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轰烈烈的高考在这周结束了,而我历时近半年的博士后申请之旅也走到了终点。联系合作导师,确定项目,写申请书,(一遍又一遍地)修改申请书,要推荐信,提交(一轮又一轮)的申请,面试,到最终拿到Offer。中间还穿插着修订发表论文,完成博士论文,通过博士答辩,以及联系国内的研究岗位。事情很多,晕头转向,但最难以承受的还是眼前一片漆黑的无助和迷茫。好在我一直是个多福的人,总能遇到不遗余力拔刀相助的老师们和队友们。拿到Offer之后再看到收藏夹里一长溜的基金网站,想着不能浪费啊,于是和海冰一起汇总了下各自搜集的博后申请信息,列在此处。所以这是一篇很枯燥纯干货的推送,只当作无心插柳吧。
出国做博士后一般有3种途径:1.国外基金会资助;2.国外导师课题资助;3.留学基金委资助。对于第3种途径,由于基金委的博士后资金只有在国内有教职的人员才可以申请,所以新鲜毕业的应届博士生可以出门左转了。对于第2种途径,由于完全由国外导师资助,往往需要给导师打个工,当然依导师风格而定。能够碰到你中意的导师恰好有个你中意的课题,又恰好博士后的名额还没有给出去,当然很好,省却了很多申请的时间。基本跟导师联系好,视频见个面就万事大吉了。很显然,我并没有被这样的馅饼砸中。因此我义无反顾地踏上了申请国外基金的道路。
申请国外基金的弊端在于相当耗费时间精力,而且竞争激烈,尤其是欧美地区。优点在于中了的话就算是有了自己的课题,可以将注意力完全放在自己的课题上。有什么比自由地研究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更有趣呢?除了一些国内知名度较高的基金比如洪堡、牛顿、玛丽居里等,其实国外还有很多基金尤其是高校自己的基金,我们并不是很了解。所以在博士期间多多加强国际合作,多认识一些大牛小牛会有好处,申请前问一声,对方可以给你提供很多这方面的信息。
澳大 利 亚
我最终拿到的是澳大利亚新英格兰大学(UNE)的Offer,所以先聊聊我拿到的项目和澳大利亚吧。
1. UNE *
名额:属于UNE( of New )自己的博士后基金,每年有10个名额。
时间:12月初开放申请,1月底截止。2月初出初选结果,进入复选后3月中旬提交,5月初给面试,5月底面试。6月中旬出最终结果。次年1月初正式入职,为期3年。
HH:一轮又一轮的筛选令人眩晕,好处在于初选的申请书要求较短,如果没进复选,就不用写Full 了(不过好像这也没什么好开心的…),节省彼此的时间。选拔直接由分管的副校长主导,因此我的导师天团们也并不十分清楚选拔标准。官方给出的标准是占40%, of the 占30%, Team占20%, 占10%。鉴于联系过的所有合作导师都在强调,所以还是觉得是举足轻重的指标。我申请这个项目,是因为在UNE认识一个我很感兴趣的FEA的团队。能够拿到Offer加入我感兴趣的实验室,对我来说相当完美。但鉴于只限于UNE,所以可复制性可能不高。
链接:导师提名制,学校将申请书发给导师,申请人填完后由导师提交。放下我未来所在的两个实验室的链接吧~
, and Lab of UNE:
Avian Lab of UNE:
除了UNE自己的项目,澳大利亚还有其他几个博士后项目,其中最有名的应当是DECRA。
2. Early Award (DECRA)
在澳大利亚声誉很高,拿到DECRA似乎是很厉害的事情。UNE面试的时候甚至会问,是否有计划在未来申请DECRA。因此竞争极为强烈,据说如果没有,或其高影响因子子刊的文章,几乎没有可能中。在申请季节,澳洲各大高校似乎都会严阵以待,听LJ姐说还会组织如何申请的培训会…可能部分原因在于DECRA对于毕业年限要求很宽,因此新鲜毕业的博士在面对大批副教授甚至教授的吊打时,还是出门左转吧。
英 国
除了澳大利亚以外,我还申请了英国的两个项目: 和1851 ,所以接下来聊英国吧。
3. *
名额:每年大概有40个左右牛顿学者的名额,还会给10个左右其他title的名额,资助金额不变,只是不能称为牛顿学者。由于和基金委有合作,还会额外增加一些给中国的名额,具体多少不太清楚,但对于中国申请者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福利。
时间:1月开放申请,3月初截止申请,8月直接出结果。次年1月入职,为期2年。
HH:国内认可度高,牛顿学者的title很好听。我的合作导师是牛津大学的小牛国外博士后如何申请,因为和我们课题本来就有联系,私交也甚好,所以全程鼎力相助。还是有希望能够中的,毕竟中国有额外的名额。可惜出结果的时间太晚,我已无力等待,只能和牛津泪别了。有些遗憾吧,毕竟申请流程相当复杂,耗费了双方挺大精力的。在最开始时看到那30页的申请说明书的时候,我就想出门左转了。强忍吐槽之情一路申请,到推荐信环节我又差点撞墙。要求6封推荐信到底是为了什么…还不能是博士单位和英国依托单位,对于新鲜博士也是不太友好啊。情急之下我只好向美国洛杉矶自然历史博物馆亲爱的Luis,以及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亲爱的Paul求助,好在大家都还是很给力的。据说澳大利亚喜欢你和英国有合作,而英国喜欢你有美国的推荐信,迷之鄙视链也不知道是真是假….
4. Royal for the of 1851: in or *
名额:每年有8个名额。
时间:10月开放申请,次年2月截止。4月出初选结果,5月出复选结果进行面试。为期3年。
HH:知名度不太高,但申请流程比牛顿简单,薪水也比牛顿高,而且是3年的合同。只是名额太少了,竞争非常激烈。看过顺利拿到此项目的小伙伴的申请书, 还是很强的。鉴于申请流程较简单,申请书也很短,所以还是值得一试的,万一中了呢?反正我是没中…虽然过了初选,为了等面试我连博士答辩都改期了…白白激动了一场。
5. Marie Curie
知名度很高的欧盟的基金,目前还是可以申请去英国的。就梅姨大选把自己作死了的状态来看,英国和欧盟的关系扑朔迷离…总之我安慰去不了英国的自己,英镑又跌了…玛丽居里基金很有名,其官网的混乱也很有名。本打算答辩完以后和牛津再多申个玛丽居里,拿到澳洲的offer以后就一点也不想折腾了。
(并不是今年的链接,实在懒得找了,总之就在此网站的,某个地方…)
for :
1)英国有古脊椎动物研究名校布里斯托大学,学生多,氛围好,有像 ,Emily 等耳熟能详的大牛。
2)牛津大学Roger 的团队(就是我的合作导师啦)比较年轻,势头不错,研究类群很广。
3)伦敦大学学院 的团队也很年轻,势头也不错,研究类群也很广,但和牛津稍微有些重复,联系的话二选一就好。今年刚生了宝宝,但已经迅速回归工作了…
4)剑桥大学 Asher的团队做古哺乳动物出身,现在也做现生哺乳动物工作,系统发育分析和形态学都有涉及。
德 国
6.
除了玛丽居里,洪堡的知名度也很高国外博士后如何申请,洪堡学者也很好听。全年滚动申请,也比一年只有一次申请机会更加人性化。
7. (DAAD)
知名度没有洪堡高,薪水可能会稍低,但申请成功率会高一些。
for :
1)德国有骨组织学重镇波恩大学,我联系了大牛 ,人很nice,也邀请了我一起申请洪堡,不过最终为了集中精力我只递交了英国和澳洲的申请。
2)巴伐利亚古生物博物馆的 研究过始祖鸟,也做过很多恐龙的工作,人也特别nice,还很帅,嗯的。
法 国
8. 欧洲同步辐射中心
同步辐射算是大热领域吧。我联系了那边负责古生物这条线的Paul ,对我的idea很感兴趣,同时他还有一个3D骨组织学的大项目。然而,近两年设备升级,无法接收博士后…设备升级完毕后,还是值得一试的。
加 拿 大
9.
加拿大政府提供的基金,名额较多,每年约70人。
10. Royal
一个相对较小的博物馆,能招博后,但名额非常少。
(From HB)
for : 加拿大有,有 ,现在还有我们亲爱的~
日 本
11. 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
时间:每年有两次申请机会,截止时间分别在4月和9月。
HB:需要向日本高校和研究所提前联系,除了自己需要提交材料外,还需要对方学校帮你提交另外一部分材料。据说如果合作的是名校,更容易中。
(From HB)
美 国
我也联系了一些美国的实验室,最终都无疾而终,可能没有缘分吧。美国各个高校和研究所几乎都有自己的基金,我发现我和海冰的list几乎没有重叠部分,可见美国机会还是很多的。
12. 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
名额:每年招收的博后不多,范围涵盖博物馆的所有学科,大概8-10/150+的录取比例。
时间:每年的11月中旬截止,次年3月出结果。
HB:博物馆很大,学术氛围很好,有很多的学生和博后;对于年轻人而言,绝对是一个学习和做研究的好地方。博物馆具有很强的系统发育研究的传统,但近些年来风格在发生变化,总体来看,逼格较高,一定是较为新颖的想法才会被选中。
(From HB)
13. 耶鲁大学
有Bhart-Anjan 的团队在做一些发育的工作,年轻小牛,值得加入。联系了一段时间,最终因想集中精力而放弃。因此未能确定究竟申哪个项目,不过如链接中所示,Yale有自己的一系列博后项目。
14. Field Mueum
有较强的古生物传统,同样有一系列项目可以挑选。
15. : The
有较强的古生物传统,博后项目一般在9月开放申请,12月初截止。
一些有相关研究,但未调查其博后基金情况的美国研究机构:
16. 卡内基自然历史博物馆
馆藏丰富,很有历史的博物馆,但近些年来随着周边地区的经济不景气,博物馆的发展在走下坡路。古脊椎动物部以前以哺乳动物研究为主,Marry 和罗哲西都在这里任职;此外,哺乳动物部的John Wible也做一些与古哺乳动物相关的工作。
(From HB)
17. 纽约理工大学解剖学系
医学院位于长岛校区,每年都会有博后或者博后性质的副教授招聘,通常需要给本科生教课。学校不大,但很多AMNH、哥大古脊椎动物学和石溪大学解剖学系的毕业生都在这里工作过,学术氛围较好。最近的staff中做的人较多,从最早期中生代哺乳动物到新生代都有人做,有大家熟知的Nikos 。
(From HB)
18. 芝加哥大学演化生物学系
(From HB)
19. of Texas
CT重镇。
20.
综 合 网 站
1. jobs
我没有详细去搜,但听说的确有人在上面找到合适的博后位置。
2.
也会根据你的信息,为你推荐一些博后招聘信息。
3. 北美古脊椎动物学会SVP
SVP提供的具有 方向 的高校,是古脊椎动物学方向博士生申请博后信息的最佳起点。
HB:网站中提供了许多北美和欧洲具有古生物学或演化生物学方向的学校,但很多的链接无法打开,需要单独在中查询学校对应院系的信息。
(From HB)
4.
有很多的与古生物学相关的招聘信息。
(From HB)
原以为写完这篇总结帖,会有很多感慨。结果并没有,也许是写的太长了吧。只是又想到了苏轼。
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
不用诉离殇,痛饮从来别有肠。
——苏轼《南乡子·和杨元素时移守密州》
PS. 标注“From HB”处的该条信息均来自于海冰。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ojishuobo.com/68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