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博很多人是在职或者同时准备几所学校,时间精力都有限。我结合自己、同班在职一周备考上岸的同学以及就读后和老师交流中的信息探讨一下,如何在前中后期准备中,每一步用最少的时间获得最大的收益,如何获取尽可能多的可靠信息、备考资料,如何在准备笔试准备中少费力气拿高分。
1.个人背景
我本科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硕士英国伦敦大学,目前艺术理论博士一年级在读。我本人重要的考试基本都是一次通过,朋友说是考试运好,但是我觉得其中除了努力外,个人信息搜集和整理能力、能够准确把握出题人的思路和重点也是成功的关键。
2.申博前准备
申博前的准备至关重要,首先是心理上的准备。读博经济是否能够负担?未来职业规划是否清晰?是否有做科研的爱好和坚持枯燥生活的心理准备?能否接受读博后的年龄问题。这些都是读博前需要认真思考的。表面看起来读博似乎是非常好的求学路程,但是涉及到低收入(国家补贴1500每月),时间成本(4到6年),机会成本等潜在问题。当然读博也有非常多的优势,例如博士就业率远大于硕士艺术在职博士,博士毕业后安家费等补贴非常高,博士头衔受人尊敬(也许),认识志同道合的朋友等。
其次,个人学术成果积累的准备。我是在国外硕士期间就打算回国读博,为此我在国外时就利用空余时间跟国内中国艺术研究院老师做项目、发论文积累学术成果,这也让我在材料审核时有可提交的东西。
另外,要想好自己博士希望研究的方向,最好是和之前方向有相似点或者承袭之前硕士研究,在确定研究方向后,根据这个联系心仪学校心仪导师。除非对某个学校老师有执念,否则比较建议同时多联系各个学校此方向各个老师,广撒网可以尽可能增加有学上的机会。向老师发邮件,询问本年是否有名额,有的导师会直接说名额不够希望不大,大多数导师是欢迎报考。在获得积极回复后,可以多关注该老师发表过的文章、正在做的项目、参加的学术论坛,有机会线下认识一下,给老师留个印象。
联系导师方法:
一、官网老师介绍中一般有邮件地址或电话,可以直接联系。
二、找同专业或者同门学生了解老师情况,拿到老师联系方式。注意,联系导师时需要有礼貌,邮件主题要写出联系老师的目的,让老师迅速得知该邮件内容。正文中介绍自己学术背景,科研经历、科研成果、获奖情况、简单的研究计划,如果能结合老师发表过的文章谈谈就更加分了,比如老师您某年在某期刊上发表的某篇文章中的***观点对我启发很大之类。可以附件附上自己硕士成绩单、科研设想等。
3.材料准备
材料审核中,本科学校、硕士学校、本硕成绩、外语等级(四六级雅思托福等)、发表期刊、参加项目、获奖情况等项目分等级打分,所以如果时间来的及,可以在英语、本硕成绩、期刊发表等几个部分补课,增加通过审核的可能性。
4.笔试准备
中传博士艺术类笔试分为:《人文社科综合》和《学术写作》
()。
我始终认为本科后的考试最重要是研究考试大纲,确定复习的重点,把有限时间得到最多的分数。下面带着大家看一下如何考试大纲如何帮助我们备考和答题:
①考试目的中的人文社科综合素养和学术潜质,综合素养是在答题内容中体现,可以旁征博引学术范围内的知识点,尽可能积累素材,人名、书名、句子。学术潜质要求答题内容具有条理性、逻辑性,答题尽可能用专业术语。
②考试内容:人文社科综合主要考察三个点
1.文明史:人类文明发展、文明交流中的重大问题;
2.人文社科方法论:人文社科研究范式与研究方法;
3.人文社科学术史:人文社科领域的重要学术问题、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等。大纲给出了8本参考书。
但是根据去年试题,可以明显看到考试的重点分布。德布雷:《普通媒介学教程》不考,这本书内容很好,可以作为复习之余的补充大致阅览一遍。世界文明史一般有一道大题,在世界交流方面,涉及到文明发展、文明交流的大题可以总结出来,前年考了古代中国对外交流。张世英《哲学导论》简单易懂,整本书可以总结成一道答题模板,也必考一道大题,复习的性价比比较高。中国文学概论因为知识点零碎,时间充裕可以认真复习,时间不充裕的可以凭借以前的知识积累,必考一道大题,但是性价比不高。《人文社科》和《社会科学方法论》根据大纲重点复习研究范式和研究方法,这两本书内容少但会考1-2题,性价比高,需要认真复习。《西方文论史》我也没怎么复习,内容和之前学的差不多,看一遍说能回忆起七八成。不管考哪个学校哪个专业,在材料审核通过后艺术在职博士,最先要看的就是考试大纲和往年试题,知道出题模式,出题思路,出题重点等,复习时有所侧重,才能以最少时间精力获得最多成绩。有能力有余力情况下,可以关注该领域前沿文章,了解最新学术动态。
③试题类型:简答题,材料分析、论述题,这几个题型其实都是要大量分析论证的答题,这也是和硕士考试区别非常大的一点,要根据题目分数控制好答题时间,论述分数多,记得留出足够时间。
④考试形式及时间:机考意味着你平时联系中要加入打字练习,打字慢或者一些拼音不熟悉可能影响答题速度。三个小时这个时间是大型考试的标准时间,提前不要喝太多水,我一般长时间的考试,当天基本不喝。
学术写作就是论文写作,可以考前去知网搜索几篇论文,分析一下对方论文布局和论证方式,模仿写几篇,找人帮忙看一下有没有明显问题可以改正的。
我的复习资料获取:我拿到考试大纲后,一共有八本书,每本书都看并且自己总结重点我觉得是一个比较耗费精力收益也比较低的方式。我希望寻找到更有条理的笔记。中传艺术类考研和考博参考书目基本一致,考试重点相同但是形式不同。考研知识点更琐碎、关注细节和知识常识的记忆理解。考博都是大题,注重的是知识的综合性,广度和深度。考研比较成熟,因此我选择了机构整理好的资料,放弃琐碎知识点记忆,把重点放在机构整理好大题上,这减少了我初步对一个书中信息、框架、知识点的处理。
答题技巧:这两个考试科目共同的答题技巧:多引用该领域学者的话,证明你具备知识的广度,多用书名号,证明你具备的知识的深度。这个是导师和高分同学共同总结的,
以上方法都是在有限时间内尽可能多得分的方法,我的应试策略是学习的每分钟都要拿到分,所以我会分重点、分难易点,尽量使有限的时间成绩最大化。今年材料审核结果和笔试时间相差一周,给一个在职师妹画了考试重点,复习了一周时间她也过了笔试。
5.面试准备
面试大概20分钟左右,分为几个部分:自我介绍、硕士毕业论文或者科研设想挑一个细讲,老师会提问相关内容,会抽签提问本专业学术问题,英语口语提问等。这些都有常规的几个问题,自己准备就可以。如果不会的题目,可以说老师很抱歉该知识点我学习的不是很透彻,根据我的理解,我认为是……(引到自己熟悉领域)。不可以出现概念上的错误,不要停下不说,尽量把准备过的都说出来,可以提前模拟一下面试,消除紧张。
在PPT上,简洁大方即可,不要做的花里胡哨,一堆文字堆砌或者非常多的动画效果。可以根据自己课题适当增加图片,可以选择用该学校logo,看起来更用心,
6.经验总结
(1)信息搜集和整理能力非常重要。例如学校与自己方向契合的导师有几个名额,该老师在学生中的口碑如何,指导多不多,毕业是否困难,备考时参考资料有哪几本书,有没有师哥师姐或者成熟的机构有更简明的复习笔记等。这些信息怎么搜集呢?官网可以查到大部分信息,老师邮箱甚至办公室电话,老师招生名额,考试内容、考试参考书目。官网查的到的信息不要问师哥师姐,查不到想了解的可以找到该导师学生师哥师姐进行了解。如何认识师哥师姐?微博小红书等社交软件外,还可以搜索微信公众号例如某某学校+校园墙/小助手,可以在上面发布。我建议可以请师哥师姐吃放或者喝下午茶等面对面长时间交流,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2)一定要了解考试侧重点,预估出题人思路,复习过程中不断缩小复习重点,在有限时间内拿到更多分数。
(3)心态要放平,考博学生大多数是在职考博,很多人考上才会辞职。所以你的竞争对手也都没有充足的复习时间,也会偷懒或者有事耽误一两个月没复习。最重要的坚持到底和在复习的有效学习时间内,集中精力把重点掌握。
最后祝愿大家都能取得心仪大学录取通知~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ojishuobo.com/58309.html
评论列表(2条)
[…] 在职博士不仅可以帮助人们获得更高的学位免联考mba河南,而且可以在工作上提升专业技能,加上现在在职人员的压力越来越大,需要提升自身的知识和综合能力。据了解,现在在职博士教育深受广大在职人员的青睐。 […]
[…]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英国博士生需要读几年,以及英国读博士需要多少年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内容目录 1、英国大学博士读几年?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