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毕业后才明白的道理
1.读博并不难,难的是博士毕业。
读研后你会发现,其实想读博士并不是那么困难,研二可以选择硕博连读(5年),研三毕业可以读博(共7年),读博并不难,难的是毕业,博士毕业。
2.发论文并不难,难的是发C刊。
发论文并没有你想的那么难,毕竟分了普刊、核心期刊和C刊等不同等级,通过国际会议转核心期刊,相对难度要比自己发期刊简单很多。
3.发论文不难,只要你有恒心。
一篇很渣的小论文,投了5个会议或期刊,经过不下于10个编辑的意见后,一般质量都不是很差了,只要不是投顶刊,有一定的创新性,发论文并没有那么难。
4.研究方向不一定随你的意志而转移。
部分学校研究生的研究方向不是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博士读博士,大多数需要紧贴导师的研究方向,或者是导师的研究课题项目,还有就是研究方向不一定是未来工作的方向。
5.大佬导师不一定有小导师来的实际。
选择大佬导师有两种培养方式。第一是大佬亲自带,压力很大,毕竟大佬要求都很高;
另一种就是小导师带,压力也很大,因为小导师自己也承受着巨大的科研压力(当然牛人除外,我说的是大多数普通人的情况);
还有一种就是散养,你需要自己安排自己,自己给自己找事。
而我见过的大多数小导师,像朋友一样经常跟学生一起吃饭就不说了,小导师自己身边有任何资源都会分享给自己的研究生。我有个朋友就是跟了一个新晋小导,读研带着她发了还几篇论文,直接挂名,硕导还利用她老公的资源带她申博到了211高校的博士。
6.读研是思维塑造的天堂,也是堕落放纵的深渊。
尤其是选择放养的导师,是选择自力更生、自我拼搏还是选择放纵自由、游戏天下,一切都在个人的选择。
硕士毕业压力比较小,我见过最苛刻的毕业条件就是2篇核心或者是1篇C刊,在读研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塑造出性格、思维和能力,这才是一辈子的财富。
7.导师的人品有时候比学术能力更重要。
读研,导师的学术能力很重要,但人品更加重要,每个人的研究方向的不尽相同,导师对你的指导也只能是基于研究方法,逻辑范式进行指导,导师的人品更重要,不压榨学生的导师会给人更多的成长空间和可能性。
8.拒绝假勤奋,虽然导师都喜欢勤奋的学生。
骗得过别人,确骗不了自己,有目的性的做事很重要博士读博士,没事多发展点爱好,多运动,毕竟不是所有人都适合科研,有时候也可以接受自己在科研路上注定平庸也没有什么,可以多用点心发现自己的长处,不要在不擅长的领域假装勤奋,毕竟时间会检验一切。
9.当传承者比当开创者简单的多。
选研究方向尽量选择导师有涉猎、比较擅长的方向,这样做起来更容易些。或者选择师兄师姐做过的内容,这样有传承也会简单很多,开创一个新课题,起步很难,做好更难。
最后,希望所有人都能在考博读博这条路上坚定的走下去,因为这条路确实不错,加油吧!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ojishuobo.com/342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