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邀您加入
上学帮成都家长群
我们将定期邀请成都的名师与教育专家在微信群上举行微信讲座,配合上学帮在择校数据上的强大支持,一定能帮您在孩子升学的难题上找到答案!
【入群方法】
长按并识别以下二维码添加上学君微信,验证信息写明“成都家长”,上学君通过您的申请后会将您拉入微信群。
上学帮 · 帮上学 一手优质教育资讯全掌握!
▽▽以下是正文▽▽
成都初升高已成最残酷升学环节?
官方辟谣:网文贩卖焦虑,数据统计有误
成都将进一步扩大普通高中招生规模
最近,因几个非官方教育自媒体发布的网文,让不少成都初中学生的家长们感到十分焦虑。源自网文中的一组数据:2018年成都‘5+2’区域普高率为57.9%;有8980个学生不能上普高,只能面临分流读职高或者直接辍学;高分高门槛低招生,把数以万计的学子拒之门外……
▲非官方教育自媒体发布的不实数据文章截图
▲非官方教育自媒体发布的不实数据文章截图
“
那么,文中数据是否准确,文中措辞又是否属实呢?
实际上,2018年,成都“5+2”区域初中毕业生升入普通高中的升学率已达66.4%,并非网文中提到的“57.9%”。其次,值得广大家长们重点关注的,还有一个重要信息:2018年年底成都市教育局公布的中考改革方案已经明确提出,成都市将改革优化招生计划,适当提高普通高中招生比例,推动普职协调发展。
“
2018年“5+2”区域普高率为57.9%?
辟谣一:统计口径不全,已经达到66.4%
”
备受家长们关注和质疑的网文中说:根据“2018年成都‘5+2’区域分数段统计表”,“2018年成都‘5+2’区域参加中考的统招生人数为21343人,达到重点线543分的仅有8644人,重高率达40.5%;达到普通线506分的共12363人,普高率达57.9%。”
市招考办人士介绍,网文中的这个统计数据并不准确,“它的统计口径不全,因此结论肯定是错误的。”该数据仅统计了2018年在“5+2”区域报名、户籍在“5+2”区域的考生(统招)中考成绩分数段,部分省二级以上示范性普通高中招收的区域指标到校生、市级示范校及一般普通高中(含民办普通高中)招收的校内指标到校生因为按政策规定不参加中考,未纳入统计,由于指标到校生人数未纳入重点率、普高率统计,因此所得结论失实。
真实数据是多少呢?该负责人表示,2018年,成都市高中阶段学校升学率已达98.5%以上,“5+2”区域初中毕业生升入普通高中升学率已达66.4%。
“
高中学位不够?无法满足成都学生需求?
辟谣二:概念认识错误,故意混淆视听
”
在另一篇流传的网文中有如下表述:“初升高已经成为成都升学的主要矛盾:现在的高中学位远远无法满足成都学生的需求。”
市招考办该负责人表示,“这样的表述属于概念认识错误,混淆视听。”关于高中招生政策,《教育部等四部门关于印发的通知》明确提出:“改进招生管理办法。建立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统一招生平台,切实落实普职大体相当的要求。”对此,成都市提供了包括普通高中、中职类学校、五年高职等在内的充足的高中学位。
“
考不上普高就等于辍学?
辟谣三:全市中职学生就业率常年保持在96%以上
”
有部分网文中称:“初中生家长无疑是最焦虑的。(因为)考不上普高,是进入职高还是辍学进入社会,这是一个问题。好的职高也算不错的出路,但好的职高也不多啊普通高中升本率,成都普高升学率仅57.9%?官方:网文贩卖焦虑,成都将进一步扩大普通高中招生规模,更何况很多家长没法接受职高,因为在他们眼中,读职高就是混日子的;难道初中毕业年纪轻轻就要进入社会嘛?绝大部分家长肯定不希望是这样的,但残酷的事实摆在那儿,于是他们焦虑着。”
对此,市教科院院长助理黄祥勇明确表示,把“进入职高和辍学相提并论,显然有些耸人听闻了。”
“
那么,中职教育是否如文中所说的那般不堪呢?
根据从市教育局了解到的数据来看:成都全市中职学生就业率常年保持在96%以上。以2017年就业数据来看,成都市全市中等职业学校(含技工学校、省(部)属学校)毕业生总数78631人,其中有5297 人进入了世界500强,20258人进入了规模以上工企,18680人进入成都市六大重点产业。
薪酬方面,75%的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起薪在2500元左右,最高的月收入达到10000余元。
当然,除了就业,中职学生同普通高中学生一样,也能升入高校就读。2016年,全市1.92万中职毕业生升入高等院校,占就业学生总数的25.44%。2017 年全市2.02 万中职毕业生升入高等院校,占就业学生总数的26.48%。
教育专家观点
培训机构不应该贩卖焦虑
家长眼光也需要放得更远
为什么这些数据失实、措辞夸张的文章总能一而再再而三地引起家长们的关注呢? 市教科院院长助理黄祥勇表示,这些文章其实核心套路就一条:贩卖教育焦虑,以此博取关注。“我们也注意到,生产这些网文的多是一些教育培训机构,贩卖焦虑无疑有助于其提升自身的业绩。但其中的多处措辞,已经明显违背了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必须予以纠正”。
除了需要明辨信息,黄祥勇认为,随着时代的发展,家长们的一些观念也需要与时俱进,把眼光放得更长远。“个别家长对职业教育的认知依然有偏差。其实,在孩子初升高这个环节,无论是普高还是职高,只有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才是最好的,如果让所有孩子都只有一个选择——读普高,那么对于部分孩子的未来发展来说,反而不见得是好事。况且现在社会对人才的评价方式也越来越多元,读普高,考大学,早就不是孩子唯一的出路了,它也不应该是唯一的出路”
“
改革:成都将进一步扩大普通高中招生规模
”
2018年12月27日,市教育局公布了中考改革方案。方案中明确提出,成都市将改革优化招生计划普通高中升本率,适当提高普通高中招生比例,推动普职协调发展。
“进一步扩大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并不意味着中职教育中途‘退场’,不能让高中阶段教育变成一种单纯的升学预备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家长们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学生升入普通高中就读并不意味着都能考上本科院校,同理,中职学生也不是不可能升入本科院校就读,“从某种程度上说,在初升高这一步,是升入普高和升入中职,并不能最终决定孩子的终生发展,真正影响深远的,是孩子是否能找到自己真正的兴趣,是否能具备这个社会所需要的核心竞争力,这才是家长们更应该去关注的”。
附:《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方案》(即:中考改革方案)
中考改革将保持“五个不变”:一是坚持“两考合一、一考多用”原则保持不变,减轻学生备考负担。二是高中招生录取计分科目保持不变。三是9门科目录取计分分值保持不变。四是高中招生分批次录取保持不变。五是指标到校生录取办法保持不变。
中考改革将进行“五个优化”:
一是改革优化考试制度,减轻学生备考负担。初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科目将在现有基础上增加音乐、美术和地方课程,但新增学考科目不纳入升学计分,由学校组织实施,成绩合格即可。
二是改革优化考试方式,实行分类多样考核。按照学科特点,分类采取开卷与闭卷、纸笔考试与实验操作考试、必考与选考等不同的考试方式。
三是改革优化考试内容,引导发展素质教育。提高命题质量,重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培养。新增生物实验操作考试,并将理、化、生实验操作考试分值提高到15分。
四是改革优化录取方式,形成“一依据一结合”模式。将综合素质评价作为高中招生的依据或参考。将体育与健康分值由现50分增加到60分,升学总成绩目前的700分调整为710分。
五是改革优化招生计划,适当提高普通高中招生比例。建立科学合理的普职比例调节机制,加强普通高中建设,进一步扩大普通高中招生规模,提高普高升学率。
数据来源丨学校公布、政府官网
本文作者丨张泽丹
这篇文章主旨很简单,用数据、学生和家长反馈,讲清楚两个非常常见的、关于石家庄高中的问题,——本市高中名校之间的“实力排行”到底是怎样的?各类高中的高考表现如何?它们对应的中考分数区间,或者说中考各阶段排名是怎样的?
本文主要内容包括:石家庄中招政策简析、四类高中划分,各类高中高考表现,部分名校概况简析。先声明一下,本文只适合新手家长当“科普读物”,学校之间的排名并不是固定的,作者也无意做高中排名!
石家庄中招政策简析
▍石家庄那么多高中,可以大致分为哪几类?
根据往年高考表现,以及学生和家长的反馈,再加上今年各校录取分数线(二统或统招线),作者将石家庄高中(主城区+其他县市)分为四类,——超一类(2中本部),一类(一中、二中南、石外等),二类(一中东、二中润德、42中 等),三类(6中、35中、45中等),下文会详细说各类高中的相同点和特色。
▲石家庄各类高中2021年录取分数线和招生计划(表中缺少部分高中)
读者肯定会好奇,各类高中的判定标准是什么?——严格来说,这个表是作者按照2021年各校的二统线或统招线做的,实际上还会参考往年各校的喜报。理论上,读者最喜欢看到各校的强基(一本)率、本科率、平均分等数据,但这种核心数据,各校都是遮遮掩掩,今年更是响应国家号召,喜报都没了,所以再强调一下:本文不涉及高中排名,只是做大致归类。因为各校招生范围是不同的,一分一档占比也分两种:主城五区+其他县市区,所以不要杠为什么同样的分数、一分一档占比不同。
▍石家庄中招的大致流程是怎样的?
中考→阅卷→公布成绩→各校公布招生计划→官方公布主城区、其他县市区普高线以及其他分数线→学生填报志愿→ 各校公布一统二统或统招线 →普高或中职录取→发录取通知书。
▍石家庄分配生政策是怎样的?
石家庄的省级示范性高中,每年招生计划的80%是分配生,分配生相当于这些优质高中、给石家庄所有初中的一个“福利”,——分配生可以在低于某省级示范性高中一统线50分的范围内,被该校录取。举个例子,2中2021年在主城区计划录取900人,其中720个名额分配给了主城五区七十多所公办、民办初中和各城区社会考生(其他县市区没有)。
那分配生又是怎样被录取的呢?还是拿2中举例,比如2中给了17中本部32个分配生名额,2中一统线是580分,17中某名学生中考分数是530分、一统肯定无法录取、但该生填报了2中的分配生志愿,重点来了——如果17中填报2中分配生志愿的学生共有32名,按分数排名该生在前32名,那么他就会被录取;如果该生分数低于530分、或者他的中考分数在该校填报2中分配生志愿的学生里的排名低于32名,那么他就不会被2中录取。
分配生政策的直接影响有:①中等初中的优质生源,可以用更低的分数进顶尖高中,所以对中上等学生来说,在某些二流初中上顶尖高中的几率甚至比在一流初中更高;②分配生政策暗含群体博弈,经常出现某所初中的分配生名额因该校无人填报而被浪费;③某些初中太渣,就算降五十分,依然够不上顶尖高中,所以渣校的分配生名额也经常会被浪费,然后被浪费的分配生名额会被纳入二次统招。(各初中分配生名额详见石家庄教育发布或石家庄市教育考试院)
——分配生政策,全国重要城市基本都有,只不过叫法有点不同,比如北京叫做校额到校,上海叫分配到区,有的省叫指标生。
▍什么是一统线、二统线和统招线?
首先,只有省级示范高中才有一统线和二统线,普通高中和民办高中只有统招线,而且主城五区和其他县市区的中招其实是不同的,所以各校在主城五区、其他县市区的分数线也是不同的。
一统线:假设某省级示范性高中,除分配生和部分非统招生外的统招计划数量为X,所有第一志愿填报该校的考生,按中考成绩由高到低进行排序,第X位考生的分数就是该校的一统线。
二统线:某省级示范性高中,在录取完所有“达标”的分配生后,将没有用完(相当于上文提到被浪费的)分配生名额收集起来,在该校招生范围内,按照中考分数由高到低录取填报该校统招志愿的学生,直到招生计划都录完为止,这个过程被称为二次统招,其中最低录取分数就是二统线。
▍各校围绕一统二统线展开的博弈是怎样的?
学生和家长们会发现,中考出分前后,各大高中会拼命在初中或家长之间做宣传,为什么呢?因为它们想尽可能让更多的高分学生填报该校志愿,这样就可以提高自己的一统线,然后录取更多的高分生源、尽可能避免太渣的分配生,进而改善该校的生源整体质量,三年后出更好的成绩,然后继续做宣传喜报……(偶尔会看见某些初中一统线和二统线差的很远,比如23中,你懂的)
超一类和一类高中简析
▍一类高中概况简析
石家庄的一类高中还是比较多的,包括二中、一中、二中实验、石外(43中)、正中、正中实验、石家庄实验中学、精英中学、石家庄第二实验中学、辛集中学等。从数据来看,一类高中的本科上线率几乎都在95%左右或更高,强基率在80%以上,211的上线率在60%左右,985上线率在30%左右,清北强基入选率不固定(一类b可能会更弱一些)。
▍名校概况
二中:二中本部(新华区)是石家庄乃至河北省最好的高中之一,无论是高校保送、学科竞赛、音画体美、乃至留学出国,二中每年各领域都会涌现出很多优秀学子。而且它还有拥有整个河北省最顶尖的师资,最一流的校园环境,以及最高的分数线,顶着衡中的压力,扛着素质教育的大旗。如果在主城区想通过统招上二中本部,中考需要排名在前1.5%左右,也就是一百名之内才可以说“稳上”,就算是分配生、也需要中考分数排名在前21%左右才有较大几率被录取。
二中集团:二中实验(栾城区),民办校,也属于一类高中,学费很高,只比本部略弱一丢丢;二中润德(桥西区),民办校,新校,2020年第一届高考,表现还可以,差不多二类a的水准;二中西校,公办合并校,本部支援了部分师资,现在分数线也比较高,高考表现属于二类高中。——前两年老一届管理层退休后,对二中新管理层的差评非常多,学生老师都“颇有微词”,逐渐有些往衡中模式靠拢的倾向
一中:一中本部(长安区)也是极好的高中,但各方面对比起来,明显比二中弱一档。很久以前有“一中文科更好、二中理科更好”的传言,高考改革以后,不推荐轻信此类留言。一中的分数线也是极高的,统招需要排名前5%左右才可以说稳上,分配生至少也需要中考排名在27%左右才有较大的几率被录取。
石家庄外国语学校:鼎鼎大名的43中,每个省都有一个很牛逼的外国语学校,河北省大概就是43了,有独特的政策优势,所以每年保送生数量很多,出国的也多,给它评定一类a绝对不过分。统招需要排名前5%左右才可以说稳上,分配生至少也需要中考排名在27%左右才有较大的几率被录取。需要注意的是,该校初中部生源占比较大,而它的初中部是石家庄中考最强的,也是学费最高的
——当然,一类a的高中基本都是学霸云集,非富即贵,基本100%能过一本线(现在的一本线相当于多年前的二本线)。上此类高中,需要有颗“大心脏”或“大家长”。
正中、精中、辛中、实验中学:除了精中位于高新区外,其他三所高中以及它们的民办分校都距离主城区比较远,招生对象也是以“郊县+河北省其他城市”为主。主城区考上这些高中的难度不太大,但不是特别推荐,因为这些学校还是以招收外县市生源为主的,位置都比较靠外,很多都需要长期住宿,学校管理很严,都有类似“衡中模式”的评价,需要学生有一定的适应能力。
——当然石家庄高中升本科,一类b的高中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也是很好的“归宿”,只不过在衡中的阴影下,大家只能拼命内卷。毕竟,把上学做到和坐牢一样、时间管理精准到分钟,只要扛住“高压”,肯定更容易出成绩。
二类高中简析
▍二类高中概况简析
相比一类高中,二类高中更多,但学校之间的差距极大,必须得分出ab。从往年喜报来看,二类a与一类b的差距并不大,本科上线率在90%左右,强基(一本)上线率在50%左右;二类b最好的高考表现,应该是本科上线率80%左右,强基(一本)上线率40%左右。说实话,二类a以下的高中,除部分特色校外,其实已经很“一般”了,甚至还不如地级市的部分一类高中。
▍部分名校概况
一中东校:一中实验和一中东校实际是同一个校区,位于高新区,只不过一个民办一个公办,是一中集团除了本部外高考表现最好的分校(一中西山大概二类b)。该校其实没什么非常有名的特色,学校管理偏向衡中模式。如果在主城区想通过统招上一中东,统招需要排名前6%左右才可以说稳上,分配生至少也需要中考排名在7%左右才有较大的几率被录取。(今年一中东的中招做的很成功,一统二统线仅有一分之差)
42中:42中和石外有些相似,也是外国语特色,但比43弱了太多,民办分校叫做新世纪外国语学校。42中的初中部很强,而且也有对接高中部的直升班,这是它的一个特色。
——公办民助,这种情况在石家庄是很常见的,民办可以看作公办部分的一个“招生马甲”,更便于高中名校的“XX招生”,师资还是公办在编的教师,但国家出了新政、对这种情况进行了改革、要求公私完全剥离,所以将来这种民办校会逐渐变为非在编老师授课,场地也会完全分开。现在一般认为,相比公办本部,民办私立分校要弱很多(分数线也能看出来)。
24中:前身是军队背景的七一学校,位于桥西区,标准的二类高中,校园环境(硬件)不错,但这些年也饱受其他衡中类高中的挤压,高考也不太理想。
——二类a的高中,在主城区中考排名前17%、也就是2000~6000名左右、被录取的几率很大。
——其他二类高中就不再多讲了,强基率上线40%或更低,分析这些学校的特色?意义真的不大,只能说适合中等学生。一些二类高中很多年前也有很牛X的历史,比如17中,但现在都不太行了,而且还有招生任务(分配生)的制约石家庄高中升本科,石家庄高中现状简析:四类名校,二中领头,衡中阴影下的省会高中,真的不如那些民办高中、没有分配生限制、位置靠外、集中住宿、大搞衡中模式、跨市招生,高考表现反而更好。
三类高中
▍三类高中概况简析
三类高中,大部分真的就是普通高中,容纳了中考排名在25~67%之间的中等生。对,你想的没错,全市中考排名低于25%,基本就属于中等生了,靠着分配生政策还能拼一下二类a的公办高中,或者掏钱、找关系去别的二类或一类b的民办高中。
有一个值得注意的地方,——艺术类特色校,比如6中、35中和45中,它们的毕业生本科率也非常高,甚至能比得上一类高中。但艺术嘛,得砸钱,有天分、或有资本的学生,可以走这条不是特别依靠文化课的路线。这仨高中,也不好进,因为会卡专业考试线。
文末总结
很久以前,河北省的高中,和别的省一样,也是各有特色、百花齐放的,后来,大家都变成了衡中的模样。
有人说衡中给了“穷苦”家庭往上爬的希望,但各市这些年新出的衡中模式“新秀”,哪个不是民办校,哪个不收高昂的学费。本来中上等学生、有更多的选择、不用掏多少学费、上学就是上学、家门口的高中也能出成绩。
衡中模式遍地开花后,一切都变了,各大县中、市中的辉煌历史一去不复返,大家都尝到了衡中模式的甜头,拼命办民办校“集中营”、内卷程度一年胜过一年,学生上学好像“坐牢”、一个月只能回一次家、吃饭喝水睡觉都要掐着点……
别的省前几年都在看河北省的笑话,这几年一转头,发现“衡中校”开到了眼皮子底下,也笑不出声了。会不会在将来,大家都是衡中的形状了?
以上,感谢阅读,转发或点赞就是对作者最大的鼓励~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ojishuobo.com/1909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