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大学博士后,剑桥大学博士后含金量,剑桥大学博士后王京刚,剑桥大学博士后申请

在职 在职研究生,在职读研的4种途径,最后一个最容易

接来下,我就讲下获得硕士学历学位的4种途径:这种方式属于单证研究生,其结业证书并不等同于硕士学历证书。一般要求有3年工作经验(通常指取得学位后累积的工作经验);一般要求是从事管理岗位的在职人士。以上便是目前在职人士读研的几种常见途径,至于如何选择最好结合个人实际需求来定。

在职场“内卷化”日益严重的今天,人们对学历提升的需求也不断增加。随着在职学习项目类型和数量的井喷式增长,许多考生在选择学习项目时不免“挑花了眼”。

接来下,我就讲下获得硕士学历学位的4种途径:

途径1. 非全日制研究生

可获得硕士学位证+学历证

非全日制研究生是指学生半脱产学习,即边工作边读研,利用周末或节假日进行上课学习。

先考后学其难度最高在职 在职研究生在职读研的4种途径,最后一个最容易,学员需要参加全国统一的入学联考(12月联考)成绩达到国家线及以上且通过院校复试,才能够拿到录取通知书进入院校学习。学员完成全部课程学习修满学分,通过毕业考试和论文答辩,即可拿到硕士学位和学历双证书。虽然通过非全形式拿到的硕士学历证书上会注有“非全日制”字样标识。

报考条件

非全日制研究生根据专业的不同可分为管理类和非管理类,所选专业不同其报考条件也是有所差别的。

非管理类专业:专科毕业满2年或本科毕业;

管理类专业:(MBA、MPA、MEM、MPACC)等专业,要求专科毕业满5年或本科毕业满3年才能报考。

途径2. 同等学力申硕

可获得硕士学位证+结业证

以同等学力申硕形式读研究生是先学后考,难度较低。学员修完全部课程后可拿到结业证书,满足条件的学员可报名参加5月份的申硕考试拿到硕士学位证书。这种方式属于单证研究生,其结业证书并不等同于硕士学历证书。

报考条件

大专及以上的学历都是可以进行报名参加课程班学习的。

学习条件要求较低,不过只要是符合条件的学生,学完所有的课程都会颁发结业证书。

申硕条件

要求学生本科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满三年;

或者是没有学士学位,但是已经获得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

或者是已经通过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的获得国(境)外学士、硕士、博士学位者。

考试分为两门,外语和学科综合,只要每门分数在60分以上即可。

途径3. 中外合作办学

可获得国外硕士学位证书(留服认证后等同于双证)

报考中外合作办学硕士,也是考试入学,考试由院校自命题,难度不大,一般以面试为主,笔试为辅,考试通过参加学习英国在职研究生,最后通过考核、论文答辩毕业,获得国外名校的硕士学位证书,可以在国内认证。等同于“双证”。

报考条件

需要有学士学位在职 在职研究生,1年及以上;

一般要求有3年工作经验(通常指取得学位后累积的工作经验);

具有合格的入学笔试成绩;

具有合格的英语语言成绩。

途径4. 一年制硕士

可获得国外硕士学位证书(留服认证后等同于双证)

海外的一年制硕士项目,不用参加考试,难度较低,一般采用的是面试+资质审核的方式入学。成绩合格毕业后可获得国外院校的学位证书,通过国内留服认证后,即相当于国内双证研究生。

报考条件

大专学历,需5年工作经验;

本科学历,需要3年工作经验;

一般要求是从事管理岗位的在职人士。

以上便是目前在职人士读研的几种常见途径,至于如何选择最好结合个人实际需求来定。

在职硕士金融类,过来人分享:10年在职考上MPACC的经历与感想

先简要说下背景,我08年毕业于上海一所211学校金融专业,2010年考上MPACC(专业前5的学校),将于明年毕业。

读研之前,就职于一家央企上海分公司,岗位是投资管理,主要是做股权收购的前期工作,尽职调查之类的。

我想结合自己的经历,谈一下感想。

1、动机

我读研的动机,是在工作中发现自己欠缺会计和经济法知识,特别是有一次参与下面子公司上市工作时,发现有时候根本没法和中介交流。我本科学的是金融,但我觉得在微观的层次,会计知识是最重要的;此外我觉得,如果我能有金融和会计的复合背景,再懂得基本的法律知识,我应该能有很大的发展。2010年刚好开始招MPACC,也很幸运,在职考上了很不错的学校。

我觉得,所谓的硕士含金量是虚的东西,真正有含金量的是人本身。考虑要不要读一个学位,首先要想好的是:这些知识对我能带来多大的帮助,而不是这个学位能给我什么,因为这是由前一个问题决定的。我觉得这才是正确的动机。

很多人其实不知道为什么自己想读MPACC,就是觉得就业好,但对会计可能没那么多的兴趣,还有的人抱着好考又热门的心理,可能有的人还抱着便宜的心理。我不能说这些动机是错的,但我可以说,抱着这些动机的可能考上的概率不大。我考试的时候认识几个和我一起考的在职的考生,最后发现一个事实,真正需要和喜欢这个专业的,最终基本都考上了,其他的基本都没上。

2、难度

不考政治和专业,我觉得对在职的不算有利吧。如果真做了几年财务工作,会计专业课应该还是没问题的。要工作几年后对这点内容还搞不定的,也就没必要考了。至于政治,我当时报了个周末班上了6天课,下来背了一本200页的小书,也考了将近70,我不觉得政治是门槛。区分度大的还是英语和综合。很多人说在职的都来考了,但如果在职比全职复习的分还高,也是该人家考上,不是吗?如果英语和综合分高,加上政治和专业,估计也差不多。

3、公平

我毫不讳言有工作经验的会在复试中有些优势,我记得我当时的面试分数就很好,但不要忘了,复试比例是120%,招50人,只有60人有资格复试。就算有优势,先进前120%再说。哪怕初试分数在进复试后清零,复试比重100%,也是先把大多数人通过初试筛选了,这是应届生的幸运。进复试的总有一些有重大硬伤的,所以表现正常的基本都能上。所以这个优势我个人觉得很小。而且,老师喜欢有良好工作表现的往届生,我觉得这不涉及公平;另一方面,老师喜欢刷毕业好几年不工作专门考研的往届生,这也不涉及公平。

4、选校

很多应届生喜欢看就业报告,我也承认这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事实上,这个方向走偏了,人家能去的公司,你读同样的硕士就不见得能去。很多背景一般的学生看清华经管硕士每年能去不少高盛,就以为自己考上了也能去,殊不知自己去了顶多也就去个商业银行,考上财也能找到一样的工作。为不适合自己的学校二战三战不值得,也不实际。要结合自己的背景和职业规划选校,而且这个职业规划必须实际一些,不要眼里只有高盛和麦肯锡,我发现我现在的同学,尤其是应届生,刚进校时往往有“要是去不了投行,就找个央企总部或者考财政部将就下”的雷人语录,但学习一年后也渐渐找准了自己的定位。

5、对在职人士,考MBA还是MPACC

个人觉得,对在职人士来说,要是喜欢会计,25岁左右,1-3年工作经验,工作背景和财务挂钩,考MPACC是不错的选择。要是年龄大了,不做财务,MBA转考MPACC不明智,一方面估计分数高在职硕士金融类,过来人分享:10年在职考上MPACC的经历与感想,我当时考的学校,考上的人两科平均分大概在70和150,有这个成绩考交大或者清华的MBA蛮好的,二是年龄大了MPACC毕业估计不好找工作,但没人嫌MBA老。

我觉得适合读MBA和MPACC的群体还是大不一样的,一些名校,特别是交大或者复旦的MBA还是非常厉害的,全日制毕业的起薪18万没问题,清华估计更好。这些人入学前已经有了平均5年的成功工作经验,我不觉得他们愿意读MPACC,真有很好的工作经验,28,9岁了谁愿意跟一帮应届生做同学。至于一些二三流学校的MBA考生,考个170左右也上了不MPACC。所以MBA转考MPACC并不会是很普遍的事情。

总的看来,无论怎么改,道理是一样的。没有谁占了便宜,也没有谁亏。唯一变化的是:增大了考试的不确定性,要谨慎对待考试,300分的总分,可能稍微一点疏忽就失败了。另外,跨考的要注意复试,估计很多学校复试要笔试专业课,难度可能不小,范围可能很大,这个可能会在复试中起到决定性作用。

最后,我觉得MPACC就业还是不错的在职硕士金融类,我们这一届MPACC实习情况和同级的金融学、会计学学术硕士是差不多的,可能还更好。有不少人在券商行研,投行和资管等核心部门实习,还有的在央企财务公司实习,四大和分行保底。市场对其的认可,应该是培养方案,而不是其他。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ojishuobo.com/200627.html

(0)
国际硕博教育王老师
上一篇 2024年 4月 13日
下一篇 2024年 4月 13日

相关推荐

评论列表(1条)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923864400

在线咨询: 资深顾问 邮件:guojishuobo@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关注微信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