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末民初,涌现了许多狂傲的文人,比如鲁迅、章太炎、胡适等等,他们学识渊博,颇有名人的风骨,其中有一个又怪又狂的文人,那就是辜鸿铭。他是外国人最敬佩的民国大师,有13个博士学位,会9国语言,欣赏他的人叫一声“怪杰”,讨厌他的人则称他为“怪物”。
之所以说他怪,是因为在这一时期,我国修养极高的大师、学者,都是出自家境殷实的书香门第,但辜鸿铭就是个例外,跳出了这个圈子。他出生在南洋,求学在西洋,除了祖籍是中国福建之外,与中国文化毫无瓜葛。但就是这样的一个人,竟然在学有所成之后,回到祖国成为满清时代中国语言第一人,这个人属实厉害。
1857年,辜鸿铭出生在马来西亚半岛的槟城州,父亲是英国人布朗先生的总管,负责管理橡胶园,母亲则是金发碧眼的西洋人,因此他一出生就是帅气的混血儿。因为父母会马来语、英语、葡萄牙语等多种语言,在家庭环境的熏陶下,他对语言有着超凡的理解力和记忆力。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就是对辜鸿铭最好的诠释。
少年时期,帅气聪明,辜鸿铭成为布朗夫妇的义子,10岁左右跟随异父异母到了最强大的西方帝国——英国。此后,他的求学之路流转于英德之间,从14岁开始,就展现了强大的学习能力,掌握了英、德、法、拉丁、希腊等九种语言。20岁时获得文学硕士学位后国学 博士,再次前往德国莱比锡大学以及多个学府进行深造,获得文、理哲、神等十三个博士学位。他用拉丁文作诗、在德国俾斯麦百年诞辰会上演讲,震惊了真个西方学术界。
辜鸿铭的成名,比民国很多名人要早很多,如蔡元培去莱比锡大学求学时,他已经是声名显赫之辈。林语堂到莱比锡求学时,已经是40年后的事情,他的著作已经成为学校指定的必读之物。就连民国初期,上海愚园路廊壁上镶嵌的拉丁文的诗,也是辜鸿铭的作品。按照这样的人生轨道,辜鸿铭会成为一个西方的文学巨匠,但是他遇到了一个人,人生开始大转折。
24岁那一年,辜鸿铭回到出生地槟城,遇见了中国外交家马建忠,与他交流三日后,便决心学习中国文化,四年后回到中国在张之洞府中做幕僚二十年。在这期间,他的主要工作是统筹洋务、翻译、和研究国学,终于成为了人人敬仰的国学大师。
他在武汉大学担任讲师,在北京大学担任教授,对西方世界积极宣扬中国文化。将《论语》、《中庸》、《大学》等作品翻译成英文著作,让西方读者更加熟知中国文化。辜鸿铭这个名字,受到外国读者的崇拜和欣赏,托尔斯泰与他写信,英国的毛姆和日本的芥川龙之介来访国学 博士,种种迹象表明,他这人实在太博学了。
值得一提的是,辜鸿铭不仅学识渊博,骂人方面也是一绝。比如在慈禧太后过生日,辜鸿铭便说“天子万年,百姓花钱,万寿无疆,百姓遭殃”,话里话外,全是嘲讽统治者干些劳民伤财之事。还有骂袁世凯没文化,在袁世凯去世后,北洋政府要求哀悼三天,而辜鸿铭却请来一个戏班子,在家中似过节一样热闹。如此行径,令人哭笑不得,但也不得不佩服。
1928年4月,辜鸿铭在北京病逝,享年72岁,中国从此失去一个文坛巨匠,实在令人心痛。他的一生是辉煌的,曾经一度成为中国文化和中华文明的代名词,在西方世界更是到了神话的地步。西方人曾流传过一句话:到中国可以不看三大殿,不可不看辜鸿铭。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ojishuobo.com/1228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