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读了以后,这些课程跟一般的MBA有什么不一样?
刚才我们提到的所有这些全日制项目,无论你是选择一年期还是两年期,无论你是选择专业MBA还是资深大龄MBA,你出来了都是MBA,都是一样在同一个校友圈子里,所以其实选择还是很丰富的。
国内FT MBA选择
国内的选择当然也是有很多种。
中欧也是FT全日制的,然后合办的项目像的清华&康奈尔,还有纯本土的MBA其实都是全日制的,这就都是Full-time的国内选择。总体来说国内的申请跟国外是非常相似的,但是它更灵活更接地气。
国外学校我们刚才说了,大多数我们心目中以为的那种EMBA(Part-time MBA)在海外对国际学生来说是很难实现的,如果你要读EMBA我们就只能在国内去做选择了。
但也有几所国外大学的EMBA对我们中国学生(在大陆的中国学生)来说也是可以考虑的。有三个项目:(我们前面已经说过了)Fuqua MBA,由于它是不用脱产的是在职上学的,所以每年只需要那么几个时间去聚在一起上课就行了。以及CBS xLBS 的 EMBA.
第三个大家可以考虑的 Booth,在香港设了一个校区就有EMBA项目。当然就很适合香港的同学和广州地区、深圳地区的同学去读了。当然如果你不在附近,但是你可以定期的过去上课就行了。根据我们去过的学员反馈来说,这个项目的整个含金量听起来还是非常高,去过的这几位学员目前为止还是都非常满意的,同学的素质也都很高。
这么多类型怎么选择
说了这么多类型的MBA,现在大家是不是有点眼花缭乱,觉得很难选呢?
我觉得其实现在选择越多,总体来说还是一件好事了,我们可以分这么几步来进行选择。
首先我们先决定你想要走的是国内体系还是国外体系的MBA。我觉得这个是一个很大的选择,你如果觉得自己本人未来要走的整个职业道路,相对来说更需要国内本土的一些资源和关系。比如说偏向国内体系指的是你跟政府打交道的更多,你跟这些民企打交道的更多。比如说我们有同学他是做自己做生意的,他可能需要跟国内各种各样的供应链关头关卡的这些人都认识,那他可能更适合在中欧就读。因为周围有很多的民企家和这些企业里边的负责人、大企业里边的一些更接地气的岗位。
然后如果说有一个同学他的职业背景是在券商,但是更多的是跟国内一些项目的资源、政府的风向有关的这些东西。券商的确实也是适合国内的项目,但可能更适合的是一些中外合办的项目,能够进入到那些学校的校友网络。
当然了去国外读书的很多同学,我最终也是要回到国内来工作,也需要这些资源国外mba要读几年,我们并不是说你去国外就完全不需要国内了,不是这个意思,我的意思是每个人都很清楚自己的职业规划更偏向于哪个体系,而不是哪个.
比如说你未来的职业规划是想要进咨询公司、想要进MBB、想要进投行、想要进大公司、企业500强、想要做一些风投相关的创业等等这些。当然也要用到资源跟人脉,但是总体来说我们知道走的 的道路,走的是国外体系的那种培训的道路。所以大家对于如果自己是属于更偏体制内资源体系的、走本土的合作项目、然后还是偏本土民企性质的,那就走中欧项目的道路;或者说是走500强 领域,国外体系的我们就选国外的MBA.
所以假设我们在这一关上我们选择了国外的MBA,接下来怎么选?
下一个问题就是选择FT还是PT的MBA了。只有身在海外的人能考虑大多数海外的part-time项目,所以从这一点上来说人在国内的同学,海外PT MBA就已经pass掉了。没有学生签证,唯一能够满足大家这类PT需求的就是刚才说的几个EMBA项目。
但是香港的 EMBA项目,它学位的所有一切都没有问题,,因为它的校园不在海外,所以它不能算海外留学。如果大家有海外留学的认证需求,比如说要户口什么的就不能考虑这个项目了。
总之其实第二关来说,如果你一旦选择了海外,你就会明白基本上对大多数人在中国的同学来说,只剩下Full Time MBA的选择了。
那接下来,我们就要考虑的问题。欧美vs.亚洲,亚洲说的就是去香港(但香港也不算海外留学)、去新加坡以及加拿大,这些都是不一样的。
美国vs.欧洲的比较,第一个要考虑的是你留在当地的几率。美国的学校很多,针对MBA招聘的项目也很多,所以如果你并没有一个非常确定的方向,建议你总体来说偏向于考虑美国(如果你的目标是要留在海外生活的话)。
欧洲除非你有非常确定的很适合你的行业和公司的招聘,这个时候你才更可能在欧洲留下来,所以大家选择的时候,千万不要通过自己更喜欢哪个地区的文化来长期生活这一点思考,这的确是一个考虑因素,但同时你们不要忘记,你们还是要考虑到哪边更容易留下来。
从政策上来看,两边都有相应的对留学生优惠的政策,从学校的招聘资源上来看,两地学校名声都是不错的,有各自的就业资源。但是总体来说如果要留国外生活,没有具体的方向的话,美国还是比欧洲要容易很多,因为美国的学校发展得非常的成熟,整个MBA招聘的市场也发展得非常的成熟,所以美国MBA留下来的机会总体会比欧洲要更加灵活。
然后第二个要考虑的是你要不要转行。如果你要转行强烈建议你就只能考虑两年期的MBA,欧洲就只能考虑LBS这一所,美国大部分的学校都符合你的要求。
转行的话在MBA之后的招聘也是要看你MBA之前的工作经验的,这个工作经验如果说是差别很大的话,需要中间实习的部分帮你填一填经验空缺,没有实习其实转行会非常的困难。所以但凡你有转行的需求,两年期是你最好的选择。
还有未来偏向的行业。大家知道很多美国大校是金融学校,但是总体来说美国的学校它在各行各业分布的还是比较广的。哪怕所谓的金融学校,它在别的行业也还是有一些同学的,但是像LBS就比较偏金融,然后比较偏咨询,也就是说申请这样一所学校的话,你们也要想一想,可能在这两个行业的校友会相对更多,这也是其中一个考虑的因素。
然后我们再考虑到校友网络。校友网络这边,美国跨校的网络会更大,欧洲每所学校自己的校友网络都是一样的含金量。但是美国的16所学校里边,因为大家在美国读书所有东西都是同步的。什么时候上课、上课学了什么、什么case案例分析、包括各种企业的流程几乎都是差不多的。
比如说我们中国人出去了,问你一句「李雷跟韩梅梅,How are you?How do you do?」你还是能够会心一笑是一个道理。所以美国的跨校交流会非常的紧密。大家会观察到美国的MBA们回来了之后,他们身边朋友里边一定包含着各种各样其他学校的MBA,就像是一个大联盟一样。但是在欧洲相对来说你就会观察到比较小。这是因为LBS在伦敦,然后一半在新加坡,一半在法国,很多其他的学校有在意大利的,有在西班牙的。总体来说它不是一个国家,欧洲是一个区域。文化之间、学校之间的配置差别其实蛮大的。
然后美国确实同一个国家同一个文化,它确实还是比较齐刷刷一些。因此美国学校的整个校友网络还是会比较大的,这个也是大家一定要考虑的。
当然欧洲学期比较短,所以欧洲更适合未来行业机会就在欧洲的。比如我们有个学员他是做化工相关的燃料行业,他们整个机会可能就在西班牙那一带(具体没有那么了解),或者说奢侈品行业去欧洲肯定就是掉进了蜜罐里。这些就是未来行业机会在欧洲。当然非常明确想去欧洲生活,及时美国留下来的几率更高,等等所有的其他因素都不不在乎,已经非常确定我未来下半辈子要争取一切机会去欧洲生活,当然也要考虑欧洲了。
如果你想回国的话,想去的行业正好是学校擅长行业。比如说你想去香港做金融,所以在香港LBS的校友还是蛮多的,我觉得那就很合适。像在咨询界校友又很多,所以我觉得这个也很合适,大家自己考虑,学校其实都是好学校。
如果说你不打算转行或者说你想要转入像LBS转入香港的投行圈,像转回大陆做咨询,其实这个转行是一年之内就能够进入这个领域。或者说你已经在大的工作了比较多的时间(比如说工作了8年),然后就想读一个很短的一年期,读完了之后我仍然还是回到了这个行业,其实也是比较适合的,这些适合去读欧洲一年期的同学了。
以上当然都是相对而言,就给大家一个选择的参考,它没有标准答案,无论是去到美国的学校,还是去到、LBS,我们自己的学员其实都是对自己的学校非常满意的,所以总结来说就听从自己内心的选择是最稳妥的。
加拿大当然就更适合移民。我们之前也在直播中做过一些移民的讲座,如果对这个方面感兴趣的话,大家也可以来私下里面问我们。
如果你是不以移民为目的,就纯粹是冲着这个项目去的,我觉得还是尽量考虑一些欧美商学院的MBA。因为他们的就业比较成熟,然后在欧美这两地它的整个就业选择也会比较多,加拿大相对来说选择就没有那么的灵活。当然加拿大前面几所学校的MBA也是非常专业的MBA .
接下来的选项当然还有亚洲MBA,像新加坡、香港那就是看个人的需求。选择的道理跟刚才我们欧美比较的原理非常的相似,就看你想要什么地方生活,然后以及你想要去达到什么样的效果,进入什么样的校友群,未来想要去到什么样的行业等等。
到这里我们基本就已经把范围缩小到一定范围了对吧?
做个小总结:先选行业体系是国内体系还是民企类的,还是国外体系内的;然后确定了地区之后,我们再去选是全日制还是在职的;在全日制里边再根据欧洲、美国、亚洲、加拿大来进行地域的选择;选完了之后我们最后可能大多数的同学会在欧美之间进行一个选择。假设如果一路筛选到最后只到了美国,你就只有十几所学校的区别。
一步一步的帮大家把项目缩小到这儿,如果在这个过程中,你在全日制的那一关就已经匹配到了合适的项目,比如说你想读一年期的 MBA,或者你想读一年期的EMBA,其实选择就更少了。
最后还是回到那句话,关键的选校原则是拿到offer再说,选校的阶段你不要这么纠结,纠结是没有用的。我们到最后10所的范围时,你迅速的去2选1选出其中的5所,相对来说非常的容易。但是你不要在一开始的时候纠结的这么细。你不要再在下面筛「我要去东海岸还是西海岸?我要去什么专业的学校?金融学校还是非金融学校?」这些只能是你的偏好,请大家记住这些条件要放到你拿到offer以后再去选,但是在拿到offer之前,我建议大家就停留在国家的级别,然后这十几所学校里面国外mba要读几年,你大概选一个自己最适合申请的,尤其是自己觉得最容易进的对吧?
最大化自己的机会,把所有的offer拿到手,到时候我们再去决定更细的条件。
– END –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ojishuobo.com/1390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