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大学博士后,剑桥大学博士后含金量,剑桥大学博士后王京刚,剑桥大学博士后申请

学硕与专硕的区别医学生,国家扩招专业硕士博士 “学硕优先”理念能否扭转

实际上,针对专硕培养的发展问题,《方案》中也明确指出,重学术学位、轻专业学位的观念需扭转,简单套用学术学位发展理念、思路、措施的现象仍不同程度存在;此外,在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结构与质量问题上,还存在类别设置不够丰富,设置机制不够灵活,培养模式仍需创新,培养质量亟待提高等现实问题。

国家扩招专业硕士博士 “学硕优先”理念能否扭转 专硕还会是学历金字招牌吗?

继今年研究生扩招18.9万后,国庆前夕,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再发重磅文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以下简称《方案》)。其中提到,到2025年,增设一批硕士、博士专业学位类别,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大到硕士研究生招生总规模的三分之二左右,大幅增加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数量。

在研究生招收总量上扬的基础上,要求继续扩大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数招生规模,占比将超过学术性研究生人数。在这背后,专业性研究生教育质量能否得到保证?未来,专业学位研究生又是否还会是一块学历的“金字招牌”?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告诉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从现实情况来看,我国对高端研究性人才的需求有限,研究性岗位的人才吸纳几近饱和。但每年考研的人数仍在增加,这就激化了社会需求和学生求学深造之间的矛盾。在此基础上,国家提出了专业学位研究生扩招的要求。

何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

《方案》中明确,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主要针对社会特定职业领域需要,培养具有较强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能够创造性地从事实际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专业学位一般在知识密集、需要较高专业技术或实践创新能力、具有鲜明职业特色、社会需求较大的领域设置。

曾经的

就业升学之“困”

手握专硕学位证书 却无法入职心仪的单位

去年6月,黄同学从浙江某高校毕业,并获得了自己材料学的专业硕士学位。然而,因为手中的专业硕士学位证书,他却无缘入职自己心仪的北京某研究所。

“招聘简章里清楚地写着,材料学相关专业学术性硕士优先。这意味着,专业硕士基本没有入职的可能。”事实上,黄同学没能等来入职机会,甚至连面试笔试的通知也没有收到。

2017年,黄同学以优异的成绩从本科保研到了自己就读硕士的学校,而之所以选择攻读专业硕士,是考虑到专硕招录比要远高于学硕。为了能够顺利拿到录取通知书,黄同学并未多想就报名了材料学的专硕考试。

除了上述研究所外,黄同学也尝试向不少高校材料学院招聘研究员的岗位投递了简历,尽管岗位要求上只写了要求硕士及以上学历,但黄同学没有收到任何一所高校的录用通知。在黄同学看来,问题在于自己的专硕学历。

最终,黄同学无缘完成材料学领域的研究工作,他选择了入职一家企业做起了一名普通技术岗职员。

专家分析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

“从认可度上来讲,对于某些专业机构而言,专业硕士学位的认可度肯定不及学术性硕士学位的认可度。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一是专硕在招生时分数要低于学硕,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专硕学生不如学硕学生的刻板印象;其次,专硕学生更注重应用技能培养,而研究机构看重学生的学术能力,因此在招聘上要求学硕优先,这就造成了所谓的‘专硕歧视’。”

因为就读专硕 导师不愿带,读博遇挫折

在广州某高校就读传播学专硕的刘同学,就是其中之一。回想自己2018年刚入校选择导师的情形,刘同学觉得有些委屈。“我是复试一过就开始联系导师,算得上很早的一批。但好几个老师知道我读的是专硕,就不愿意带我。”

刘同学告诉记者,由于自己所在高校专硕学生远多于学硕,且专硕学制为两年学硕与专硕的区别医学生,第二年基本在校外实习;而学硕人数少,学制为3年,能参与更多导师的学术性研究成果,因此在导师选择学生上,就更偏重学硕。

刘同学没能选上自己最心仪的导师,这成了她读研期间最大的遗憾之一。但更令她失望的,是在研究生第二年她准备申请本校读博机会时学硕与专硕的区别医学生,国家扩招专业硕士博士 “学硕优先”理念能否扭转,又再次因为专硕的身份被拒之门外。

学硕与专硕的区别医学生

“其实我也有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也参与了导师的研究课题,但当自己想申请读博时,还是因为专硕的问题没能如愿。”刘同学回忆说,自己身边不少水平差不多的学硕同学申请读博基本都成功了,甚至有同学申请上了清华大学的博士,但自己却没能申请上心仪的大学。

“不是说专硕申请不了博士,只是递来橄榄枝的学校,可能不如学硕申请的学校好。”最终,刘同学还是放弃了自己的读博计划,选择了直接就业。

专家解读

专硕如何保持学历“金字招牌”

明确培养目标,加大师资投入

实际上,自1991年起,我国便开始实行专业学位教育制度。统计数据显示,到2019年,我国累计授予硕士专业学位321.8万人、博士专业学位4.8万人。然而,经过近30年的发展,我国专业硕士的教育制度依然面临发展困境。

刘同学告诉记者,自己就读的新闻传播专业硕士,很多课程都与新闻学以及传播学的学硕同学一同上课,在课程论文和考核上,要求也一样。“我自己觉得专硕和学硕在课程教学上并无太大差别,因为专硕只学2年,更多课程要在一年内上完,所以其实专硕学生要比学硕的同学更忙。”刘同学说。

“学长学姐都告诉我,专硕和学硕其实区别不大,很多课程都一起上。”在黄同学的认知里,专硕与学硕在课程学习上并无太大差别,很多时候都与学硕的同学一起上课做试验。略有不同的是,黄同学就读的高校只要求学硕学生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而专硕则并无此明确规定,另在毕业设计方面,专硕的要求也会比学硕稍微宽松一些。

此外,在刘同学所在高校的专硕培养方案中,其中提到将对专硕学生开展业界第二导师制,即邀请业界人员成为学生的第二名导师,辅导业务课程。但是,在现实中,刘同学却并未见到自己的业界导师,更多时候只能参与到业界导师在学校开展的讲座中。

“我个人看来,专硕教育一个很明显的问题,是配套师资不足。”某高校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生导师刘海明教授分析认为,专硕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与学硕的区分度不大,没能体现出专硕培养学生业务能力的优势来,而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因素,在于配套师资不足。

刘海明举例说明,比如不少高校聘请业界知名编辑记者成为学生业务课程的导师,从业务上来讲的确能帮助学生更快学习采写技巧。但作为研究生教育,做相关的采写理论研究,可能无法提升学生的研究能力。

“师资不足,就会导致课程设置不创新,学硕与专硕拉不开差距,教学优势自然不明显。”刘海明指出,不少学校的文科类专业,学硕和专硕几乎都在一起上课,对二者的要求也并无太大差距,只是在学制上有所不同而已。

实际上,针对专硕培养的发展问题,《方案》中也明确指出,重学术学位、轻专业学位的观念需扭转,简单套用学术学位发展理念、思路、措施的现象仍不同程度存在;此外,在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结构与质量问题上,还存在类别设置不够丰富,设置机制不够灵活,培养模式仍需创新,培养质量亟待提高等现实问题。

“与学硕拉不开差距,不能因材施教、有区分度地培养,那么就会造成专硕教学目标的不明确,专硕学生的就业优势不明显,自然就会造成最后竞争力不足的问题。”刘海明指出,专硕要继续成为学历的金字招牌,就要明确培养目标,加大师资投入,有针对性地提升专业硕士相适应的能力要求。

“大力发展专业学位教育是调和社会需求与人才培养平衡难题的必经之路”

《方案》中提出,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经济社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必然选择。在新经济、新业态不断涌现的今天,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更需要精细化、专业化的分工培养。然而,在扩大专业研究生教育的趋势下,也有人开始思考过度教育的社会问题,在未来硕士教育普及的背景之下,专业硕士还是否能归属于精英教育?这张学历证书是否能成为应聘时的招牌?

“实际上,很多学术性研究生毕业后,也没有从事学术性研究事业,而是和更多专业学位学生一样,进入了企业。”因此,在储朝晖看来,大力发展专业学位教育是调和社会需求与人才培养平衡难题的必经之路。

对于专业学位硕士扩招是否会引发过度教育的矛盾,储朝晖认为,导致过度教育的问题,在于用人单位对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如一些只需要本科学历的岗位,往往提出硕士学历的要求,在此基础上,才倒逼学生不得不继续读书深造。

“这是一个国家、用人单位、学校、个人多方面共同形成的一个社会问题。”在储朝晖看来,专业学位硕士扩招并非是带来过度教育的原因,而是目前就业形势与社会需求共同带来的一个结果。

尽管扩招势在必行,但储朝晖也同时提出,从微观层面上来讲,还需注意扩招的边界问题。他解释,具体到学院甚至每个专业,如何扩招,扩招多少,培养方案的制订等等,都需要从微观层面出台详细的办法,以点概面全面平衡,才不至于出现盲目扩招,过度教育的问题。

实际上,《方案》中也明确提到,专业学位研究生扩招,需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并给出了针对硕士和博士不同的扩招重点科目,其中明确:重点在现代制造业、现代交通、现代农业、现代信息、现代服务业和社会治理等领域,增设一批硕士专业学位类别;在确保质量的基础上,以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工程类博士专业学位、教育博士专业学位为重点,增设一批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尽管硕士近年来已不断扩招,但储朝晖建议,学生不应盲目追求学历,更应该根据自己的职业规划确定目标。在储朝晖看来,如果本科时能找到心仪的工作,就应该尽可能选择就业,而非盲目追求高学历。

学硕和专硕有哪些区别?大部分专业,专硕和学硕的认可度是一样的,今天通过培养目标、学制、学费、考研难度、导师、读博等方面给大家做一个详细的解读。

第一点培养目标不同,专业硕士以实践技能培养为导向,主要培养的是高层次应用型技术人才。学术硕士,更偏重于理论和研究,以学术理论研究为导向,培养大学教师和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一般的情况,专硕更适合毕业就业的学生,学硕更适合读博,现在科研和大学教师的主力军基本都是博士。

第二个学制、学费不同,专硕一般是两年到三年,两年半、三年的专硕比例越来越高,学费基本都是一万以上,有些经管类专业,甚至每年学费几万的都有,学硕都是三年制,原则上学费不超过8000元,还会有一些补贴和奖学金政策。

第三个学习内容和导师不同临床医学学硕与专硕的区别,学硕和专硕有哪些区别?培养目标、学制、学费、难度、导师等方面,专硕实行校内和校外双导师制,学硕一般是单导师,研一阶段,专硕和学硕的基础课程相同,一般也是在一起上课,但是到了研二,专硕会到校外导师那里临床医学学硕与专硕的区别,进行实践学习,学硕则是帮助导师做科研,研三专硕和学硕都是准备毕业论文,一般学硕要求更高。

第四个考试难度不同,专硕比学硕的考试难度,稍微低一点,比如专硕,英语一般考英语二,学硕要考英语一,专硕很多不考数学或者考稍微简单一点的数三,学硕通常是考数一,数二多一些,难度要比数三大很多。大家也要注意,有一部分专业,专硕要比学硕更难考,比如医学、会计、审计这类的专业。专硕的竞争压力远高于学硕,这类专业,对于应用技能要求更高,比如临床医学,专硕基本都是四证合一,毕业可以拿到研究生毕业证、硕士学位证、执业医师资格证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学硕只有毕业证和学位证,治病技能上没有专硕强,并且没有执业医师证和规培证,所以不能直接当医生,需要进一步规培和考证。

第五个招生人数不同,专硕的招生人数更多,专硕的招生人数从2021年占比35%,到了2021年占比增加到了58%。学硕则从65%,降到了42%,教育部规划,2025年专硕的招生规模要达到66%以上。所以专硕未来还会持续扩招,另外高校的保研比例逐渐的在增加,学硕的很多名额都给了保研的学生,所以通过考研招生的学硕名额,可能会越来越少。甚至有些大学已经停止了,一部分专业的学硕招生。

第六点,调剂要求不同,专硕的考试科目和难度,几乎决定了它没有调剂到学硕的可能性,学硕通常可以调剂到专硕,但是也有例外,比如临床医学类专业,报考专硕可以调剂到其他专业,报考学硕不能调剂到专硕, 管理类专业一般是专硕和学硕不能互调。

第七点,读博方式不同,学硕可以通过导师,不参加全国统考,进行硕博连读,但是专硕不行,需要毕业之后再进行考博才可以。以上就是专硕和学硕的区别,近些年考研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建议大家在报考热门专业的时候要谨慎。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ojishuobo.com/175839.html

(0)
国际硕博教育张老师
上一篇 2024年 1月 22日 下午9:03
下一篇 2024年 1月 23日

相关推荐

评论列表(0条)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923864400

在线咨询: 资深顾问 邮件:guojishuobo@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关注微信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