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制药工程专业分析
制药工程
专业类型:专硕
研究方向:
01.化学制药(全日制)
02.生物制药(全日制)
考试科目: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4]英语(二);
[338]生物化学;
[906]有机化学;
复试科目:
[1207]药学综合C(药物化学和药理学);
加试科目:
[2119]药剂学;
[2120]药物分析;
海南大学药学院成立于2021年3月,在原海洋学院制药工程本科专业(2004年)、热带生物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08年)、药学本科专业(2014年)、药学一级学科硕士点(2012年)、原生命科学与药学院生物与医药专业硕士点(2020年)的基础上发展而来。著名药物化学家蒋华良院士为药学院名誉院长,国家级人才获得者罗海彬教授为药学院首任院长。
学院现有在校生560余人,其中本科生470余人,硕士研究生90余人。现有教职工68人,其中专任教师52人,具有正高职称20人,副高职称23人;拥有博士学位44人;具有国(境)外学习和工作经历18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级人才获得者2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宝钢优秀教师1人和柔性引进国家级人才8人。
学院设有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药学)、2个硕士专业学位点(生物与医药、药学)和2个本科专业(药学、制药工程)。药学学科是海南省特色优势重点学科,是博士点培育学科,药学本科专业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院拥有热带生物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热带生物与医药学科创新引智基地(教育部)、热带海洋生物医药新药研发技术平台(国家自然资源部)和海南省院士工作站2个(David Craik院士工作站和李松院士工作站)等5个省部级研究平台,同时学院正筹建海口高新区“海南大学新药筛选及评价平台”(投资4.5亿),助力学院的学科发展。
学院坚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完善人才培养体系,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志愿服务、科技创新等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对标“健康中国2030”理念和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积极打造“健康中国新药梦”育人项目品牌,积极对接服务国家战略规划和地方产业发展,实现高校供给服务地方的智力支持和责任担当。2015级药学2班团支部2019年荣获团中央“五四红旗团支部”荣誉称号,药学团队学生荣获第九届“挑战杯”海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二等奖、三等奖,学院在暑期社会实践、创新创业竞赛、学生社团等学生培养重点环节亦取得丰硕成绩。
学院积极打造“健康中国新药梦”育人项目品牌和“药物与生活”课程体系中国海洋大学工程管理硕士,优化药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和结构,以实践性教学环节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内生动力、积极性和主动性。学院通过对本科教学实验室升级改造、本科生升学助航计划、本科生进教师实验室、资助本科生课外科研课题、教授100%为本科生上课等措施提升本科教学质量。
学院近年来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均保持在90%左右,尤其“升学助航计划”取得良好效果,2021届本科毕业生的升学读研率为46%,分别进入清华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中山大学、四川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英国伦敦大学国王学院等国内外著名高校或科研院所深造学习。
学院2022年新增国家工信部抗病毒化合物库项目1000万经费支持。2021年获批经费1263万元,包括国自然基金9项(命中率为45%);省级项目7项和横向项目5项。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3项(总经费523.5万),在研省级项目18项(总经费2006.5万)。2021年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文章21篇(1区8篇中国海洋大学工程管理硕士,2区10篇,3区3篇)。罗海彬教授“基于天河超级计算机的新冠药物筛选”论文入围国际超算“戈登贝尔”特别奖(药学界首次入围)。
学院积极广泛地开展国内外科技合作与学术交流。打造“海南自贸港药学论坛”,鼓励走出去请进来,开阔师生视野、启发研究思路,营造活跃的学术交流氛围。学院在热带海洋药物芋螺毒素新药研发领域成绩显著,于2017年10月24日-31日组织召开“第19届世界毒素大会”,本次大会是国际毒素学会首次在中国召开。
学院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重大突发疫情和海南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依托海南丰富的热带药用动植物资源及海洋资源,突出热带和海洋特色,以新药研发关键技术、重大疾病和海南特色疾病新药研发为主攻方向,培养医药产业发展所急需的专门人才,为全国大健康产业输出高素质药物创新型科技人才,促进我国生物医药产业蓬勃发展。
(三)部分师资力量介绍
1、白雪
医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邮箱: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一项,共发表研究论文12篇,其中SCI收录12篇,作为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1篇,并列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2篇,影响因子10以上3篇,单篇最高影响因子18.2,总影响因子93.5,其中发表于《 of 》的文章被评为ESI top 1%高被引论文。
2、鲍娇琳
女 博士 副教授 博士生导师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ojishuobo.com/140359.html
评论列表(0条)
[…] 海南大学亚利桑那州立大学联合国际旅游学院(简称“海南大学国际旅游学院”;英文全称:HNU-ASU Joint , ;缩写:“HAITC”)是海南大学(HNU)与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ASU)基于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和国内外旅游业发展需要而建立的以国际化、创新型、跨学科为特色的联合学院,隶属于海南大学美国三校联合办学博士后地址,海南大学亚利桑那州立大学联合国际旅游学院2022年单学位硕士研究生项目自主招生公,是教育部于2017年正式批准成立的海南省首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