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秋季开学,海外疫情依旧未褪去,这给诸多留学生带来了两难的选择:是冒险出国,还是倒时差上网课?而教育部推出的新政,让留学生可以选择就读中外合作项目,则提供了一个新选择。学霸君也和就读中外合办大学的几位同学聊了聊,解了燃眉之急的这些合办项目到底办学质量如何?也和校长探讨了,在今后,中外合作项目又会在提供国际教育方面提供怎样的助力? 接下来学霸君还会更加努力给大家带来考试干货、学霸技能、和备考经验的!快来点击标题下方的北美学霸君关注我,么么哒!
文丨张楠
编丨Luna
From 外滩教育
国外疫情严重,签证难拿,机票难买……手里热腾腾的Offer好像都不香了,“除了上网课,我们还有别的选择吗?”被疫情困住的留学生们,焦虑与等待,成了进大学前的第一堂必修课。
就在这个时候,一点小转机出现了。
为了解决留学生们出境受阻,无法正常学习的困难,9月16日,教育部发文,将全方面帮助留学生度过2020年这个「最难留学季」。
教育部的系列政策举措包括:
一是合理引导学生国内上网课。
二是允许国内高校提供短期学习交流机会。
三是通过中外合作办学等方式丰富就学路径。
四是加强对外沟通联系。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通过中外合作办学等方式丰富就学路径”这一条。原本留学生的选择只有两条,要么冒险出国,要么留守网课,而新政则直接为留学生辟出了第三条路:可以进入国内的中外合办机构/项目继续学业。
新政发布当天,教育部还一起公布了已确认的90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简单来说,此次新政的关键信息有这样三点:
1. 只要是已经拿到了海外大学offer的中国籍(内地)学生,不论是本科生还是硕士、博士研究生,都可以申请报考名单中的学校,学校择优录取。
2. 这部分招生不纳入国家统一招生计划,也不占用学校其他各类招生指标。也就是说,对其他统招学生不产生影响。
3. 这部分学生在完成学业后仅获得外方高校学位证书。
距离新政发布已经过去几周,各合办机构关于这部分的招生工作已经进入尾声,选择也基本尘埃落定。
那么问题来了,中外合作办学,会成为中国学生的留学新选择吗?
01
选择之间
中外合作办学到底是什么?
Vicky不是在新政发布当天就注意到这个消息的,但得知后的第一时间,她就向名单中的几所学校发送了申请资料。在此之前,她拿到了墨尔本大学的offer,也上了一阵子学校的网课。
“全部的课都在zoom上,所以我们都开玩笑说自己是‘Zoom ’的。”Vicky的无奈显而易见,“同样的学费上网课,感觉有点亏啊,而且也不知道明年(澳洲)疫情会咋样,至少现在的情况很不理想。”
和大部分留学生面临的尴尬处境一样,Vicky说,其实也不会真的没学上,但网课体验感差,加上未来情况很难说得准,所以跟家人商量后还是决定,转读国内的中外合办大学。
尽管这个决定同时意味着要她放弃原本要就读的墨尔本大学,该校在最新QS世界大学榜单中排名41,有“南半球第一学府”之称。
决定做出之后,Vicky的心情仍然焦虑着,申请之后还要经过学校筛选和审核。不过很快,她就收到了西交利物浦大学和宁波诺丁汉大学两所中外合办大学的offer,这时候,才真的有了一种“松口气”的感觉。
对像Vicky这样的准留学生来说,留学不仅仅是一个升学节点上的事儿,在此之前投入的时间、经历、金钱,还有与国内普通高校完全不匹配的学习内容、方式,让“放弃”变得特别艰难。
所幸,“(中外合办大学的学生)最后大部分还是要出国再读,有些学校是2+2(两年国内,两年国外),有些是交换生,还有些是本科国内,出去读研。”所以Vicky只能抱着这样的想法,“等过几年情况好了,再出去吧。”
中外合作办学,顾名思义,指的是中国内地与外国或港澳台地区合作进行的高等教育办学,须由中国教育部审核、评估及管理。这也就意味着,进入中外合作办学,也必须经由高考路径。
但为了更全面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事实上这些学校具体运营中的所有事务,都更接近“中外合办”中的那个“外”。
除了部分涉及国情的课程会聘请国内教授教课,其余课程均由外教或有留学背景的中籍教师教学,基本全外语授课,教材、课程设置、教学资源、评估体系等也都和外方高校保持一致。另外,中外合办大学的学生可以享受的学术、课后在线资源,也都与外方高校学生相同。
四年本科期间,还有前往外方大学所在地进行学术交流的机会。并且,从中外合办大学毕业的学生,会得到两张毕业文凭,即中外合办大学的毕业证书和外方高校的学位证书。
这些都是小贾同学当初报考西交利物浦大学(以下简称“西浦”)的重要原因。
小贾是在2017年参加河北省高考的,高出了一本线60多分的成绩,让他可以进入一些不错的211。但比较起来,“西浦背景更好,认可度更高”,而且,“还可以拿英国(利物浦大学)的学位证。”对小贾来说,这对他之后出国读研也更好。
既然读研还是打算出国,为什么不直接本科就留学?“一方面,爸妈还是觉得有点不放心,另一方面,直接出国读本科还是花销比较大。”小贾说。
根据学校官网信息,西浦学费为人民币88000元/学年,而英国利物浦大学国际生一学年的学费则根据专业不同而略有差异,从17400到34550英镑/学年不等,粗略换算折合人民币15万到30万之间西交利物浦大学4+0国际本科留学怎么样,加上生活开销,确实前者显得要“实惠”许多。
1. 不出国也能享受国际化教育
2. 读一个大学拿两张学位证书
3. 学费相较于外国高校便宜得多
这三大特点,让中外合办大学在很多有意国际教育的学生心中的“香饽饽”。但一个无奈的现实横亘其中,即中外合办大学招收学生必须以高考成绩作为标准。这也就意味着,早早放弃了高考这条路,从K12阶段就开始接受国际化教育的孩子,反而是不能进入这些合办大学的。
02
学校内外
中外合办大学到底怎么样?
宁波诺丁汉大学(以下简称“宁诺”)的大一新生小思就是通过高考进入这所中外合办大学的。
小思的高考成绩称不上顶尖,但也不算坏。“省内除了浙大,基本都能上。”在实行新高考政策的浙江省,志愿上限可达80个。
于是,在广泛地了解和收集资料中,小思觉得,宁诺确实是“性价比”最高的那个,尤其是家里原本就有让她出国锻炼的打算。
然而,对这所学校的信息知之甚少,让小思在被录取后还是有不少顾虑。“进了宁诺是不是就意味着和国内教育体制彻底脱节了?国内考研是不是就很难?而且学费这么贵,会不会就是一所学风不正的‘贵族大学’?我会不会被排挤?”
这也是中外合办长期以来面临的一个尴尬处境,对于绝大部分高考学生来说,中外合办并不是一个被广泛认可的选择,尤其是在志愿表里与清华北大或者浙大这些国内传统高校摆在一起时,后者的名校光环总是显得更令学生心动。
尽管,像小思这样抱持着疑虑态度的学生在真正进入校园生活后,多半会改变原先的偏见。
以宁诺为代表的中外合办大学,全英文授课是高考学生要面对的第一道挑战,部分学校也会因此在招生简章中特别注明,对英文成绩的明确要求。
因此,担心上课听不懂的小思一暑假都在背单词、练听力练口语,“但现在感觉下来,起码课我大致能听懂!(助教)也很照顾我们,会比划或者换用简单的单词,尽力让我们听懂。”
进校之后,还有不少高分“入库”的传说流传在同学间,“据说还有差几分上清华的大神,来了我们学校。”
传言是否属实,小思也不确定,但她亲眼看见的情况是“图书馆一大早就坐满了”、“自习室(紧俏到)需要预定”、“教学中心大厅的讨论组每天都肝到深夜十二点”。
但比起这种拼命的学风,让小思更受触动的,或许是和她以前十几年的受教育经历完全不同的理念与主张。
在小思的第一节专业课上,老师对台下的新生说,“我们的课没有课本,你们要学的所有东西,都在互联网和图书馆。”
小思对此印象特别深刻,“所有的学习中,老师都鼓励我们说出自己的想法,因为‘有趣的回答’好过‘正确但平庸的回答’。”
这也是小思所就读的专业在大一学年唯一的一门专业课,其余的大部分时间,“用来练习口语、论文阅读和essay写作。”
此外,学校虽然没有硬性规定要参加社团,但专门的学分制度下,只有积极参加社团活动或组织活动才能修满相应学分。
“不过宁诺的社团学分活动很多西交利物浦大学4+0国际本科留学怎么样,修满这类学分并不难。”小思补充说,“社团是大学生活归属感很重要的来源,找到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相互陪伴,似乎是不错的选择。这应该是我们宁诺人的共同体会吧。”
像小思这样的学生还有很多,在实际体验过后,他们都深切感受到了中外合办的魅力,像是一种“被打开”的感觉:原来学习不一定要课本的,原来“正确”也不一定总是好的,原来除了绩点还有那么多值得追求的事儿!
这也与中外合办的特点有关,由于大幅度嫁接外方高校的教育模式,中外合办通常都会推行通识教育,培养全面全能的学生,也在这种培养模式中启发学生更高远的人生理想。
而提供这种程度的通识教育,外方合作办学者的顶尖学术资源是必须的。因此,中外合办项目从审批到复核要经过教育部非常严格的审查,在官方文件中也曾提到,审批“将以外国教育机构是否为外国知名的高等教育机构或知名学科专业及著名教授等作为主要依据”。
1995年,国家教育委员会发布《中外合作办学暂行规定》;2008年,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批准部分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终止的通知》。
中外合办可谓从诞生起,就跳过了“规模发展期”直接进入了“品质发展期”。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ojishuobo.com/1201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