级学科,88个一级学科下面再细分为300多个二级学科,同时还有招生单位自行设立的760多个二级学科。普通硕士的招生考试主要是年初的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简称“统考”),被录取后,获得研究生学籍。毕业时,若课程学习和论文答辩均符合学位条例的规定,可获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
(2)专业学位研究生
目前,我国经批准设置的专业学位已达15类。专业学位教育是我国研究生教育的一种形式。区别于一般意义上侧重理论、学术研究的研究生教育,专业学位教育旨在针对一定的职业背景、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除了我们熟知的工商管理硕士(MBA)与法律硕士以外,还包括公共管理硕士、教育硕士、公共卫生硕士、体育硕士、软件工程硕士、工程硕士、会计专业硕士、建筑学硕士、临床硕士、艺术硕士、风景园林硕士、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兽医硕士专业学位等。
按学习方式划分
按学习方式的不同,分为脱产研究生和在职研究生。
(1)脱产研究生
脱产研究生是指在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进行全日制学习的研究生。
(2)在职研究生
在职研究生是指在学习期间仍在原工作岗位承担一定工作任务的研究生。专业课要完成学校规定的学习计划,并参加考试取得相应的学分。还必须通过国家专门设计的英语、政治及专业全国统考,合格后可以申请学位。学习、考试、答辩均需交纳一定费用,一般全部下来在数万元左右。目前只有经过国家教育部批准的少数重点大学招收学位生,机会不多,而且必须征得工作单位的同意。随着学位管理的加强,通过这条途径来获取学位的难度越来越大了。一般最终能够通过答辩、取得学位的比例并不高。
目前,多数研究生招生单位只面向本单位职工招收在职研究生,有的单位面向本地区、本系统的职工招收在职研究生。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ojishuobo.com/174758.html
评论列表(1条)
[…] (3)《计算机情报检索(第二版)》.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