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招专升本能不能跨专业报考?
先说结论:能,但不完全能。
“能”是因为,确实有的省份和本科院校允许跨专业报考,例如:河北、广东、安徽、福建等。
“不完全能”是因为,并不是所有专业和院校都可以跨专业报考,个别专业只允许相同或相近专业报考,例如医学类专业、艺术学类专业、教育学类专业等。
比如河北,在河北专接本2021年招生工作实施办法中,报名条件第五条说明:
“除医学类专业及护理学、助产学外,确有特长者可以跨科类、跨专业报考”
再比如福建,在福建专升本2021年招生工作通知中报名的第二项报考类别说明:
虽然福建教育招生考试院明确表明“只能报考相同或相近专业类别”,但根据历年福建报名录取情况来看,跨专业现象普遍存在。
也就是说,在福建专升本20个专业类别中,除临床医学、医学检验、护理、音乐不能跨考外,其他16个专业类别皆可跨考。
再再比如广东、江苏、安徽等省份的个别院校,在他们的专升本招生简章中会说明招生范围或招生专业限制条件:
(安徽部分本科院校的招生范围)
(广东韶关学院2021年专升本招生简章)
(江苏南京邮电大学2021年专转本招生简章)
所以,要想知道你所在省份的统招专升本报名是否限制跨考,还需仔细阅读你所考省份所考院校当年的招生简章。
(ps:“当年”划重点,因为有的学校去年可能不限制招生范围,谁都能报考,但是今年它心情不好了就限制地死死的,相当于白复习了淦,升本君在这里实名批评安徽的某些一本院校)
那么,了解了以上信息,跨专业这个事儿还没完,升本君还想问问你:你有什么资格跨专业?
据升本君长达25年的咨询经验来看(没戳,从娘胎里开始的),想要跨专业的兄弟集美萌大体就这一类人: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是“被填报”的,一上课发现这是神魔恋!“我报的明明是旅游管理,为什么上课却教我怎么当服务员?”
然后大一稀里糊涂地过完了,发现想换专业也没机会了。在大二、大三开始准备专升本时接触了其他专业,颇有兴趣,这时候想换专业也只有专升本这一条路。
这时候,大家就会在大脑袋瓜里思考两个问题了。
“我为什么要跨专业?”
“我跨什么专业合适?”
可别小瞧了这两个问题,它们甚至决定了你能不能考上本科。
首先咱们来思考一下第一个问题:
一、“我为什么要跨专业?”
很多同学想跨专业专升本主要是不喜欢现在所学的专业,“神魔恋!大学学的内容和我填志愿时查的内容完全不一样!上当了,家人萌!”。
亦或者你每天上课就像上坟,对老师所讲的内容一点不感兴趣,甚至也不想从事本专业的工作。
那么,跨考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按照目前中国的高等教育体制来说,大家上大学最终还是为了 找 工 作 。(别跟我谈学术理想、造福社会,你连饭都吃不起哪来的力气拼理想?)毕竟,谁不想上一个一毕业就能月薪10W+的专业?谁不想找一个干得比驴少,吃得比猪多得工作?
所以,苟且的升本君希望集美萌在选择专业的时候专升本服从调剂会跨专业吗,专升本是不是不能跨专业?,或多或少考虑一下以后就业的问题,毕竟这是和自身切身利益相关的。
有些专业工作门槛对学历要求很高,基层岗位研究生起步(医学、法学、理学等);
有些专业比较冷门,社会上工作岗位实际需求比较少(艺术类、语言类等);
有些专业在你报考的时候比较热门,就业前景一片大好,但是等你本科快毕业的时候可能已经饱和了(前几年的土木就是这样的情况);
又或者有些专业只开设了那么几年,快毕业的时候发现对口就业方向非常有限。
因此,如果你发现现在所学的专业毕业之后根本找不到工作!专升本跨考,非常值得。
再者,除工作外,升本君还希望大家在选择专业的时候,考虑一下自己的兴趣。毕竟,让一个文艺女青年去工地、车间工作(土木工程、机械工程),整天跟一群大老爷们儿在一起,这工作氛围想想都可怕。
所以,如果你是因为工作和兴趣,专升本可以选择跨专业;如果你只是因为厌烦了现在的专业,想玩点新鲜的,那升本君不建议你跨专业。(谁又敢保证你换了新专业之后不会厌烦呢?)
二、“我跨什么专业合适?”
跨专业这个事绝不仅仅是换本教材重新复习那么简单,从统招专升本领域讲,你要考虑的因素多了去了,比如:竞争对手多不多?复习难度大不大?招生稳不稳定?要考多少分才能上岸?and soon……
首先来讲讲复习难度。
一般而言,理工农医类专业的复习难度>体育艺术类>文史经管类。
原因不用我多说,文科跨科隔座庙,理科跨科隔座山。
文科专业的专业课我能当作课外兴趣读物来阅读,但是理科专业课的教材对我来说如同天书,没有个坚定不移的兴趣爱好一般人还真不一定看得下去。
尤其时农学和医学中的一些专有名词,明明都是中文,但是连在一块我就看不懂了啊有木有!
所以理工农医类专业,升本君说它是复习难度最大的专业,没有人质疑吧?
再来说说体育和艺术类,一般省份的专业课都会考技能测试,体育就是考田径、跳远等铁人三项,艺术就是考绘画、设计等琴棋书画。这两个专业一般不是高中的特长生,没有一点体育或绘画基础的人,仅凭一腔热血是很难在考试中脱颖而出的。
最后,也就是复习难度相对最简单的专业类别,文史经管。
懂得都懂,不说别人,就拿升本君的亲身经历来说,我本专业学的是日语,后来觉得大学生活太过无趣又辅修了第二学位心理学,除此之外,为了写专升本专业课复习计划,闲暇时间还研读了周三多的管理学,高鸿业的经济学,黄伯荣的现代汉语等专业课教材。
总之,从我的主观经验来看,除了经济学中的一些计算题比较难懂外,剩下的文史经管类书籍在阅读学习上还是没有什么障碍的,基本上只要多多思考都能理解作者想表达的意思。
其次再说说竞争压力的问题。
因为上述复习难度上的差异,很多人都会选择一门复习门槛较低的专业去备考,因此,一般来讲,、文史经管类专业的竞争压力>理工农医类>体育艺术类。
好复习当然更多人去报名嘛,这很好理解,如果选择文科,考试中遇到不会的题起码还可以抄材料,但是选择理科,考试中遇到不会的那是真的不会啊有木有!最多只能在卷子上写一个“解”字有木有!
至于说为什么体育艺术类竞争压力最小……因为每年学这类专业的人就没多少啊!你想想你上高中的时候你们班有几个体育艺术特长生。而且专升本招生计划又是按照专科专业生源等比例划分的,自然竞争压力就小。
所以在大部分省份专升本中,文史经管类的录取分数线一般都很高,最低控分线基本没有参考价值,因为大家都很聪明,考的分数一个比一个高;而理工农医,除了个别热门专业分数线可以跟文科专业媲美,其他专业基本都会比文科专业低个几十分;而体育艺术类专业,基本上过线=录取,最低控分线就是最终的录取分数线。
三、专升本缩招扩招趋势
最后,升本君来跟大家分析一下未来专升本的缩招与扩招趋势。
2020年五月,在两会中政协委员张玉清表示,“专升本学生将会成为未来大国工匠的主力军”
随后,去年九月教育部便引发了《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文件中提到“适度扩大专升本招生计划,为部分有意愿的专科生提供继续深造的机会”
再到今年5月新闻通气会上,教育部为缓解就业压力,发挥高等教育人才“蓄水池”作用,提出扩大专升本升学规模并调整招生专业倾斜领域等相关信息。
只要你具备一点儿身为人类而言最基本的数据和语言分析能力,就能清楚地得出结论:未来的专升本必定将持续扩大招生规模,并且调整招生专业倾向,扩招专业主要集中在“应用型”“技能型”专业,也就是工学类、农学类、医学类、经管类。这种招生趋势在近两年各省的招生计划中可以明显地看到。
桥豆麻袋!还没完!
你以为扩招之后专升本会越来越简单了吗?
据我了解,近些年(起码从19年开始)教育部每年都会通知扩招,但是扩招并不意味着所有人的上岸率都会大大增加,那些热门专业和热门学校的上岸率不减反增,竞争程度愈发激烈。
学校方面,民办(三本)扩招,公办缩招;
专业方面,理科专业扩招,文科专业缩招;
学科方面专升本服从调剂会跨专业吗,文史教育缩招,农工经管扩招。
所以你可以理解为:
如果你只想要个本科学历,随便什么学校都行,那么专升本是越来越简单了;
但凡你想考一个好一点的学校,甚至一本,其竞争压力必定越来越大!
四、跨专业的三大原则
总结:如果你坚定不移地选择了跨专业,那么升本君建议你一定要遵循跨专业的三大原则:
1、就近原则
寻找相近专业或相关学科来跨考。例:小教和学前可互跨,会计和财务管理可互跨,电子商务和市场营销可互跨。
相近的专业无论是在课程、专业以及就业上都很相似,专业知识和思维方法也有相通性,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2、难度原则
从自身实力出发,充分考虑自身实际情况。例:如果你从高中起数学就不好,那你就别选理科的相关专业了。
隔行如隔山,如果自身实力不够强劲,切忌专业跨度过大。暂且不说专升本考试,你进入本科后也得从零开始学习专业知识,如果没有强大的信念,很容易半途而废。
3、兴趣原则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
如果你祖宗八代都是教书的,从小就受到这种文化熏陶,长大以后仍然坚定不移地想考教育类专业,那就跨吧!
有一个较好的学习兴趣或者明确的职业规划,会让你复习的决心和毅力值增大,更能够做到坚持和自律。抱着这种态度去升本的学生,专升本我没听说过还有考不上的!
4、竞争原则
选择大于努力永远不是说说而已,由于省份和学校上的差异,并不是所有学校都和升本君说的一样遵循规律。
比如有的省份专升本只有二本学校和民办学校招生,有的省份专升本可以考很多次,有的省份专升本可以填志愿,有的省份专升本不允许跨专业……
综上所述,就是关于跨专业以及跨什么专业合适的详细解答,各位兄弟集美萌如果还有不明白的地方,欢迎评论私信,升本君会第一时间为大家解答哒~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ojishuobo.com/2068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