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择校与选专业
我本科是双非,本想考的是一个本省普通的师范类学校,都已经买好了相应资料,但是有学长学姐劝说我考一次不如冲一下985,以后就业和发展都会更好,正好当时得到了本校有学姐考上海大的消息,想着如果能有她的经验的话应该就会轻松一些。我本人一直比较喜欢英美文学,觉得非常有意思,以后也想继续研究,于是就选择了中国海洋大学的英语语言文学。
海大今年的统考名额比较多,共有19个,去年是12个,这个数字在英语语言文学招生的学校当中算是非常多的了。今年复试分数369,比国家线高两分,去年364,比国家线高9分。报录比官网上没有官方数据,但是这个专业的报录比应该在10:1以上,竞争还是不小的。
2.初试经验
政治:
政治是从暑假开始的,七月中买了肖秀荣精讲精练和1000题开始学政治。看的是徐涛的强化班网课,他的课比较有意思,基本上就是每天拿出一小时的时间,看1-2个网课,做一下对应的1000题。这个时间比较灵活,根据个人进度调整,我是在九月开学前基本做完了一遍1000题。开学后,9-10月就是复习精讲精练+二刷三刷1000题巩固基础,我个人觉得不用刷太多遍,三遍就基本上可以了。11月开始看腿姐的技巧班和腿姐的冲刺背诵手册,这时肖八和其他预测卷也出了,肖八选择大题都是重点,需要多刷几遍,做一做其他的卷子的选择题查缺补漏。12月主要就是等肖四,肖四一出真的要快点去背,时间很紧,肖四背诵的东西又超级多,不要拖延。
242法语:
说实话法语真的是比较头疼的一门,因为考的真的比较难,内容也很多,我在法语上用的时间不比英美文学上少。有选择题、四篇阅读题,四到五篇法译汉、时态填空还有五个汉译法的句子。海大的教材是《新大学法语》的1、2、3册,需要暑假自己拿出大量的时间来自学。我暑假开始学《新大学法语》2,三天一个单元的进度,先学单词和语法,再学课文,做一下课后题,然后背课文积累语感,最后再自己总结一下这个单元的重点短语和用法。我觉得背课文非常有用,背多了自然而然的语法(尤其是时态)就会了。暑假学完了法语2,然后法语3的单词学完了,语法大概学了一半。开学之后继续学了剩下的语法,然后发现真题还是几乎不会做,词也很多不认识的,只会语法离会做题还差很远。我先做了《大学法语考研必备》,选择题和时态填空刷了两遍。还看了讲词汇的视频跟着扩充词汇量,根据艾宾浩斯记忆曲线复习新学单词,效果很好,学完这些扩充的单词,真题的阅读就能读懂一大半了。《大学法语四级考试试题分类详解》十分重要,出题思路和真题很像,这上面相应的题一定要多做几遍甚至把答案背过,帮助很大。法语是一门长期积累的科目,直到十月多,我才真的会做真题了。真题要反复做,所有题都要会,可能会重复出题。
620基础英语:
这门是考察英语基础,题型包括词汇、语法、阅读、翻译、翻译理论、完形填空、改错、百科知识和作文,题型很多,要训练的内容不少。
词汇题是来自于GRE,先背专八单词,背完了再背GRE,大概前期每天花一小时背,后期是半小时。语法题对照着《专四语法》去做,可以多做做零几年的语法题,真题里出过的一定要弄会重复做。阅读题两篇,应该一篇是雅思一篇是托福,我个人感觉背完了GRE看阅读就不会很难了,但是篇幅很长,读起来很耗时,建议用托福小站练一下托福的题。翻译之前都是文学类,但是今年应该出自于政府工作报告,一出现第三产业这些词我都反应不过来怎么翻译。翻译我先看了武峰的《十二天突破英汉翻译》,然后结合《专八翻译》,因为不确定这一次会考什么,所以各种类型的都要练一练。翻译理论看的是杰里米.芒迪《翻译学导论:理论与应用》考研辅导专业,2023中国海洋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前辈考研成功经验分享,根据这本书整理重点名词解释。翻译理论有时候考有时候不考,这个等着大纲出来再学就可以。完形填空和改错用的星火的《基础英语》和华研的《专八改错》考研辅导专业,作文根据雅思托福或者专八作文去练都可以。百科知识比较杂,我看了许鲁之的《新编英美概况》和课后题,但是内容很多很难记,就配合《专八人文知识1000题》一块,做一个题记一个。大家如果在考研复习过程中有困难的话,也不妨报一个辅导班,比如新祥旭考研全科一对一私人订制VIP辅导课程,针对性强,上课时间可以灵活协商,课下还可以免费答疑解惑,对考研初复试应试备考这块的帮助是非常明显的。
963综合英语A:
这一门是重中之重,主要考察语言学和英美文学。题型包括名词解释、问答题、填空题、树形图,文学最后一题要根据给出的选段分析作品。这一门考试时我答了十页,写到最后手都没有知觉了。
语言学用的书是胡壮麟的语言学第五版,配合星火的《语言学考点精梳与精炼》,互相补充笔记,还看了网课帮助理解。第一遍看的时候要把胡壮麟的书看的详细一些,觉得重要的就整理下来以便后期背诵,我前前后后差不多背了十遍。我感觉题目不是很难也不会很偏,多背几遍,一边背一边写,防止填空题词不会写。文学的话就是看左金梅的《美国文学》《新编英国文学》,以这两本书为主,自己画出重点,去记关键词,然后配合星火的《英美文学考点精梳与精炼》和环球的《英美文学考点测评》上面的名词解释和重点选段分析去整理笔记进行背诵。一定要多背多背!还有真题,近十年的一定要做到烂熟于心,保证再出一定会做。
3.复试经验:
复试每人十五分钟,先进行大概两到三分钟的自我介绍,然后抽题进行回答。第一道题是朗读一篇英文文章,不是很难几乎没有生词,然后是一道和自己研究方向相关的专业问题,最后是一道比较开放的关于文学的问题。千万不要紧张!!!自我介绍要熟背,练一下语音语调,开放的题可以思考一下再张口,不用着急回答,最好全程保持微笑,会显得人更有精气神。
4.写在最后
考研真的是个大工程,但是一定一定要相信自己,只要好好学就一定能上岸!不要心急,要厚积薄发,可能前半年的时间都在积累,只有到最后一两个月才能发现自己的实力在与日俱增,一定要相信自己!
考研1对1补习,教育学考研|中国教育史知识点 |近代学制的发展史
凯程考研会及时为同学们推送最新、实用的学习资料,经验分享,考研资讯以及徐影老师公众号分享,帮助2020考研的考生取得好成绩
中国教育史的近代学制发展一直是考研的重要内容,18考研许多院校都有考查比如北师大今年名词解释考壬戌学制 ,而且理念在这一块的考查都频率较高,希望同学们予以重视。
一、壬寅 学制
主持张百熙
性质中国近代第一个以中央政府名义制定的全国性学制系统,规定学校的性质、培养目标、入学条件、在学年限、课程设置和相互衔接关系
结果未施行
结果现代学制的开端,为以后学制建设打下根基,第一部由政府颁布且较为完备的学制系统
内容:壬寅学制:1902年在,张百熙的主持下,拟定了一系列学制系统文件,统称《钦定学堂章程》,又称“壬寅学制”。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以中央政府名义制定的全国性学制系统,具体规定了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培养目标、入学条件、在学年限、课程设置和相互衔接关系。壬寅学制虽未实行,但毕竟是中国现代学制的开端,为以后学制建设打下了根基;其本身虽有各种不足,却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部由政府明令颁布且较为完备的学制系统,开创了中国教育的新纪元。
二、癸卯学制
癸卯学制:中国近代第一个颁布并且实施的学制,癸卯学制纵的方面把整个学程分为三段七级,第一段为初等教育,分为蒙养院四年,初等小学五年,高等小学四年,共三级,十三年;第二段为中等教育,仅设中学堂一级,五年;第三段为高等教育,分为高等学堂(或大学预科)三年,分科大学堂三年到四年,通儒院五年,共三级,十一年到十二年。儿童七岁入学,到通儒院毕业,共计二十六年。横的方面除直系各学堂外,另外有师范教育和实业教育两个系统。
难度系数★★☆☆☆ 重要系数★★★★☆
历史背景:中国近代第一个正式施行的学制。1902年(清光绪二十八年)管学大臣张百熙曾拟订《钦定学堂章程》即壬寅学制,未及实行。1903年(清光绪二十九年) 7月清政府命张百熙、荣庆、张之洞以日本学制为蓝本,重新拟订学堂章程,于1904年(清光绪三十年)1月公布,即《奏定学堂章程》,是年为旧历癸卯年故称癸卯学制。
由于主持“壬寅学制”的张百熙素以偏护新学遭谤议,同时也由于壬寅学制制定仓促,存在诸多不足公布后即有人提出不同意见,其中湖广总督张之洞还提出了较为系统的建议。在这种情况下,管学大臣张百熙、荣庆于1903年6月以“学堂为当今第一要务,张之洞为当今第一通晓学务之人”,奏请派张之洞会同商办学务,上谕照准。
1904年1月13日(清光绪三十年十一月二十六日),清政府公布了由张之洞,荣庆,张百熙主持重新拟定的一系列学制系统文件,包括《学务纲要》、《各学堂管理通则》、《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初等小学堂章程》、《高等小学堂章程》等统称《奏定学堂章程》。这是中国近代史由中央政府颁布并首次得到实施的全国性法定系统,较“壬寅学制”更为系统详备。此为“癸卯学制”的形成背景。
宗旨 :该学制规定学堂的立学宗旨是“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文学为基,俾学生心术壹归于纯正,而后以西学瀹其知识,练其艺能,务期他日成才,各适实用”。还规定了各级各类学堂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及相互衔接和关系。
拟订这个学制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课程设置:在课程设置上,特别注重读经,具有浓厚的封建性。中小学均把修身列为课程之首,并特设读经讲经课。但各类学堂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有所分化,突破了传统教育培养官僚精英的单一目标。《奏定学堂章程》对蒙养院的规定,是中国幼儿教育制度正式建立之始。小学堂、中学堂均分官立、公立、私立三种,在教学内容上也打破了儒家经典一统天下的局面。以中学堂为例,其学习科目包括:修身、读经讲经、中国文字、外国语(日语、英语或德语、法语、俄语)、历史、地理、算学、博物、物理及化学、法制及理财、图画、体操等12门,每周上课36点钟,读经讲经为每周9点钟。
评价:“癸卯学制”单独建立了师范教育体系,分为初级师范学堂和优级师范学堂两级,并规定师范生不交纳学费,从而吸引了许多贫寒家庭的子弟入学。此外,还建立了实业教育系统。实业学堂分为实业教员讲习所、农业学堂、工业学堂、商业学堂、商船学堂五类。它排除了对女子的教育,是一个单纯男性教育的学制,学制年限也较长。癸卯学制自1904年开始逐步实行,至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废止。
第三、壬子癸丑学制
壬子癸丑学制,又称1912―1913年学制
初等教育专业(7年)不分设男校女校
初等小学校
高等小学校
中等教育段(4年)
设中学,不分级
但专门为女子设立女子中学
高等教育段
设立大学不分级
主系列之外设立
师范类、实业教育类
1912年9月初,教育部正式公布了民国学制系统的结构框架,称该系统框架为壬子学制。1913年教育部又陆续公布了一些法令法规,使壬子学制得以充实和具体化。这些综合起来,形成一个全面完整的学制系统,称为壬子癸丑学制,又称1912―1913年学制。学制体系是划分为三段四级。初等教育专业分初等小学校和高等小学校两级共7年,不分设男校女校。中等教育段设中学四年,不分级,但专为女子设立女子中学。高等教育段不分级,设立大学。在主系列之外的各类学校中,主要有:一是师范类;二是实业教育类。
难度系数★★☆☆☆ 重要系数★★★☆☆
历史背景:1911年辛亥革命后,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对教育开始了一系列适应资产阶级需要的改革。关于学校的系统问题,教育部曾规定了一个学校体系,并附有9条说明。1912年9月公布,称为《壬子学制》。自该新学制公布至 1913 年 8月,又陆续颁布了各种学校规程,对新学制有所补充和修改,于是又总合成一个更加完整的学制系统,即《壬子癸丑学制》。
宗旨:小学教育以留意儿童身心之发育,培养国民道德之基础,并授以生活所必需之知识技能为宗旨。中学校以完成普通教育,造成健全国民为宗旨,取消了清末的文实分科制度。专门学校以教授高等学术、养成专门人才为宗旨,分政法、医学、药学、农业、工业、商业、美术、音乐、商船和外国语各类。大学以国家需要教授高深学术、养成硕学闳材为宗旨。分文、理、法、商、医、农、工等7科。各科再分为若干门(相当现在大学中的系)。师范学校以造就小学教员为目的,高等师范学校以造就中学校、师范学校教员为目的。实业学校以教授农工商业必需之知识技能为目的。
纵横体系
纵向学制系统
该学制规定:儿童从6岁入学到23、24岁大学毕业,整个学程为17年或18年,分三段四级。第一阶段为初等教育。分两级:初等小学4年,为义务教育,毕业后可入高等小学校或乙种实业学校;高等小学3年,毕业后可入中学校或师范学校、甲种实业学校。第二阶段为中等教育。设中学校 ,学制4年,毕业后可入大学、专门学校或高等师范学校。第三阶段为高等教育。设大学本科3年或4年,预科3年;专门学校本科3年毕业(医科4年),预科1年。此外,下设蒙养院,上有大学院,不计年限。
横向学制系统
除去上述自小学、中学到大学的普通教育系统外,还有师范教育和实业教育两系统。师范教育分师范学校和高等师范学校两级。师范学校本科4年,预科1年;高等师范学校本科3年,预科1年。实业学校分甲乙两种,均为3年毕业,分农业、工业、商业、商船各类。分别实施完全或简易普通实业教育。
在推行新学制的同时,教育部于1912年9月、10月先后颁布了《小学校令》、《中学校令》、《专门学校令》、《大学令》、《 师范教育令》,1913年8月颁布《实业学校令》,对各级各类学校的目的任务、课程设置、学校设备、入学条件、教职员任用、经费及领导管理都作了具体规定。
影响:学制改学堂为学校,废除了尊孔读经,取消了进士出身奖励,确定了妇女的受教育权利和男女同校制度,同时筹办各级女子学校。该学制施行到1922年,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学制。
1922年新学制
壬戌学制、六三三学制
新学制7项标准
1)适应社会进化之需要;2)发扬平民教育精神;
3)谋个性之发展;4)注意国民经济力;
5)注意生活教育;6)使教育易于普及;
7)多留各地伸缩余地。
学制体系
六-6年小学
三-3年初中
三-3年高中
四-4年大学
跟我国现在的学制体系大同小异
主要内容:1922年9月教育部在北京专门召开了学制会议。会议对全国教育会联合会所提出的学制系统改革案稍作修改,又交同年10月在济南召开的教育会联合会第八届年会征询意见,最终于11月1日以大总统令公布了《学校系统改革案》。这就是1922年的“新学制”,或称“壬戌学制”。由于采用的是美国式的六三三分段法,又称“六三三学制”。 “新学制”的标准为:1)适应社会进化之需要;2)发扬平民教育精神;3)谋个性之发展;4)注意国民经济力;5)注意生活教育;6)使教育易于普及;7)多留各地伸缩余地。这七项标准正式取代民初的教育宗旨考研1对1补习,其体现出来的主流是新文化运动以来所倡导的“民主”与“科学”的精神,尤其是实用主义的教育思想。它对其后民国一系列的教育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难度系数★★★☆☆ 重要系数★★★★★
历史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近代工业得到进一步发展战后民族资产阶级不仅要求在政治经济方面给予创造继续发展的条件,也要求在教育方面能提供具有文化知识的劳动力和科学技术。
1920年10月,以资产阶级教育家为主干的全国教育会联合会第六次代表大会在江苏召开,会上提出了改革学制系统案。1921年10月,联合会第七次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把通过的《学制系统草案》向各省区教育会和各高等教育机关征询意见。 1922 年 9月,“北洋政府”召开学制会议,就全国教育会联合会整理的草案做了修订,再交同年10月在济南召开的联合会第八次代表大会讨论。最后,于11月 1日以大总统令公布了《学校系统改革案》。
修业年限
《改革案》对各级学校修业年限作了规定:①初等教育6年。其中初级小学4年(可单设),高级小学2年。②中等教育6年考研1对1补习,教育学考研|中国教育史知识点 |近代学制的发展史,分初高两级,各为3年。初级中学施行普通教育,可单设,亦可根据地方需要,兼设各种职业科。高级中学分为普通、农、工、商、师范、家事等科。师范学校修业年限为6年。③高等教育3~6年,其中大学4~6年,专门学校3年以上。大学院为大学毕业及具有同等程度者研究之所,年限不
主要特点
壬戌学制的主要特点是: ①缩短小学修业年限,延长中学修业年限。②若干措施注意根据地方实际需要,不作硬性规定。③重视学生的职业训练和补习教育。④课程和教材内容侧重实用。⑤实行选科制和分科教育,兼顾学生升学和就业两种准备。
1922年制定的新学制,主要是采取当时美国一些州已经实行了10多年的“六三三制”,表明中国现代教育制度从效法日本转向了效法美国,由军国民主义教育转向了平民主义教育。但它却并非盲从美制,而是中国教育界经过长期酝酿、集思广益的结晶。新学制的颁布和实施,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新教育制度的确立,标志着中国近代以来的学制体系建设的基本完成
“1922年学制”,“壬戌学制”,“新学制”“六三三学制”指的是同一个学制。
1922年壬戌学制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影响最深的一次变革,不仅提出了“多留各地方伸缩余地”的弹性教育理念,而且自下而上的改革,民间知识分子教育群体扮演了主角。中国出现了一个全世界的知识分子都纷至沓来的时代,也造就出杨振宁、邓稼先等一大批科学文化领域的杰出人才。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ojishuobo.com/1942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