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大学博士后,剑桥大学博士后含金量,剑桥大学博士后王京刚,剑桥大学博士后申请

江南大学教育专硕 跨专业 一志愿上岸 经验分享

双非一本,非师范,理工科专业,毕业将近两年跨考教育,2021年6月正式开始复习,一志愿上岸211。其实本来想选择学科教学(英语)专业,但是很多想去的学校不招收跨考生,而且专业课二基本上全英文,对基础要求较高,我有点没把握。于是综合比较了之后选择了初试不需要考察学科专业的江南大学。

双非一本,非师范,理工科专业,毕业将近两年跨考教育,2021年6月正式开始复习,一志愿上岸211。

分享一些在学习中摸索出来的经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专业简介:教育()

2022年开始学制改成了3年。专业名称就叫做教育,只有研究方向区分为学科语文、学科数学、学科英语、心理健康教育、现代教育技术、学科音乐。所以初试的科目统一为333教育综合和834学校课程与教学,不考学科的专业知识。

择校心路历程:

当时毕业找了和原专业毫不相关的工作,一年半后离职。又去做了教育机构相关工作一段时间,然后才决定辞职回老家准备考研。因为本科基本和教育毫不相关,工作经历也不是很多,只有一个初中英语的教师资格证,所以刚开始没太大把握,想要稳一点。其实本来想选择学科教学(英语)专业,但是很多想去的学校不招收跨考生,而且专业课二基本上全英文,对基础要求较高,我有点没把握。而且我第一份工作就在无锡,对这里也比较熟悉。于是综合比较了之后选择了初试不需要考察学科专业的江南大学。

初试考查科目:

英语二、政治、333教育综合、834学校课程与教学。

333和834都是学校自命题,题型一般是简答、论述和材料分析。出题方式很灵活,不会直接给你出书中的知识点让你写,更多的是考查你对问题的见解以及答题思路。所以前两年题目还算是比较中规中矩,今年的题目稍微灵活一点,会结合热点,也可能会出现靠你自己理解才能回答的题目,尤其是834 。但是只要你认真复习每一个知识点,平时多积累些教育热点多看看热词,掌握答题方法,把卷子写完整是都没问题的。

由于这个专业是2020年才开设的,所以真题只有前两年的可以参考。其次也可以参考学硕的真题。

初试参考书目:

教育学基础(十二校)

当代教育心理学(陈琦 刘儒德)

中国教育史(孙培青)

外国教育史(吴式颖)

教育研究方法(直接用的凯程311,没有买学校提的参考书)

课程与教学论(钟启泉)

教学系统设计(何克抗)

由于333是自命题,且开设时间短,网上资料较少,并且内容可能和其他学校333有所不同。参考资料建议选择凯程311宝典(粉红色的)。基本上考江大学硕的同学会参考这本资料,而江大学硕专硕都是同一个系同一批老师,所以内容会有所相近,内容也会更全面一点。

关于专业课复习:

虽然说333和834是两个不同的科目,但是834的答题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333基础上而设置的,所以不要把这两科目当成完全不一样的科目来复习,而是要学会结合在一起。

教育专硕

我是按照教育学基础、教育心理学、中教史、外教史、教育研究方法、课程与教学论、教学系统设计这样的顺序展开学习的。不是直接全部把书看一遍就结束,要理清框架,在脑海中搭建体系。

教育学基础:这本书非常非常重要,它能给你的333及834整体都打下良好的基础,让你有话可写。而且语言表达方面也不晦涩难懂,很容易背诵。在记忆重点的同时,可以顺便把书中其他内容通读一遍,有利于培养自己的答题思路。

教育心理学:主要涉及和心理学相关的各种理论,最好在记忆的同时能够结合实际加以思考。

中教史、外教史:中国和其他各国的教育发展史,一些重大教育政策、著名教育家。学会在记忆的同时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客观评价。

教育研究方法:学校给出的参考书比较复杂,不太容易直接学习吸收。各个学长学姐们也都建议直接参考凯程311即可。内容不是很多,学起来比较容易。

课程与教学论:这本书相对来说要深奥一点,而且里面很多内容和教育学基础、教育心理学的内容重合,所以只需要记一些其他两本书没有的作为补充,笔记可以直接添加在教育学基础的笔记旁边。

教学系统设计:这本书偏向实践,更多倾向于如何设计教学以及处理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书里的知识点一般不会让你原封不动呈现在试卷上,所以在背诵的同时也要学会结合实际。

背诵:

学完第一遍熟悉了书中具体内容,整理好笔记就开始了第一轮的背诵。

我第一遍也是按照看书的顺序来背的,由于之前是理工科,从来没背过这么多,这一遍背的比较痛苦。先把内容读熟(读出声)然后在尝试去背(背出声)。我是上午背书,下午学习政治英语,晚上复习今天上午背诵的内容,复习的时候用笔在A4纸上默写关键词,然后自己在脑海里补充完整。

第二轮背诵的方法基本和第一轮一样,上午背,晚上默写背,这一遍明显轻松多了,但是还是总有遗忘的地方。

到第三轮的时候我换了一种方法,利用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按照1、2、4、7、15、30这样的周期反复背诵,所以其实第三轮相当于把书背了四五遍。而且基本上已经可以达到流畅背诵并书写的程度了。

反正背书的过程就这样一直来来回回到考试前,一天也没有停过,到最后好像形成肌肉记忆一样。想要在考试的短时间能够迅速发挥的基础也是要记得扎实牢固,所以背书这件事一定不能偷懒。

真题:

基本上到10月末之前我都没有研究真题,因为怕真题的出题方式、难度等影响我对考试的判断,从而影响自己的复习态度。到第二轮书背完之后,才开始训练真题,以模拟考试的方式,严格计时,规划每种题型的作答时间江南大学教育专硕 跨专业 一志愿上岸 经验分享,从真题开始就要训练自己的答题速度,不然考试的时候很有可能答不完卷。通过真题的训练,要整理出自己的答题方法,形成一套逻辑结构,以便之后做题可以直接用。

模拟:

除了做真题之外教育专硕,一定一定还要自己模拟考试2-3次,可以找直系学长学姐出题或者研友之间互相出题,重要的是训练反应速度、答题思路以及答题时间。

热点:

基本上很多学校都不会仅仅考查书本知识,肯定会和一些较新较近的热点相结合,让你谈看法谈理解。大家可以关注一些教育相关的公众号,如微言教育、中国教育学刊、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中国教育报等等。当学累了或者晚上睡觉之前就看一看,如果有可以跟所学知识结合的热点可以挑出来单独做成笔记。也可以关注微博上一些教育大V,徐影老师、lucky学姐、教育学丹丹姐、山海爱教育等等,有时候他们会经常发布一些热点整理或者让大家一起探讨某个热点。

我的朋友基本都在工作或者已经读研,而我是独自在家备考,基本上相当于是孤身奋战,但我的心态一直都比较好,很平稳,学得太累了就给自己放松一会、小猫、听听歌或者出去走走,每天都和朋友聊天,也不会压抑自己的情绪。考研是一个又考耐力又考心态的漫长过程,懒惰一次就会有第二次,有一次崩溃想放弃这个念头就会一直缠绕着你,所一定要保持乐观平和,时常给自己建立自信心,不要设置太难完成的计划,达成某个小成就要及时奖励自己,不要把自己的弦绷得太紧,要松紧适当。

大学的时候觉得考研好难,认为自己肯定不行,别人都在准备考研考编公务员,我一心只想着赶快毕业工作挣钱;工作了之后受了生活的苦,才发现学习原来是最轻松最快乐的事。决定考研到准备到初试,用了半年的时间,似乎比一年前就开始准备的人少了很多学习的时间,总是很多人问5月开始晚不晚、6月晚不晚、7月晚不晚,其实只要你想并愿意坚持下去,什么时候都不算晚。

If you want to see a , be a ! 既然决定了就脚踏实地坚持下去,别给自己找理由,别人都可以,为什么你不行。加油吧!各位上岸人!

近日,不少高校发布了2023硕士研究生拟招生专业信息,考生和家长发现,部分高校的专业学位硕士的学制从两年改为了三年。南京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南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多所“双一流”高校,都进行了相关调整。专硕学制的变化将带来怎样的影响?教育专家表示,这一调整是基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需求进行的改变专硕多少年,属于正常调整范围。

图源视觉中国

今年7月,四川外国语大学发布通知透露,从2023级开始,学校所有专业学位研究生学制调整为3年。同样发布公告的还有南京师范大学,拟将国际商务、汉语国际教育、翻译、新闻与传播等专业学位的学制由之前的2年更改为3年。

集美大学在《2023年硕士研究生拟招生专业信息》中明确,除学科教学(语文)外的所有全日制教育硕士领域、全日制机械专硕、全日制交通运输专硕的培养学制更改为3年;全日制会计专硕培养学制更改为2.5年。苏州科技大学则将全日制金融硕士、教育硕士学制,由2年调整为3年。

据统计,近年来,将专硕的学制调整为三年培养,在高校中已经越来越普遍。华中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南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多所“双一流”,也都参与其中。甚至,部分高校在全校开展了专业学位三年制的培养。西北师范大学2023年硕士研究生招生指南中关于基本学制的表述,同样较2022年发生了变化,明确全部专业学制为3年(本硕一体化推免生除外)。放眼全国,学制延长,无疑已经成为全国高校专硕培养的未来趋势。

学制的延长,让不少考生和家长感到疑惑,多出来的这一年,到底是可以用来做啥?相关专家表示,延长学制是一种正常的调整。专业学位的研究生培养方案明确了专硕培养年限在2-3年,采用课程学习、专业实践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强调课程学习、专业实践和学位论文同等重要。原有的两年学制中,除去最少半年的工程实践,学生进行课程学习和课题研究的时间长则一年半,短的只有一年,时间过于仓促。

“专业硕士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并适应特定行业或职业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专硕多少年,两年变三年,部分高校专业硕士学制改了,和学术型硕士的培养目标并不一致,因此,对于专业硕士的培养逐渐规范,是教学改革的大势所趋。”教育专家表示,专硕是就业前的专业集训和岗前锻炼,理论基础和实践训练同样重要。现有情况下,部分高校将专硕和学硕“混搭”,进行集中培养,这种方式显然背离了大力发展专业学位硕士人才的初衷,因此,专业学位硕士人才的培养还将进一步进行调整,逐步完善。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杨甜子

校对 李海慧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ojishuobo.com/191196.html

(0)
国际硕博教育张老师
上一篇 2024年 3月 14日 下午9:05
下一篇 2024年 3月 15日 上午9:11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923864400

在线咨询: 资深顾问 邮件:guojishuobo@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关注微信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