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大学博士后,剑桥大学博士后含金量,剑桥大学博士后王京刚,剑桥大学博士后申请

百龄博士后干细胞,斯坦福博士后助力中国干细胞研究

斯坦福博士后助力中国干细胞研究“斯坦福大学鼓励将科研转化为成果,我的博士后导师就成立了六七家公司,其中有一家致力于研究治疗癌症的药物,以49亿美元的高价被吉列德并购。

斯坦福博士后助力中国干细胞研究

百龄博士后干细胞

2019年,朱芳芳担任美国硅谷高创会创业比赛评委

百龄博士后干细胞

朱芳芳和导师

朱芳芳(左二)与美国浙江商会董事和创会会长等

文 张银燕

人物名片

朱芳芳

美国斯坦福大学博士后

美国浙江商会董事

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副教授

温州市“海外引才大使”

“朋友们若有项目想落户温州,欢迎联系我。”日前,美国斯坦福大学博士后、美国浙江商会董事朱芳芳发了条朋友圈。

这位生于温州、长于温州的80后,从家乡到兰州大学、北京大学,再到美国斯坦福大学,一路求学一路研究,在干细胞、血小板领域实现了诸多突破。如今,朱芳芳带着她的科研项目回到中国,寻找更肥沃的土壤。“我从事生物医药研究,现在正是我们这个领域到中国来做科研和创业的最好时机。”朱芳芳说,作为一名奔涌的“后浪”,她已经做好接力的准备,希望凭借自己的资源和优势,推动中国相关领域科研实力提升和高科技产业进步,同时为家乡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1 学霸女孩走上科研之路

朱芳芳1985年出生于浙江温州平阳。她的履历可谓非常“高光”——从小成绩优异,本科从兰州大学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班毕业后,以高分成绩被保送到北京大学读研,研究方向是细胞生物学。博士毕业后,顺利前往美国斯坦福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我的学业生涯可以说非常幸运,博士生导师是中国著名干细胞专家邓宏魁教授。”朱芳芳说,干细胞研究的终极目标,是实现细胞替代治疗和药物筛选。

2008年,朱芳芳在世界范围内首次在猴子身上实现诱导多潜能干细胞的产生,这为测试细胞治疗和药物使用方案提供了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为最终在人类身上的临床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借鉴。该项工作获引起国际科技媒体的极大关注。之后,朱芳芳实现用猴子的细胞来产生分泌胰岛素的细胞。“有了这项成果,在为糖尿病病人尝试细胞治疗之前,就有机会在猴子身上评价方案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正因些这项成就,朱芳芳顺利得到美国斯坦福大学博士后的录用通知,师从“干细胞之父”、斯坦福大学干细胞所所长 。

聊到为什么会选择生物医药领域时,朱芳芳坦言,小时候的她,经历过亲人因为癌症、糖尿病及血栓疾病去世的打击,所以从小就立下志愿,将来通过自己努力,用科学技术解决人类的疾病痛苦。一路求学,她对自己的目标也越来越明晰。她要寻找治疗疾病的新方案,让更多人享受到好的医疗照顾,为社会创造价值。

在美国做博士后期间,朱芳芳研究出一项基于整合酶的基因编辑方法,并申请了国际专利和美国专利,目前专利已授权给一家上市企业和一家诺贝尔奖获得者的企业使用。

“血小板的短缺一直是世界性难题,而人们对血小板在发育上的命运决定并不是很清晰。”朱芳芳介绍,她在这方面做了许多研究工作,寻找到血小板产生的调控方式,并发现血液和神经之间相互的信息交换,这种交换可以指导血小板的产生。朱芳芳的科研成果最终形成学术性文章,刊发在高影响因子的国际学术期刊上,同期还配发评论文章。斯坦福大学官方网站对此也进行了报道。

多年来,朱芳芳以第一作者身份,在Cell Stem Cell, ,PNAS, Acids 等学术期刊上发表了多篇文章,引用次数超过1500多次。“我有一篇论文单篇被引用次数已经超过了500次。”

2 是科学家也是风险投资人

在朱芳芳看来,科研人员不应该只做研发,更要着力提高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率,促进新技术产业化规模化应用。“只在实验室里写论文很少有人能看得懂,我们应该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斯坦福大学鼓励将科研转化为成果,我的博士后导师就成立了六七家公司,其中有一家致力于研究治疗癌症的药物,以49亿美元的高价被吉列德并购。”朱芳芳说百龄博士后干细胞,作为一名骨子里就含有创业基因的温州人,她也希望将自己的科研成果转化为医药产品,真正应用到健康领域。

“想转化科研成果,首先得去看看别人是怎么创业的,最直接的渠道是做风险投资。”就这样,2018年,朱芳芳加入美国一家风险投资机构。因为是少有的拥有资深科研背景的风险投资人,她的工作开展得很顺利,投资了多家早期创业公司,并负责投后管理,她本人也因此获得美国硅谷SVIEF“沙丘”投资奖。

2020年10月,实现科研和风险投资两项技能加身的朱芳芳,将目光移向中国,期待以自己的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中国相关领域的科技创新。11月,朱芳芳受聘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副教授。目前,她正致力于解决血小板短缺问题,研究如何在体外高效地产生功能性血小板,并搭建围绕血小板发育、发生、成熟的药物筛选体系,以期解决许多重大疾病和罕见疾病中的血小板的问题。同时,她在继续寻找癌症药物研究的新靶点,筛选新的“别吃我”信号。朱芳芳解释说,癌细胞通常会发出一种“别吃我”的信号,以逃避免疫系统的攻击。研究的任务就是寻找信号,并设法阻断。

“眼下学术界研究血小板的专家寥寥无几,能够尝试在体外产生血小板的,全球只有两家公司,一家在日本,一家在美国。”朱芳芳说,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把国内的血小板研究推到世界前沿。

基于科研方向,朱芳芳着手筹划一家血小板公司,“我的目标是利用自主研发的技术,生产中国老百姓用得起的生物药,打破国际制药巨头的垄断。”

3 情牵祖国,愿为家乡多引才

从事科研之余,朱芳芳还热心于社区志愿工作。她担任过美国浙江商会董事、秘书长等职务,负责商会的具体日常运营。“美国浙江商会的会员大多是高科技人才,其中拥有博士学位的就占了三分之一。”近几年,朱芳芳多次带领商会成员访问浙江省委组织部、商务厅、科技厅等部门以及各科技园区和集团,期待促成更多的合作交流。

在美国,她还曾担任北京大学北加州校友会会长、理事长。在她的带动下,北加州校友会不断壮大,成长为北京大学海外最大的校友会之一,服务校友8000人,每年逾5000人次参与活动。

从平阳小城走出的朱芳芳,心里一直记挂着家乡的发展。她说,虽然自己只是遍布海内外温州人里的普通一员,她仍然会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为家乡的事业添砖加瓦的工作中。她用一句小诗来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情怀:“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眼下祖国和家乡的建设需要大量人才,而新一代的留学生大多耕耘在最前沿的科技行业百龄博士后干细胞,斯坦福博士后助力中国干细胞研究,现在正是他们回国效力的好时机。”2019年,温州市成立“以才引才服务联盟”,朱芳芳等44位高层次人才被聘请为首批“引才大使”。朱芳芳说,作为温州市海外引才大使,她将致力于发挥好自己具有联系广泛、融通中外、视野开阔的独特优势,帮助家乡引进更多的高层次人才,也为建立起广泛而持久的全方位跨界合作起到引领、催化和纽带的作用。

2020年底,在“2020世界温籍青年精英说”活动对朱芳芳发出邀请。虽然刚刚回国诸事繁杂,但她仍赶回温州参与了此次活动,并在会上以“新机遇里的医药创新”为题,分享了她对医疗健康行业的观察和理解。

前不久,朱芳芳获邀作为列席代表旁听了家乡的“两会”。在内部交流会议上,她用“战绩”“科技”“先机”三个词总结了她的感受。她希望,家乡能够保持高新科技蓬勃发展的“战绩”,能够紧贴“科技”进行产业升级和优化,还热切盼望家乡能够抓住发展医疗健康行业的“先机”。朱芳芳谦虚地表示,自己就像苔藓的花一样开得如米粒般微小,但她仍然会积极关注家乡,为家乡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由陈天桥创立的脑科学科研机构陈天桥雒芊芊研究院( and Chen ,以下简称TCCI)2019年又有新动作!这一次TCCI带来了成立以来第一个直接运营的项目:启动全球博士后计划——直接资助世界范围内三四百名优秀青年脑科学工作者,致力于培养下一代科学领袖!

关于TCCI

2016年12月博士后计划,中国前首富陈天桥向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捐款1.15亿美元,设立脑科学慈善研究机构——陈天桥雒芊芊研究院(TCCI)。陈天桥在20年前与妻子雒芊芊、弟弟陈大年共同创办了盛大网络,一度成为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公司。陈天桥自2015年“隐退”以来,专注发展脑科学领域研究。夫妇二人在2016年宣布出资 10 亿美元致力于脑科学研究,创立的TCCI主要聚焦大脑探知、大脑相关疾病治疗和大脑功能开发三大领域的研究,计划每年在脑科学领域投入1亿美金。

2017年,TCCI又牵手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上海周良辅医学发展基金会,共同组建上海陈天桥国际脑疾病研究所(“上海脑疾病研究所”)。上海脑疾病研究所的性质是非营利性的独立法人,预计总投入5亿元人民币,一期投入5000万元人民币。这也是陈天桥在中国脑科学研究方面的第一笔重大投资。

成果

就在本月月初(3月1日),TCCI公布了成立以来的首份年度报告,阐述了过去一年TCCI在学术奖项、学术会议、公众普及等多方面的动作。

2018年TCCI取得的成就包括但不限于:

新展望

为启动博士后计划,陈天桥在美国硅谷已经购买了一块两百亩的土地,用于建设培训基地。陈天桥表示,过去一年里,TCCI对23所全球顶级大学校长以及20位知名教授进行了详细的调研和访问,正在编写一份关于年轻科学家的白皮书,话题包括他们在成长中所遇到的困难,以及希望如何获得帮助。

“不少校长、教授都提到了一个头疼的问题,就是年轻科学家拿不到科研资助。政府拨款、慈善捐款都会优先给功成名就的科学家,年轻科学家没有办法拿到让他们能够做真正自己想做的研究的经费。”陈天桥表示。

他表示,该项目有一整套创新的选拔、培养和管理体制,将在今年晚些时候公布更多细节。“我可以很负责任地说,这是一个不同于任何现有博士后项目的计划,我们对自己的项目为年轻科学家带来的独特价值很有信心。”

陈天桥认为,下一代产业革命的基础将从认知科学突破,推动世界发展的首先是科学家,TCCI希望培养未来能够不断推动人类进步的科学领袖,既包括诺奖得主,也包括大学的校长,高端科技企业的创始人和CEO等。

目前中国尚未推出这类博士生奖学金计划,不过在美国已经有类似的基金存在陈天桥启动全球博士后计划,培养下一代脑科学领袖!,最知名的基金之一是Damon 癌症研究基金。到目前为止,该基金已经投资了超过3.6亿美元,资助世界上超过3700位杰出青年科学家从事癌症相关研究,平均对每位科学家的投资近10万美元,也包括中国青年科学家。这些被资助的科学家当中后来获得诺贝尔奖的就有十几位,大量的科学家已经成为或正在成为全球癌症研究的领军人物。

一位上海科技大学的青年脑科学家表示:全球平均来看,培养一名博士后所需要的费用大约在每年30万元人民币左右。如果按平均每位博士后两年资助期计算,那么陈天桥每年要招募三四百名科学家至少要投入2亿人民币。

“如果这个项目真的按计划启动了,对支持脑科学的发展肯定是好事,到时候很多符合要求的青年科学家都会报名的。”上海科技大学的上述人士表示。

如何帮助青年科学家成长是全球科研界共同面临的问题。在去年上海滴水湖举行的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上,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提到了关注青年科学家发展的课题。

美国细胞生物学家、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兰迪·谢克曼(Randy )博士强调培养年轻科研人才的重要性。他表示:“中国有很多非常有原创精神的年轻科学家,重要的是要给到他们足够的独立性,这并不容易。当然资金会偏向于学术大咖的现象也不仅仅存在于中国,全世界都应该给年轻人提供更多机会,帮助他们成长。”

目前中国正处于启动脑科学计划的关键时刻,这项经过近6年的多轮讨论与策划最终形成的计划,值得所有人期待。

下面是纪录片《打开思想的大门》片段,时长45秒:

来源综合自第一财经、新华社,青塔

科学自由共享

浙江大学硕博创建

●●●科研作图●

科学自由共享,人人平等,共求真理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ojishuobo.com/181755.html

(0)
q1432t34
上一篇 2024年 2月 12日 上午11:01
下一篇 2024年 2月 12日 下午4:00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923864400

在线咨询: 资深顾问 邮件:guojishuobo@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关注微信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