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大学博士后,剑桥大学博士后含金量,剑桥大学博士后王京刚,剑桥大学博士后申请

税法在职研究生,在职一次过四科CPA——“讲义要翻烂,看20遍也不能说算多”

彬哥说“讲义要翻烂,看20遍也不能说算多”,也让我知道为什么有的人一年能过3科甚至更多,而有的人每年想过1科都很艰难。审计这门科目与会计,财管最大的区别在于基本没有计算,2022年官方教材600多页,内容还是比较多的。

个人基本情况

我是1994年出生,本科会计学,读研是会计专硕。小时候有点调皮,小学三年级父母开始管学习,后面初高中成绩还可以,高考后在家里人的推荐下学了会计专业。大学期间算是中规中矩,考了一些本专业相关的证书。大四毕业顺利读研,去了离家1000公里的北方上学,可能是因为一直在省内读书,所以读研想去远一点的地方看看。

19年研究生毕业后,父母想让我回到家乡把工作先稳定,目前在国企从事财务工作。

2022年算是自己真正意义上备考注会的第一年,2020年第一次报名参加考试过了一门经济法,2021年想过放弃但又觉得可惜。市面上主流的注会辅导机构的课基本都试听过,但效果好坏只有自己知道。

最初听说BT是“21天过注会系列”辅导教材,后面了解到彬哥还有BT教育师资力量,觉得很牛。第一次听课对彬哥讲课的激情与直白印象深刻,也对注册会计师考试有了更为客观清晰的认识。彬哥说“讲义要翻烂,看20遍也不能说算多”,也让我知道为什么有的人一年能过3科甚至更多,而有的人每年想过1科都很艰难。

2022年无疑是丰收的一年,结果出乎意料,报班的四科:会计(61.5)、财管(65.75)、审计(63.75)、 税法(60)都通过了。

税法在职研究生

但和我考完预估的分数其实刚好相反:考完的感觉是审计和税法应该分数会更高一些,对于会计和财管并没有把握能够通过。这又回到了最初的问题上:对注会考试的认识。注会是和你的竞争对手比较,即使你考完觉得再好也不能松懈,因为你的竞争者考的成绩也同样很好;但对等的是,即使你考完感觉再差也不一定就是60分以下。

正如彬哥说的:大家都不会的题目不用担心,因为都一样;真正能拉开差距的是别人会的题目而你自己不会,也就是注重基础,只有把基础打牢才有去挑战难题的底气与勇气。

下面我把自己备考过程中觉得有用的心得体会分享给大家,虽然不具有普适性,但希望能对大家备考过程有所帮助。

心态与规划

1、摆正心态,客观认知

选择了注会考试,你就需要有对等的付出。注册会计师要求本科毕业后才能有考试资格(或本科毕业当年参加考试),这意味着如果你本科毕业后没有读研那就基本属于在职备考,需要你具备坚定的信念,在完成日常工作后仍要坚持学习,并且日复一日持之以恒。

同时,虽然注会是“通过型”考试,但在中注协控制通过率的前提下,你能过关的唯一方法就是比别人更优秀,在备考过程中应以80分甚至更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而且即使这样、结果出来你也可能只是“擦线过关”。说这点是想提醒对于通过注会考试意愿很强烈的考生,你们要做的是尽可能“高标准,严要求”,只有这样,成绩出来的那刻你才会感觉到努力没有白费。

BT教育很好地帮助我们解决了这类问题,从开学典礼即强调对注会考试的认知是备考基础,同时在分班管理的模式下,班主任会及时掌握学员学习动态,并对最近学习状态不佳的学员及时提醒。

让我觉得很好的是,班级成员是动态调整,对于学习状况持续下滑的学员会调整班级,保证学习态度认真的同学在一个班里。从而保证了班级整体的学习氛围,让我想到了中学里面的末级淘汰制。这种管理方法也能让我们提前感知注会考试的残酷,及时调整自身状态,能够坚持下来的同学,最终结果一定会有惊喜。

2、坚持运动,合理规划

注会考试周期相对较长,想要在两到三年通过考试,需要你对自己的现状有个清晰的判断,同时也要时刻记住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在职备考注会的考生,尤其要注意合理安排工作与学习时间,同时保持良好的运动习惯。

另外就是学习上的规划。对于审计、税法等需要一定记忆的学科来说,通常早上学习效果较好,因此如果可以养成早起阅读的习惯,将有助于提高备考效率。我习惯早起先适当运动让自己快速清醒,然后对于记忆容易混淆的知识点重新梳理并加强记忆。同时,上下班通勤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充分利用零散时间重复记忆。

正如彬哥所说:记忆的最好方法就是重复。注会知识点本身就相对较多,容易混淆的知识点也往往是考试重点考察的内容,因此在平时学习相关知识点时就要格外注重辨析与总结。

对于一年备考三科以上的考生来说,合理分配各科学习时间段与记忆性知识点复习尤为重要。最好能够形成学科敏感度与学科思维,刚开始可以在每天相对固定的时间段学习特定科目内容,考前一两个月尽量按照真实考试时间段合理安排,贴近考试实际,同时在对应时间强化模拟,让大脑适应考试节奏。

要平衡好四科,我是这样做的:

1.时间规划是前提:早上利用通勤乘坐公共交通的时间,复习一门内容或者习题,利用上午上班间隙学习知识点或复习—-第一门

2.中午不休息:做一些习题,穿插复习两科内容,利用下午上班间隙学习一科知识点或复习—第二门和第三门

3.下班通勤乘坐公共交通复习一科—第四门

4.晚上时间相对集中和充裕税法在职研究生,听完直播科后,适合总结和思考,另外注意机考练习

各科学习经验

接下来分享我今年通过的4个科目的备考经验,希望能为各位提供一些参考:

1.会计:全面学习,重点突出

会计是注会考试的核心科目之一,最近几年通过率一直是六门中最低,因此需要引起足够多的重视。

首先,注会考试会计科目章节较多,30章内容分布在700多页的教材之中,如果选择自己看教材,需要付出很多时间、效率也很难得到保证。BT教育提供的讲义考点几乎全覆盖,同时重点突出。在学习讲义的同时会有配套习题与真题练习,保证学习知识后能够有效“输出”。

其次,会计这门科目重点突出:金融工具、收入、长期股权投资、合并报表、所得税及收入章节是历年主观题考察重点。特别是长期股权投资、企业合并与所得税结合,综合题中常有体现。今年考试再次出现了“套娃”型企业合并综合型主观题。

税法在职研究生

税法在职研究生

自己画的框架图

这就要求我们在备考过程中不仅要对单一章节知识点掌握透彻,还应注意重点章节之间的联系,特别是所得税这章,与企业合并或其他章节很容易结合出题,并且容易被忽视。

再次,会计分录是核心。比如今年新增的PPP项目会计处理,其中包含了:金融资产模式、无形资产模式即混合模式,学习过程中要注意辨析各种模式下具体会计处理异同点;同时,也要思考为什么会如此分类以及背后的经济实质。

税法在职研究生

整理易混淆知识点

最后,平时练习时最好在机考环境下进行,尽可能模拟真实考场环境。我是先在电脑上练习,平时还会在手机端APP做题,保证熟练度。刚开始可能不太适应,后面通过章节练习及真题训练逐步找到了感觉,同时在训练机考的过程中也会有一些自己的发现,例如:如何提高输入效率及准确度,这些都是自己实际去做了之后才会有的启发。

2.财管:计算能力,分析能力

如果说会计难在覆盖面广,知识点理解难度较大,那么财管这一门无疑是对考生计算能力要求最高的科目。并且其每年通过率紧随会计之后,与审计一起,成为考生备考路上的“三座大山”。

对于财管这门科目的学习,以下几点比较重要:首先,明确注会考试财务管理这门科目对应的范围是企业财务管理,相关的假设也是基于企业而非其他组织类型。2022年财管教材共485页,与2021年保持一致,但教材厚度并非衡量考试难度的唯一标准,从备考初期开始建议大家就对财管足够重视,掌握教材知识点只是第一步。

其次,财管这门科目重点章节有:财务报表分析与预测(这也是大多数人学习财管遇到的第一个拦路虎),投资项目资本预算,期权价值评估,营运资本管理,产品成本计算,作业成本法,上述章节基本是财管主管题考察重点,相关历年真题需要反复研究,总结出题者思路变化及出题规律,找到复习方向。

再次,贯穿财管学习始终的是考生的计算能力。与大学时期学习的高等数学不同,财管要求的计算能力并不在于计算本身,出题者将计算建立在一定的经济环境下,例如:插值法等计算方法本身并不难以理解,但实际做题时很难准确快速得出答案,这就要求考生在平时学习和练习过程中注意计算的熟练度,并且这种训练要贯穿财管学习始终,直至考试当天。

“三天不练手生”,就我自身而言,刚开始学习是用笔在草稿纸上做财管大题,但一接触机考机会显得很生疏,原本会写的题目也很难及时准确计算出答案。

最后,财管这门科目也是需要“输出”,对于一些基本概念应当注意区分,例如:到期收益率法是用于确定税前债务资本成本,而债券收益率风险调整模型是用于计算股权资本成本。

3.审计:框架优先,理解记忆

作为注会考试难度最大的三大科目之一,审计的学习同样需要我们付出足够多的努力,并且注意改进学习方法。

审计这门科目与会计,财管最大的区别在于基本没有计算,2022年官方教材600多页,内容还是比较多的。但考点其实比较明确,BT的讲义会帮助我们迅速了解各个章节的重点内容及考察角度,同时会提醒考试在哪些方面会设置“坑”。让我们在学习知识点的同时从出题者的角度理解知识点,从而提升我们的应试能力。

具体来看,学习审计需要做好以下几点:首先,审计这门学科内容较多,但知识点之间的逻辑性也较强,建议学习正式课程之前通过讲义上面的框架对本节内容先进行熟悉,然后找到自己觉得有疑问的地方,这样在听课过程中就会重点突出、提高效率。

税法在职研究生

自己画的框架图

其次税法在职研究生,在职一次过四科CPA——“讲义要翻烂,看20遍也不能说算多”,口述也是学习审计的关键环节,也就是彬哥说的“输出”。在备考过程中,每天中午我是不午休的,利用中午休息的2个多小时可以复习前一天学习的内容,并且口述框架,随着学习进度向前推进,最终要能达到口述完审计全部章节的水平。而且在口述过程中要回忆本章节考察重点及难点内容,对于记忆模糊的知识点要及时回归讲义,加深印象。

再次,审计主观题每年考察的重点章节相对固定,有:内部控制审计、货币资金审计、审计报告、特殊事项审计、事务所质量控制和职业道德,在学习过程中要把历年真题吃透,会发现出题规律和每年必考的知识点。

最后,审计主观题要注意答题规范性,在考前可以跟随BT每日训练计划,保证答题熟练度。

4.税法:看似简单,不能大意

22年考完税法后自我感觉良好,想着至少应该在70分以上,结果是刚好60飘过。说明越是知识点简单的科目越不能掉以轻心,因为你会写的题目大多数人都会,因此,平时学习更应注重基础和知识点掌握的全面性与深度。

首先,和审计类似,税法学习的难点不在于计算,但整体上知识点分布零散,需要记忆的考点较多。知识点之间的逻辑联系没有审计那么强。因此,框架学习对于税法而言尤为重要,平时要动手画出每节内容的整体框架,然后不断细化内容,课后及时复习,保持一定熟练度直至考试当天。

税法在职研究生

自己画的框架图

其次,税法主观题主要集中在个税,企税,增值税,消费税一级土地增值税这几个章节,但2022年考试出现了资源税这一非常规考点,试题难度其实并不高,但如果平时没有系统性复习,即使再简单的题目在考场上也很难得到有效分数,这一命题新思路值得23年备考税法的同学注意,并在日常学习中注重学习内容的全面性。就像很多人说的那样“没有中注协不敢考的,只有你想不到的”。

再次,税法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很多易混淆的知识点,例如:个人取得的股息红利,除A股等股票市场的股票分红有减免政策外,一般不再有其他减免规定。但企业不一样,居民企业从居民企业取得的股息,免征企业所得税,最好是自己归纳总结而不是看现成的资料。

最后,税法计算也相对较多,考试也会在细节性知识点上考察,土地增值税要求计算准确度高,从扣除项目到增值额或增值比率计算错误都会直接导致最终计算结果不正确。

感谢与祝福

正如彬哥说的那样:决定你注会考试是否通过的根本是你有多想过,而不是考试难度本身。

2022年注会考试已画上句号,感谢BT的陪伴,2023年希望大家都能脚踏实地,向着梦想前进,和BT教育一起创造新的奇迹。

|本文由CPAer整理发布,公号转载请联系后台,侵权必究。

中国注册会计师考试学习请关注+星标↓↓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ojishuobo.com/158884.html

(0)
国际硕博教育张老师
上一篇 2023年 10月 22日 下午3:03
下一篇 2023年 10月 22日 下午4:01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923864400

在线咨询: 资深顾问 邮件:guojishuobo@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关注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