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目名称
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院金融学【04方向—博士研究生创新培养项目(北京)】
二、招生方式
普通招考(考试制);
三、报考条件
5、金融监管部门、政府机关及具有行业影响力的金融机构或在央企及大型国有企业从事财务金融审计等相关业务的工作人员;
注:以前要求工作地在北京,2023年取消了。
6、学历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取得硕士学位后工作满8年(2016年7月以前获得学位);
(2)获得国家承认的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和学士学位后,工作满12年(2012年7月以前获得学历和学位),且同时满足以下条件:①获得CET—6合格证书或成绩达到426分(其它语种应达到相应水平);②已在CSSCI期刊公开发表2篇论文,并经认定达到硕士研究生的学术水平;经学校审查合格。
7、工作经验丰富、工作业绩突出,曾取得较大社会影响或社会效益的成绩。
8、学院招生领导小组对申请人资格进行审核,审核通过者获得考试资格。
四、招生专业及招生人数
招生专业:()金融学(04方向—博士研究生创新培养项目);
招生人数:2024年计划拟招20人(每年都是20人);
2023年实际录取17人;
2022年实际录取20人;
2021年实际录取20人;
2020年实际录取11人;
2019年实际录取6人;
2018年实际录取15人。
注:往年未录满20人是因为其他考生三门考试科目种有不过线的情况,所以未录满20人。所以只要考试都过线,复试基本上是问题不太大的,当然也看当年考生报考人数情况,由于要求工作年限太长符合条件的人不多。
五、报考时间
2023级报名时间:2023年2月1日—2023年2月28日;
2023级网上确认时间:2023年3月7日-12日;
六、考试
1、2023级考试时间:
2、考试科目:
初试由学校统一组织,考试科目为:外国语、业务课一和业务课二,每门满分100分,总分共计300分。
①1001英语
②2011宏观经济学
③3066微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10%)
七、考试参考书目推荐
宏观经济学教材:威廉森《宏观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微观经济学教材:张树民、李毅《中级微观经济学》及配套学习指南(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上海人民出版社)。
计量经济学教材:伍德里奇《计量经济学》或古扎拉蒂《计量经济学》
八、往年分数线
九、复试
1、复试时间
报到时间:2023年4月16日(星期日) 12:30-13:30;
复试面试时间:2023年4月16日(星期日)13:30-17:00
2、提交材料:
(1)身份证、准考证(查验原件,收取复印件)
(2)《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研究计划书》和其他证明材料
(3)网上确认阶段提交材料的纸质版,具体如下:
3、面试内容:
复试包括专业考核、导师评价和思想政治素质与品德考核三部分。其中,专业考核和导师评价部分实行量化打分,满分均为100分。思想政治素质与品德考核不量化打分,考核结果为合格或不合格。
(1)专业考核(金融学综合)。主要考查考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科研创新能力、对本学科前沿领域及最新研究动态的掌握情况等方面在职考博,并对考生进行英语听说能力测试。考生需准备10分钟的研究计划PPT,主要内容:针对报考专业的某一问题制定详尽的研究计划(包括立题依据,研究内容,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考核指标(成果)等)。
(2)导师评价。由考生所报考导师独立负责,应对考生进行综合评价,包括科研计划书、已发表论文、学术能力、培养潜质等。
(3)思想政治素质与品德考核。主要考查考生的政治态度、思想表现、学习(工作)态度、道德品质、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学术道德等。
4、面试程序:
(1)所有学生在面试开始十分钟前将PPT拷贝到面试教室的电脑中,然后须在候考室候考,保持安静,禁止在走廊上随意走动,将手机、包等物品放在学院工作人员处统一保管。
(2)当前一人进入面试教室后,后一人在教室外等候。
(3)进入教室后,将准考证、身份证交由面试秘书检查,面试阶段,考生不得向面试老师提交任何材料。
(4)做自我介绍。
(5)做10分钟研究计划PPT展示。
(6)研究计划答辩。
(7)英语听说能力测试。
(8)思想政治素质与品德考核。
(9)老师自由提问。
(10)考生考核结束后应立即离开考场,不得在考场及附近逗留或与其他考生交谈。
十、加试
同等学力考生和取得硕士学位证书但未取得硕士毕业证书的考生须在复试阶段参加报考专业硕士阶段的两门专业必修课考核,考试方式为笔试,每科满分100分。
加试时间:2023年4月17日(星期一)09:00-12:00(科目1)、14:00-17:00(科目2)
加试科目:(1)科目1:公司金融;(2)科目2:国际金融学
十一、录取
综合成绩=(初试总分÷3)×60%+专业考核成绩×30%+导师评价成绩×10%
其中专业考核成绩=复试面试成绩×100%
注:04方向报考没有指定导师,由复试面试小组进行导师评价打分。
十二、其他
1.“博士研究生创新培养项目(北京)”的学生实行在职攻读的培养模式,授课地点集中在北京;
2.非全日制学习,双证。学制为4年,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6年;
3.在校期间待遇按学校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相关规定执行,不参与学校的奖励与资助。
十三、我们的辅导
针对在职的考生,由于工作年限太长基础已经忘的差不多了,在加上工作较忙复习时间有限,备考困难。
张老师团队推出1对多模式的辅导方案:
辅导科目:初试的宏微观为主,计量一共就10分,可以背一背名词解释,不建议放过多的时间复习计量,性价比不高,可以选择放弃。
时间安排:课程一般会安排在工作日的晚上,或者周六日,不会耽误工作,每次上课时间都会由张老师提前协商。
课程课时:预计36小时左右在职考博,含笔试过后的面试,笔试32小时左右,面试4小时左右。
课程人数:2种,(1)3人班次;(2)5人及以上班次;
课程费用:3人班1.2w元/人;5人及以上班8000元/人;
开课时间:够人数立即开课。
注:如基础特差的同学也可安排1对1的辅导。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ojishuobo.com/22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