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大学博士后,剑桥大学博士后含金量,剑桥大学博士后王京刚,剑桥大学博士后申请

国外有哪些体育博士,他是美国两次都留不住的科学家,为科研注入幽默“元素”

来源:《中国知识分子的光辉典范》傅鹰除了在学术研究上有开拓性的卓越贡献,还是新中国教育战线上独具慧眼又有开拓精神的一位战略家,对于如何发展我国胶体化学有许多设想。傅鹰有着极为严谨的科学精神,但他很少说教,而是将对学生学术习惯和科学精神的培育融入平时的教学中。傅鹰还嘱咐学生要高度重视科学研究的学术规范,“不要忘记什么做实验都应致谢,要尊重别人的劳动,不能把别人的东西据为己有”。

回国后的10年间,北京协和医学院、东北大学、青岛大学、重庆大学、厦门大学等多所高校都留下过他的足迹。1944年,因战时科研条件实在难以支撑他的研究,傅鹰不得不再次携妻子赴美。来到美国后,傅鹰任密西根大学研究员,继续开展界面吸附现象及溶液吸附热力学的研究,发表了多篇重要论文,在美国化学界名噪一时。

然而傅鹰并不贪恋这里的优渥条件,他时刻关注着祖国的局势。1949年,当得知全国即将解放的消息后,傅鹰决定尽快回国。面对导师的挽留,他说:“我的子女身上流着中华民族的血液,炎黄子孙干嘛要去入美国籍呢?”

就这样,1950年8月下旬,傅鹰夫妇第二次离开美国,义无反顾地回到祖国的怀抱。他这两段经历也在科学界传为佳话,有人戏称他为“美国两次都留不住的科学家”。

夯实基础,力推教育

早在傅鹰第一次归国任教时,他就注意到中国化学教育的基础十分薄弱,于是一直非常重视基础理论的教学,在多所学府的任教经历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再次归国的傅鹰目标明确,他希望从事教育事业,为祖国培养一大批科学人才,“在年轻人中培养出中国的爱因斯坦”。向科学进军的号召提出后,全国高校都努力加强基础课的教学工作,这与傅鹰一直以来对基础理论的重视不谋而合。

1954年,傅鹰在北京大学化学系建立了我国第一个胶体化学专业。为了加强基础课教学,他亲自讲授普通化学,编写讲义《普通化学》,经常备课至深夜。

国外有哪些体育博士

傅鹰(前排左1)与北京大学化学系1956级部分学生在一起 来源:《中国知识分子的光辉典范》

他还主讲过无机化学、物理化学、胶体化学、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等基础课程,并给胶体化学专业的青年教师和学生专门开设了一门新课——化学热力学,并撰写了《化学热力学导论》一书。

傅鹰除了在学术研究上有开拓性的卓越贡献,还是新中国教育战线上独具慧眼又有开拓精神的一位战略家,对于如何发展我国胶体化学有许多设想。他以填补我国胶体化学的空白点作为自己的人生使命,多次上书教育部门领导,以充分的事实说明“胶体化学是利国利民的重要学科”。

傅鹰对青年人也有着很高的期许。每每谈及研究现状,他总是鼓励学生:“解决这些难题的重担,落在你们这一代肩上了”,语重心长溢于言表;在讲义中,他也时常动情:“谁敢说我们的青年化学家不能圆满地解决这个重要问题呢”,期待之情跃然纸上……

他不仅教导学生们掌握牢固的基础知识,还时时启发、引导、鼓励学生们在向科学进军的征途上,不断地去探索、攀登。1962年,时任北大副校长的傅鹰还特意为化学系学生进行了一场报告国外有哪些体育博士,向各位学生殷切寄语。

诙谐幽默,深入浅出

回忆起傅鹰的教学风格,他的学生说:“他对同学们做人做学问的影响几乎是一生的……先生那朴实无华的外表,风趣幽默的言谈、潇洒的板书,让我们永难忘怀…..”至今,傅鹰的很多教学事迹仍在北大广为流传,成为后辈学者的榜样。

国外有哪些体育博士

1964年,傅鹰(前排右1)与北大化学系胶化教研室教员在香山 来源:院士馆

在教学过程中,傅鹰常以深厚的学识指出问题的关键,启迪学生思维。例如讲“永动机之不可能”时,他用了这样一个生动的例子:有人想用毛细管现象来产生水位,一层又一层地把水位抬高,不是可以推动一个水轮吗?傅先生诙谐地说,可惜水在管口上招了招手,不出来了。至于原因,正是留给学生思考的好课题。

他教学的另一大特点是善于结合听众的特征,采用生动活泼而又风趣幽默的方式,通过一些深入浅出的例子让学生们在发笑之余心领神会。比如在一次对大一新生解说何为化学时,他讲到:

“一家大百货商店的橱窗里陈列着一件很漂亮的旗袍…..同是一件旗袍,但是对于观众所引起的感想却不一样。一个经济学家会想到这件衣服的价钱和利润,历史学家联想到服装变迁的沿革。一个化学家所注意的却是这件衣服的材料————丝、棉、人造丝,所用的是哪一种染料国外有哪些体育博士,会不会脱色等。从这个例子就可以看出化学家有点与众不同,他所注意的全是一些与物质有关系的问题。由此可知化学是一种研究物质的科学。”

正是这种生动、风趣、幽默的授课方式,让他的课堂焕发出别样的风采和魅力,格外引人入胜。

严谨求实,尊重实验

傅鹰有着极为严谨的科学精神,但他很少说教,而是将对学生学术习惯和科学精神的培育融入平时的教学中。

他十分尊重前人的研究成果,经常教育学生“实验室的一套规矩,是无数前人的经验。总不按照它做,你自己就要倒霉”。但是他同时告诫“在实验室里任何人说的话只能是参考,因为是和自然作斗争,要亲自校正”。

做实验报告、作文献总结时,他强调“要站在前人肩看一步,首先是不埋没别人的劳动;然后自己求进步”。在作论文的结果与讨论时他说要交代清楚,“哪些地方比前人优越,结果与前人有何不同;解释自己的实验结果,与前人有和不同”。傅鹰还嘱咐学生要高度重视科学研究的学术规范,“不要忘记什么做实验都应致谢,要尊重别人的劳动,不能把别人的东西据为己有”。

几十年的教育生涯中,傅鹰为国家培养了几代化学人才,不少人已经成为了胶体与表面化学教学和研究领域的骨干力量,其中包括多位院士。

傅鹰先生的一生,是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为科学教育事业献身的一生,是为人师表、诲人不倦的一生,是心系党和祖国的事业为真理而斗争的一生,先生刚正不阿的为人、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和热心从事化学教育事业的奉献精神,实为后人学习之楷模。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ojishuobo.com/103856.html

(0)
国际硕博教育张老师
上一篇 2023年 8月 8日 上午10:07
下一篇 2023年 8月 8日 上午10:08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923864400

在线咨询: 资深顾问 邮件:guojishuobo@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关注微信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