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项目背景
2009年9月,受中宣部委托,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开办“国际新闻传播”专业硕士项目(MA in and )。本项目采取业界学界双导师制,当时的学制为两年,以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国日报、中国新闻社六家中央媒体为主要实习基地。2009年和2010年两届共招收48名学生,大部分毕业生就职于中央媒体和地方大型媒体集团,其专业素养和外语能力获得业界广泛好评。
在推进开放创新、讲好中国故事、提升国家软实力的新时代背景下,在中宣部、教育部和上海市委宣传部的大力支持下,2019年9月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恢复“国际新闻传播”专业硕士项目。自2022年起,国际新闻传播被纳入新闻传播学学术硕士类别,学制为三年。
02
培养特点
本项目响应中央培养高端国际传播人才,“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这一号召复旦大学国际新闻硕士,受益于复旦大学这所文理兼容的综合性大学,依托历史悠久、学术积淀深厚、教学设备一流的新闻学院,充分利用中央和上海的外宣资源和条件,连通课堂与业界,培养内知国情、外知国际,具有较高的外语能力、扎实的新闻传播理论水平与业务技能,以及跨文化、跨语言和跨媒介沟通能力的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国际新闻传播人才。
01
跨学科交叉融合
打破传统的学科界限,在坚持新闻传播特色优势的同时,发挥复旦大学的多学科优势,实现人文和社科跨学科交叉融合。
这种融合的实现机制包括:
一是招生打破学科界限,招收来自文理各专业的学生,希望从基础上形成各专业背景的学生相互交流、激荡思想、促进创新的氛围;
二是课程主题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国际新闻实务、新闻传播和跨文化传播、数字传播和国际关系5大模块;
三是部分专业课程由新闻学院和复旦大学相关学院(如外国语言文学学院、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等)合作建设,形成跨学科的交叉培养机制,提升国际新闻传播硕士生的知识和技能的复合度。
02
产学研联合培养
本项目打破教学科研与新闻传播业界之间的藩篱,通过前沿讲座、学术沙龙、国情教育、国情实践、央媒央企实习等多种方式,实现学界、新闻传播业界、政府机构以及商界之间的人才联合培养。本项目与中国国际新闻传播业界和中央企业国际传播部门有着紧密互动,指导专家来自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CGTN)、China Daily、 Daily、上海外语频道(ICS)、 Times、CBN 、Sixth Tone、SMG、上海报业集团、上海市府新闻办、财新传媒等媒体和政府机构。另外,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复旦大学国际新闻硕士,地理位置优越,国际化程度高,正在大力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和科创中心”。本项目在服务于国家之外,还利用身处上海的优势,为实现上海“五个中心”城市建设目标服务。
03
招生程序
“国际新闻传播”学术硕士项目目前采用夏令营活动方式,面向全国招生,在本科四年级、文理各个专业的学生中选拔对国际新闻传播有兴趣、有基础、有创意的优秀学生。本项目鼓励外语能力突出、具有较多新闻或企业传播实习经历的同学报名。
2024年国际新闻传播学术硕士项目计划招收推免生30人。
申请本项目的学生,除英语专业学生外,英语能力须不低于以下水平:国家大学英语六级成绩550分,或托福成绩95分(报名日期前两年内有效),或雅思(学术类)成绩6.5分(报名日期前两年内有效)。英语专业申请人,须达到专业英语四级良好以上水平。若申请人所学外语为其他语种,须通过教育部考试中心组织的该语种相当于大学英语六级考试550分的成绩。
04
学习培养
本项目学制为三年,按照“新闻与传播、实践与理论、学界与业界、国内与国际融合培养”的理念设计课程,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国际新闻实务、新闻传播和跨文化传播、数字传播和国际关系等几大模块,授予文学硕士学位。
本项目鼓励并支持优秀毕业生进入我国中央级媒体机构国际传播部门、中央企业和新媒体企业海外发展部门、政府对外传播机构与驻外机构、国际组织和事业单位国际交流部门等就业。
05
关于提交个人陈述的说明
申请本项目除其他应交材料外,提交的个人陈述(3000字左右)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一)申请本项目的原因;
(二)申请本项目的积累和优势;
(三)个人学习和发展计划。
电子版个人陈述请在复旦大学“研究生报考服务系统”选择“全国优秀大学生夏令营”报名提交。
06
注意事项
有意向报考本项目的应届本科生,请于2023年5月31日17:00前登录复旦大学研究生招生网(),通过“研究生报考服务系统”中的“全国优秀大学生夏令营”完成网上报名,详细要求请参照《复旦大学新闻学院2023年全国优秀大学生夏令营活动通知》。
获评夏令营活动优秀营员的申请者,还须在全国推免服务系统(约2023年9月中下旬开通)中注册、填报志愿,并通过其接收和确认复试及待录取通知,详情届时请关注复旦大学研究生招生网及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通知。
07
信息参考
详情可咨询: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研究生办公室
邮箱:
电话: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ojishuobo.com/45480.html
评论列表(2条)
[…] 去年毕业后他找到一份薪水还算丰厚,但却是不给提供合同的“黑工”。小王本打算用语言学校再续一年居留,争取熬到第三年,但是今年4月到手的居留上只给了不到半年的期限,让他一筹莫展。小王说,这份工作挺有发展前途,丢下太可惜,但是一旦居留过期,他便不能合法居留,因此只能韬光养晦,看能不能有别的出路。留学生小S的“居留之旅”更是有喜有悲。她到西班牙才一年多,由于不停打工荒废学业,银行存款账面上也有现金存入。小S已经做好被拒的准备,但是4月份居然收到了通过的好消息,打开信一看,又伤脑筋了,原来虽然通过,但是只有三个月。小S大呼上当,对记者说她已经做好被拒上诉的准备,由于上诉等待时间长且不许离境,她反而可以以此为借口继续合法逗留在这里。但是现在给了她居留,却只给三个月,三个月过期之后她又要续签,这三个月的收入只会对下次再续居留更不利。而且自己在西班牙还远远不到三年,不是“黑”几个月就能挺过去的,对今后上诉、换居留等都更加不利。学校名称:日本中央大学中央大学所在位置:日本,八王子市学校设置类型:创建时间:1885年学历:本科研究生预科学校性质:学生人数:27479人院校地址:6523《日媒:日本危机后必须对留学生重塑吸引力》由05月17日报道。 […]
[…] 2021《中央日报》大学评估第1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