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博士后制度实施35周年之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发布《关于2020年度博士后综合评估结果的通报》(人社部函【2020】120号),大工参评的2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全部顺利通过综合评估。其中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机械工程、水利工程4个流动站喜获优秀等级,获全国通报表扬;材料科学与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光学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力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土木工程、物理学、信息与通信工程等14个流动站获评良好等级;其他7个流动站为合格等级。人事处岳崇同志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后管理工作者”。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综合评估工作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统一组织实施,每5年开展一次。本次评估范围为2017年以前设立的所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评估内容包括基础建设、招收选拔、培养使用、成果产出等4个一级指标,科研环境等10个二级指标,科研团队建设情况等32个三级指标。评估成绩分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4个等级。据悉,全国共有434个流动站获优秀等级,1721个流动站获评良好等级、680个流动站为合格等级。128人被评为优秀博士后管理工作者。
我校高度重视本次博士后综合评估工作,自今年2月起大连理工大学博士后流动站,学校博管办根据上级通知精神,克服疫情不利影响,组织全校评估范围内的2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按国家要求的步骤和内容全面启动评估各项工作。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各相关学部(学院)、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积极工作、通力合作,至4月下旬,全部按期保质完成了评估各项工作,据不完全统计,全校累计组织近400名博士后科研人员、120名博士后合作导师参与了线上科研成果填报、调查问卷填写等工作,为我校评估最终取得优良成绩奠定了坚实基础。本次评估结果,比较客观地反映了我校近5年流动站建设整体水平以及博士后工作实际情况,对进一步加强我校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建设必将产生积极的推动和激励作用。
自2018年学校出台新的博士后管理政策以来,我校博士后事业日新月异,蓬勃发展大连理工大学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数量质量双获丰收。2019年招收数量在2018年基础上实现翻番,2020年又在2019年基础上实现10%的增长。2019-2020年,博士后人员申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数量均占本年度全校总申获数的40%以上。有20余名出站博士后通过学校特殊评审绿色通道以副教授身份留校任教,博士后科研人员已经成为我校师资队伍的后备军和科研队伍的生力军。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ojishuobo.com/54641.html
评论列表(1条)
[…] 大连理工大学是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前夕,面向新中国工业体系建设亲手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