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社会,读大学似乎已经成为了一个普遍的选择,甚至是一种必要的条件。每年,数以百万计的高中毕业生参加高考,竞争进入各类高校。而高校也在不断扩大招生规模,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据统计,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1998年的9.8%上升到2020年的54.4%,高校在校生总数从1998年的600万增加到2020年的3900万,高校毕业生总数从1998年的100万增加到2020年的870万。
然而,大学扩招并没有带来预期的效果。相反,它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就业难。每年,都有数百万的大学毕业生面临着找工作的困境。他们不仅要面对市场上岗位供不应求、竞争激烈、待遇低下等现实压力,还要面对专业不对口、期望过高等心理困惑。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7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7%,其中16-24岁人口调查失业率达到19.3%,远高于其他年龄段。
那大学扩招为什么会导致就业难呢?这背后有哪些深层次的原因呢?读大学还有没有意义呢?读大学的出路在哪里呢?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大学扩招本身是一件好事。它体现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进步,提高了人民群众受教育的机会和水平,增加了人力资本的储备和质量,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从国际比较来看,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虽然已经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但仍低于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因此,适度扩大高等教育规模是符合我国发展阶段和需求的。
大学扩招所带来的就业难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不能简单地归咎于高校或者毕业生。它既有供给侧问题,也有需求侧问题;既有客观原因国家扩招硕士,也有主观原因。具体来说:
供给侧问题主要指高校毕业生的数量和质量对就业的影响。例如,一方面,高校毕业生的数量持续增加,导致就业市场上的供需失衡,竞争压力加大,就业机会减少。另一方面,高校毕业生的质量参差不齐,导致就业市场上的优劣分化,优秀人才抢手,平庸人才落选,就业难度增加。
需求侧问题主要指用人单位和社会环境对就业的影响。例如国家扩招硕士,一方面,用人单位存在着招聘标准过高、用人观念保守、待遇条件低下等问题,导致高校毕业生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或者满意的工作。另一方面,社会环境存在着就业观念偏颇、就业制度不完善、就业服务不到位等问题,导致高校毕业生难以获得公平的就业机会或者有效的就业帮助。
读大学仍然是有意义的。它不仅是提升个人素质和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个人价值和梦想的重要平台。那读大学的出路在哪里呢?
一是要坚持自主选择和自我发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也有自己的兴趣和志向。读大学时,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和目标,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和方向,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和发展规划,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同时,要保持自信和乐观,积极寻找机遇和资源,争取实习和实践的机会,积累经验和成果。
二是要注重多元发展和终身学习。在当今社会,知识更新速度越来越快,技术变革越来越大,人才需求越来越多元。读大学时,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和视野,学习跨学科和跨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提高自己的适应能力和转换能力。同时,要重视多元发展的机会,不拘泥于一种职业或者一种路径,尝试多种可能和选择,实现自己的多重价值和多样化发展。
大学扩招伴随就业难是一个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的问题。我们既不能因为就业难而否定读大学的意义,也不能因为读大学而忽视就业难的挑战。我们要正视问题,分析原因,寻找出路,努力实现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的共同发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象牙塔”不再沦为拿学历的地方,而成为实现梦想的地方。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ojishuobo.com/735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