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中俄政府奖学金
遴选通知
0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和俄罗斯联邦教育科学部教育合作协议》并与俄罗斯人文合作署达成一致,中方每年选派奖学金留学人员到俄罗斯高等院校学习、进修或从事科研工作。
02
协议内容
1.选派规模:
根据俄罗斯人文合作署提供的奖学金名额确定。
2.选派类别及留学期限:
访问学者:3-10个月;
赴国外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36-48个月(可含一年预科学习);
赴国外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24-36个月(可含一年预科学习);
本科插班生、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6-10个月;
留学期限根据俄方录取结果确定;
3.选派专业:
重点选派俄罗斯优势学科专业,包括精密科学、航空航天、机械制造、新材料、石油工程、医学、物理、化学等理工类专业以及俄语语言文学、法律、经济、历史、国际关系、社会学、新闻、文学创作等人文社科类专业。
4.资助内容:
留学期间享受俄方提供的奖学金(免学费,部分奖学金),国家留学基金提供互换奖学金出国留学人员补贴及一次往返国际旅费。
03
申请条件
1.符合《2023 年国家留学基金资助出国留学人员选派简章》规定的申请条件。
2.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祖国,具有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责任感和端正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 具有良好专业基础和发展潜力,在工作、学习中表现突出,具有学成回国为国家建设服务的事业心和使命感。
4. 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不具有国外永久居留权。申请时年龄满 18 周岁。
5. 身体健康,心理健康。
6.类别条件:
访问学者:
(1)须为国内高等学校、企业事业单位、行政机关、科研机构的正式工作人员。申请人原则上应主持或参与研究项目、课题,出国研修计划应紧密结合在研项目、课题、所在单位重点工作。
(2)年龄不超过 50周岁(1972 年 1 月 1 日以后出生),本科毕业后应有 5 年以上工作经历,硕士毕业后应有 2 年以上工作经历。对博士毕业的申请人无工作年限要求。
赴国外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
(1)国内高校或科研机构优秀应届硕士毕业生,应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和科研成果。
(2)国内企业、事业单位、行政机关、科研机构的正式工作人员。应具有硕士学位,在相应工作岗位取得较突出成绩、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
(3)年龄不超过 35 岁(1987 年 1 月 1 日以后出生)。
赴国外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
(1)应届本科毕业生。本科为俄语专业的赴俄攻读硕士学位人员全国高校俄语专业四级水平测试需为“优秀”等次。
(2)国内企业、事业单位、行政机关、科研机构的正式工作人员。应具有本科学位,在相应工作岗位取得较突出成绩、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
(3)年龄不超过 35 岁(1987 年 1 月 1 日以后出生)。
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
俄语专业本科毕业且从事俄语或其他专业学习的在读硕士研究生,品学兼优,专业同年级排名 30%以内,无不及格科目;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年龄不超过 35 岁(1987 年 1 月 1 日以后出生)。
本科插班生:
俄语专业在读本科二年级学生或五年制在读本科三年级学生学生(针对第二类申请人,学校推荐公函需做特别说明),品学兼优,专业同年级排名 30%以内,无不及格科目;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年满 18 周岁。
申请跨专业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的,仅限选择相近专业,且需提供拟留学专业辅修、选修等专业背景证明材料。有相关专业辅修经历或选修过相关专业课程的,可在国家公派留学管理信息平台()“学习计划”界面与本人学习计划一并上传。
7.外语条件
赴国外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赴国外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申请时原则上需达到《国家公派出国留学外语合格条件》规定的俄语条件。俄语未达标者,亦可申请。如被录取国家公派留学俄罗斯,派出前需须参加有关教育部出国留学人员培训部统一组织的俄语初级班培训,培训合格后方可派出;赴俄后根据俄方安排进行语言学习。
访问学者申请时须达到《国家公派出国留学外语合格条件》规定的俄语条件。
本科为俄语专业的申请人,不再支持其赴俄后进行语言预科学习,如需语言预科,费用自理。
04
申请办法
1.申请时间及方式
申请人经所在单位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于2023年2月6-16日登录国家公派留学管理信息平台()进行网上报名,并向国家留学基金申请受理单位(以下简称受理单位)提交申请材料。
网报时,“申报项目名称”选择“与有关国家互换奖学金计划”、“可利用合作渠道”选择“俄罗斯互换奖学金”。
推选单位需对申请人的政治思想、师德师风/道德品行、学术诚信、身心健康情况、学术发展潜力、出国留学必要性、留学计划可行性等进行严格把关法国在职研究生,并在申请表主表单位推荐意见栏中对上述内容逐项做出认定。
2.申请受理方式
国家留学基金委委托各受理单位统一受理本地区(单位、部门)的申请。国家留学基金委不直接受理个人申请。
各受理单位应对申请人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核,对拟推荐人选进行公示后将正式推荐公函、推荐人员名单统一寄(送)至国家留学基金委欧亚非事务部,并通过信息平台提交申请人的电子材料。申请人的书面材料由受理单位留存,留存期限为三年。
3.应提交材料
(1)单位正式推荐公函及推荐人员名单于2023年2月23日前统一寄(送)至国家留学基金委欧亚非事务部。
(2)申请人在2023年2月6日至3月6日间需登录俄罗斯人文合作署留学俄罗斯网()填写申请表,上传对外联系材料。因未及时提交或提交材料未通过俄方审核,我委不再负责后续事宜。
对外联系材料由俄方直接审核,我委不接收纸质对外联系材料。有关网站注册流程和对外联系材料要求详见《2023 年中俄政府奖学金(含上海合作组织大学奖学金)留学人员俄方网站提交材料及有关说明(供参考)》。
俄方将根据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进行线上打分,请申请人务必按要求准备并提交申请材料,因未及时提交或提交材料未通过俄方审核,我委不再负责后续事宜。
申请人在俄方网站填报的6所国外院校建议参考教育涉外监管信息网()公布的俄罗斯院校名单选择,具体可申报院校以申请时俄方网站开放可供申请人选择申报的院校列表为准。
4.公示
各单位选拔推荐人选名单应在校园网主页或相关部门主页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 5 个工作日。公示网址链接请在单位正式推荐公函中注明。
05
评审、录取办法
国家留学基金委将对申请人材料进行审核,组织评审后确定留学候选人并向俄方推荐,最终录取结果以俄方通知为准。凡未获俄方录取或未按期派出者国家公派留学俄罗斯,【国家公派】关于启动2023年俄罗斯互换奖学金(中俄政府奖学金)的遴选的通知,不再安排派出事宜,由推荐单位按有关规定做好后续学习安排。
06
派出
1.留学候选人的留学院校由俄罗斯人文合作署负责落实。俄方一般于 2023 年 7-8 月通知奖学金落实结果。
2.国家留学基金委将最终录取结果通知有关派出单位及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签证和机票事宜一般由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办理。
3.被录取人员均作为国家公派人员,对留学人员的管理实行“签约派出、违约赔偿”的办法。派出前须签署《国家公派出国留学协议书》,办理奖学金专用银行卡,办理《国际旅行健康证明书》。
4. 受新冠疫情影响,奖学金落实和派出可能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请申请人务必做好国内的学习、工作安排。
07
咨询方式
联系人:陆子怡、黄玥玢
俄罗斯中国留学生多吗,赴俄留学,中国学生人数排第三
日前,俄罗斯教育科学部社会研究中心公布一组数据,2015—2016年,在俄高校学习的中国学生人数为22529名。在俄所有外国留学生中,中国学生人数排第三,仅次于哈萨克斯坦和乌克兰。
近年来中国与俄罗斯的合作与交往不断跃上新台阶,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建立以来,人文交流与政治互信、经贸合作一同构成了中俄关系的重要支柱。自2000年起,两国建立了副总理级的人文交流机制。双方开展人才联合培养,鼓励本国青年学习对方国家语言俄罗斯中国留学生多吗,赴俄留学,中国学生人数排第三,支持搭建校际合作平台,不断扩大青少年交流规模。在此基础上,两国已商定到2020年使双方留学人员总数达到10万人。
中国留俄学生不断增多,源于两国友好关系的持续发展和诸多有利条件的推动。首先,两国政府层面有政策保证,鼓励学生到对方国家留学;其次,俄罗斯高校接收外国留学生的门槛比较低。比如攻读本科,只要有高中毕业证翻译公证即可,无需国家统考成绩;第三,赴俄留学具有高性价比。比如在莫斯科的大学,人文系每年学费为3200—5000美元,工程技术系是2000—3100美元,物理系和数学系则为每年2500—7800美元。
近年来,吸引外国留学生入读本国高校,已成为世界各国著名高校竞相努力的一个方向,俄罗斯也概莫能外。提高国际学生的数量不仅能够决定学校的国际声望,带来真金白银,更重要的是能够为本国高校在国际排行榜中提供助力。目前,俄罗斯已提出在2020年前使国内5所高校进入世界100强的目标。
俄罗斯的一些知名大学,如莫斯科大学和圣彼得堡大学等都致力于吸引中国生源,其官方网页除俄、英两种语言外,还有中文页面,内容包括学校概况、校长寄语,还有对本校的重点院系介绍、留学手续办理指导等。
莫斯科大学新闻系硕士一年级学生赵文君已在该校学习两年了。她对记者表示,选择莫大新闻系,一方面是因为她喜欢新闻国际硕博项目,以后想从事媒体行业;另一方面在这里就读,学费相较于英美高校低很多。通过两年的学习,她觉得俄罗斯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很不错俄罗斯中国留学生多吗,老师很负责。赵文君认为,中俄两国各领域的深入交流也决定了未来中国对俄语人才的需求量很大。
据俄罗斯媒体报道,中国留学生一般就读俄高校技术专业及人文专业。莫斯科大学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主席卢森通在俄罗斯留学将近9年,他对本报记者说,莫斯科大学现有中国留学生1100多名,其中人文类居多,大概占80%。卢森通强调,和欧洲同等水平的高等院校相比,莫斯科大学的学费较为便宜,对中国普通民众家庭而言负担较小。
不过,语言问题是阻碍更多中国学生进入俄罗斯高校的一个门槛。俄罗斯高校大多用俄语授课。许多来俄留学的中国学生没有语言基础,需要在预科学习一年俄语,然后再选择专业。此外,中国留学生大多选择就读语言、经济或者技术专业,而俄罗斯实力雄厚的数理等基础学科对于中国学生的吸引力有待挖掘。
(本报莫斯科8月11日电)
俄罗斯在职研究生留学,关于做好2024年国别区域研究人才支持计划选派工作的 通知
根据国家留学基金委《2024年国别区域研究人才支持计划实施办法》等相关要求国际硕博连读,我校2024年国别区域人才支持计划选派工作开始启动,有关通知要求如下:
一、获资助项目信息:
1、中东地区研究人才培养计划项目(外国语学院)
留学单位:沙特阿拉伯法赫德国王石油与矿业大学、以色列海法大学
选派规模:访问学者3人/年;攻读博士学位3人/年;联合培养硕士7人/年
选派专业:英语、俄语、经管、法学
负责人:郭月琴教授
2、俄罗斯与中亚地区能源文化研究人才培养项目(外国语学院)
留学单位:俄罗斯别尔哥罗德国立大学、俄罗斯喀山联邦大学、俄罗斯国立古勃金石油天然气大学、塔吉克斯坦冶金学院、哈萨克斯坦哈英科技大学
选派规模:高级研究学者1人/年;访问学者1人/年;攻读博士学位1人/年;联合培养硕士5人/年
选派专业:俄语、英语、经济管理、法学、中文
负责人:孙大满教授
二、选派类别要求:
1.高级研究学者:年龄不超过60周岁(1963年1月1日以后出生),在实际工作中取得突出业绩。其中,教学科研人员应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或为博士生导师,申请时应为“双一流”建设学科主要负责人、或国家级重点教学或科研项目主要负责人、或部级(含)以上教学或科研平台主要负责人、或部级(含)以上教学或科研奖励一等奖获得者等;行政管理人员应具有副司局级(含)以上行政职务。
2.访问学者:年龄不超过50周岁(1973年1月1日以后出生),本科毕业后一般应有5年以上的工作经历,硕士毕业后一般应有2年以上的工作经历。对博士毕业的申请人,无工作年限的要求。
3.博士后:年龄不超过40周岁(1983年1月1日以后出生),应为国内高等学校或科研单位具体从事教学或科研工作的优秀在职青年教师或科研人员。具有博士学位,申请时距其博士毕业时间应在3年以内。
4.赴国外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
(1)申请时年龄不超过35周岁(1988年1月1日以后出生)。
(2)国内高校或科研机构优秀应届本科、硕士毕业生。相关单位可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推荐在读博士一年级学生申报。申请人应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较强的学习、研究及工作能力和交流能力,综合素质良好,学习成绩优异或工作业绩突出,具有较强的发展潜力。应届硕士毕业生、在读博士研究生应具备一定的研究能力,应届本科毕业生应达到校内免试直升研究生水平。
(3)中央国家机关及有关单位正式工作人员、国内高校在职教师。应具有硕士学位,在相应工作岗位取得较突出成绩、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
(4)国外高校或科研机构正式注册的国家公派或自费留学应届硕士毕业生(已毕业离校的学生除外)、自费留学攻读博士学位第一年的学生。须已获国内用人单位录用。
5.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国内全日制优秀在读博士研究生。申请时年龄不超过35周岁(1988年1月1日以后出生);申请时应提交国内外导师共同制定的联合培养计划。
6.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国内高校全日制在读硕士研究生。申请时年龄不超过45周岁(1978年1月1日以后出生)。申请人应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较强的学习、研究能力和交流能力俄罗斯在职研究生留学,综合素质良好,学习成绩优异,具有较强的发展潜力。申请时应提交中外双方联合制定的学习计划。
三、选拔原则、条件和方式
各单位需依据“公开”、“公正”的原则,按照获批项目及相关要求目标进行人员选拔,经校内评审公示后推荐至国家留学基金委。其他条件见选派办法。
四、校内选拔流程
1.申请人在2月28日前将名单报送学院。3月8日前学院和国外联系邀请函。3月10日前学院公示拟推荐人员名单。
2.3月10日-18日,学院公示的候选人登录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数字石大外事服务工作系统和国家公派留学管理信息平台(网址: )进行网上报名,请务必在要求的时间内完成网上填报(需预留退回和修改,以及国际合作与交流处进行人员公示的时间)。
3.3月20-25日,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审核候选人的申请材料,在
线提交至国家留学基金委,并向国家留学基金委寄出单位公函、推荐人员名单等纸质材料。
4.6月,国家留学基金委组织对各单位推荐候选人进行材料审
核,确定并公布录取名单,留学人员可登录国家公派留学管理信息平台查询录取结果俄罗斯在职研究生留学,关于做好2024年国别区域研究人才支持计划选派工作的 通知,下载打印录取文件。
5.6月起,被录取人员办理签证、预订机票等派出手续。
6.被录取人员的留学资格保留至次年2025年12月31日。
四、相关网址:
1、2024年国际区域问题研究及外语高层次人才培养项目专栏:
2、2024年国别和区域研究人才支持计划管理办法:
3、2024年国别和区域研究人才支持计划申请人常见问题解答:
4、2024年国别和区域研究人才支持计划研究生类别人员申请材料及说明:
5、2024年国别和区域研究人才支持计划访学类别人员申请材料及说明:
6、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国家公派出国留学版块: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ojishuobo.com/2372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