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位简介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成立于1980年1月18日,是中国社会学恢复以后成立最早的社会学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是中国社会学的国家级学术研究机构,是中国最大的社会学研究所,同时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作为党中央、国务院思想库、智囊团的组成部分。社会学研究所是两个国家级社团——中国社会学会和中国社会心理学会的代管单位和秘书处所在地。中国第一家社会学个人基金会——北京市陆学艺社会学发展基金会的办公地也设在社会学研究所。社会学研究所秉承第一任所长费孝通先生制定的“从实求知,美美与共”的所训,弘扬“高尚的学术信誉,深厚的学术修养,端正的学术作风,高雅的学术品质”的学术理念中科院博士后名单,社会学研究所2022年度第一批博士后研究人员招收公告,开风气,育人才,争做中国社会学研究的先锋。社会学研究所设有11个研究室,2个职能部门,此外还设有《社会学研究》和《青年研究》编辑部,《社会学研究》是中国社会学的核心期刊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权威期刊;《青年研究》是中国社会学的核心期刊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核心期刊。
二、招收人员基本条件
(一)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法规,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学术导向和价值取向,具有良好的学风和道德修养,廉洁自律,为人正直。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和心理素质,适应博士后工作要求。
(二)社会学、政治学、法学、行政管理、公共管理、社会政策等专业,有志从事社会学研究工作。
(三)申请人年龄不超过35周岁,获得博士学位,在博士阶段有一定学术成果发表或有参与项目等研究经历。
(四)申请国家资助博士后人员,博士毕业院校主要为国内“双一流”建设高校、世界综合排名或学科排名前200位高校、中国社会科学院或中国科学院等国内重点科研院所。申请人在博士阶段(提交进站申请前),独著或作为第一作者、第二作者(博士生导师为第一作者)在核心期刊至少发表2篇学术论文,或博士毕业论文被评为“优秀”。论文发表期刊参照《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报告》。刊发于国外期刊的论文需达到核心期刊同等水平并经进站专家评审小组评定。
(五)申请人须全脱产(无劳动人事关系)专职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在职人员申请项目博士后一般应为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高校、科研院所教学科研人员,且须满足一定招收比例。
(六)申请人不能申请到授予其博士学位单位的同一个一级学科的流动站做博士后,也不得申请到授予其博士学位的研究所做博士后。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作人员不得申请在本院做博士后。
三、招收计划
(一)国家资助博士后
1.招收人数:5名
2.合作导师(按姓氏笔画排序)、招收方向及要求:
序号
合作导师
招收方向
招收要求和条件
王春光
农村社会学
在核心期刊发表过博士后研究方向的论文,并有志趣长期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工作。
王俊秀
社会心态与社会心理服务体系
社会学、心理学或其它相近学科,欢迎跨学科申请。
王晓毅
乡村与环境
社会学或环境科学学术训练;良好的中英文交流能力;良好的田野工作经验。
吕鹏
科技社会学
研究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1.资本下乡(企业与乡村振兴);
2.科技平台企业的社会影响与治理;
3.政商关系、国家-市场关系、公关行为研究;
4.企业及企业基金会的社会责任、公益行为、社会创新;
5.中国商业精英的社会构成、态度与行为。
朱迪
消费社会学
青年研究
具备相关领域专业知识和研究经验,精通量化分析或拥有丰富定性研究经验。
李炜
社会研究方法,侧重大型社会调查的分析与评估。
李春玲
社会分层
教育社会学
参与合作导师的研究项目,承担相关研究工作。
李培林
社会发展
杨典
经济社会学
技术社会学
应届、在职均可,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10
何蓉
社会学理论
宗教社会学
社会学或相近专业博士,具有良好的学术训练、研究技能和学力积累,有意愿从事社会学理论、历史社会学、中国宗教与中国文化等方面的研究。
11
陈光金
社会结构与变迁
博士学位论文评价等级至少为良。
12
赵立伟
社会理论
社会思想史
在社会理论、社会思想史领域有一定的研究基础(如对重要人物或主题有过专门研究);能够熟练使用一门主要外语(英语、德语或法语)。
13
赵联飞
社会学方法
1.人品端正,有志于学术研究;
2.本科、硕士、博士学历中至少两个为社会学专业毕业;
3.对社会学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均较为熟悉,熟练使用Stata/R/等软件;
4.熟悉大数据分析方法。
(二)项目博士后
1.招收人数:2名
2.合作导师(按姓氏笔画排序)、招收方向及要求:
序号
合作导师
招收方向
招收要求和条件
王俊秀
社会心态与社会心理服务体系
社会学、心理学或其它相近学科,欢迎跨学科申请
吕鹏
科技社会学
研究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1.资本下乡(企业与乡村振兴);
2.科技平台企业的社会影响与治理;
3.政商关系、国家-市场关系、公关行为研究;
4.企业及企业基金会的社会责任、公益行为、社会创新;
5.中国商业精英的社会构成、态度与行为。
朱迪
消费社会学
青年研究
具备相关领域专业知识和研究经验,精通量化分析或拥有丰富定性研究经验。
(三)国际交流引进博士后
国际交流引进博士后资助在国(境)外获得博士学位的优秀博士开展博士后研究工作,为期2年,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资助每人每年20万元人民币。
申请人须为近3年内在国(境)外获得博士学位的中国籍留学博士或外籍博士(不能为中外合作办学博士),博士毕业学校应为世界排名前100名的高校,或其博士学位所属学科世界排名前100名,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申请人,条件可放宽至博士毕业学校为本国排名前3名的高校。具有良好的中文(或英文)听、说、读、写能力,能够保证在华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不少于20个月,全职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详细申报条件参见“中国博士后”官网通知公告栏的《关于开展2022年博士后国(境)外交流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
四、经费待遇及支持措施
(一)国家资助博士后日常经费每年8万元,经费包括工资、基本保险等;另外可申请中国社科院博士后创新科研项目经费每年最高8万元(该经费须通过面试后另行申请,是否获得以项目立项书为准)。
(二)项目博士后根据合作导师的项目资助计划确定,资助金额每年8-15万,共资助两年,另外可以单独申请其他各类博士后基金和项目。
(三)提供研究工作办公场所及设备。为符合条件的国家资助博士后提供可供租用的博士后公寓或生活补助。
(四)按照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后相关管理规定迁转博士后人事档案、组织关系、户口等相关待遇。
(五)提供畅通的职业发展通道,博士后进站后按程序认定中级职称;期满出站前可按规定申请参评副高职称。
(六)博士后在站期间可参与研究所及合作导师的课题项目。大力支持博士后申报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际交流项目、国家社科基金、国家公派留学项目等各类基金项目,对项目申报予以专业指导。为博士后提供参加学会年会、国际学术会议等高层次学术交流的机会。
(七)鼓励和支持博士后向《中国社会科学博士后文库》投稿。入选成果将由全国博管会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全额资助出版;入选者同时获得全国博管会颁发的“优秀博士后学术成果证书”。
(八)博士后作为我院引进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有计划、有目的引进和选拔的高层次创新型青年人才。对我所招收培养的各类博士后,如应聘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招聘岗位,经研究所考核优秀,通过公开招聘程序,同等条件下将予以优先考虑。
五、在站管理
(一)遵守全国博管会对于博士后在站研究工作时间为21-24个月的要求。
(二)在站期间,纳入研究所考勤管理范围,按照在编科研人员执行考勤管理办法,进站后连续坐班3个月。
(三)积极参加单位组织的各项科研学术活动,按照博士后研究工作计划,发表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并按期参加中期考核和出站考核等。
(四)在站期间须完成1部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博士后出站报告,并以“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为作者单位,独著或作为第一作者、第二作者(博士后合作导师为第一作者)完成以下任务中的一项:
1.在顶级、权威期刊(参照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报告》(下同))或同等影响力外文期刊发表1篇学术论文。
2.在核心期刊或同等影响力外文期刊发表3篇学术论文。
(五)其他未尽事宜中科院博士后名单,将根据人社部及全国博管委联合下发的《博士后管理工作规定》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后工作管理规定》等文件精神,按照《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后工作管理规定实施细则》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博士后工作管理规定》进行管理。
(六)对于违反以上管理规定,中期考核不合格,出站研究成果考核不合格,超期在站的博士后,以及达到其他退站条件的博士后,将予以解聘退站,同时不再享受博士后的其他国家政策和待遇。
要留美国学成名顶天,首先要以学院教育学博士学位班为目标。学院是一所著名的教育学硕士与博士学位颁发机构,是培养具有高度、持久的教育机构和教育研究机构领导力的理想场所。对于有志于在教育领域获得深入认识和技能的学生来说,申请学院教育学博士学位班的过程并不容易。接下来,本文将详细介绍学院教育学博士学位班的录取要求。
学术背景的要求
在申请学院教育学博士学位班之前,申请者必须确保具备良好的学术背景。这包括取得高质量的本科和硕士学位,有良好的成绩和综合素质。另外,还需要有一定的研究经验和出色的写作和沟通技能。学院要求申请者提供本科、硕士和其他学术成绩单、标准化考试成绩(如GRE、GMAT、TOEFL或IELTS成绩)和三份信。
研究目标的表述
列出研究目标是成功申请学院教育学博士学位班的关键之一。申请者需要明确表述其研究目标,包括所需研究、研究的资助来源以及近期的研究工作。申请者还应列举自己过去的实验室经验、技术和技能,以加强其表述。学院希望看到申请者具有对未来职业生涯的明确和深入认识,并能展示出引领教育领域,作出卓越贡献的潜能。
适当的工作经验
虽然没有特定的工作背景是申请学院教育学博士学位班的必要条件,但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可以让申请者在申请过程中获得更高的评估。申请者应准备确切的职业规划,包括计划如何将他们的学位利用到教育领域,以及他们如何利用他们的工作经验来支持自己的职业发展。学院非常欢迎那些有跨学科或跨文化背景的申请者,并认为他们能够为学院的多元化环境做出重要贡献。
课外活动和社区服务
在涵盖到学院教育学博士学位班的录取要求时申请美国教育学博士,申请者应明确表达自己的课外活动和社区服务的经验,并说明如何利用这些经验对其未来职业目标产生影响。学院希望看到申请者擅长团队合作、领导力、社交技巧等方面,以及展示出对教育事业的社会责任感。
总结
申请学院教育学博士学位班需要申请者经验丰富申请美国教育学博士,美国学院教育学博士学位班录取要求,具备多学科技能和扩展的教育知识,这些都是申请者在申请过程中需要掌握和准备的。为了让自己在申请时具有竞争优势,申请者需提前了解申请要求,并准备合适的个人陈述、抗辩和申请材料,以确保自己成为教育领域的未来领袖之一。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ojishuobo.com/176633.html
评论列表(0条)
[…] 以前如果能读到本科,就业就很容易了,但现在就业越来越难,甚至研究生都普及了,想要就业更加容易读博士后需要几年,很多人选择读博士。 […]
[…] 问题一:什么是博士后流动站和工作站 1985年开始实行的,目的是吸引、培养和使用高层次优秀人才。博士后制度是指在国内的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或大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留学人员创业园和科研生产型事业单位里设置一些特殊职位,挑选获得博士学位的优秀年轻人员到这里,在规定的期限内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是指在高等学校或科研院所的某个一级学科范围内,经批准设立的可以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组织。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是指在企业、科研生产型事业单位和特殊的区域机构内,经批准可以招收和培养博士后研究人员的组织。博士后研究人员是指经批准并在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注册,在流动站或工作站里从事博士后科研工作的人员。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博士后”表明的是一种经历。博士是最高学位,不能把“博士后”看成比博士更高一级的学位,对博士后研究人员不能再授予其它任何名义的学位称号,同时“博士后”也不是专业技术或行政职务。2、博士后研究人员主要从事科学研究,而这种科研工作往往具有探索、开拓、创新性质。3、博士后研究人员是国家正式工作人员,而不再是学生。他们在博士后研究期间要与其他正式职工一样计算工龄,除享受国家规定的优惠待遇外,还享受同本单位正式职工一样的各种待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