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 学刊 前 沿 视 界 of 13 期浅析中外联合培养博士的经验、问题与启示———基于对8 位中美联合培养教育学博士的考察周生芳北京联合大学师范学院,北京 )摘 要 本研究以8 位中美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的学习经历和经验及部分所在高校教育学科设置为研究对象,在叙述的基础上提出对中美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的制度设计的几点思考。关键词 中美联合培养博士 人才培养 制度设计中图分类号 C961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 2096-000X(2016 )13-0008-: After the on the and , the paper out that the ‘ be and used in the of ‘Ph.D. and Ed.D, the be build, and so on.: of ; ‘ ; the 自2006 年至2012 年国家公派留学人数已从7500 人增 )。
[1] 至1.6 万人 。BS 大学2013 年教育学部由国家留学基金委员赴宾夕法尼亚大学 of )学习的QL,,,, , 会全额资助 中外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的派遣人数是16 位同学 硕士和博士都进行的是比较教育研究 具体地 硕士论,, 其中 赴美国的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11 位。本研究基于对 文是对中美培养本科生进行比较研究 中美联合培养博士期其他, 2013 年赴美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的8 位同学3 位同学 间继续硕士研究的相关内容 研究总结了学生成果产出的影,,, 的部分信息不详)的学习和学术信息为研究对象 叙述中外联 响因素解释模型 即院校影响因素理论模型 包括阿斯丁的I- 合培养博士研究生的经历经验与启示。E-O 模型、丁托的学生离校模型和帕斯卡雷拉的学生发展综合一 经历与经验因果模型。硕士和博士,国内和国外的研究是一脉相承的。,,2012 年BS 大学教育学硕士博士学位目录显示 一级学严格意义上讲 赴亚利桑那州立大学 Uni 科教育学 0401 )下设二级学科包括: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 )学习的GM 同学主要进行的是教育政策、教育法研究, 论、教育史、比较教育学、学前教育学、高等教育学、职业技术 因为其硕士专业是外国教育史。
他在中美联合培养博士的过、教师教育、远程教育、教育, :专 教育学、特殊教育学、教育技术学程中研究关注美国公立大学治理结构公司化的特征 例如)。,这与其硕士期间研 政策与教育法学 成人教育学只有硕士学位授予权 2013 年 业化管理团队的出现 兼职教师的增多等。 赴美国联合培养博士在出国期间或回国后都发表了与美国相 究国内外学校相关法律并奠定了坚实的法律知识基础不无关 关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研究成果。总体而言,进行高等教育 系。,, 研究的有3 位 教师教育研究的有1 位 教育政策研究的有1还有 1 位教育学专业的同学LQ ,主要研究国外私立学校, 位,教育技术研究的有2 位 特殊教育研究的有1 位。中美联 分类管理的经验,其研究指出:美国、俄罗斯、英国、德国、墨西 合培养博士研究生的研究领域基本涉及学术型博士的各个领,哥、波兰等国没有对私立学校进行专门立法 但在教育的有关 域。具体地:法 法规中对私立学校的性质、资金使用、外部监管、法 责一)高等教育研究,、马来西亚、泰国任等均给予规定 而法国、日本、韩国、新加,》、《私立学校法》等专门法进行高等教育研究的是GX 同学 其硕士研究的就是美 和菲 宾等国家通过《私立教育法 国高校的影响因素,并建构了一个理论分析框架,2013 年借 对私立学校的非营利问题和营利问题做出了规定。
学教育政策研究 中美联合培养博士之机赴斯坦福大学 ) (二)教师教育、 习。出国前她提出了高等教育发展的四种理论视角,即以新制赴纽约州立大学 State of New York )学习的,, 度主义为基础的高等教育同质化理论视角 以策略选择和转 GH ,主要研究教师教育 在中美联合培养博士期间研究教师,。具体地, 化理论为基础的高等教育异质化理论视角 调和同质化和异 教学思想在实践中的应用与问题其研究论文联系美,, 质化之争的组织的同质异晶理论视角 以及全球国家地方机 国幼儿园教育的实际强调了培养职前教师反 性的重要性 构理论视角。她的中美联合培养的研究成果之一是发表论文 还强调要解决实际问题。他把硕士研究的 考和结论在美国,,。中 指出国际组织对高等教育的影响 即提出组织和协会 特别是 学习和研究活动中的充分应用是中美比较的很好的范例,。 国际组织越来越成为现代世界政治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 美的学前教育有差异 也有人类共同的智慧 分,使得现代社会逐渐成为一个国家角色相对弱化的世界赴美国佐治亚大学 of )学习的LX 同(,研究方向 教育理论与政策。
作者简介 周生芳 1980- ),女,甘肃敦煌人,博士,助理研究员- 8 -高教学刊 2016 13 期 of 前 沿 视界,、 学硕士研究外国的教师观 中美联合培养博士期间研究了美 领域内的自由。它保证高等学校的教师和研究者不受政治的 国的《2011-2014 财年战略规划》的价值取向问题。价值取向 基督教会的或者其他行政当局的组织、戒 或指令从事工作,,,、行为习惯或生活方式, 可以是人类的思想 也可以是政府的宏观规划蓝图 LX 同学的 不考虑他们个人的哲学观点它是授给 研究显然从教师教育研究转向了教育行政管理研究,他在努力 这些个人的一种自由,以保证他们有机会为了发展知识从而有、教育未来学方向的研究探索。, 进行一种教育政策、教育规划益于整个社会的目的来检验和质疑各种公认的见解 这只是。三)教育技术研究对学术自由的一种理解 2013 年BS 大学教育学科中外联合赴印第安纳大学伯明顿分校 培养的 16 位博士研究生分别赴美国、英国、加拿大、德国学, ton )学习的SX 同学的研究方向是教育技术 在美国访问了科 习,赴国外攻读博士学位的博士研究生将国别的范围扩大至邦克·邦克教授、比利时[2], 蒂斯· ( J.Bonk) 教授。
科蒂斯80 年代后 澳大利亚。2015 年 中外联合培养和赴外攻读博士 期在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 – 学位的研究生更是将国别扩至日本、俄罗斯、荷兰、法国、德[2] )获得教育心理学的硕士和博士学位,1989-1992 年在 国、新西兰、新加 。跨国学习,是一种跨文化的活动,也是一,, 美国西弗吉尼亚 West )大学任教三年 又 项严肃的活动 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工作者尤其应该在制度 于1992-2005 年在印第安纳大学教育心理学系任教,工作至 的约束下回国后主动在学术界讨论并深刻理解学术自由问 , 今 现在在教学系统技术系 题。, )。可见 教育技术研究与教育心理学研究有着天然二)回国博士在习明纳介绍2-3 门新课程 的联系,这在中国和美国都是一样的。学科,分学科门类、一级学科 即专业类)、二级学科 即专赴北德克萨斯大学 of North Texas )学习的LT 业),是高校科学研究、课程组织的源头。
我们通常所谓的课 同学硕士研究虚拟学习社区。中美联合培养博士期间发表论 程,也可以称为三级学科,其设置体现着专业特色或者教育理 文提出信息技术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应当以目标导向建构课 念。德国“政府的许多投资往往被指定用于特别的研究所和习,。她是,,, 程结构 完善学科体系BS 大学2013 年中美联合培养博 明纳 大学无权挪用或安排 通过提供财政支持 政府直接保 士研究生中唯一一个重视学科建设的博士生。留了监督研究所和习明纳的权力:研究所和习明纳的负责人[3]”四)特殊教育研究向教育部负责 。中美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并没有一套专门,特殊教育专业的学生有1 位国内国外联合培养博士,即赴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 针对学科的管理体系 而学科管理工作又被称为是高校发展,, 大学 of ,Santa )学习的FY 同学 的龙头 是一项综合复杂的工程。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全额资 她发表文章研究了美国将参加普通教育的教师和参加特殊教 助,但联合培养博士在国外学习课程的种类、学时,实践课程,培养项目,, 育的教师在一起合并培养 即“双证式”以解决普通 的机构 参与联合研究的研究团队等信息并不全部报告国家 学校的教师不知道如何解决在普通学校学习的特殊儿童需求 留学基金委。
因此,本研究建议借鉴德国经验,回国博士至少。, 的问题。毕业后她也在特殊教育相关研究机构工作应在习明纳介绍2-3 门新课程 与国内导师和研究生等研讨课二 完善制度的几点思考程设计的创新点。,中美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 除了每位博士研究生的导师参考文献, 对驻外博士的学习研究有一些具体规定 学生每季度给驻外 [1]余靖静.超98%国家公派留学生选择回国服务多[N].人民日报,,第 中国领事馆提交研究报告外 中美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在对 海外版 2012-10-31, 1 版. 博士研究生的研究领域和具体的学习课程方面没有明确的制 [2]统计信息来自BS 大学官方网站,文章将中美联合培养学生 度规定。中美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的制度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姓名用字母代替,2016-03-23. 制度的完善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 考:[3]孔捷.德国大学基 学术组织模式及其影响[J]. 江苏高教,(一)回国博士专门对学术自由问题进行反2009(1)149.《国际高等教育百科全书》认为学术自由是教师在其学科(2 )106-111. (上接7 页)[5]谢逢春. 中美两高校物理化学课程教学的对比[J].化工高等教 合作能力,善于利用先进的网络教学平台,启发学生的创新育,2009(3 )27-30. 维,多元化的课程考核标准能够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后者在刘少雪[6]庄丽君,. 中美两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改革之比较,。
虽然中美 这些方面做的不足 需要借鉴前者的经验及时完善[J].高等教育研究,2008(6 )70-76., 两国高校的教学条件与环境存在差距 许多经验不能完全照胡英姿[7] 游柱然, .近年来中美高校本科教学改革的比较与反 ,,, 搬 但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其先进的教学方法与平台建设经,思[J].江苏高教 2013(3 )60-61.” 验对“河流管理学 课程的建设与教学效果提升无疑具有一定,》课程教学比较——[8]姚庆 Anton Miglo. 中美高校《微观经济学— 的启示与借鉴作用。以美国布里奇波特大学为例[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参考文献),学版 2012 ,33(2 )175-179. [1]谈广鸣,李奔.河流管理学[M]. 北京: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9]郭吴,刘沛清.《粘性流体力学》课程“导学式”教学模式初探 2008.[J].世界教育信息,2010(6 )69-7 1. [2] 张龙. 中美高校专业课教学的比较研究[J]. 继续教育研究, [10]张文斌,杨瑞金,卢蓉蓉,等. 中美高校《食品化学》课程比较 2012(11)187-189.,[J].安徽农业科学 2011 ,39(8)4982-4984. [3] 苏丽艳. 中美大学课堂教学比较研究及启示[J].石油教育, [11]李松林.论教师学科教材理解的范式转换[J]. 中国教育学刊, 2010(6 )56-58.2014(1)52-56. [4]真虹.中美大学课堂教学比较研究[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7国内国外联合培养博士,23- 9 –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ojishuobo.com/171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