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快讯 据首都教育官微消息,6月1日北京天天教育培训机构,北京19家校外培训机构违规被通报,市教委印发《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检查校外培训机构发现问题的通报》(京教函[2021]267号)。通报指出,5月28日至5月30日,市级“双减”工作专班组织检查组对西城区、朝阳区、海淀区部分前期摸排掌握的无证学科类、语言类校外培训机构进行了实地查访北京天天教育培训机构,发现部分机构存在擅自开展线下培训、转为线上培训后仍然招收新学员等违规行为。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
一、无办学许可证、违规开展线下教学活动的培训机构
1.北京龙举云兴教育科技有限公司(龙文教育)西城区中信城教学点
2.北京金博高德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西城区庄胜广场南馆教学点
3.北京京航睿智教育咨询有限责任公司西城分公司庄胜写字楼北楼东翼教学点
4.北京凯特领先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西城区朗琴国际写字楼B座教学点
5.北京英贝乐教育咨询有限公司(易贝乐)西城区银岛商务楼大商超市教学点
6.新诺环球教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外教中国)西城区五栋大楼C座教学点
7.北京西点阳光文化艺术交流有限公司海淀区永定路88号长银大厦教学点
8.北京创想思维科技有限公司海淀区永定路88号长银大厦教学点
9.北京阳光视野文化交流有限公司劲松校区
二、无办学许可证、转为线上教学消耗存量课程但仍对外宣传招收新学员的培训机构
1.北京壹佳城培训学校有限公司(北外壹佳英语)广安门校区
2.北京壹佳城培训学校有限公司(北外壹佳英语)双井校区
3.北京市朝阳区私立新东方学校团结湖校区
4.北京学而思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团结湖校区
5.北京龙举云兴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富力城校区
6.北京八九太阳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劲松校区
7.北京睿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富力城校区
8.北京厚海科技教育有限公司富力城校区
三、有办学许可证、未经批准擅自恢复线下课程的培训机构
1.北京市西城区博弈文化艺术培训学校庄胜广场教学点
2.北京市西城区博弈文化艺术培训学校昌盛大厦教学点
对检查中发现的上述问题,相关区教委要高度重视,迅速组织整改落实,并将整改情况报市教委。各区要全面扎实落实“双减”工作各项要求,主动作为、严格履职,进一步加强对无证培训机构的治理力度,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维护好良好教育生态。
编辑 赵熹
一名教培从业者提到:“现在行政执法权已经归到了市场监督管理局,这个部门有加大处罚的权力,接下来,没有办学许可证的机构基本很难存活。”
来源丨多知网
作者丨王上
与上次相比,这一次整顿的关键点有两个:一是办学许可证;二是资金监管。
3月10日,刚刚复课不到10天的北京线下机构再次“停摆”。
多个教培机构向多知网透露,北京开始对教育培训机构全面排查,海淀、昌平、朝阳陆续发出了教育培训专治行动的通知。当前,北京线下机构均不能复课,全部在等通知。
“目前,北京相关部门已经对教育培训行业开始了‘拉网式’的排查,对于部分机构来说,这次将要面临比‘疫情’还要严峻的形势。”北京某K12机构创始人如是说道。
校外培训的监管在与时俱进,最近一次大规模整顿是在2018年,那一次主要针对线下教育培训机构的消防、楼层、面积、下课时间以及办学许可证等方面进行排查,也有小部分对在线教育的监管要求。
“这一次,比2018年还要猛烈。”上述从业者判断。
这一次整顿有两个关键点:一是办学许可证;二是资金监管。
北京作为教育高地将是第一站,接下来全国教育培训行业都将会面临排查,学科相关的培训机构面临的不确定性更甚。
中国民办教育协会研究会副会长马学雷向多知网表示:“北京全面整治培训机构,意味着政策对教育培训行业释放了更加明确的信号。”
重锤之下,教培行业或将重新洗牌。
“预估两会后会有教育培训相关的细则出台”
“这次非常突然。”有从业者感到措手不及。
实际上,这并不是一阵风,是多年的问题积累而来。只是,这次监管是“两会”最先发出了“口哨”。
此次人大会议共收到400余份议案,超过十余份议案与教育相关,甚至有多条教育培训相关的意见建议冲上“热搜”。例如,有委员“倡议彻底取缔校外培训机构”。
教育培训行业很少像现在这样举国关注,再次引发国家层面的重视。
北京作为教育高地,在2018年整顿校外培训之时,出台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明确了“不得一次性收取时间跨度超过3个月的费用”等要求。到了2020年,依然出现了两起教育培训企业的“倒闭”风波。
这次两会,让国家层面下定了决心。北京,率先行动起来。
从3月5日起,北京各个区陆续召开教育培训行业的整顿会议,风声四起。目前,北京各区连续多天的会议正在商议如何将整顿进一步落地。
北京可能不是唯一,全国教育培训机构皆受影响。
“这次动作非常快,预估两会后一个星期之内,会有教育培训相关的细则出台。”北京海淀区某K12机构创始人说道。
关键词:办学许可证、资金监管
北京各区已经开始以“四不两直”方式进行突击检查。“四不两直”即暗查暗访制度,分别为“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
多个教育培训从业者提到,此前政策中提到的,超纲超前、教师资格证等问题仍会继续排查,但这次重点和前提则是办学许可证和资金监管。
上述海淀区某K12机构创始人透露,这次对学科方面的培训机构非常不利,必须备案,必须有办学许可证。但是,近两年,办学许可证基本已经处于“停发”的状态北京智德教育培训机构,教育培训迎监管重锤,北京线下机构再次停摆,整顿或在下周,申请过程非常艰难。
另外一名教培从业者提到:“现在行政执法权已经归到了市场监督管理局,这个部门有加大处罚的权力,接下来,没有办学许可证的机构基本很难存活。”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是针对学科培训,但是,线下的素质教育机构密切观望。有素质教育机构提到:“相关部门在排查的过程中,可能对有的机构是‘学科’还是‘素质’难以判断,很可能会‘一刀切’。”
在朝阳区,已经有素质教育机构收到了停课排查的通知。
另有从业者表示,海淀区通知中明确:“正规的培训机构必须和银行签订监管合同,所收的学费不可以提前支取,过了监管期才能动,解决退费难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教育培训的资金监管已经在全国多个城市开始试点。资金监管之后,培训费先放银行,有争议可退回。
根据温州商报报道,日前,工行文成支行与文成教育主管部门“达成合作”,开展智慧教培监管云平台试点。首批试点教培机构已与银行签订合作协议,此举标志着“教培监管业务”正式落地温州。
据工行温州分行相关负责人介绍,“教培监管业务”类似银行推出的购房资金监管业务,即培训机构在银行开立专门账户,培训对象缴纳的学费放在这个专门账户里,银行对这笔费用进行监管,根据协议规定分批支付给教培机构。若该机构没按约定完成教学计划,或者教学期间培训机构与培训对象之间发生某种争议,经教育监管部门“认定”后,可向银行申请退回一定比例的费用。
这样的举动有利于解决“预付款模式”的纠纷,有利于保护家长的消费权利。对于教育培训行业来说,正规的培训机构不会把学生预付的学费提前拿来使用,会有自己稳定的现金流。而资金监管倒逼培训机构重视现金流,引导行业良性发展。
在线教育同样处于暴风眼
虽然看起来培训机构的政策都针对地面机构,但是,实际上,对于在线教育来说,同样处于暴风眼。
就在上个月,北京市教委约谈部分在线教育机构,要求下架没有教师资格证的主讲老师。
早在2018年11月,教育部已经出台了《关于健全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整改若干工作机制的通知》,提到了“强化在线培训监管”,并指出,线上培训机构所办学科类培训班的名称、培训内容、招生对象、进度安排、上课时间等必须在机构住所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必须将教师的姓名、照片、教师班次及教师资格证号在其网站显著位置予以公示。
然而,有很多在线教育机构未履行到位。有机构提到:“有的老师考了教师资格证,但是,还没拿到手。”
2019年7月,教育部等六部门又发布了《关于规范校外线上培训的实施意见》,该意见明确,要实施备案审查制度,要求实施在线教育培训,要对培训机构、培训内容和培训人员等进行备案。
可以看到,对在线教育的政策也在完善之中,但是,没有百分百落地。而今年将有所改变。
这次约谈,明确要求下架没有资格证的主讲老师。这只是信号之一。
在在线教育的营销大战之下,广告或将成为在线教育整治的重点。有广告传媒人士向多知网透露,有关整个行业的广告投放细则呼之欲出,很多行业都会受到影响,包括教育行业。
不少从业者认为,从目前的形势来看,政策方面对于线下比线上更加严格。
“对培训机构的严格整治,对社会教育观点的引导,会导致课外学科培训遇到天花板。”马学雷认为,国家政策更鼓励硬核的教育科技,如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使得教育资源智能化的汇聚和使用、评测智能化等。
在马学雷看来,培训机构未来在守法、依规之下,可以拓展新的路径,包括:发展素质教育,帮全日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助力城乡一体化发展、高中有特色多样化发展、职业教育的大发展。
有从业者指出:“教育培训行业的长远发展需要他律,也需要自律。”对于教育培训行业来说,如果说2020年的变数是疫情北京智德教育培训机构,那么2021年的变数是政策。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ojishuobo.com/1791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