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苏州职业教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聚焦高质量,聚力一体化,职业教育规模稳步扩展,结构逐步优化,资源多方汇聚,内涵不断提升,特色日益彰显,服务能力显著增强。作为2023苏州市职教周活动之一,苏州市教育局面向各市、区教育局、职业院校师生组织开展了苏州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大家说”征稿活动。
今天给大家带来
第三期“大家说”
来看大家如何建言献策
为苏州打造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样板
提供智力支撑
王炯
江苏省吴中中等专业学校(吴中开放大学)党委书记、校长
职业培训:促进就业创业
新修订实施的《职业教育法》指出“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并重”。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
一是推进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双轨发力”。调研行企人力资源需求,坚持面向企业员工为重点人群的职业培训,根据职业院校办学能力、专业特色,开展多种形式的就业前培训、在职培训、再就业培训及其他职业性培训,构建融入传统现代文化、区域特色产业、学校特色专业的“品牌+特色”的培训项目和培训质量管理机制。
二是推进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协同育人”。职业教育的主体是学生,职业学校“升学与就业”并重,坚持面向市场、促进就业,融通产教融合型企业、学徒制企业、校企合作示范组合桥梁,开展学历提升培训、职业素质培养;坚持面向实践、强化能力,依托高水平实训基地、职业体验中心、公共实训基地、行企校实践培训中心,培养学生中高级职业技能,达到“学生欢迎、家长满意、社会认可”。
职业培训要“轻装上阵、超速发展”苏州在职教育,《职业教育法》中职业培训收入和相应绩效分配的政策需尽快落地,以实现部省共建苏锡常都市圈方案中提出的“实现职业院校年培训人次达到全日制在校生规模的2倍以上”的目标,服务苏州社会经济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任文莺
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
对接区域产业需求,创新发展学校专业群创业
作为职业院校,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任务,承担着为经济社会建设培养职业技能型人才的使命,专业设置与地区产业发展需求的契合度尤为重要。
多年来,学校紧紧围绕苏州地方经济发展方向,主动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对现代服务业国际化、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以产教融合为重点任务狠抓专业发展,推进了以“旅游+”为模式的五大专业群建设,均建成省级现代化专业群,引领协调各专业内涵式发展。为更好地推动专业链建在产业链上,服务好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建议:
一是健全整体稳定、局部调整,进一步优化调整专业群结构布局,建立区域产业为导向的动态调整机制,找准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发展之间的平衡点,坚持走特色化办学道路;
二是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创新产业对接机制,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的紧密对接,为区域发展提供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三是进一步强化师资队伍创新建设,提高教师专业技能水平和“双师双能”素养,发挥名师示范引领作用,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技艺精湛,具有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的教师队伍。
陈晖
苏州建设交通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招生就业处处长
构建生涯规划教育体系 促进学生高质量就业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如何做好学生就业创业工作?《职业教育法》作出明确的要求:应当建立健全就业创业促进机制,采取多种形式为学生提供职业规划、职业体验、求职指导等就业创业服务,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苏州作为职业教育的高地,职业学校要积极做好学生就业创业工作。
一是要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助力学生自主化发展。积极丰富生涯规划教育内涵,开设具有学科特色的职业生涯课程,构建全程化生涯规划指导体系,开展个性化生涯规划指导,举办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创新创业大赛等系列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与积极性,促进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成效,助力学生终身化发展。
二是要推动产教融合,助力学生专业化发展。积极走访企业,开展调研,以企业岗位需求为基础苏州在职教育,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把企业生产项目作为案例教学、实习实训、创新创业、毕业设计选题来源,及时对接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提升学生核心竞争力,实现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动态匹配。
三是要开展精准服务,助力学生个性化发展。建立学生职业生涯档案,跟踪记录学生发展情况。搭建服务平台,为学生提供在线职业测评、规划咨询、案例分析、心理辅导、在线答疑等。发挥一线专业教师引导力,强化个性化指导力度,针对就业、升学、创业等不同方向开展分类指导、精准服务,促进学生高质量就业。
朱萍
江苏省太仓中等专业学校教育督导处处长
使命与情怀比肩
展望苏州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前景
全国职教看江苏,江苏职教有苏州。身为苏州职教人,使命与情怀比肩,展望苏州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前景,我有三个想法:
第一,基于专业(群)办学。打破以县区为单位的小而全的职教办学模式,整体规划苏州职教,大市范围内分析产业结构,相近专业(群)进行资源整合,以专业(群)为单位办学校,最大限度整合各县区的师资、设备及专业内涵资源,重构苏州大职教,打造苏式大品牌。
第二,优化双师结构。加大在江苏工匠、技能大师中引进高质量人才的力度,搭建专门的教资培训平台,孵化“高精尖专业技能主导下的职教双师”,将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创新精神的传承和培育深耕厚植在校园里、课堂上、学生中。
第三,推进职普融通。职普融通理想下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中职和普高共设课程、互派师资,学分互认、学籍互转的崭新模式。这一教育思想的转变,需要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甚至幼儿园抓起。除了让孩子参加有限的职业学校中小学生职业体验中心的活动外,建议推行家庭职业教育。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鼓励未成年孩子在家长陪伴中参与更多职业体验活动,启蒙职业认知和专业情感。
李俊
江苏省常熟中等专业学校电气工程系主任
做好基础教学
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新《职教法》的实施,为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作为基础学校应该着眼做好以下三点:
一是对接产业发展需求,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适应和引领现代产业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是职业教育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职业学校要紧密对接产业升级和技术变革趋势,及时把新方法、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引入教育教学实践,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深化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二是搭建教师发展平台,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教师队伍是发展职业教育的首要资源,是支撑新时期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关键力量,因加快推进国家级、省级、市级“双师型”教师培训培养基地建设,支持专业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学习专业领域先进技术,促进关键技能改进与创新,提升教师实习实训指导能力和技术技能创新能力。
三是深入推进产教融合,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积极搭建产教融合平台,架起校企合作的桥梁纽带,点建设“区域产教联合体”和“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集聚共同体资金、技术、人才、政策要素,有效推动各类主体深度参与专业规划、人才培养规格确定、课程开发、师资队伍建设,共商培养方案、共组教学团队、共建教学资源,共同实施学业考核评价,推进教学改革,推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李继泓
苏州建设交通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轨道交通工程系学生
弘扬工匠精神
选择适合自己未来发展的路
职业学校通过开展综合实践和职业体验活动,弘扬工匠精神,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态度和劳动习惯。
作为轨道交通工程系学生希望能够将实训课常态化,充分利用校内专业设施设备,结合书本理论知识,让每位学生都切实体验到乘务、站务、检修等工作,一方面增强了专业课教学乐趣,同时增加了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兴趣,另一方面便于学生对专业知识点的理解,以及为今后工作打下基础。
对于专业课知识点难理解地方,希望能够实现教学视频信息化,加强学生钻研,拓宽学生学习途径,广泛认识不同职业。同时校系加强对学生专升本的宣传与支持,鼓励学生结合自身性格,选择适合自己未来发展的路。
营造良好发展氛围。办好职业教育活动周、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创新创业大赛、学生文明风采大赛等,不断增强职业教育的社会影响力和吸引力。
对于教师的教学能力与知识储备需继续加强,组织开展信息化教学大赛及相关培训,不断提升教师信息化水平。培养质量较高的专业,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要,助力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ojishuobo.com/59778.html
评论列表(1条)
[…] 社会竞争激烈不言而喻,企业的晋升机制令人沮丧浙江在职教育,很多社会人生在经过工作的不顺之后,都想要报考成人高考来提升自己的学历以及知识储备。那么问题来了,这些人是在职人士,对于时间不够的他们来说,想要在工作之余学习,但是并不了解成人高考是否属于在职教育,能否满足他们报考要求。关于这个问题,小编来给大家解释一下浙江省的成人教育和在职教育是否有直接联系,这两者有什么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