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大学博士后,剑桥大学博士后含金量,剑桥大学博士后王京刚,剑桥大学博士后申请

贵州大学中外合办,青春振兴乡村——不可错过的西南大学暑期社会实践详解

教育学专业为国家教育部和财政部联合确定的第一批特色专业点。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西大学子们带着自己的专业知识投身到基层,为我国农业、教育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科技支农帮扶团前往贵州省安顺市镇宁县农业局参加农业防害知识培训。联合团队拍摄宣传片、制作宣传册以及利用网络媒体等方式对毕节市铁匠乡的旅游产业、特色产品等进行宣传,帮助树立毕节品牌。

西南大学订阅号 2018年第193期 总第814期

贵州大学中外合办

青春大学习 奋斗新时代

这是一个学习的时代,也是奋斗的时代。新时代,新青年。青春,应当与时代同向同行;梦想,拥抱时代才能照进现实。我校本科生、研究生在暑期以团队或分散组队形式,奔赴全国各地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深入边远贫困地区、革命老区和基层一线,深入田间地头、城市社区、车间工厂,传授技术、贡献良方,用知识造福群众,用智慧点亮希望,在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实践中,浇灌爱国奋斗精神之花。

贵州大学中外合办

本·期·预·览

本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展现了我校农业与教育的两大特色,取得良好成效,对我校师生来说也是一种成长。

贵州大学中外合办

==详细内容==

/ 一 /

有特色

我校是由农业部直属的西南农业大学和教育部直属的西南师范大学合并而成。农学和教育学的相关专业一直以来都是学校的优势学科,于2014年成功入选“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 和“卓越教师培养计划”。

农业拥有多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重庆市重点实验室,在水稻、油菜、棉花、小麦等作物的基础和应用研究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和特色。教育学专业为国家教育部和财政部联合确定的第一批特色专业点。

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西大学子们带着自己的专业知识投身到基层,为我国农业、教育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1

农 业

贵州大学中外合办

中华民族自古便是农业大国,农业是我国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解决好“三农”问题是我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我校志愿者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投身基层、服务农村。深入田间,利用专业知识切实为农民解决农业生产过程中的问题,走访基地以探索新时代农业农村发展的前景。

贵州大学中外合办

材料与能源学部

7月21日—25日

科技支农帮扶团前往贵州省安顺市镇宁县农业局参加农业防害知识培训。

贵州大学中外合办

资源环境学院

7月16日—17日

实践团走访马灌镇的特色农业发展基地,明确倒灌社区现代农业产业现状,摸清农业生产问题的限制因素,为后期相关工作指明方向。

贵州大学中外合办

生物技术学院

7月11日

社会实践小分队来到重庆璧山中控惠通集团基地,开展了以“学习新型蚕桑产业技术,助力现代农业生产发展”为主题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贵州大学中外合办

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

7月12日—16日

实践团彭水支队来到彭水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鞍子乡大池村,发放问卷、访谈调研,发现农户生产中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帮扶方案。

贵州大学中外合办

植物保护学院

7月22日

实践队伍进行了调研走访和问卷调查,深入了解重庆市合川区铜溪镇居民的农业生产及化肥农药施用等情况,帮助农民解决生产实践上的病虫害问题。

柑桔研究所

7月16日—17日

科服果农服务队深入忠县新立镇等地开展科技帮扶活动,指导当地果农做好当季果园管理。

贵州大学中外合办

贵州大学中外合办

2

教 育

贵州大学中外合办

一个民族的传承与发展离不开自身的文化独特性,而传承这一切的方式便是教育。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教育乃是国之根本,无教育,则无国家!这个暑期,我校学子将所学育人知识回馈社会,将文化、科技、先进理念传递给祖国下一代的支柱。

贵州大学中外合办

教育学部

7月13日

社会实践服务队前往重庆市南川区水江镇宁江小学进行第三期“假日学校”活动,设计特色美育课程,教给孩子们审美的先进理念。同时,开办家长学校,指导农村家庭教育。

贵州大学中外合办

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

7月17日

文化艺术服务团以柳城红光社区为立足点开展少儿素质拓展活动,带来古琴插花教学课和国画教学课。

贵州大学中外合办

文学院

7月16日

志愿者前往重庆市江津区贾嗣镇希望小学,为孩子们带来手工课、书法课、安全教育、防性侵教育等“知识套餐”。

贵州大学中外合办

历史文化学院 民族学院

7月13日

教育关爱服务团奔赴北碚区蔡家岗街道三溪口社区,为社区孩子们教授舞蹈、绘制风筝、讲述神话故事。

贵州大学中外合办

数学与统计学院

7月17日—7月18日

队员们在锦社区微型少年宫为孩子们开展思维课堂,用生动浅显的语言讲解数学知识。

贵州大学中外合办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7月16日

教育关爱服务团走进九龙坡区谢家湾街道黄家码头社区,向孩子们普及夏季安全常识、法律常识,探讨革命英雄,举办儿童辩论赛。

贵州大学中外合办

西塔学院

7月10日—7月15日

社会实践服务团融合西塔学院中外合办、双语教学特色,为庙坝镇的孩子们设计了多形式、多内容、多趣味的教学,并与当地五十余名中小学生“结对子”。

贵州大学中外合办

贵州大学中外合办

/ 二 /

有成效

我校学子利用农业与教育的专业特色助力农村发展,为广大群众送温暖、办实事、出思路、谋方法,获得良好的效果,也得到社会一致好评。引导农民解放思想、更新群众观念的同时,学生们也通过丰富自己的人生经历,提高了自身素养。

1

活 动 成 效

本次三下乡活动注重实际,在突出体现学校学院特色特点的同时,还为各个实践地区做出了许多具体的贡献,踏踏实实地为基层百姓服务,实实在在为人民大众解决实际问题。

贵州大学中外合办

贵州大学中外合办

贵州大学中外合办

贵州大学中外合办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队员们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天马村村民做电脑办公技能培训,PPT和实际操作演示,让村民们基本掌握最基础的电脑办公技能。

贵州大学中外合办

药学院 中医药学院

队员们对双龙镇农药与农机使用现状进行调研,得出具有代表性的调研结果,并提出合理科学的建议反馈给了政府。

贵州大学中外合办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联合团队拍摄宣传片、制作宣传册以及利用网络媒体等方式对毕节市铁匠乡的旅游产业、特色产品等进行宣传,帮助树立毕节品牌。

2

社 会 反 响

本次三下乡活动取得了巨大成效,不仅为实践地区做出了许多具体贡献,为基层人民提供了切实帮助,同时也引起了良好的社会反响,赢得了群众、基层政府和相关媒体的重视和一致好评,树立了我校师生务实力行的良好形象。

贵州大学中外合办

贵州大学中外合办

贵州大学中外合办

贵州大学中外合办

贵州大学中外合办

贵州大学中外合办

马克思主义学院

青马青春社会实践服务团《三十讲》宣讲活动从内容到形式都受到基层单位和群众的高度的认可与欢迎。受到了重庆各界媒体广泛关注,重庆电视台在《重庆新闻联播》对此次活动进行专题报道贵州大学中外合办,《重庆日报》、《重庆商报》、《重庆晚报》、《重庆时报》、上游新闻、华龙网等市级主要媒体共计对此次实践活动进行专题报道42次。

贵州大学中外合办

新闻传媒学院

城口县领导在活动过程中对“传媒之眼”团队表示了高度肯定和希望。“传媒之眼”实践团制作了一条宣传岚天乡绿水青山的“抖音”小视频,发布两天便获得了3.7万次的阅读量,上千人纷纷点赞。

贵州大学中外合办

化学化工学院

将绿色环保与文化发展理念引入了巴南区千家万户,受到了包括巴南电视台、巴南报社等多家媒体的专题报道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贵州大学中外合办

动物科技学院

7月13日

学院教职工下乡得到当地政府、养殖企业的大力支持,为当地畜禽及渔业养殖户提供了免费药品与技术服务,石柱县、巫溪县广播电视局对活动进行了报道。

贵州大学中外合办

商贸学院

实践团队受到六枝特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六枝政府组织专题座谈会对实践团队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六枝特区人民广播电视台全程进行了跟踪报道。

3

师 生 收 获

暑期社会实践是我校锻炼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活动,旨在通过社会实践,使教育回归常识,引导学生求真学问、练真本领。大学生深入农村,传播先进文化和科技,体验基层民众生活,调研基层社会现状……一系列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思想认识。这个夏天,我校学生在田间地头,在工厂农家得到了难得的经历。不仅在专业技能的应用上有了长足的进步,而且精神上也有了提高。

“根雕艺术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体现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组织学生参观根雕艺术贵州大学中外合办,目的是让学生能切身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并探究当前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动物科技学院 党委书记王豪举

“暑期的三下乡我觉得这是一个双向学习过程,用社区朋友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宣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使他们了解到国家方针政策有一定的了解,同时对于我们马院的学子来说也是一次非常好的实践锻炼的机会。”

——马克思主义学院 大学生“三十讲”小分队队员袁昊

贵州大学中外合办

“我们向成都社区居民宣传了中国传统文化,例如古琴、国画等,这也是我们文社院的特色,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带文化下乡,看到孩子们欢喜的笑容,让我对于未来的学习更加有动力。”

——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 文化艺术服务团团员张琰

贵州大学中外合办

“参加此次活动,看到老人观看我们的节目时露出来喜悦的笑容,心里有很大的成就感。”

——音乐学院 学生会主席陈劲帆

贵州大学中外合办

“自己虽然从新闻电视中了解到了劳作的不易,此次实践却让我更明白了村民生活的艰辛,同时也了解到了自己身上所承担的责任。”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志愿者同学

贵州大学中外合办

(注:本文仅为部分资料摘取)

· 青春缙云网络文化工作室 · 出品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ojishuobo.com/9490.html

(0)
国际硕博教育张老师
上一篇 2023年 6月 7日 上午11:06
下一篇 2023年 6月 7日 下午12:02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923864400

在线咨询: 资深顾问 邮件:guojishuobo@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关注微信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