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各位学弟学妹们好,我是2021考研大军中的一员,一战东北财大801经济学,总分408。此文,一是为了给各位提供一个经验也希望各位可以避免我走过的弯路,二是为了自己回顾一年的备考历程。我是从2020年1月10号学校期末考试结束回家就开始准备备考,直到2020年12月27号。借用一句话“考研备考,就像在黑屋子里洗衣服,你不知道洗干净了没有,只能一遍又一遍地去洗。等到上考场的那一刻,灯光亮了,你发现,如果你认真洗过了,那件衣服光亮如新。让你以后每次穿这件衣服都会想起那段岁月”。身边也有许多一战失利的同学朋友也想告诉他们说“失败并不可怕,人生的精彩也不会因为一次考研而黯然失色,或许考研真正带给我们的并不是一张代表着我们可以去更高、更广阔的天地进行学习的通知书,而是在这场考试中一直努力,不断向着目标不断奔跑,即使很累也不敢停下脚步停歇的,那个拼搏努力的自己”。
“生命中最伟大的光辉不在于永不坠落,而是坠落后总能再度升起。”——曼德拉《漫漫自由路》
一.考前准备
其实很多人真正忽略了这一步,首先请大家问一下自己到底为了什么考研?你的目标能否支撑你度过这场孤独的战斗。因为去年的疫情,9月前一直在家备考,我也曾心态爆炸,8月我选择了看小说,因为看各种小说耽误了我很多的学习进度,现在我也很后悔。考研考到最后就是拼毅力和心态的战斗,当你最后站到考研的考场上,你就已经干掉了许多的对手。其次,你是否愿意全心全意地拿出时间安排考研学习。记得那时候我每天平均学习12h,有时候会达到16h,每天开着番茄todo屏蔽外界一切信息和一个自习室的同学一起备考。当你,时间和毅力都准备好了,就可以开始准备考研了。
二.政治
历程:3-6月徐涛老师强化班+2021考研政治选择题高分指南(孔昱力)
7-8月肖秀荣1000题+小程序刷题+复习3-6月做的笔记
9-10月腿姐30天70分+小程序刷题+腿姐技巧班
11月腿姐冲刺预测救命班+腿姐冲刺背诵手册+肖8
12月肖4+各类押题卷+腿姐押题班+背诵腿姐最后10道题
政治,我有一个学长就考了80+,这深深的触动了我。在高中也因为文综就很好,觉得自己也不会比别人差,从开始准备我的政治目标就是80+。为了这个目标的达成,从三月开始,每天晚上学累了就会听徐涛老师的强化班,之所以选择徐涛老师就是因为徐涛老师的核心考岸出的时间早,当时我也是选择的去年的徐涛老师强化班的课进行观看,每天学累了就当作学习之余的调剂。在3-6月甚至7月我慢悠悠的听完了精讲班并做了政治笔记(框架重难点的整理),空闲时间就会用小程序刷题。7-8月份对应着精讲精练一章一章的仔细阅读,并把对应章节的肖秀荣1000题刷题并核对,将错误并值得记忆的题用荧光笔进行标注。9-10月由于已经刷了很多政治题了,听说腿姐的题比较难度大果断入手了一本,开始了题海的遨游,也会不断回顾之前所学的笔记,同时听了腿姐的技巧班(强推)并不是纯技巧更多需要在一定基础上进行学习。11月就真正进入了考研政治的发力阶段,很多前期没怎么学的同学也凭借最后的两月考出了不错的成绩,此时腿姐的从冲刺预测班也开播了,一定不要错过~每天坐到自习室晚上默默的背诵冲刺背诵手册,收到肖8后开始每天一套肖8的历程,不断练手感,此时也不需要做大题,把选择题认认真真的做了,我还专门买了一个小小的本子用来记录知识点,方便携带随时翻阅。12月就是背诵主观题的时候了,主观题一直传言并不是看你发挥的怎么样,而是看政治老师们发挥的怎么样。市面上充斥着各种老师的主观题,其实你只需要选择一位你一直跟着的老师就可以,我选择的是腿姐最后10道题每题大概4问就40道小题,背完后又背了一遍肖4的浓缩版(各类公众号会有)强推空卡姐,此时有许多小程序也会推出各类老师押题卷的选择题,空闲时间可以选择刷题。总之,要想比别人考的好就要比别人提前走一步甚至是数步,考研日益激烈,提前准备总是会心安,我考数学几乎备考过程中,很多时间都给了数学,我的政治就是零零散散的每天1-2个小时,分散到我整个的备考历程中。
二.英语
我四六级全都低分飘过,但是觉得自己单词似乎不错,还是印证了那句话单词是英语的基础。我从大二下开始备考四级开始就一直选择用扇贝打卡,到2021年2月27号已经打卡789天了,扇贝单词+扇贝阅读可以保持阅读感觉,也拓宽词汇量。历程大致就是1-3月尽快的背诵一遍单词,完成长难句的学习,并不断的在公众号打卡长难句。3月到暑假就是阅读,每天一篇查了单词、分析错误的原因并进行手译修改,一篇文章可能要花2小时。9月开学后就要开始跟随练习作文,用空闲时间练习自己写句子法国在职研究生,不要单纯指望考前的模板,要自己总结属于自己的模板。之后就可以开始新题型、翻译、完型小三门的训练了。
单词,我是背过是何凯文1575、绿皮书、考研单词闪过许许多多的单词书,也提醒大家选择一本单词书反复的背就可以了陈仲凯考研英语,2023年考研学弟学妹们,考研经验贴大放送啦~~,这也是我走过的弯路。不要听视频课会有些浪费时间,当然如果实在背不进去或者时间充裕的同学仍然可以选择视频课。
外刊, 我用的是何凯文同源外刊精读,每天读一篇,其实此时还是很有难度的,一下接触到外刊的文章,还适应不了,觉得很难,读不懂,有时候我就会仅仅是查词,大致粗读。回想后,大家应该从这个阶段,就可以先听一些长难句的课,对外刊文章中的长难句进行结构划分找到句子主干,从早开始培养抓取主干的能力,对阅读的提升非常巨大。
长难句,我是听的有道的赵楠楠老师,老师会把考过的长难句进行分类进行讲解,还会告诉你高分表达句型,以后可以在写作中使用。可以跟着何凯文老师,或者屠呦呦老师的每日一句,后期我发现了一笑而过宋智鸣老师的长难句,大家可以选择一个保持手感,多练习分析句子的能力。完型我跟着宋逸轩老师,老师会手把手一步步教你从2-3分的全选C到自己先做简单的连词题,在进行蒙题的6-7分的方法,考研每一分都很关键,完全不建议大家放弃。提前训练好阅读,考场上是完全有时间做的。
阅读,重中之重,毕竟得阅读者得天下,考研中的40分。当然市面上有许多老师都很好像我知道的有陈仲凯(非常nice认真的老师一步步带你读),唐迟(考研阅读界神一样的男子)等等许多许多。我选择的是韦林的章晋林老师(强推),老师在最初会用托福的一类题型,训练大家长难句抓取主干的能力。小林子老师的长难句也讲究的是功能,老师总说一段话甚至一篇文章总会有特殊的地方,而考官就会选择在特殊的地方进行出题,像是否定、疑问、单独成段的地方通常都是全文的重点,在暑假会完全免费在公众号每天带练它的35+8的阅读题,随后有终极8篇,宝藏老师。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特点,希望大家理性选择适合自己的。如果能力较强的同学,单词背完的基础上,从3月就可以从2001年开始做阅读了2000年是5篇阅读而且题型也不一样,不符合顺序出题的原则,可以进行阅读,题就选择性做了,建议大家买一个阅读手译本,一句一句的先自己翻译后看答案,既锻炼了阅读能力也锻炼了翻译。
翻译,大家应该都是选择的新东方的唐静老师,一个很激励人的老师。老师会把重点的语法知识进行讲解,也会建议大家按下暂停键先自己动手翻译,在听讲解,仿佛正在和老师互动,买一本老师的翻译书随后在听完视频课后,就可以每天3句的滚动刷题了。新题型,我选择的是新东方的刘琦老师,老师将新题型分为方法论,刷题两个部分,先用一篇文章讲解方法,随后带着大家一步一步做近十年的真题。
写作,我跟着潘赟老师,买了老师的九宫格写作书,就是将大作文三段式进行了拆分划分了九个功能,不同功能会为我们提供功能句,通过对功能句的改写完成文章的组合。相比,王江涛老师的背诵,我更喜欢这种相对节省时间的方法,大家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老师。我记得潘赟老师会在公众号进行百日功能句带练,大家有需要可以关注老师微博,提前锻炼写作能力。小作文,我是不同的书信(建议信、投诉信、感谢信)分别背了不同的功能句,大家可以选择考虫石雷鹏老师,绝对是你考研路上的伙伴,当你迷茫对未来失去信心的时候,去听听他的作文课,你会在开心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到作文的知识。石雷鹏老师会先将一个功能句,然后用另外一篇文章,给出汉语,大家自己练,并指出容易写错的地方,在练习中发现自己的错误。
三.数学
数学是我备考历程中花费时间最多的学科,从一月一直到10月几乎都是保持每天6h的学习。这里我最重要的弯路,就是当我把高数学完,开始学线代,就完全不管高数了,导致学完线代忘了高数,学完概率忘了线代。我想理想的方法,应是在学习新的章节前,复习之前的笔记并保持刷之前章节习题的手感,防止自己遗忘。2021数学呈现出的趋势就是注重基础,强调计算能力,在平时大家最重要的就是不要眼高手低,每道题自己亲自算过,想到怎么做不代表可以做出来。
基础阶段1-6月:我没有用课本,直接就是辅导书、习题册。首先,暑假之前都是打基础的阶段,大家需要完成的就是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对每个公式反复记忆(泰勒展开式、积分公式、导数公式)并辅以适当的习题进行练习。我使用的是汤家凤高数辅导讲义+余丙森概率辅导讲义+考研数学复习全书(基础版)+汤家凤1800习题册。大家选择辅导讲义各选择一本就可以了高数观看汤家凤老师基础班讲的很用心,可以保证打好一个扎实的基础。线代如果觉得李永乐老师的线代基础班也有些吃力,我是看了方浩老师的线代基础班,但是李永乐老师的基础班也真的是宝藏,也可以选择去听,李永乐老师的线代讲义对应的是强化班基础班就是复习全书基础版。概率论余丙森老师讲的很好一步一步的稳扎稳打,我也听了方浩老师的基础班,你会被他的一句“沙皮狗”逗笑,也会学到很多技巧,帮助大家更快速的解题。习题册一定要重视,前期大家可能一眼看过去什么题也不会,就像我刚接触到不定积分的感觉一样,无从下手,这里推荐大家购买一本杨超老师的三大计算里面包括了杨超老师总结的极限、求导、积分考研三类计算的各种计算题型,老师还会总结一些方法。记录笔记时每一章多空一些位置,方便后期强化阶段补充。
强化阶段7-9月:考研数学的关键阶段就在这一个暑假了,10月后政治、专业课的背诵会压着大家喘不过来气,只有在暑假把数学啃下,才会给其他学科挤出来时间。暑假里最重要的事就是强化提升,把所有的数学知识形成整体框架刻在脑子里。推荐高数武钟祥老师配合高数辅导讲义,线代李永乐老师配合辅导讲义,概率论我听了张宇老师和方浩老师的强化班,使用的余丙森老师的辅导讲义,习题册用660+330。尤其是2021数学改版后,增加了选填的分量,此时330 660的重要性立刻就凸显出来了,在660你的感受最可能的就是这4个选项有什么区别吗?为啥我觉得每个都差不多,660把你对基础概念的理解会进行一个升华。这个阶段就是配合基础阶段记录的笔记,进行完善和补充,对笔记进行归类整合,并每天早上我那时候早上8点到11点是学习数学的时间,8-9点背公式,9-10点刷计算题,概念公式一定要熟记于心不要到了后期刷题阶段还在找公式。此时,我还用了李正林全书,如果大家学有余力,且对基础阶段的知识掌握的很好,想有个提升,完全建议大家刷一遍李正林全书,虽然有些小瑕疵但是会对一些题型有个深刻的认识。
10-12月:这个阶段不需要给数学太多的时间,每天拿出2-3小时,进行公式、概念的记忆,之前习题册的错题回顾就可以,等到各个老师的模拟卷出来后就可以开始疯狂刷套卷,我建议大家不论知识点掌握如何,从一开始就卡时间练习,尽量去模拟考场的感觉。我是买了许多老师的卷子,李林4+6,李永乐最后六套卷,李正林5套卷,张宇8+4等,如果大家一直没有跟过张宇老师完全可以不做张宇老师的卷子,张宇老师的卷子总感觉有些过分追求一些题型的新颖,拿到卷子完全你可以感受到整张卷子无处不透露着一股复杂的感觉,但当你沉下来刷完之后就会觉得,题还可以这么出,会见识到许多新鲜的题型,不是很建议大家入手。
总之陈仲凯考研英语,数学就是一个漫长、枯燥的过程,需要你有极大的毅力,也要学会有舍有得有些题可以适当的放弃,学会找到一些适合自己的题。就是对概念的理解和适当的题海,你就会取得不错的成绩。
四.专业课(经济学)
801经济学的备考历程惊心且动魄,由于我本科就学过高鸿业老师的微、宏观经济学,所以在6月之前一直是自学状态,过了教材发现当我用知识点去回答问题的时候仍然不知道该怎么回答问题,而且回答问题都是大白话,没用专业性可言,这时候碰巧进到了红果研的东财考研群里,里面的学长学姐会耐心地给我们答疑,有关时间安排和学习规划的问题,大家每天会一起在群里打卡,讨论问题,同时他们也卖资料我被他们的服务吸引,于是购买了资料。资料总共包括4本,分别是宏观、微观的核心考点和801经济学历年真题和答案,于是我开始看讲义来复习整本书,我的复习方法是首先看这一章的考研点睛知道本章内容在整本书中的位置和分值,然后看知识框架,了解本章的内容和知识体系,之后看第三部分即考点总结,去记忆本章都有什么考点,后期也可以靠这个来背诵,然后看真题和典型习题的讲解,去了解这章知识点是如何出题的,最后看一些本章小结,对着小结看能不能想起来这章的内容和学习了什么。他们的资料会在重点知识点的上面标记哪年考的什么类型的题,这些知识点就要抓紧时间去记忆,以防止后期做真题的时候再背诵。
1-6月的话,我过一遍课本知识点+课后题知识点差不多两天一章吧,边看边在书上做笔记。理解掌握,不用背诵。课后题也需要理解会做,但不用写下来,比较浪费时间,后面都是要背诵滴。6-9月就是第二遍复习,对应着红果研的复习资料按上述方法进行复习,同时总结本章的名词解释和微观经济学需要的图像,进入9月后整理框架建立章与章之间的联系,节与节之间的联系最好用思维导图画出来,使自己脑子里有整体的框架,不会觉得知识点散乱。11月,在之前理论学习的基础上,了解东财的出题风格和重点,你会发现历年真题很喜欢考查课后习题,而且风格是一道题有三四小问,这就需要把课后习题去好好掌握。东北财大是10个名词解释,4个简答,2个论述,2道案例分析题。我们没有计算题,所以从一开始我也就没准备计算部分。那时候我们有个背诵群,里面有个小伙伴发了背诵计划表,就按那个表每天开始了痛不欲生的生活,背了忘,忘了背,名词解释经常背3-4个小时还记得不太牢固,还要听专业课视频。后来开学了,开始背简答题,此时你就会发现当你背诵过名词解释后,简答题简直不要太容易,答题就是三段式大题。第一段和本题有关的所有名词解释,第二段答题论述关系,第三段扣题总结。
通常背简答题只需要背诵第二段,我又从网上搜集了各类简答题的资料,还有红果研的真题,每天一套真题,将一本简答题我按页数平均分配了30天,一个月背完。我单独买了一个厚厚的本,打印资料大家最好单面打印,这样就可以随意的剪裁,贴到专门的本本上反复的背,在背诵中你就会对书中的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为了记得更牢,你会追问这是为什么,就会刺激我们去翻书。12月就是名词解释和热点资料的背诵,一直到考前。考前,起码我们要进行三次的模拟,我的第一次模拟,由于一直记得是一分就写一行,就写的比较多,3个小时结束我还有一道论述题,两个案例分析题没有写,总共60分。第二次模拟,修改战略后,速度大幅提升并且卷面分配也更加合理,顺利的完成模拟考试。我的经验就是一定要进行模拟,否则你在考场上完全不知道该如何分配时间,什么地方要写的多,什么地方适当简写。总之,因为我们没有计算,所以名词解释成了重中之重,当你掌握了名词解释整张卷子你都可以写一些东西,不论是在论述题,案例分析题都可以对题目中的名词进行解释,以此保证自己有话说。论述题是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可以说是拉分点。题型有两种,一种是考查课本内的综合性知识点,另一种是结合热点用经济学知识去分析。第二种比较难,平时要关注财经类新闻,也不必花很多时间看新闻啦,就是有空的时候看看。
祝各位2023金榜题名,在此特别谢谢考研过程中给了我许多许多支持的学长学姐、老师和同学朋友们,我们一起努力在更高处相见,如果还有问题可以私信我或者在下方评论。2023考研的小伙伴们,可以加入2023年考研群:,里面有公共课、专业课经验贴、免费的学姐学长们答疑、免费的指导讲座等等干货~~
考研英语等级,考研用英语还是用日语?来自前辈的经验和建议
有很多同学犹豫是否要放弃多年学习的英语选择日语从零开始,也有很多虽然已经做出选择但还是觉得心里没底的同学。该如何抉择?如何安排学习时间?这是一篇7年前考研的前辈留下的经验贴,现在读来也受益匪浅。
本人在10年1月研究生考试结束后写的帖子,现在放到这里,考日语还是考英语拿不定主意的同学,可以参考一下哦。
10年跨专业研考终于结束了,从考场里出来,听到很多人抱怨英语偏难:阅读题多以财经类为主,作文题超纲之类。我是选用日语考的(203科目,非专业),倒觉得日语题四平八稳,始终维持在二级的难度,不管是语法还是阅读,基本上没有偏题、怪题。我08年还考过一次,也是这种感觉。当然,我本科学的是日语专业,觉得简单也是正常的。这两年的跨考,让我对日语公共课考试有了比较多的认识,想到这两年有不少同学经常问我关于日语考试的问题,特别是有些同学,因为英语实在是没有希望,所以“转投”日语,零起步学习,有很多问题。在这里我很愿意和大家分享我的这些经验以及教训。
这篇东西主要想说三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日语与英语的难度对比”;第二,“如何学习日语才能在研考时过线甚至取得高分”;第三,“日语试题的题型和特点”。
第一个问题是我被问到的最多的问题。几乎所有的同学都问过这个问题。我个人认为,日语与英语相比确实要简单一些,原因有两个。
1,日语试题为二级水平,我觉得日语的二级相当于英语的四级,甚至要比四级还要简单一些,而英语试题至少在6级水平。而且,日语题每年都相对平稳,特别是阅读题基本没有怪题,只要你读懂了文章,都能选对答案;但英语好像不是这样,就那10年考试来说,很多同学跟我说他读懂了文章,还是拿不准选项。这也是为什么全国那么多英语考生,考70的人很少,而要考好日语却不是很难(我本人08年考了82分),与之对比的例子,去年我师弟跨考历史专业,他的英语刚刚考过60(他原来学的是英语专业)。
2,日语学习对中国人相对要简单一些。外语学习很大的一关是单词关,但日语的词汇有一半以上都是汉语词汇,特别是名词、动词基本由汉语词汇组成。比如04年真题的一段:そこで、一つの大きな問題が浮かび上がってくる。これまでの科学は、神が創造した地球と自然、そしてそこに存在する物を観察し、理解するということを行ってきた。その限りにおいて、科学は謙虚であり、科学は価値中立であるとされてきた。这里的“創造、観察、謙虚、価値中立”如果换成英语单词,想必有不少同学都认不出来了。
但是,虽然日语要相对简单一些,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适合选日语来考研。我觉得如果你要选日语考研,要满足下面几个条件:英语确实很烂,而且完全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如果你的英语还可以,而且有提高的可能性,最好不要把英语丢了,再重头去学一门新的语言。日语虽然简单,但毕竟是从头学习,也需要记忆大量的片假名词汇、语法和句型,这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再是,你必须做好心理准备,认认真真地学习这门新语言。有不少同学之所以是“英语困难户”,是当初没有下功夫学习英语。如果学习日语仍然抱着偷懒的心理,那同样也学不好,自然也考不了理想的成绩。
第二个问题西班牙在职研究生,零、弱基础的同学如何学习日语,来应对考试。我觉得最重要的是两点:夯实基础+考试导向。
夯实基础是必须从最基础的日语学起,循序渐进,从あいうえお到最简单的单词、句法,再到复杂的整句、段落。这样慢慢积累,从四级到三级再到二级。最忌讳的就是跳级学习,有个同学,直接跳到二级的水平来学习,结果弄得很疲惫;考试导向是要认清楚当前阶段学习的直接目的是应对考研,考研试题特别注重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的考察,初试没有听力题,所以在学习时一定要注重读写的训练,听说的训练可以少一些。
还有一点,从我接触到的同学来看,大家普遍很迷信考试大纲,迷信里面的词汇表和语法。典型的表现是死记硬背词汇和句法。有一个学艺术的同学,刚开始就是这么干的。结果费了很大的功夫,背了两遍,背完就忘了,只起到了心里踏实的作用。他后来把大纲丢开,用了三个月的时间把标准日本语初级和中级扎扎实实的学了一遍,结果大有进步。他后来考完跟我说,他考完试发现大纲上的很多词汇根本用不到,倒是初级和中级的学习让他记住了最常用的表达和句法。这其实是个常识,干瘪的词汇和句法就像是鬼画符,一般人的大脑就是背100遍,也记不住。而如果以理解的方式去学习,记忆,掌握起来自然容易。再者,大纲中还有一大部分是不常用的单词和句法,而大家往往把最多的时间浪费在记忆这些最生僻的单词和句法上了。
学习的教材,我觉得人教版的《标准日本语》初级、中级很不错,这也是目前自学日语者用的最多的教材吧。这本书的初级(上下册)是三四级(小编补充:相当于改革后的N4N5)的水平,中级(上下册)是二级(小编补充:改革后的N3N2)水平。这四本书基本上把最常用的单词、句法涵盖了,课文是比较精炼、好玩的会话和文章,配有音频,很适合零起步的同学学习。不过这本书也有个缺点,在动词的各种变形方面说得不是很清楚,大家在学习时可以参照一下其他的教材。还有一点要强调一下,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注重做题的训练,根据自己的水平,做一些三、四级和二级的阅读和语法题,我推荐历年的国际日语等级考试真题。那些题出得都比较有水平,能够帮助你检测自己的水平,锻炼做题的能力。
还有同学问考研英语等级,考研用英语还是用日语?来自前辈的经验和建议,要不要上一个辅导班,还是跟着音频或视频自学就行。这要看个人的自学能力和意志力。辅导班有老师辅导和监督,对自学能力弱的同学有帮助,但是一般辅导班收费太高,且大多并非针对考研的(小编补充:明王道203考研课程针对考试科学开设了整套课程,收费也不高哦),所以报班的同学要考虑清楚。自学能力强的同学呢,也一定不要闭门造车,要多和专业人士交流,遇到问题及时处理掉,才不至于问题越积越多,弄得自己很吃力。
第三个问题,我想跟大家说一下日语试题的题型和特点共有四种题型:基础知识20分,阅读理解40分,翻译题15分,作文写作25分。
基础知识题类似于英语的完形填空,主要考察语法和词汇水平。题目是一篇千把字的文章,提出20个问题。1-12题是考词汇,特别是副词和词组搭配,如()ただ一人でじっとしていたい。选项有そして、、だたし、もっとも、とはいえ。这个题考的是接续副词的用法;12-18题考查语法,考题的形式是“下面四个句子中,与文章某个知识点用法相同/不同的有”,如:文中の「なら」と同じ使い方はどれか:Aもう少し発見が早かったなら、助かったのに。B 動物の切手なら、どんな切手でもほしい。C このまま不況が続くなら、失業問題は深刻になる。D フランス語はだめだが、英語ならすこし話せる。19-20题考查日本汉字读音,需要你对汉字的读音有精准的记忆,因为其他选项经常是很强的干扰项,如文中の柔軟の読み仮名は()じゅうだんじゅうなんにゅうだんにゅうなん。
阅读理解一共四篇文章,每篇文章5个问题,每小题2分。前些年还考过叙事题文章,不过近些年多以社会思考、人文感悟类的为主。考题的类型如理解文章某个代词、指定语句的含义,接入最恰当的接续词,文章的主旨等,如:文中の「ものをいう」の意味はどれか、この文章の内容に合わないものはどれか。
翻译题15分,日译中考研英语等级,一篇文章,选出5小段让你翻译,每段5分。日译中相对来说要简单很多,不过题目给出的句子一般很绕人,有时候你不仔细看会看错,很长的一段话,你看到一半认为是肯定句,可读到最后,它接一个兼ねる、べからず、と思わない就变成了否定句,还有一些句子,因为中日行文习惯的差异,会出现“看懂了却翻不出来”的问题。
写作和英语不一样,英语分大小作文,日语只有一道作文题目,25分。虽然考纲要求大家掌握应用文写作(如信函),但这些年从没有出过应用文写作,一般都是小议论文的写作。特别是一些社会热点问题的议论,如04年题目是关于SARS事件的,“突发事件的处理”;10年的题目是关于垃圾处理的:“垃圾的分类是必要的吗,如何做”。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ojishuobo.com/199875.html
评论列表(1条)
[…] 文章已经发了大半年了,收到了不少考研人的感谢和祝福,也让我非常欣慰。随着不断的交流,零零碎碎有了一些其他的感想,所以赶在考前整理一下,补充一波。另外也发现了原文章一些不妥的地方,打算小幅度修改一番,然后再把一些新的想法加上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