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就要关注我,喵呜~
2018年11月26日下午13:00,上海大学悉尼工商学院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研讨会于上海大学宝山校区乐乎新楼思源厅顺利召开。上海大学研究生招毕办副主任汪宏斌,上海大学悉尼工商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吕康娟、党委副书记卫静芬、副院长方慧,上海市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企业代表,研究生企业导师、悉尼工商学院研究生项目负责人、院内导师、研究生管理部及研究生代表出席了研讨会。此次研讨会由方慧副院长主持。
与会名单
上海大学研究生招毕办副主任 汪宏斌
悉尼工商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 吕康娟
上海隧道股份上海建元股权投资基金公司经理 施永泉
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 范海平
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副经理 费晓峰
牛津仪器公司中国区总经理、悉尼工商学院客座教授 张鹏
中国银行上海宝山支行副行长 张智宇
上海为众永光会计师事务所主任 涂武根
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总会计师 陈志军
上汽集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潘晓元
上海市商业会计学会会长 吕勇
上海顾友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周志华
通用实验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副总裁 徐皓
上海龙锦东深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 孙力文
上海新时达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兼首席财务官 李国范
安永商业资讯服务合伙人 孙毅
国元证券上海分公司营销管理中心经理 臧东东
方慧老师介绍学院情况
会议伊始,方慧副院长为大家介绍了上海大学悉尼工商学院的研究生培养、研究生导师队伍和研究生校企培养基地建设的各项基本情况。在此博士,方院长对各位企业导师给予学生课程和学生工作的指导表示了感谢,希望未来可以借助校企联合这一平台,给悉尼工商学院的研究生更多与企业接触、实习的机会,提高研究生培养的质量,让悉尼工商学院的研究生可以更加符合企业、社会的需求,为研究生培养贡献一份力量。
“围绕学生的需求出发”
-企业导师范海平
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范海平老师回顾了近10年来与悉尼工商学院的合作,2009年4月,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和悉尼工商学院建立产业联盟,开创了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从此树立了特色鲜明的研究生培养品牌,公司多位专家被聘为导师;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不仅提升了企业的社会声誉、加强了人才的质量,同时也让学生对企业、行业更加了解,更是为科研合作提供了很好的基础。范海平老师非常认可悉尼工商学院的培养工作,他表示学院围绕学生的需求出发,为人才培养工作奠定基础,希望未来,培养基地可以源源不断的输送人才,非常欢迎更多悉尼工商学院的学生参加项目,加强实践锻炼。
“拆除学校和企业的墙”
-校内导师胡珉副教授
胡珉老师为我们分享了她和企业导师合作经验,她提到为了开展一门新的课程,企业导师们主动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坚持每个月召开会议。她还感谢所有的企业导师不求回报、尽心尽力的给予学生指导。“正因为有这样专业的导师上海大学悉尼工商学院硕士,上海大学悉尼工商学院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研讨会圆满举行,良好的平台,前景就会越来越好。”
此外,胡珉老师强调,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以悉尼工商学院为依托,已经成为学校和企业沟通的纽带,带动深度的科研,更是拆除学校和企业之间的“那道墙”。近10年的时光过去了,我院研究生规模在扩展,企业在蓬勃发展,学生质量不断提升;学校变得更加出色,企业变得更加出色,都成为了领域内的领军者。希望未来可以通过更扎实的理论基础,更有力的实践能力,培养出更高质量的人才、实现有实践性的、有创新性的新的变革。
“实践与学术结合”
-研究生代表吴秉键
2017级城市公共设施信息化管理专业的吴秉键作为校企联合培养的学生代表,与我们分享了他的学习历程。学院双导师制度—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的联合培养下,渐渐学会了“来回思考、反复思考、独立思考”;有一次,他的项目进展遇到瓶颈上海mba,是在两位导师的帮助下,才让项目得以迅速顺利开展。他不仅有来自校内导师的悉心指导,同时也获得很多企业老师给出的宝贵建议,从实际角度帮助自己了解学术的创新性!
“世界一流”-企业导师张鹏
牛津仪器公司中国区总经理张鹏老师,先后指导过多位悉尼工商学院的中国学生、外国留学生。张老师非常认可校企联合培养的形式,向我们提出了三个“世界一流”。第一,双导师制,有助于学生多样化、多面的发展,是“世界一流”的培养模式;第二上海大学悉尼工商学院硕士,培养“世界一流”国际人才。中国人即聪明又勤奋,人均效率高,管理效率高,学习效率高,远超欧洲,我们需要各方面的导师,培养国际人才;第三,我们有“世界一流”的管理理念:既要高效率,又要踏实、实在的实施。张老师指出,我们一定可以“弯道超车”,成为“世界一流”的学校。
校外导师聘书颁发
吕康娟院长为新任导师颁发聘书
卫静芬书记为续任研究生导师颁发聘书
专题研讨:校企合作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刘焱老师率先对各位企业导师进行了提问,受到人工智能的冲击,学生感到困惑,作为老师,该对研究生如何引导;企业导师们指出,人工智能只能给出刻板的标准,是“一个可以利用的工具”,但是法律、财务、业务、it都是一个高端的工种;不管是弱人工智能、强人工智能、超人工智能;重要的是,永远都是具体的运用和背后的原理。
随后,方慧老师邀请各位导师对研究生培养目前所遇到的问题和培养研究生的目标进行了探讨,周志华老师认为,学生缺乏主动性的问题、学生需要主动,但在教育的形式上,更需要相互主动;臧东东老师还指出在职研究生,学生分为三类“应付完成”、“努力完成了,但还是不符合要求”、“学习后,完成的很好”,不同的学生将会有不同的发展情况;施永泉老师希望,学生更需要明白“提问的力量”;费晓峰老师和张智宇老师都指出,学生需要有明确的职业发展和不断提升自己的意识;孙毅老师认为,“500强的实习经验是非常可贵的”,学生要校企互动、利用好社会资源;陈志军强调,“证书不代表一切,学习到思考到进步”是三个不同的阶段;孙力文老师、吕勇老师、潘晓元老师、徐皓老师都提出学生需要“珍惜机会”、需要“全力以赴”,最终才能成为“社会、市场所需的人才”;张鹏老师则强调了学校该如何加强三个能力的培训:思维方式、情商、跨界学习能力的培训。
悉尼工商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吕康娟老师总结发言
吕康娟老师非常感谢企业导师百忙之中来参加此次研讨会,更感谢能够成为悉尼工商学院的导师。过去9年中,大家共同成长,走在人才培养、经济发展的最前沿,正是有企业导师的支持,悉尼工商学院拥有了自己独特的竞争力;丰富的导师资源,并且企业导师还带来了很多有价值的实践机会;先进的双导师制度,“顶天+立地”的培养理念,鼓励学院和导师培养学生要有超凡的思想,但同样也要有踏实的根基, is the DNA of 真正的企业家。最后感谢大家的相互支持和帮助,希望通过校企联合培养的平台,我们可以共同成长,创造更多的价值。
上海大学悉尼工商学院硕士,上海大学悉尼工商学院研究生教育十周年座谈会圆满举行!
上海大学悉尼工商学院研究生教育
十周年座谈会圆满举行
2016年11月4日,上海大学悉尼工商学院研究生教育十周年座谈会在上海大学嘉定校区文德楼二楼国际会议中心召开,会议由悉尼工商学院副院长方慧教授主持。上海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郭长刚、校党委研究生工作部部长兼研究生院副院长林海霞、经济学院党委书记陆甦颖、悉尼工商学院党委书记李双、常务副院长吕康娟、副院长胡笑寒、党委副书记卫静芬、管理学院会计系主任徐宗宇、悉商研究生校友代表、复旦大学在读博士毛杰等应邀出席会议,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王放伟、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顾问张思众、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副总经理费晓峰等校外合作单位代表以及中国光大银行上海分行银行资深风险官、高级经济师张德文、上海临港商业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副董事长、高级经济师李刚、中国中智集团上海公司总经理、英国皇家高级培训师张月鹏、上海为众永光会计师事务所主任会计师涂武根、上海顾友律师事务合伙人周志华、上海瀛泰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黄家勇等6位新任研究生企业导师也应邀出席会议。
学院领导述历程
悉尼工商学院常务副院长吕康娟教授致辞,她说,学院一直在研究生教育道路上不懈前行,从初出茅庐、摸爬滚打的初步探索期,逐步达到培养质量过硬的发展壮大期,如今,开放式校企结合的研究生培养体系上海mba,双导师培养及项目负责人制等育人模式在十年的探寻与摸索中日渐成熟,国际化应用型的精品式培养初现雏形。研究生教育十年磨一剑,离不开王少飞老师的辛勤付出,离不开校内领导的大力支持,离不开社会及企业各方的团结协助,愿下一个十年,研究生教育面向未来,从容迎接更多挑战!
研院院长谈发展
上海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郭长刚教授指出,悉商研究生教育积极响应国家教育部号召,将学术与专业紧密结合。学院能给予毕业生宽广的发展平台,而办学单位与社会单位的紧密合作正是悉商的特色,这也是研究生教育评价中非常重要的方面;国际化的高端合作更是悉商的优势。郭院长鼓励悉商在研究生培养质量不断加强的基础上,继续创办有“SILC特色”的研究生教育。
企业嘉宾话合作
上海隧道股份工程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王放伟教授回顾了与悉商的合作历程,感慨校企合作之路一直在探索思考中前行,作为老牌国企也在积极实现国际化、专业化、市场化,以便为我院提供有效的服务。学校企业一家亲上海大学悉尼工商学院硕士,学校人才基础扎实、国家经济环境良好,均为该单位努力实现城市基础建设综合服务商、生态集成服务商搭建平台。
兄弟学院聊互助
管理学院会计系主任徐宗宇教授谈到,管理学院在办学之初博士,面临着学院规模大、教师引进困难的难题,然而悉商在人才引进这方面走在了前列。今年管理学院主阵地转移至嘉定校区,兄弟学院间交流更加便利,希望今后互相交流协作。
优秀校友道师恩
悉尼工商学院研究生优秀校友代表毛杰讲述了自己和悉商的缘分,通过在读期间亲身经历,感受到学院非常重视研究生科研工作,为研究生配备工作室上海大学悉尼工商学院硕士,上海大学悉尼工商学院研究生教育十周年座谈会圆满举行!,并资助研究生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和海外交流,为营造良好的科研和学术氛围不懈努力,此外对专业硕士非常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支持并创造条件鼓励同学们与社会紧密联系,注重应用型的专业硕士生培养。最后,他再次感谢学院和老师们对他的悉心培养。
优秀导师语心得
工商管理系主任高峻峻教授指出创新创业型、学术研究型的人才是研究生培养的主要方向,希望培养定位是与未来的商业趋势融合,但是目前学术型硕士规模相对较少,学术型导师队伍正在逐步壮大在职研究生,学院对企业资源的利用也有待进一步深入和拓展,这些都需要学校、学院和企业共同努力。
良师益友书新辉
悉商研究生教育历经十年发展,离不开校内外优秀导师的心血浇灌,会议专门表彰对研究生教育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校内导师代表及优秀企业导师代表,党委研究生工作部长林海霞和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郭长刚分别为他们颁发荣誉证书和纪念品。之后举行新校外企业导师聘任仪式,由学院常务副院长吕康娟为企业导师颁发聘书。
党委书记寄厚望
悉尼工商学院党委书记李双总结寄语,他感谢校内外导师对学校教育所付出的心血,他表示悉商办学之初的“一体两翼”发展模式日臻完善,校企合作是亮点,但依旧需要发展壮大,继续欢迎校外导师来校指导。
此外,悉商的国际交流能力独领风骚,但研究生总体上还相对存在差距,因此研究生教育更需引入中外合作办学,并对悉商日后成为国内外合作办学的典范寄予厚望。研究生的教育教学离不开学校各职能部门的正确领导以及兄弟院系的大力支持,李书记感谢并希望校内及校外各方能继续支持悉商研究生的发展!
整个座谈会温馨、热烈、隆重、圆满,悉尼工商学院研究生教育将以此为起点,全体师生同心协力,必将创造下一个美好的十年!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ojishuobo.com/2678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