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同学都对“读MBA有用吗?”这个问题很纠结,甚至有同学认为读MBA很水,都烂大街,但是为何还有很多同学“趋之若鹜” 的去读,甚至是名校MBA。
接下来是我们曾经辅导过的一位同学对于MBA不同的见地。

李同学曾就读与清华全日制MBA,对于读MBA的决定,李同学想得相当清楚。他想要的只有简单的三件事:
学历上,他需要一个响亮的Big name。
曾经在美国交换的经历,让他特别想正式到国外读一次书。
想要一次性认识多元文化背景的人,没有硕士学位比一个MBA学位更加适合。
最精彩的商业故事
传说中很水的MBA课程,对于李同学来说很有意思。晚上花大量时间研读的案例可能是知名的商业事件,投资专家、500强高管等事件主人公可能会出现在课堂上现身说法,在课堂上听到的商业故事,一定是最精彩的版本。
多元的校友文化
如果说MBA课程的案例在网上一抓一大把,那么,在李同学看来MBA最值回票价的部分是来自不同文化和行业背景的同学。
他读的那一年,全班几十个同学,他在一年时间里跟每一位同学都聊过天。
他的快消市场部思维能让同学拍手称快,但不及非洲同学的来得暴力痛快。学音乐的同学滔滔不绝讲Music ,军队出身的男士板着脸讲军队管理…..
课堂上最有意思的部分,就是不同背景的同学抓住自己最擅长的部分怼同学,其中李同学作为来自中国大陆的学生,一般有最多表达机会,毕竟全世界各地的人都关注中国的商业生态。
在李同学的班里,同学基本上可以分为三种人。
一种人就像来自中国的其他同学,因为吃不惯美国的快餐,每天窝在宿舍煮饺子,几乎拒绝了所有的吃喝玩乐局。
一种人就像全班最风骚的韩国同学B,投行出身,转身做了PE,中途来读MBA只是为了好好放个假。同学B聪明又多金,面对学业得心应手,MBA期间想去旅行说走就走。从MBA毕业后,他回到韩国创业做了VC,是Ryan的MBA同学里最赚钱的一个。
最后一种人就像李同学,读MBA是为了体验和探索,聊遍了几十位同学海外mba有用吗,去遍了想去的地方,在兵荒马乱的学业和中,体验了一把他最想要的多元环境。
李同学的MBA同学中,唯独缺了一种人:希望通过MBA获得一个职场上质的飞跃的人。如果有这样的人,恐怕他也会失望而归。
想要通过MBA达到职场飞跃这种目的本身没有错,但这个表达看起来很迷茫,没有分析清楚自己的职业瓶颈在哪里?是技术问题?是人脉受限?还是商业视野?
MBA不是职场的回魂丹,它的作用更侧重个人品牌、人脉、商业思维、视野等等一些形而上的东西,如果搞不清你想通过MBA获得什么?是否能够契合你报读的需求?那就读的过程要么是后悔要么是迷茫。
系统的商业思维
就李同学来说,谈到“MBA课程本就是商业人士需要去了解的。”在读完MBA后,或许你觉得没有多少知识,事实上影响早就在潜移默化中产生了。
李同学在从前工作只关注自己的工作内容,企业其他方面则一概不知。读MBA时,他为了完成课业,不得不去研究各类企业的商业结构和运营,甚至还有分析及预测。之后会慢慢发掘自己的商业敏感度越来越高。接触一个行业,会先关注其发展和困境,甚至自己去做详细分析。
李同学读完MBA以后成功从快消行业跳到了咨询,他在课程期间参加了不少知名咨询公司的社交活动。
在MBA院校里有个不成文的规定:MBA越贵越好,所以在转行需求上,MBA的学校前缀比MBA本身更有价值,但这份价值只会是事业上一个小小的推力。更大的推力,在于MBA带来的人脉、阅历等等更“虚”的东西。
一个中国的年轻人想要在国内闯一番事业,读一个清北的MBA也不失为一个不错的选择。
花这么多钱读MBA值不值?
读完MBA,李同学被问得最多的问题是:值不值得?如果说带来事业上质的飞跃才叫值得,他会回答你,想都别想。毕竟他履历上一个个头衔海外mba有用吗,大多是自己打拼而来,跟MBA实在没多大关系。
如果单纯问这笔钱花得值不值得,他会由衷地说,值得。
这份经历带给他最重要的,是为了打开了多元世界的多扇大门,他用一年的时间,睁开眼睛认真深入地看到了不同的世界,这就超过了学费本身的价值。
综上,值不值得花十几万读个mba?值!但要需求清晰,问清楚自己2个问题:
我想要通过MBA获得什么?
什么层次的人会对我的工作感兴趣?如果我取得了MBA,这些会发生怎样的改变?
希望同学能从中真正的理解为什么读MBA。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ojishuobo.com/696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