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大学博士后,剑桥大学博士后含金量,剑桥大学博士后王京刚,剑桥大学博士后申请

出国留学香港研究生,申请香港大学硕士需要哪些条件?24fall申请前还要做什么?

关于申请香港大学硕士所需条件,前面我也提到了几点,总结一下目前比较必须的就是——本科学术背景+标化语言成绩+实践经历。跟英国有点类似,港校整体都更偏好985/211背景,然后学习成绩也比较好的学生,但港校没有申请list、也没有明确的申请分数线(港中文除外,要求B等级以上的本科分数)。

01.

每次遇到类似话题,我都想感叹一句——港硕申请这几年是真的越来越难,而且最近每一年的情况都越来越让人看不明白了。

首先在学术成绩的要求上,除了港中文,港八大其他几所都没有明确的最低分数限制,但从实际拿到offer的学生背景来看,大家的平均分数水平也都摆在那里:

85分左右是常规分数,80分以下是个别案例,低于75分进港八大的概率就微乎其微了。

对于正在申请港硕的人而言,你们对整体难度的感知是弱的,也可以说几乎没有参考。留学申请不像考研,不是说每项考核标准都可以用分数量化,然后按高低顺序依次录取即可。

所以真实的申请案例很重要,但个案终究只能帮你初步判断可不可以申请,至于上岸概率究竟有多大,还是得大量积累每年申请的变化趋势,深入研究学校招生偏好和专业培养目标。

除了申请要求不明确,港硕录取原则也是“滚动审核”、“择优录取”。

同一个背景、同一届申请,可能在申请刚刚开放、申请高峰期、以及申请即将截止时期的结果都不太一样。

而且港硕现在越来越爱搞提前批次和正常批次申请,有的提前批次会更简单出国留学香港研究生,申请香港大学硕士需要哪些条件?24fall申请前还要做什么?,因为随机开放大家都没准备好,可能你背景刚刚达标就录了;

有的提前批次会比正常批次更难,因为前期都是学霸在竞争,大家背景都不差,都想早点上岸,所以竞争就会非常激烈。

目前,网上关于港硕的同质化内容非常多,不管大家在任何地方(包括我的文章)了解到的港硕申请经验和规律,对于这些内容都要注意一个时效性和普适性的问题。

拿申请递交时间来说——有人觉得早递交offer多上岸概率更大,也有人觉得早递交大家的背景都太好了竞争更激烈,但具体早还是晚得看自己的准备情况。

如果你的所有必须的申请材料都准备好了,语言也考出来了,当然是越早递交申请越好;

但如果你的材料还有缺的,语言也不够学校的底线,早早递交学校也不会审核你的申请,碰到补交材料麻烦的,反而会耽误你后续的审核进度。

所以,港硕申请的难度首先在于竞争确实比较激烈,其次就是每年不确定因素太多(有的甚至申请开放过程中变规则!),不像英澳一样招生量大、发不发offer非常痛快,也不像美国一样对中国学生“区别对待”得明明白白。

申请港硕,相比其他国家/地区,更需要申请“实战经验”和更“完美”的申请背景。

02.

关于申请香港大学硕士所需条件,前面我也提到了几点,总结一下目前比较必须的就是——本科学术背景+标化语言成绩+实践经历。

首先是本科学术背景,也即影响我们申请港硕的核心因素,主要是本科学校+本科均分成绩。

跟英国有点类似,港校整体都更偏好985/211背景,然后学习成绩也比较好的学生,但港校没有申请list、也没有明确的申请分数线(港中文除外,要求B等级以上的本科分数)。

如果你是985/211背景学生,申请金融/会计/计算机等最热门的专业,在本科成绩上的要求会比较高,因为放在筛选之列的竞争者基本都是相同本科背景层次的;

申请其他正常难度专业英国在职研究生,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可以比双非学生低3-5分,其实这个差距跟英国学校的list要求差不多(但英国学校多、专业多、招生人数多,相应上岸概率会更高)。

如果你是双非背景学生,申请金融/会计/计算机等最热门的专业,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差距下,基本要比985/211背景学生降低1-2个学校档次,也就是说申请城大/理工或浸会这个档次的学校机会更大。

但也有例外,即你的本科学校是双非,但属于大陆专业类强校,在本科学术背景上还是可以去跟985/211学生竞争的,但一定要有比较突出的个人优势。

港硕在招生时还会考虑生源多元化的问题,一个班不会全都是清一色的985/211背景,总有个别同学虽然本科一般、看起来好像经历很普,但还是可以上岸的。(不过是极小概率)

其次,是标化语言成绩,主要为雅思/托福。

选择香港留学会有一个问题,这边的学校没有语言班。港硕不像英澳那样,可以允许先提交申请、后补交语言成绩,而且大部分专业语言成绩还不会作为申请通过与否的考核要素。

港硕对语言成绩的要求整体不高,港前三大部分专业语言要求普遍比新加坡前两所更低,但实际录取时,拿到offer的学生语言成绩都不低,雅思7-7.5分都比较普遍了。

一方面,香港的申请竞争是激烈的(一个专业成百上千人在申请,但录取计划也只有50-100人次左右),所以大家主观上肯定是分数能往上卷就往上卷了;

另一方面对于学校而言,英语授课的情况下,学生语言能力越好就读障碍肯定越小,所以港校对于语言成绩的要求反而比较看重。

而且我个人认为:

港硕除了授课之外出国留学香港研究生,其实真的很看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和互动。虽然与英、澳硕士同为授课型、短学制,但因为招生体量比较小,师资资源的配置相对更能跟得上。

港校尽管在科研学术上没有很突出的表现(比如诺奖等国际重要奖项),但学校排名却非常好,主要原因就是学校硬件整体都很不错,教学质量也很高,而且生源质量以及毕业生就业能力其实也是很突出的(招的大陆学生基本都算是学术背景比较好的了)。

标化语言成绩除了雅思/托福之外,还有GMAT/GRE。

相对来说港校对于该项成绩并不是非常重视,除了商科和极个别学校的理工科之外,都不太需要去准备这部分,可以把时间多花在刷实践经历上。

当然如果你的本科学术背景不是太好,然后又已经工作了、或者实践背景比较多,有多余的时间可以去考GMAT/GRE,一个高分段成绩对你冲刺更好的学校比较有帮助。

最后,是你的实践经历。

实践经历是用来锦上添花的,比如用来增加你的竞争优势,或者在跨专业申请时补充你的相关背景。对于这部分经历,要注意准备好相关证明,申请时需要作为补充材料提交的。

总结一下:

申请马上也要开始了,对即将申请的同学而言,剩下几个月再做很大提升计划肯定是不切实际的。仅有的时间中,建议大家着力在自己还比较空白的项目:

如果你本科学术背景比较好,985/211+85分左右的成绩,尽量确保语言成绩比总分要求高0.5分以上,有1-2段实践经历,然后在必备的申请材料及文书上不掉链子就行;

如果你本科学术背景一般,名校但本科成绩低、双非但成绩还不错,全力把自己的雅思成绩往上刷、努力做实习,通常一个7.5分的雅思+2-3段(累计6个月以上的相关实习)是比较有竞争力的,而且要好好打磨自己的申请文书。

前面我也谈到,港硕申请机制是择优录取、先到先得,但具体操作申请时,也要根据自己的准备情况来决定是早一点还是晚一点再申请,是提前批次还是正常批次递交。

我带过六七届留学申请,送走一批又一批学生,有时候大家没拿到offer不一定是背景不好,也有很多运气的成分在里面。

碰到自己努力也够不着的情形,别焦虑,也别气馁,沉住气去找解决方案。如果你自己或者身边人都不能给你很好建议的,果断找我帮忙分析!!!

香港的留学的大学,港硕留学|2024fall香港八大院校硕士申请最全知道!

这几年的国内考研实在是太卷啦,很多同学都另寻出路,通过留学来提升自己。

香港一直都是全球最热门的留学地区之一,对于国内的同学们来说,香港的地理位置更近,安全性以及性价比更高,去香港留学既能不出远门,又能享受国际化的教育环境,实在是香~

那么随着申请季进入尾声,今天我们一起看看香港Top8的院校优势专业申请有哪些要求和偏好,给准备申请的小伙伴一些参考~

香港大学

香港大学,简称港大(HKU),是一所位于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公立研究型大学。港大是香港历史最悠久的高等教育机构,成立于1911年3月16日。

优势专业:

工商管理、金融、语言学、法律、新闻学教育、医学等。

硕士申请要求:

拥有学士或同等学位,985/211均分最低85+,双非87+;

TOEFL 80以上或IELTS 6.0以上(单项不低于5.0),

文学院、法学院、新闻学硕士课程等可能设定更高的英文水平要求;

部分专业有工作经验或GMAT成绩要求。

录取偏好:

商科:985/211背景的学生优先;

社科/理工科: 双非可以申请。

学费区间:

工程学院:13.4万-18.6万

经济与管理学院:28.4万-50.7万

文学院:11.3万-18.1万

建筑学院:13.8万-20.5万

教育学院:14.5万-15.9万

法学院:13.8万-18.1万

李嘉诚医学院:10.3万-15.9万

理学院:11.2万-23.8万

社科学院:12.5万-19.8万

牙医学院:21.5万-47.1万

香港中文大学

香港中文大学,简称港中文(CUHK),是一所亚洲顶尖、享誉国际的公立研究型综合大学,是香港唯一有诺贝尔奖、菲尔兹奖及图灵奖得主任教的大学。

优势专业:

金融会计学、工商管理学、金融学、市场税务、企业行为风险管理、医学药剂学、植物学、护理学等。

硕士申请要求:

拥有学士或同等学位,985/211均分要求80-85+,双非85-87+;

TOEFL 80或IELTS 6.5左右,或CET-6 430分以上,

其它同等资格和个别院系或专业可能会设定更高的英文水平;

部分专业有工作经验要求。

录取偏好:

港前三大学中,双非录取最多的院校,属于是985/211申请有优势,双非申请也比较友好;

最低门槛均分不低于85;

商科申请大多需要提交 GRE/GMAT。

学费区间:

艺术学院:7.2万-12.7万

商学院:15.1万-57.7万

教育学院:10.6万-13.1万

工程学院:12.9万-25.8万

跨学院:12.5万

法律学院:12.1万-67.3万

医学院:11.3万-38.7万

理学院:10.3万-14.6万

社科学院:11.2万-34.1万

香港科技大学

香港科技大学,简称港科(HKUST),是一所世界知名研究型大学,是香港政府为配合1980年代经济结构转型需要而创办的香港第三所大学,也是香港第一所研究型大学。

优势专业:

金融会计学、工商管理学、经济学、计算机科学、市场学、风险管理、物理学、数学、生物学、建筑学等。

硕士申请要求:

拥有学士或同等学位,985/211均分要求80-85+,双非85-87+;

TOEFL 80或IELTS 6.5以上 (部分专业要430分以上求IELTS 6.0即可)或CET-6 430以上;

部分专业有工作经验要求。

录取偏好:

偏爱海本/985/211背景的学生,看重GPA,成绩够高双非也能申请;

大部分商科专业需要面试,一般以电话形式;

理工科偏爱985/211背景学生,均分80+;

语言成绩高对申请有帮助;

大多录取者有3-4段实践经历。

学费区间:

商科:19.3万-25.8万

工科:14.1万-16.1万

人文:10.7万-40.3万

酒店及旅游管理:20.5万-45.3万

香港城市大学

香港城市大学,简称港城(CityU),是一所公立研究型综合大学,是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资助的八所高等院校之一。城市大学前身为香港城市理工学院, 1994年正式升格为香港城市大学。

优势专业:

金融会计学、工商管理学、市场学、税务企业行为学、风险管理学、医学、药剂等、植物学、护理学等

硕士申请要求:

拥有学士或者同等学位,985/211均分要求80+,双非院校均分要求80-85+;

TOEFL 79以上或者IELTS 6.0以上,CET6 450以上;

人文类TOEFL 80以上或者IELTS 6.5以上;

部分专业有工作经验要求。

录取偏好:

可以用英语六级代替雅思/托福申请,要求450分以上不卡本科背景,但依旧偏爱985/211/海本;

工作经验能够弥补学术背景。

学费区间:

商学院:15.3万-44.6万

工学院:13.9万-17.8万

文理与社会科学学院:13.9万-25.6万

理学院:13.9万-16.5万

赛马会兽医及生命科学学院:15.2万

创意媒体学院:13.9万-25.1万

数据科学学院:24.3万

能源与环境学院:13.9万

法学院:13.2万-38.8万

香港理工大学

香港理工大学,简称港理工(PolyU),是一所坐落于香港九龙红磡湾的公立应用研究型大学。理大前身为香港官立高级工业学院,在1937年创立,并于1994年正名为香港理工大学。

优势专业:

金融会计学、物流学、酒店管理学、物理治疗学、护理学、生物学、机械工程学、社会工作等

硕士申请要求:

拥有学士或同等学位,985/211均分要求75-80+,双非院校均分要求80+;

TOEFL 79以上香港的留学的大学,港硕留学|2024fall香港八大院校硕士申请最全知道!,或IELTS 6.0以上或CET-6 430分以上;

部分专业有工作经验要求。

录取偏好:

商科更爱985/211院校,但理工科比香港城市大学更难申请;

语言成绩相对较低,要求雅思6(5.5)。

学费区间:

商科:19.3万-25.8万

工科:14.1万-16.1万

人文:10.7万-40.3万

酒店及旅游管理:20.5万-45.3万

香港浸会大学

香港浸会大学,简称浸会(HKBU),创办于1956年,属于公立研究型大学,同时也是一所有基督教教育传统的大学,坐落于中国香港九龙半岛。

优势专业:

传媒、工商管理、会计、金融和文学专业等。

硕士申请要求:

拥有学士或同等学位,985/211院校均分要求75-80+,双非院校均分要求80+;

TOEFL 79以上,或IELTS 6.0以上或CET-6。

录取偏好:

传媒专业亚洲第一,申请难度堪比港前三;

大多数专业不会卡院校背景,均分80有机会被录取。

学费区间:

商学院:16.3万-27.7万

艺术学院:8.6万-9.9万

创意艺术学院:8.6万-27.1万

理学院:9.4万-18.1万

传播学院:11.7万-13.3万

社会科学学院:9.2万-12.7万

中医学院:10.3万-11.6万

香港岭南大学

岭南大学,简称岭大(LU),是香港唯一一所博雅大学,在香港高等院校中历史最为悠久。岭大前身是于1888年在广州创办的“格致书院”,其后于1967年以岭南书院之名在香港复校,并于1999年正名为岭南大学。

优势专业:

工商管理、会计、金融和文学专业等。

硕士申请要求:

拥有学士或同等学位香港的留学的大学,985/211均分要求75-80+,双非院校均分要求80+;

TOEFL 79以上,或IELTS 6.0以上或CET-6。

录取偏好:

双非友好,一般要求GPA 80+;

雅思6.5+;

软背景可以弥补院校背景和成绩。

学费区间:

研究生院:10.3万-12.9万

商学院:15.5万-19.6万

文学院:9.4万-12.1万

社会科学院:9.4万-16.5万

香港教育大学

香港教育大学,简称教大(EdUHK),是香港唯一一所师范教育类大学,教育学在亚洲名列前茅,每年都会产出很多准教师。教大前称为香港教育学院,是八间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辖下的法定公立大学之一。

优势专业:

人文学、社会科学创意艺术以及教育学等。

硕士申请要求:

拥有学士或同等学位;

985/211 均分要求75+,双非院校均分要求75-80+;

TOEFL 61以上法国在职研究生,或IELTS 6.0以上或CET-6。

录取偏好:

教育类专业很少接受跨专业申请(除非有工作经验);

更偏爱有工作经验的申请者;

教育管理/咨询不接受应届生。

学费区间:

研究生院:11.1万

人文学院:10.3万-12.1万

人文社会科学院:10.3万-38.7万

教育与人类发展学院:10.3万-36.3万

更多香港留学问题,请扫描下方二维码联系我们,专业顾问老师为您出国留学助力!

出国留学香港研究生,内地生读研“卷”到香港

申请香港高校研究生的邮件已经发过去两个多月,鲁芸每次打开邮箱,回应她的只有望不到头的沉默。

她就读于北京某211院校,工商管理专业。担心本科毕业直接就业的话学历“卷”不过别人,鲁芸选择了深造。为了争取到更好的院校求学,她放弃了珍贵的保研名额,计划留学。在参考了香港往年的申请数据,又咨询过学长学姐后,鲁芸信心满满地把香港高校作为保底选项。然而没想到的是,以往更容易申请的港校这回却通通把她拒之门外。

像鲁芸这样的例子不在少数。很多申请者在社交媒体上感叹:这两年香港研究生录取特别“卷”,竞争非常激烈,相较往年录取难度大大提升。

一年比一年难,今年又是“最难毕业季”。2023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1158万人,同比增加82万人;其中,考研人数为474万,约占高校毕业生人数的四成。

庞大的毕业大军,一部分流向就业岗位,另一部分则涌向深造。少数幸运儿拿到了保研的名额,直接上了岸。其余的学生则还在“漂”,他们或是等待考研录取的入场券,或是等待留学的offer(录取通知),归根结底,是在等待安心靠岸的那一天。

“感觉自己就像是鱼缸里养着的鱼,等待被‘捞上岸’。”鲁芸说,运气好的话,会有学校把她“捞”上来的。

202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刚结束不久。每年12月份和2月份前后,还有一批学生因为考研不理想,从而转战申请留学,包括港校。这是他们最后“上岸”的机会。

拥挤的赛道,上涨的学费

对于恋家的方鹿来说,香港是最好的选择。方鹿是西北某211高校商科学生,她数着在香港读研的好处:亲戚朋友多,可以节省租房费用,留学成本大大降低,离家近,想家随时都可以回家看看。

在山东大学就读金融学的陈零则更看重时间成本,由于香港读研学制年限短,修课式研究生课程一般只需一年,而在内地则需要两至三年。

与国外教育模式相近、大学世界排名高、学费性价比高、时间成本低、离内地距离近等诸多因素,让香港成为留学选择的“香饽饽”。尤其是新冠疫情以来,出国的交通成本升高、授课模式不稳定等,令许多原本打算出国读研的学生转向香港求学。

香港共有22所可颁授学位的高等教育院校,其中8所由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教资会)资助,也就是大家口中的“八大”,即香港大学(简称“港大”)、香港中文大学(简称“港中文”)、香港科技大学(简称“港科大”)、香港城市大学(简称“港城大”)、香港理工大学(简称“港理工”)、香港浸会大学、香港教育大学、香港岭南大学。按以上顺序排在前面的这五所高校简称“港五”;前三所则是“港三”,申请难度最高。

一位留学中介告诉澎湃新闻(),受到疫情等因素影响,学生留学深造的比例有所下降,但赴港留学的热度却一直上升。“从申请号来看,港中文(2022年留学秋季入学申请)比增加77%。”

根据香港特区政府入境事务处数据显示:2020年,有31123名内地学生获准来港就读,而在2021年人数达到37087名,同比增长19.16%。

香港也在招揽人才方面推出了一系列政策。2022年10月19日,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发表新一届特区政府的首份施政报告,其中提出放宽“非本地毕业生留港/回港就业安排”,将逗留期限由一年延长至两年,方便他们留港/来港工作。

申请港校读研又多了一重利好因素,这条赛道变得格外拥挤。

“港校热”持续升温,随之而来的是读研费用的上涨。例如港大经管学院开设的7个硕士专业2023/24年学费均有所上调,相比于2022年学费上涨了3万至6万港元不等,其中金融学和金融科技这两大专业学费涨至46.2万港元。

香港大学经管学院硕士课程学费。香港大学经管学院官网截图

并且,香港大学经管学院要求,申请人收到录取通知书后,需要交付一笔押金,以确认最终接受录取,而余款则需在一个学年内分两期支付。

这便是港校的留位费。留位费支付成功后,申请者的录取资格就会保留,待入学后,留位费直接转成学费,再补交剩余的学费。

鲁芸说,留位费相当于保证金,港校的保证金比较高,通常要交一半的学费当保证金,并需要在两至三周内交齐,而且不能退还或转让。“8万元的留位费已经算比较便宜的,如果是商科则可能要交十多万。”

巨额留位费令不少申请者左右为难。鲁芸了解到,香港同一个高校不同专业的留位费也是相互独立的,即便上一个专业的offer已经交了保证金,如果在这之后收到了同学校另一专业的offer,若要就读后者,则只能选择舍弃掉上一份保证金,继续交下一份保证金。

也有留学中介表示,目前各个港校没有出台官方文件说明留位费能否校内互转,不过也有学生成功申请将留位费转到其他专业,需要先缴纳新专业的留位费,再跟学校沟通申请将此前交的留位费退回。

竞争激烈超出预期

申请香港研究生越来越难,陈零早有察觉。她发现,2020年港校录取的985高校学生并不算多,很多“双非”(即非985、211)学生也拿到了机会,“说难听点,就是‘双非’还有活路”。但到了2021年,情况就变得很不一样了。她身边被“港五”录取的基本都是985高校的学生,“双非”学生少之又少。

到了2022年,竞争更加白热化。

投递申请之前,鲁芸胜券在握。她了解到,往年对于“港三”的社科类专业,申请者来自985院校的话,所有本科课程的均分达到80/100分就可以申请,来自211院校则需达到85分左右,来自“双非”院校的话,接近90分也有机会。尤其是港中文一向被内地学生赋予“双非友好者”的称号。

“按照这个标准来看,我申请‘港三’本来应该比较稳的。”胸有成竹的鲁芸,申请了港大的全球管理专业,港中文的公共政策专业、全球政治经济学,以及港科大的公共管理专业。但如今距离申请已经过去了两个多月,她没有得到任何回应。

鲁芸陷入了焦虑,每天花两三个小时在社交平台上刷相关信息,一遍又一遍地查看邮箱,有时候半夜睡不着觉也会忍不住点开邮箱刷新一下。没有消息,还是没有消息,她从期待,到失落,慢慢地,习以为常。

不甘心的她西班牙在职研究生,又翻回当时投递申请时学校自动回复的那封邮件,看了一遍又一遍,再去官网的系统上反复查看自己的申请状态。鲁芸从未想过自己会被拒绝,直到第一批申请者陆续在网上晒出offer,她才意识到这冰冷的现实。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方鹿身上。“港校最看重的是毕业院校和成绩,个人能力则体现在竞赛、科研、实习、学生工作上。”方鹿介绍道。在考完取消了四次的雅思考试后,她本以为自己终于可以不用再焦虑了,接下来只需要等待结果即可。

2022年9月底雅思出分,10月初方鹿就申请了港中文、港大这两所高校,11月初加申了港科大、港城大,一共投了十个专业,但截至12月底一封offer也没有收到。

仅仅只是早一年,方鹿所在的学院也有学长学姐被港中文录取了,他们读的专业和她投的专业一样,申请的时间也差不多。“他们成绩还不如我,但他们都被录取了,而我连面试的邮件都没收到。”提到这,方鹿难免有些失落。

在社交平台上,许多人会实时分享自己的留学申请进程:从写文书、发申请到被拒或是被录取。分享的信息越来越多,申请者们拉了微信群,以便更好交流。

仅仅半个月时间,方鹿所在的微信群就从一百来人变成了四百多人。在群里,她看到很多来自顶尖985高校的学生也“死磕”港校,还同时投了很多保底的学校和专业。竞争激烈程度超出了她的预想。

仍在苦苦等待offer的方鹿,看着每天都有新来的人不断涌入群里,更加焦灼不安,“看到越来越多比我优秀的人也在等,就会越来越对自己能收到offer丧失希望。”

“像等待被捞起的鱼”

“整个申请过程把我的性子磨平了”,方鹿很无奈。跟她同学院的另一位同学,课程均分比她低,9月20日投了港中文,10月10日收到了面试邮件,20日就收到offer了。而仅晚了十多天,10月初就申报的方鹿,没有得到任何机会。

在自我复盘时,她分析,2022年的申请特别“卷”,所以投递的时间很重要。“9月初就投,对普通211高校学生来说比较稳,越到后面竞争压力越大,也就越危险,越无望。”

陈零也觉得自己吃了投递时间的亏。她一共申请了两次,两次投的都是港大、港中大和港科大。由于雅思考得晚,第一次申请时已是2022年1月份,属于比较晚的批次。原本具有985高校学历优势的陈零,迟迟没能等来面试通知。下半年,她吸取教训,特地在第一轮刚开放时就投递了申请。这次,她终于等到了港中文的面试邮件。

港中文发给陈零的面试邮件截图。受访者供图

根据官方网站信息,香港各大高校硕士研究生秋季入学课程的申请,大部分从每年10月至次年3月截止。

在鲁芸看来,“港校热”现象背后也跟港校的自我造势有关。正常来说,申请季是从10月份才正式开始,但不少港校9月份就抢先开始。这营造出一种热门和急迫感,让大家觉得要是晚投,可能就失去机会了,因此吸引了不少优质生源扎堆申报。

不过,晚投也不代表毫无机会。香港高校采取滚动录取制,典型代表是“港三”的热门商科专业一般会分3-5轮申请。例如港大经管学院会计学硕士的三轮申请截止时间为:2022年10月14日、12月2日,以及2023年1月30日。

每轮申请截止后,学校统一筛选,挑选出相对优秀的学生进行面试以及发放offer,剩下的申请者则进入下一轮,和后面递交材料的人一同竞争,直到录取周期结束。由于学校优先考虑早期申请的人,大部分录取通知书分配给早期阶段的申请者,因此,越到后面所剩的机会越少,竞争就越激烈。

让鲁芸饱受心理“折磨”的,是港校的默拒,即只告诉申请者是否被录取,如果没有被录取,不会直接发拒绝的回信,申请系统上也不会有任何显示。她连发多封邮件询问港中文,得到的也只是“可能被拒”的答复。

鲁芸收到港中文的答复邮件。受访者供图

看到那些成绩不如自己的申请者被录取了,鲁芸开始怀疑自己,但却得不到任何反馈,她不知道原因出在哪里。这种自我质疑的情绪甚至蔓延到了后面的申请,她在不知不觉中降低了意向学校的门槛。

而国外很多院校,如果拒绝会给申请者明确的答复,有的院校还会告知原因。并且不少院校不要求被录取的申请者缴纳保证金,就算要交,费用也较低、交款时限较长。

不过,鲁芸安慰自己,滚动录取制+默拒的模式说不定还有“捡漏”的机会,因为只要学校没有明确拒绝,意味着在申请的最后一轮截止之前都还有可能被“捞上岸”,那种感觉就像“在鱼缸养着的鱼,等待被捞上来”。

从加分项变成“敲门砖”

2023届高校毕业生人数规模再创历史新高,这一届又被冠以“最难毕业季”。就业还是深造,毕业生们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

直接就业,完全不在鲁芸的考虑范围之内。“如果我是学理工科,可能还会考虑一下就业。但商科或者人文社科类的话,就业门槛不算高,大家学历‘卷’得厉害,公司会通过学历筛人。”

看到身边有不少985硕士毕业的学长学姐依然没找到工作,方鹿也对直接就业没有信心。她坦言,如果自己学的是计算机,就不会选择读研了。但现在就业形势比较严峻,商科如果不读研,恐怕连一些单位的大门都踏不进去。

在你追我赶之下,高学历在职场上逐渐从加分项变成了“敲门砖”。手握研究生起步的学历,成为求职者踏入社会参与“厮杀”的底气。

拿到保研资格的出国留学香港研究生,毕竟只是少数。陈零所在的金融专业保研率只有不到10%,保研成绩基本需达到90分以上,一个年级120多个人,最后只有十几人能保研。

相比于考研那种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残酷淘汰赛,不少人把出国留学视为一条“捷径”。方鹿坦言,申请港校再难,相对考研而言,还是轻松许多。

但学历并不是万能的“敲门砖”。求职的焦虑同样萦绕在硕士群体间。方鹿看到不少英国留学硕士、985高校硕士在社交平台上分享毕业后失业的心情和经历,“还是要看个人,努力提升自己是最重要的。”

如今出国留学香港研究生,内地生读研“卷”到香港,方鹿还在申请港校的迷茫中挣扎,她考虑再加申一开始不愿意申请的其他高校。要是申请上了人文社科专业,未来毕业后,她打算考公。

申港失败的鲁芸,拿到了曼彻斯特大学的offer作为保底,她仍在等待爱丁堡大学的消息。而陈零则放弃了赴港深造,选择去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求学。

如同鱼在深海中,这些学子在广阔变幻的时代里不断摸索前进的方向。无论是被捞起“上岸”,还是被留下继续“折腾”,每个人都在努力游向最适合自己生存的地方。于她们而言,“不确定”里唯一确定的是变成更好的自己。

(为保护受访者隐私,文中名字均为化名)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ojishuobo.com/235838.html

(0)
国际硕博教育王老师
上一篇 2024年 5月 31日
下一篇 2024年 5月 31日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923864400

在线咨询: 资深顾问 邮件:guojishuobo@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关注微信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