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青岛南开学校
青岛南开学校一直着力打造一支德高业精、结构合理、年富力强的师资队伍。学校的教师团队中,除了经验丰富的资深教师外,还有一些有活力、干劲足的青年教师。他们的起步要求即为双一流学校硕士毕业,其中还有一些是来自国内外一流大学的博士,他们为青岛南开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新学期,高鹏博士在我校小学部担任计算机老师,同时兼任初中部的部分校本课程。作为南开校友,他将在青岛南开学校继续书写二十年的师生缘。
高鹏博士 青岛南开学校教师
❖中学:就读天津市南开中学,曾获全国生物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 本科:毕业于南京大学。
❖硕士:在哥伦比亚特区大学获得计算机硕士学位(双硕士学位)。
❖博士:在美国田纳西大学获得生物医药专业的博士学位。
青岛南开遇故知
我对青岛南开学校并不陌生。三年前为了祝贺青岛南开学校成立,全球南开老校友纷纷录制贺词。南开女中百岁校友凌君达女士的视频就是校友委托我去采访录制的。所以我对于青岛南开的师生来说,可以说“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高鹏博士与青岛南开学校国际部刘丽主任合照)
在我来到青岛南开学校的第一天,竟然重遇了昔日的英文老师刘丽女士。我与刘老师相识,已经是20年前的南开往事了。
我的英文课由南开中学国际部主任马桂芝老师担任。每次去马老师办公室,不但要走出迷宫一样的的教学楼国外博士青岛,还要穿过古朴的北楼走廊,距离实在不近。刘丽老师在英语组,办公室就在教室附近,同学们自然图“近水楼台”的便利。后来英文竞赛我又侥幸得过一些奖,我和刘丽老师大概就是这样相识的。
再后来我更侥幸地取得了生物学联赛一等奖,错觉不需要准备高考可以提前录取上大学了,于是做了不少服务老师和同学的义工,同年级办公室的老师们自然都与我熟络。
❖青岛南开遇故知
南开的“群”
南开育人,在于培养“爱国爱群之公德”。一百多年前周恩来还在校的时候,就有了“敬业乐群会”。因此南开人在外有一种天然的亲和力。
我的母校南京大学是全世界知名的高校,特别是传统理学院的各个科系,比起北大也不遑多让。南京有南开校友会,就是由南京大学和东南大学担任教授的重庆南开中学老校友们建起来的。
南京大学有好几位来自我们南开的师兄弟,其中几位就出自刘老师门下。在南京校友会谈起旧日的老师们,立刻拉近了陌生师兄弟之间的距离,也让我重新认识了自己的老师们。
我和刘丽老师还曾经在美国擦肩而过。几年前,刘丽老师在特拉华州进修。而我正在相距不远的特区华盛顿上学,同时给大学一年级生上C++,偶尔会去特拉华州的纽瓦克或者威明顿过周末。因为距离很近,我们都加入了华盛顿大区的同乡会。
我竟然还做了一届理事,组织了同乡会烧烤、春节联欢、中秋晚会几次大的活动。因为每次来客都有上百人规模摩肩接踵,理事人人都要三头六臂在台前幕后工作,根本无暇联谊,很遗憾没能与刘老师在异乡叙旧。不过我相信国外博士青岛,刘丽老师应该吃到了我摊的煎饼果子或者我包的鸭油包子。
❖ 爱国爱群之公德
南开的“实”
我万万没有想到,20年后的今天,我自己竟然成为了昔日恩师的同事。我们师生之间的了解与感情超越了一般的同事关系,因此合作起来更是得心应手,默契有加。
很多人羡慕我少年时代联赛获奖或者后来拿了博士学位这样的经历,但我想比起这些虚名,我昔日的老师们更了解与关注我内在的实质。
南开的传统就是“实”。校父严范孙先生(1860-1929)在一百多年前提出了中国第一个教育宗旨,其中一条就是“尚实”。我期待着能够与刘老师合作打磨出一个实在的特色课程,继续书写我们二十年的师生缘。
❖ 二十年师生缘
我与青岛南开
长这么大从来不知道小孩子哪里可爱,闹的乖的在我看来都那样,但是青岛南开学校的这群孩子改变了我的认知,原来孩子可以如此可爱,原来笑容可以这么灿烂,我想在青岛南开学校再续写另一个“二十年师生缘”。
❖ 我的孩子们
青岛南开学校
幼儿园·小学部·初中部
———————— ————————
允公允能 日新月异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ojishuobo.com/867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