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年重返
问道北大再出发
——创新发展“晋江经验” 晋江企业家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燕园树下,未名湖畔,一群特殊学子,在二十年的时空穿梭后,跨越两千公里,重回北京大学。今日,“创新发展‘晋江经验’,晋江民营企业家重返北大问道之旅”再次将晋江企业家会聚,相聚未名湖畔,汲取前行的能量动力。
如何在企业发展的关键时刻“扶一把、拉一把”?这是晋江市委、市政府一直以来思考的问题。2003年,晋江聚焦初代企业家普遍文化程度不高的“短板”,在全国县域首开先河,组织开办晋江企业家“北大总裁班”。之后的发展成果表明,这是晋江“政企学”同频互动的成功实践,为晋江积蓄了强大的发展后劲。
一趟旅程,叩问实业初心,拾起二十年前意气风发,重温传承弘扬“晋江经验”的深刻意义;一场问道,汲取思想伟力,站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创新发展“晋江经验”,勇当新时代民营经济强省战略主力领军,全力建设中国民营经济强市。
传承,互动,再出发,晋江一直在路上。
-传承-
北大“种子”晋江结硕果
“今年正好是‘北大总裁班’首批学员参训20周年,我们这些老同学重聚校园,感觉特别亲切。”安踏集团董事会主席、北大晋江总裁班一期学员丁世忠感慨。
2003年,大部分晋江企业正从小作坊、小规模转向品牌化运营阶段。这个过程,也是晋江推动品牌兴市的阶段。如何助力企业发展、助推产业迈向更高能级?
先从思维转变开始!于是,2003年的那个秋天,在晋江市委、市政府组织下,来自恒安集团、凤竹集团、浔兴集团、柒牌集团、七匹狼股份、安踏鞋业等晋江企业的48位企业家组成首期总裁班成员,正式踏上北上求学之路。
15天内,20位国内经济界顶尖专家、教授、成功企业家轮番授课,这其中既有企业经营基本理论,又有大量案例和实战分析,加之开放式的教学模式,让学员们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不仅课上积极提问、课后集中研讨,老师们带来的著作、光盘均被学员抢购一空。
作为首期北大总裁班的班长,七匹狼董事局主席周永伟描述了当时的学习氛围,“全班48位企业家在15天的学习时间里,‘白加黑’拼命地学。大家上半夜睡不着、下半夜不敢放心睡,生怕错过学习和讨论的机会。”
“一开始,大家都觉得过去上上课、听一听而已。真正进入课堂以后,大家从‘要我听’转向了‘我要听’的阶段。”翻着当年的笔记,九牧王董事长林聪颖打开了回忆的匣子。
自己学还不够,安踏、九牧王、浔兴等企业的负责人,从开班第三天起,就陆续打电话让在家的兄弟、子女、公司高管飞往北京旁听。高峰时旁听人数多达30余人,把教室过道都坐满了。
“晋江党委政府组织我们出去学习、充电,让企业家有思路、有想法。”2003年的那一次学习,犹如打开了一扇窗,让盼盼集团董事长、总裁蔡金垵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他说,从家族企业到现代企业,从“泥腿子”到现代企业家,“2003年的总裁班是转折点”。
最终,在北大收到的“金种子”被晋江企业家小心翼翼带回了晋江,种在了各个企业中,长出了“布片”“纸片”“薯片”“芯片”。
时间是最有力的见证者。
丁世忠感慨,二十年来,晋江的企业经历了很多变化。“我们带着当年在北大所学的战略与管理的精华,参与了伟大时代的发展,走到今天。”
这个变化的种子,以“晋江经验”发祥地、家乡晋江为沃土,二十年前,在北大总裁班开班时就已种下。
“二十年前,晋江市委、市政府组织我们进北大学习,这是对晋江企业家的一种关爱。”天守集团董事长蔡天守说,“通过学习,我们也认识了很多同学,结下了同学情谊,在后来的企业经营中得以互帮互助。”
二十年后重返北大,有老同学的重聚,也有新生代、新同学的加入。“创一代企业家有许多经验,他们将此前遇到的困难和解决之道,与二代企业家分享,能够帮助二代企业家少走许多弯路。二代企业家有更多的知识储备,可以自主从一代企业家身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再结合自身的理解运用到企业经营实践中。”蔡天守告诉记者,一、二代企业家在思想上的连通,是创新发展“晋江经验”的关键,“只有一代又一代的晋江企业家在思维上的互相打通,才能共同发力。”
黑色的钢笔字迹、红色的水笔字迹、蓝色的圆珠笔字迹……在林聪颖办公室里,一本封面印着“北京大学”的笔记本里,或深或浅、工工整整、满满当当地记了68页的内容。教授姓名、授课时间、授课内容,他都详细记录,遇到形象的比喻,林聪颖甚至手画了思维导图。
“战略是企业的方向”“产品周期的概念”“做营销就像谈恋爱”……二十年前,在北大总裁班的学习中,林聪颖第一次对“战略”有了认识,第一次有了“企业文化”的概念,“这些对我们后来帮助很大”。
在后来的发展中,九牧王围绕“西裤专家”定位,走出了自己的发展之道。如今,九牧王享有“男裤专家”的美誉,旗下男裤产品连续多年国内市场综合占有率第一。
在二十年前,一场空前的服装同质化危机让利郎面临倾覆之虞。北大总裁班的学习之旅,为利郎的品牌发展打开了一条生路。
利郎集团总裁王良星回忆,彼时除了上课,自己和丁世忠、林聪颖经常跑去找广告界的大师叶茂中请教学习。“那时候,利郎处在推广品牌的阶段,我们在向叶茂中的请教中了解了比如到央视做广告要找谁、品牌推广怎么做等问题。”
晋江青商会会长、利郎(中国)有限公司零售中心总监、万肃绅装创始人王俊清说,二十年前,第一代晋江企业家北大学习之旅是一个里程碑,“延续先行者爱拼敢赢的精神,二十年间,包括晋江青商在内的众多晋江企业家持续传承、不断学习,跟上了时代的脚步,以敢拼善赢的姿态,迎接新的挑战。”
二十年前北大校园一隅,晋江首开“政企学”良性互动的成功实践,不仅成为晋江企业发展的“传家宝”,更成为晋江企业不断践行“晋江经验”的生动注脚。
学而行,行则通。首期北大总裁班掀起的“学习风潮”在随后的二十年里持续吹动着晋江企业前进的船帆。创新学习的氛围早已成为晋江企业家的共同标签。
-互动-
政企学共振开先河
“改革开放之初,晋江党委政府就敢为天下先,以历史使命感,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带领晋江的企业摸着石头过河。”恒安集团总裁许清流说。
“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这首脍炙人口的闽南歌曲,浓缩着第一代企业家辛苦拼搏的汗水。
从“高产穷县”到“经济强市”,改革开放以来,老一辈晋江人从发展乡镇企业起步,凭借着敏锐的商业嗅觉、坚韧的毅力与强大的执行力,一步步把企业发展壮大。
然而,时代的快速发展,一波波新浪潮不断拍打着从田间洗脚上岸的“草根商人”们。2001年,中国加入WTO后,全球贸易大门开启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让这些原本文化程度并不高的企业家倍感迷茫。
“因为历史原因,老一辈企业家在基础知识的储备方面先天不足,就如我的父亲许连捷先生以前经常自谦自嘲,说自己‘小学没毕业’,当不了‘博士’当‘博土’,只能边做企业边学习。”许清流回忆道。
空有“爱拼敢拼”已然不够。如何在企业发展的关键时刻“扶一把、拉一把”?晋江党委政府也一直在思考。
彼时,晋江已意识到初代企业家普遍文化程度不高的“短板”,探索与一流高校联合举办总裁班,为企业家集中“充电”,帮助他们把握宏观经济走向,增强战略决策能力,提高企业管理能力。
“决定办班前,我们进行了大量调研,利用一个多月的时间,走访了近30名企业老总和5名经济管理部门的负责人,广泛征求意见。”参与总裁班筹备工作的晋江市人社局办公室主任施能善回忆道北大总裁班,问道北大!晋江再出发!,经过反复衡量,最终确定与北京大学开展合作。
由于定位精准,首期招生简章一经发布,便得到晋江企业界的积极响应与热情参与,原定一个月的招生时间,仅一周就全部招满。
“课程安排得很紧凑,每天都收获满满。那也是我创业多年后北大总裁班,又一次踏入校园当了一回学生。”晋工机械总经理柯金鐤说,二十年前的北大之旅让他静下心来思考企业遇到的问题,同时通过与业界精英的交流,也进一步理清了企业的发展思路。
“短短15天的学习,对我而言犹如经受了一次脱胎换骨的洗礼。”蔡金垵说,他感受最深刻的是,北大总裁班提供了让经济学理论来检验创业实践的契机,让他从之前草莽状态的“盲区”走出来,纠正了诸多错误的经营理念,也让他有机会重新梳理生产、研发、企业文化、销售模式、人力资源等环节,帮助企业及时调整发展战略,在“半山腰”重筑新起点。
值得一提的是,这种由地方政府与高校合作办班,并根据学员特点设置课程的模式,在当时属于全国首创。首期总裁班结束后,很快在晋江企业界产生巨大反响,进而在晋江掀起了企业家学习“充电”的热潮。
此后,依托北京大学、厦门大学等名校,晋江先后举办8期总裁班,累计有398名规模企业的总裁和高管参加了培训,对建设一支高素质、学习型的企业家队伍产生了深远影响。
华宇集团董事长柯文新参加了第八期总裁班。回忆起那段珍贵的时光,他直言,在总裁班的学习中,“真真正正学到了东西、扩大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为华宇的发展明确了战略、指明了方向。”
如今,在数字经济新时代,华宇率先在行业开启数字化变革,推动智能化生产,成功将大数据转化为最新的生产资料,再一次获得了发展的领先身位。
蹚过创业泥流的晋江初代企业家“宝刀未老”,二、三代创业者也风华正茂。
站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晋江企业该如何延续发展?新鲜的人才血液从哪里来?又由谁来不断创新驱动企业向前?
晋江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人才是城市发展的腾飞引擎、战略资源。人才强则城市强,人才兴则城市兴。
近年来,晋江市充分发挥政企互动作用,在全国县域首创实施企业家素质提升行动“领航计划”、产业升级“启航计划”和博士助推产业创新升级“远航计划”,精准培育新生代企业家,推动企业与博士人才深度融合,从战略上引导民营企业家转型。
2021年,晋江顺应产业发展需求,开设青年企业家混沌创新班,系统性开展创新思维系统课程培训,开启青年企业家人才培训的2.0时代。
人才是第一资源,企业家更是稀缺人才。今年,晋江市第十八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审议决定,将每年11月1日确立为“晋江企业家日”,后在晋江市第十八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上,11月1日同步确立为“晋江人才日”,以一座城市的名义,致敬为高质量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企业家和人才。
二十年来,传承弘扬“晋江经验”,良好的政企互动已经成为晋江的“金字招牌”。
立足建设“有为政府”,更好服务“有效市场”,晋江市委、市政府全力当好引路人、推车手、服务员,大力支持民营经济走向更广阔舞台——从当年引导企业重质量、打品牌、谋上市,到如今的创新驱动、“数智转型”,从每年召开企业创新大会,到定期组织党政企考察团到先进地区对标学习,每到发展关键节点,党委政府总能及时为企业明方向、定航标、添动能,促进企业更具活力、更重创新,实现政企双向奔赴、共同成长。
柯金鐤告诉记者,近年来,晋江党政机关积极鼓励企业持续加大科研投入,推动数智化转型,帮助企业转换发展动能,“政企携手同心,在新一轮发展中积极抢占先机,推动企业迈向下一个发展能级,也推动了产业高质量发展。”
许清流说,“二十年前的北大总裁班,开启了晋江‘政企学’同频互动的成功实践,也深度培养了民营企业家的经营能力和决策能力,积蓄了晋江的发展后劲。”
-再出发-
全力聚焦高质量发展
从“敢为人先”到“善为人先”,这是晋江企业家北大问道的共同收获。
“终身学习既是外部环境给的压力,也是企业家和管理者保持先进知识和充足动力的最大资本。”许清流认为。
作为“老班长”,历经二十年,周永伟对学习的重要性极为认同。“晋江的许多创二代很多是留洋回来的,他们思维更灵活、眼界更宽广,可以通过跨界、联合等多种形式帮助企业发展。”
如今,新一代创业者、左右力量品牌创始人丁仁豪在中国鞋都陈埭开启了晋江青年新的创业故事。
“‘00后’喜欢什么颜色,我们就造什么!”“文化元素、价值认同、社交属性,这些都是新的关键词,也是机会所在。”“我在做一件充满价值感的事,这是我从父辈身上感受到的热爱!”——作为“混沌晋江班”的学员,丁仁豪充满了激情,分享着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如今,在专业运动配件赛道上,左右力量已经成为目前国内最受年轻消费者喜爱的新生品牌之一,在专业篮球运动袜品类上,更是异军突起。
蔡天守对新生代创业者十分看好。他认为,在老一代企业家分享的经验中,新一代企业家可以结合自己的国际化思维和丰富的知识储备,更好地运用到实际。
不久前,利郎举办了一场数字艺术展,其中数字艺术让利郎的产品增加了更多附加值。事实上,一直以来,利郎都在探寻服装与艺术的关系。王良星认为,做服装就是做艺术。十多年前,他便提出“把时尚艺术创意进行到底”。
而作为年轻一代,从小对服装耳濡目染的王俊清早已对时尚艺术产生浓厚兴趣。
这种新的追求渗透进王俊清的血液中。“从我父辈起,我们就秉承一个理念——一定要扛过枪才能打好仗。所以,我刚进公司时,卖过衣服,给客户量过身、缝过裤脚。”王俊清说,这些都成为其做万肃的宝贵经验。“怎么才能做个主流品牌,成为万肃的方向,也是我的目标。”
拥抱新生代消费者,迈向时尚艺术,在专业科技、细分赛道上,晋江民营企业持续领跑加速。
过去半年,晋工新能源在业界连续打出了“组合拳”:行业首款量产12吨位电动轮挖、行业首台量产串联混动装载机、行业首款量产电动叉装机等新能源工程机械产品,在节油率、动力性、绿色环保等各项指标上实现突破,继续颠覆传统燃油工程机械行业……
“创新是发展的永恒动力。”柯金鐤作为企业创新发展的第一推动人,深有感触,“紧跟国家科技创新数字化浪潮,我们提出了差异化创新战略,坚持每年拿出年销售额的3%作为创新专项经费,制定创新奖励机制。这给晋工带来了竞争力,也带来了更好的未来。”
“只有更多从‘0’到‘1’的创新,才能让品牌真正有核心竞争力。以创新带动民营企业发展,是晋江企业参与国际和国内竞争的必由之路。”丁世忠认为。
牵手世界五百强企业吉利汽车,天守超纤也走出了新路径。近年来,吉利推出的某款SUV首搭“秘密科技”——抗菌方向盘引起了极大关注。方向盘包裹的,正是天守超纤生产的生态环保抗菌方向盘超纤皮革。
天守超纤曾做过这样一个测试:上午9点,剪切出几块方向盘上的天守超纤抗菌皮料,分别滴入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并放置在常温箱(非无菌环境),进行培养及观察。实验结果显示,该材料抗菌率达到99.99%。
“晋江企业一定要想方设法加大研发投入,克服技术上的问题、突破卡脖子的难题,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为建设民营经济强市贡献力量。”蔡天守说。
不管外部环境如何变化,咬住实体经济不放松是晋江企业家守正创新的根本。“脱离了实体经济谈创新发展,就容易走偏路。特别是面对当前的发展难题,更要坚守实体,同时靠创新来破解。”信泰集团执行董事许金泰说,信泰多年来始终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理念,以单聚焦、多品类、全球化为核心战略,加速打造面向未来的纺织创新产业链。
2015年,信泰率先在晋江企业中启动数字化转型,并通过内部的转型经验和数字技术的积累,为产业数字化赋能。如今,信泰正在朝着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前进,通过对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新应用场景等方面的创新,推进企业的高质量发展。
作为休闲食品行业的领头羊,盼盼食品“二代”蔡丕鹏从业务员做起,如今的他在盼盼孵化出迦那食品椰乳B端原料新项目。“大多数项目在集团内部都是从零开始,我感谢父亲对我的培养和容忍。”蔡丕鹏说,这十年的锻炼经历,让他更加体会到了坚守实业的不容易,“完全靠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诚信拼搏、超越创新干出来的。”
站在新的征程上,和众多晋江青年企业家一样,蔡丕鹏深感责任重大,“我们会以‘晋江经验’为指引,在这个伟大的新时代,砥砺奋进,积极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9月6日,中共晋江市委十四届五次全会举行,全会审议了《关于创新发展“晋江经验”,勇当新时代民营经济强省战略主力领军,全力建设中国民营经济强市的实施意见》。意见指出,要推动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进一步激发创新活力、激昂创业豪情、激荡创造热潮,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为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晋江实践作出更大贡献!
“今天的商业环境,与二十年前我们在北大读书时相比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个时代更加呼唤企业家精神。”丁世忠表示,要保持创业初心,坚定信念,创新发展“晋江经验”,聚焦高质量发展,“民营企业一定能在中国经济发展中,贡献更多积极向上的力量!”
传承企业家精神
政企学互动共振
创新发展"晋江经验"
全力建设中国民营经济强市
新起点,再出发,向未来!
泉州(晋江)国际人才港
位于晋江市世纪大道990号,毗邻竹树下公园,总用地面积6012㎡,总建筑面积2479平方米,设有国际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多功能项目路演大厅、创客空间、青年创业服务中心、高端人才项目洽谈区等多种交流空间。人才港于2019年11月正式投用,目前委托晋江国企——福建省晋江人力资本有限公司运营。
人才港按照构建“全生命周期”人才服务链条要求,与涉才服务部门、晋江人力资本公司、聚才网建立四位一体的联动服务平台,努力实现人才服务事项“一港集成、一窗办理”、服务链条“一网打通、一网通晓”、服务要素“一站供给”、服务流程“一帮到底”、服务职能“一体落实”,构建“从单一到多元、从分散到集成、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最具温度人才服务品牌,助力泉州(晋江)打造人才的梦想港湾、事业港湾、生活港湾。
一体化人才服务大数据平台聚才网网址
图片来源:成都市双流区提供12月4日,成都双流空铁国际联运港再次鸣笛,一列搭载着35个大柜包括五金件、电配箱、真空设备、纺织品、电子配件、防疫物资等货物的“中老国际班列”正式发车。对从事中泰两国跨境电商贸易的洪青志而言,他在中国采购五金件的渠道不必再局限于沿海地区,海运也不再是他将货物运送到东南亚的唯一选择。“中老国际班列”开通后,更低的运输成本、更稳定的运输周期,全线铁路的运输形式让洪青志采购货源的渠道随即增加了成渝两地。这趟“中老国际班列”的发车,标志着中老两国在“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联结更紧密,中国西部地区正式打通中老两地全程铁路路线,依托中老铁路,国际供应链体系得以创新发展,成都双流“航空+铁路”枢纽优势再次凸显,为助推双流双向开放功能再次增强乃至中国到东盟国家综合交通走廊的持续开拓提振优势。“一带一路”倡议下中老铁路成为“金钥匙”中老铁路是中老两国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标志性工程,随着中老铁路全线开通运营,从万象到中老边境车程由2天缩短至3小时,到昆明可朝发夕至。中老铁路的正式通车,不仅是老挝实现国家富强的快速通道,更是中老两国人民紧密联结的通道。此次由成都双流空铁国际联运港发车的“中老国际班列”,是中老两国地区路网的关键枢纽,也是在“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成都双流空铁国际联运港的具体实践。
中老铁路通车之后,不仅对中国跨境贸易物流带来更优的解决方案,对老挝而言,大量的物资和农产品等适铁货物就有了销路。更重要的是,中老铁路除了能够纾解老挝“陆锁国”困境,还能够深入中南半岛腹地,全面辐射缅甸、泰国等国。如今,随着中老铁路开通运营以及中老国际班列直达货运班列正式发车,成都双流空铁国际联运港也成为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和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纪念峰会、第三次“一带一路”建设座谈会精神的重要成果之一。优化国际供应链服务跨境贸易周期更稳、成本更低成都双流空铁国际联运港的首发是在9月27日。彼时的货运班列是经云南昆明和磨憨口岸,通过空铁公多式联运驶向老挝万象。约2个月后,空铁连云港新增国际班列开通经由广西钦州港至菲律宾的“铁海”联运。与前两次“铁路+海运+公路”的联运方式不同,12月4日发车的“中老国际班列”实现了全程铁路至老挝万象。这是中国西部首趟全程铁路至老挝万象的国际班列。递四方集团总裁助理张姣云表示,此次“中老国际班列”发车意味着南向跨境电商通道被打通,向东南亚地区B2B、B2C流向打通,国际物流供应链缩短,而成都双流“空铁”、“卡铁”多式联运的优势能充分满足供应链企业的需求。
相比海铁、江海、铁公等不同形式组合的联运方式,此趟全程铁路班列运输时间能稳定在3-5天,最快72小时抵达老挝万象,在运输成本上则能为企业节约20%-30%。洪青志介绍说,近几年海运成本极不稳定,从2019年每40尺大柜700多美元的运费,到2020年增长至1000多美元,2021年更是涨到了3500多美元,运输时间也从原先的12天左右慢慢延长至1个月甚至更久。事实上,正由于海运周期的不确定性,很大程度上也在增加企业的运营成本。一家从事于生产电子配件企业的相关工作人员表示,此前他们出口运输都是采用“公路+海运”的形式,先将货物用公路运至沿海港口,再由海运出口,但由于客户对交货周期有严格要求,本着“宁早到不晚到”的原则,他们必须提前备货至东南亚仓库,这意味着企业需要提升库存量成都总裁班,而无法按照订单进行周期性的生产及运输。如今,双流空铁国际联运港为企业提供的多种物流解决方案模式,可以有效帮助他们形成稳定的供应链周期,帮助企业降低原材料和产成品的库存时间20天以上,减少每月资金占用上百万元。显然,更稳定的运输周期、更低的运输成本,是诸多适铁贸易企业更青睐全程铁路运输的主要因素。不仅如此,双流综保区内分布了众多电子制造加工企业,其笔记本电脑等电子产品及相关配件生产制造和销售涉及的诸多环节,正是由这根国际供应链条打通并串联起来的。
成都双流空铁国际联运港紧邻成都双流综合保税区园区,作为在企业家门口的铁路港,公路运输距离从普遍的几十、上百公里缩短至数百米。“作为中国内陆深入东南亚腹地的快捷通道,成都双流空铁国际联运港能够为适铁货物出口贸易提供更好的物流保障,为企业提供更匹配的国际供应链物流解决方案,充分发挥多式联运优势。”成都空港现代服务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郑双莉如是表示。发挥空铁集散优势助推企业调整布局可以说,成都双流空铁国际联运港是离机场最近的铁路货运港。在成都“两场一体”(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天府国际机场)的协同运营,双流国际机场位居全国前列的吞吐量,让其在转型发展航空物流产业方面有着更深厚的基因优势。成都双流空铁国际联运港的存在,能够让企业自由选择运输方案。对于附加值高,诸如电子芯片、生物医药类外贸货品,可采用航空直运的方式,能够大幅压缩运输周期,而对于附加值偏低的外贸货品为兼顾运输时间和成本,则可为其定制铁、海、公组合联运的运输方案。一家从事生产真空设备的企业工作人员表示成都总裁班,“中老国际班列”从成都双流正式发车 “一路向南”创新国际供应链体系,他们一年向东南亚的出口额约有1000万至2000万,尽管占其全年营收比例不高,但东南亚市场的份额在逐年增长。因为是订单制,稳定的运输周期能够帮助他们更精准地为客户制定交货周期,对其开拓东南亚市场并与沿海企业有序竞争打开有利局面。
同样,对前述生产电子配件的企业而言,铁路运输的稳定性优势,能让他们减少海外库存量,对企业压缩运营成本、调整东南亚市场战略规划都有长远意义。同时,由于成都双流空铁国际联运港就位于成都双流综合保税区园区门口,在郑双莉看来,这样的优势在未来能够吸引更多的企业在综保区设立集散中心,空铁联运的优势也能因此不断放大。抢抓RCEP机遇双向开放深入东盟腹地对从事跨境电商贸易的洪青志而言,中国与东南亚的贸易往来是向着越来越密切的方向不断发展,尤其是零关税的利好,让他对未来充满信心。即将于2022年1月1日正式生效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也会在东盟10国和中国、日本、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非东盟成员国之间将架起密切的贸易桥梁。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的研究报告指出,RCEP生效后,区域内90%以上的货物贸易最终会实现零关税,这不仅将显著拉动区域整体的经济、贸易和投资增长,对于全球贸易和福利增长也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降低贸易投资壁垒,提高区域经济一体化水平,推动形成统一的区域大市场,将促进中国农业、轻工、纺织、汽车、机械、电子信息、石化等重点行业的进出口贸易增长,为产业发展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
成都双流作为全国率先实现空铁无缝联运的城市,正在RCEP的机遇下,全面打开“航空+”西部国际贸易新通道。如今的双流,正在加密构建“空铁联运”枢纽通道,在多式联运的优势下,由成都双流驶向东南亚的国家已开拓包括缅甸、老挝、菲律宾、泰国等国。接下来,双流还将持续开拓南连东盟、西行欧洲、北达俄罗斯、东向日韩的“空铁国际班列”,继续抢抓时代机遇,主动融入双循环,壮大自身航空基因,开放资源、畅通要素,积极服务成都建设国际门户枢纽。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ojishuobo.com/1874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