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留学生64处抄袭 早稻田大学首次收回博士学位来自:查字典教育资讯网2015-01-04
据日本新闻网10月22日报道,日本早稻田大学创办以来首次决定取消一名毕业生的博士学位。该校发表的消息说,中国国籍留学生晏英的博士论文多处盗用他人的研究成果,违反了基本的学术道德。
早稻田大学说,中国籍留学生晏英在该校研究生院公共经营研究科学习期间,于2010年9月以《从近代立宪主义原理来看现代中国宪法》的论文获得了博 士学位。但是在2011年8月,学校接到了该论文剽袭他人研究成果的匿名检举。学校进行内部调查后发现,这一篇论文至少有64处抄袭了他人的研究文献和网络上的研究成果。晏英本人承认有12处剽袭了他人的研究成果。早稻田大学21日作出决定,取消晏英的博士学位。该校称,取消博士学位是学校成立以来的第一 次。
2007年进入早稻田大学公共管理研究生院攻读博士学位的中国留学生晏英,以日语博士论文《从近代立宪主义的原理看现行中国宪法—基于苏联马克思主义的影响》获得博士学位。他还凭借这篇论文获得日本侨报社主办的第十届华人学术奖。论文已于2010年10月出版。
晏英1968年生于江西省高安市,大学毕业后担任了10年的中学语文教师,其中的3年被借调到镇政府当秘书。2003年赴日本自费留学,2005年进入山梨学院大学社会科学研究生院攻读硕士学位,2007年进入早稻田大学公共管理研究生院攻读博士学位。
早稻田大学是本部设在日本东京都新宿区的私立大学中国有博士后学位吗,与庆应大并称“日本私立双雄”。其前身是1882年大隈重信设立的东京专门学校。1902年改称早稻田大学,当时同时设置了专科部和大学部。1949年的学制改革,该校随之成为新制大学。
专升本冲动造“四不象”大学 贡献大量失业者来自:查字典教育资讯网2015-01-04
“专升本”后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未建立,旧模式尾大不掉
“美国、欧盟高校毕业生中80%是应用型人才,20%是学术型人才;中国高校毕业生则相反,40%是应用型人才,60%为学术型人才。中国真需要那么多学术型人才?”日前,在地方新建本科高校改革发展有关会议上,一位副省级领导说:“中国教育出现了重大结构性矛盾。”
“不少家长为让孩子读4年大学(地方新建本科高校和三本院校)欠了一屁股债,结果出来还是就不了业,什么也不会干。他们对高等教育的意见不大才怪!”这位副省级领导直言不讳地说:“在高校‘毕业即失业’大军中,一些地方新建本科高校‘贡献’最大。”
对于这种说法,教育部2012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排名也给予了统计数据的支撑。据统计,排在第一位的是985高校,第二位是高职院校,第三位是211大学,第四位是独立学院,第五位是科研院所,第六位是地方普通高校。
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社会现象,地方新建本科高校如何进行深刻反思、转型发展?中国青年报记者就此展开了调查采访。
地方“专升本”冲动造就一批“四不象”大学
“在地方‘专升本’的诸多利益诉求与冲动下,一些老牌高等专科学校被改头换面加入综合性大学的群体。这对于国家应用型人才培养不知是福,还是祸。”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校长孟庆国忧虑地说。
据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校长张亚军介绍,国内在上个世纪50年代建立的4所交通高等专科学校中,黑龙江交通高等专科学校与哈尔滨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合并升格为黑龙江工程学院,济南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升格为山东交通学院,南京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并入东南大学“二本”分数线以上的学生,但只能给毕业生发大专文凭,直到2001年才正式与本科学历挂上钩。
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叶高翔说,在20世纪80年代引入德国应用科学大学(FH)之初,中国高等教育界就存在两个误解,一方面是把翻译为高等专科学校,将德国应用科学大学与我国高等专科学校混为一谈。另一方面是突出德国应用科学大学的职业取向(),把FH等同于高等职业教育。
“在我国高等教育内部排斥应用型人才的观念根深蒂固。一提到应用型人才培养,大家认为那是培养低端产业工人的职业教育,根本不屑一顾。”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秘书长闫舒静说。
云南工商学院董事长李孝轩透露,前几年他在学院大楼上挂了一块创建“中国一流应用科技大学”的牌子,后来顶不住社会各方面的压力拆了下来。他希望有一天可以光明正大地把这块牌子重新挂上去。
“当前,一些地方新建本科高校不转型发展,将错失改革机遇期中国有博士后学位吗,毕业生就业矛盾会越来越突出,存在的社会价值会越来越少。”孟庆国说。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ojishuobo.com/235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