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15日,在美国布朗大学(Brown )物理系,博士生曼弗雷德·斯坦纳( )顺利的通过并获得了博士学位。这一年,斯坦纳已经89岁了,距他开始正式学习物理学已经过去了二十年。
事实上,这已经是过去半个多世纪里,斯坦纳获得的第三个博士学位。
早在1955年,23岁的斯坦纳就已经在维也纳大学( of )获得医学博士学位;此后又麻省理工学院(MIT)拿到了一个生物化学博士学位。1985年,斯坦纳被任命为布朗大学医学院血液科主任。
退休以后,68岁的斯坦纳重返校园美国医学博士,从物理学本科课程念起,用整整二十年的时间,取得了博士学位。这位年近九旬的老者说:成为一名物理学家是我儿时的梦想,物理学一直是我生命的一部分。
89岁,他拿下人生第三个博士学位
来源 | 群学君整理
01
深埋于心的物理学家梦
1932 年,施泰纳出生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战争的硝烟充斥着他的青少年时代。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他离开了这片饱经战火的土地。
“高中毕业时我就知道,物理是我真正想要追求的东西。但经历过战争之后,我的母亲和叔叔都建议我学医,因为在战后动荡的年代,这将是一个更好的选择。”斯坦纳回忆说。
尽管擅长并热衷于物理,但斯坦纳还是听从了家人的建议,搁置了自己内心深处成为一名物理学家的梦想。
他解释说,
“我的叔叔就是一名医生,主攻耳鼻喉科。他在美国当过一段时间的老师,教整形外科(比如缩鼻)。他们劝我说,学医是我最好的出路。所以我和自己达成了和解。我告诉自己,‘他们吃过的盐比我吃过的米还多’。”
进入大学的斯坦纳先生对物理学的热爱没有一丝一毫的消减,他会去听物理学家们的讲座,疯狂的迷恋晦涩难懂的量子力学。
后来在布朗大学的新闻稿中,他说道:
“这是一个始于我童年时期的旧梦,我一直想成为物理学家。”
尽管内心深处深埋着成为一名物理学家的童年梦想,但是斯坦纳在自己的医学道路上同样表现的异常出色,印证了那句话,优秀的人在哪里都不会被埋没。
02
是金子,在哪都会发光
1955年,斯坦纳在维也纳大学拿到医学博士学位。
毕业后不久,他又奔赴美国,最终拜在当时最杰出的血液学专家威廉·达莫夏科( ,1900-1969)门下,接受血液学培训。
在此期间,他还同时在MIT学习生物学专业,并于1967年获得了生物化学博士学位。可以说,即使没有学自己最爱的物理学,斯坦纳也表现得非常优秀:1968年成为布朗大学医学院助理教授,1978年成为正教授,从1985年至1994年担任布朗大学医学院血液学部门的领导。到2000年68岁退休时,施泰纳可以说是已经为医学贡献了一生,成就斐然,声名卓著。
这样的人生履历,谁看了不说一句了不起?可能你会问,为什么在这么多的学科中,弗雷德·斯坦纳先生偏偏就这么迷恋物理学呢?
面对这个问题,他同样做出了自己的解释:“我总觉得医学中变量太多。在物理学中,尽管也很多变量,但你能达到其他任何科学领域都无法匹敌的精确性。”事实上,即使身在医学院,斯坦纳有时也会去听著名物理学家沃尔特·瑟林( )的讲座。他说瑟林的讲座总是能让自己着迷。“我被量子物理学迷住了,总是希望能多了解一些这方面的东西。”
03
时隔54年,拿下第三个博士学位
医生的职业生涯异常忙碌,斯坦纳无法不全身心地投入。但对物理学的热爱,却仍然潜藏在他内心深处。这种执着,最终在退休这年“爆发”。2000年,斯坦纳正式开始从医学向物理学的跨越。
这一年,68岁的斯坦纳正式从教授的岗位上退休,以特殊学生的身份正式入读布朗大学,开始物理学专业本科阶段的学习,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新鲜人()。
尽管斯坦纳自嘲自己只是年纪“大一点”,但是高龄确实为自己这段崭新的求学圆梦之旅增加了不少的麻烦,因为身体问题,他一个星期只能上两节课。所幸身边年轻的同学们都很喜欢这位“老同学”。
2007 年春,这位75岁的大学生发现,自己已经修够了学分,获得了攻读物理学博士学位的资格。他想研究核物理,但又担心这导致自己远离家人,于是他联系了凝聚态物理理论家布拉德·马斯顿(Brad )教授。马斯顿说自己没有研究过核理论,但可以给施泰纳一个自己做过的跟核物理最接近的题目:玻色化()。
一开始马斯顿教授非常犹豫,他不相信如此高龄的学生能学物理学,尤其还是理论物理学。但最终,他说了“yes”,因为“斯坦纳成为物理学家的毕生梦想感动了我”。
用马斯顿教授的话来说,玻色化这一研究方向“很有挑战性”。此前,教授的团队一直试图将玻色化方法扩展到更高维度,而斯坦纳需要做的,就是努力突破其中的局限性。
担任斯坦纳博士答辩论文的詹姆斯·瓦勒斯(James )教授表示,这位比自己年长30多岁的老人是一个能给人鼓舞的人,“我记得第一次见斯坦纳是在学校走廊里,当时他还在读本科。他毫不掩饰自己想投身物理,而且想一辈子沉浸其中。作为一个在另外一个领域也有着出色成就的人,他对于物理的热爱真的令人深受鼓舞”。
经过14年的努力,89岁的斯坦纳完成博士学位所需的所有内容,以论文《对玻色化几何解释的修正》( to the of )答辩成功。
“这感觉真好,我现在就在世界之巅。” 老爷子欣喜若狂,“虽然我已经有了两个博士学位,但这个是我最珍惜的,我一生都在为它努力。”
虽然斯坦纳不是世界上获得博士学位最年长的老人,但他的事迹鼓舞了很多人,全美各地有不少人联系他,询问“不再年轻时,该如何追逐梦想”。对此,他的建议是:
去做你爱做的事。
04
人生永远没有太晚的开始
像斯坦纳这样“青衿之志,白首方坚”的学人,并不少见。2015年,99岁丹尼尔斯( ),在经过7年的刻苦攻读之后,于加州峡谷学院( Of The )完成大学学业,获得社会科学学位。
曾亲眼见证了经济大萧条、第二次世界大战等重大历史性事件的丹尼尔斯女士看着自己的孙辈们硕士毕业后,做出了一个令人惊讶的决定——重新回到校园,攻读社会科学学位。做出这样的选择真的需要很大的勇气,在重回校园的7年中,她曾多次中风,但依旧选择坚持。在接受采访时,丹尼尔斯激动的说:“不要去幻想任何事情,你需要脚踏实地的去做”,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2019年,97岁的约翰·古迪纳夫(John B. )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古迪纳夫的研究领域是锂电池,而他自己就是“超长待机的最佳证明”。获奖后,人们开玩笑说,(“足够好”)应该叫做(“足够老”)。而在接受采访的时候,古迪纳夫还幽默地说:“我还有时间,我才90多岁!”
2021年,94岁的数学家琼·伯曼(Joan )被遴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这一年她已经94岁了,54年前她获得博士学位时,已经41岁“高龄”了。事实上,伯曼在80岁以后还发表了十几篇论文,其中最新一篇完成于2018年,当时她已91岁。
在延毕率逼近 70% 的当下,读完博士,不少人也快 30 岁了,难免自嘲一声“大龄青年”,不过在西方国家,花白头发的博士生并不罕见。
根据美国国家科学与工程统计中心(NCSES)的博士学位调查数据美国医学博士,89岁,他拿下人生第三个博士学位,有接近 1/4 的人是在 35 岁以后才拿到博士学位的,其中 5.3% 的博士学位获得者年龄在 41~45 岁之间,更是有 6.9% 的人年龄超过 45 岁。
《论语》里说: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在人人都喊着“出名要趁早”的年代,这些老先生老太太,是不是给我们树立了更令人钦佩的榜样?追求人生的梦想,什么时候都不算晚,只要依旧充满对知识的渴望,年龄从来都不是问题!
THE END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ojishuobo.com/1636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