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四届“科学探索奖”获奖名单正式揭晓,50位青年科学家榜上有名,其中90%(45人)具有在海外一流高校、研究机构的学习或工作经历。知识人网小编筛选了部分在国外从事过博士后、访问学者及联合培养博士等研究工作的学者名单,以飨读者。
“科学探索奖”于2018年设立,由杨振宁、饶毅、施一公、潘建伟、谢晓亮等14位知名科学家与腾讯基金会发起人马化腾共同发起。奖项覆盖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十个领域,四年来共评选出200位获奖人。每位获奖人将在5年内获得总计300万元人民币奖金,并可自由支配奖金的使用。
作为科学家主导的公益奖项,奖项秉持“面向未来、奖励潜力、鼓励探索”的宗旨,鼓励青年科技人才探索科学“无人区”,探索社会支持基础研究人才持续稳定的投入机制。
伴随奖项影响力“更上一层楼”,“科学探索奖”也得到多方热忱参与和支持。“科学探索奖”秘书处介绍,在今年奖项的提名、推荐、评审过程中,有超过900位各国院士,30多所著名高校校长参与。仅在提名推荐阶段,就有20多位诺贝尔奖、图灵奖、菲尔兹奖等国际大奖得主参与其中。
2022年获奖人“含金量”亦十足,展现出中国优秀青年科学家的过人实力。90%(45人)具有海外一流高校、研究机构学习或工作的经历,而且多数是从事博士后、访问学者及联合培养博士等研究工作,知识人网小编筛选整理部分名单:
北京大学江颖,2006-2007年德国尤里希研究中心访问学者。2008-2010年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博士后;
复旦大学雷震,2007年,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博士后。2010年纽约大学访问学者。2012年哈佛大学,高级研究学者。2014年美国普林斯顿高级研究院;
浙江大学王浩华,2007-2010年,美国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博士后;
中科院物理所翁红明,2005-2010年,日本东北大学、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及北陆先端大,先后任博士后及助理教授;
北京大学袁新意,2008-2010年,美国克雷研究所,博士后;
厦门大学李剑锋,2010-2014年,瑞士伯尔尼大学及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博士后;
北京大学雷晓光,2006-2008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后;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赵永生,2007-2009年,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西北大学,博士后;
复旦大学张凡,2008-2010年美国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博士后;
南开大学朱守非,2012-2013年,日本东京大学,博士后;
南京大学丁爱军,2001-2009年,香港理工大学,研究助理/博士后;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汝锦,德国美茵茨大学博士,毕业后在法兰克福大学、爱尔兰国立大学、美国德州A&M大学、瑞士保罗谢勒研究所(PSI)开展研究工作;
北京大学李柯伽,2009-2013年,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射电天文研究所博士后;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陈婷,2007-2012年,美国洛克菲勒大学博士后是科学家吗,2022年“科学探索奖”获奖者90%具有海外经历,博士后;
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王佳伟,2005-2011年,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博士后;
清华大学肖百龙,2007-2012年,美国斯克利普斯研究所,博士后;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杨元合,2008-2012年,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和英国阿伯丁大学博士后;
厦门大学周大旺,2006年-2009年,哈佛医学院麻省总医院博士后;
清华大学医学院程功,2008-2011年,美国耶鲁大学博士后;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吴晨,2011-2013年,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博士后;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薛天,2005-2012年,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和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博士后和助理研究员;
北京大学马思伟,2005-2007年,美国南加州大学博士后;
南京大学王欣然,2010-201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和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博士后;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李先锋,2006-2009年,比利时荷语鲁汶大学,博士后;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刘岗,2007-2008年澳洲昆士兰大学 联合培养博士;
华东理工大学杨强,2014年-2015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访问学者;
清华大学张强,2010-2011年,美国凯斯西储大学/德国马普协会弗里茨—哈伯研究所博士后是科学家吗,博士后;
东南大学孙立涛,2005-2008年德国美因茨大学物理化学所, 。2009-2010年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访问学者;
华中科技大学陶波,2013至2014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访问学者;
华东理工大学张显程,2008-2009年,日本国立物质材料研究所,博士后;
清华大学冯鹏,2005年,美国里海大学,博士后;
香港科技大学范智勇,2007-2010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后;
厦门大学侯旭,2012-2015年,美国哈佛大学,博士后;
复旦大学彭慧胜,2006-2008年,美国能源部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s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赵立东,2009-2011年,法国巴黎十一大学奥赛分子化学与材料学院,博士后。2011-2014年,美国西北大学博士后。
从以上罗列的名单中,读者们应该感受到学者(子)们出国学习交流研究的必要性,同时也被国内高校及研究机构、企业招贤若渴的引才政策所折服吧。
知识人网集18年申请国外博士后、访问学者及联合培养博士之经验,愿意借此东风,助力学者(子)们实现愿望,勇攀高峰,学成归来,报效祖国!
这两天
第一届粤港澳大湾区博士博士后
创新创业大赛决赛
正在珠海火热举行
113个项目将同场竞技
角逐最终的冠军
咱们深圳有20支队伍晋级决赛
数量排名全省第二
这20支参赛队伍来自科研院所和高新技术企业
参赛项目覆盖新一代信息技术
生物医药与大健康、新能源(含新能源汽车)
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
半导体与集成电路、其他产业领域等7个行业
积极打造博士博士后创新创业平台
为优秀青年人才拓展圆梦空间
咱深圳一直不遗余力
近期,一场主题为“博士有约•智享未来”的
博士后科创沙龙
就在深圳博士后联谊会热闹举办
“博士有约•智享未来”博士后系列科创沙龙
“博士有约•智享未来”博士后科创沙龙是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围绕深圳市“20+8”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未来产业,依托深圳市博士后联谊会搭建的一个博士后与企业家、投资人的高端交流平台深圳市博士后,有了硬核技术,如何抓住风口?这场沙龙为你支招,旨在打造引领博士后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强大动力源,建立博士后创新创业生态圈。
沙龙将聚焦产学研融合,助力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和资金链融合发展,协助有创新创业意愿的博士博士后等高层次人才实现科研成果转化。
本期沙龙聚焦“生物医药行业”,30多位生物医药领域企业家、博士、博士后和投资人共同参加。
华源再生CEO郑立新、康沃先进制造CEO周金生、赛柏生物CEO孙康成、明月海藻集团副总裁张德蒙和立沃生物CEO周明等五名主讲嘉宾与大家分享了生物医药行业的创业和投资经验。
沙龙现场的自由交流环节中,不少跨界博士竞相提问,投资人和项目人进行充分交流和对接。深圳市博士博士后创新创业投资基金(中科先进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人)谭景中先生表示,博士后系列科创沙龙以小活动撬动大机遇,能够让投资人高效率地对接到高水平的团队资源,通过和博士博士后交流更好地了解研究动态和前沿技术,抓住投资机会。
“博士有约•智享未来”系列博士后科创沙龙将常态化举行深圳市博士后,活动安排请留意“深圳市博士后联谊会”公众号和小程序活动预告;有意向发起活动的博士后也可通过该公众号或小程序进行预约哦。
△深圳市博士后联谊会公众号
原创内容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ojishuobo.com/1818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