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大学博士后,剑桥大学博士后含金量,剑桥大学博士后王京刚,剑桥大学博士后申请

德国博士后,申请国外访问学者/联培博士后的待遇如何?

访问学者和博士后毋庸置疑是受益较大的两种出国深造途径,很多申请者在申请国外博士后的同时,都有申请访问学者的资格。当然,如果你不具有博士学位,那么显然你只能申请访问学者。既然博士后这么火,厚谱教育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下国外访问学者/博士后的待遇问题。

德国博士后

访问学者和博士后毋庸置疑是受益较大的两种出国深造途径,很多申请者在申请国外博士后的同时,都有申请访问学者的资格。由于访问学者的申请条件是宽于博士后的,国家留学基金委之所以把项目名称叫做“国家公派访问学者(含博士后研究)项目”,也是因其认为博士后研究是在访问学者范围之内。

当然,如果你不具有博士学位,那么显然你只能申请访问学者。但是也有特殊情况,就是在访学期间获得博士学位后,可以依据留学基金委的批示德国博士后,申请国外访问学者/联培博士后的待遇如何?,以及相应访学机构导师的承认,有可能转为博士后。既然博士后这么火,厚谱教育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下国外访问学者/博士后的待遇问题。

美国

美国机会更多,生活质量更高,生活空间也广。美国的年薪一般是3.0-6.5万美金左右德国博士后,刚博士毕业出来的,待遇也就在3万美元左右,当然在美国各个地方,不同单位的博士后自然拿钱也不一样,需要看当地的物价水平,有人2000美元一个月,也有人8万美元一年(IBM公司的博士后)。如果只是做访问学者,薪水不会超过1.5万美金,一般在1万左右。

加拿大

加拿大博士后的年薪一般是2.5-3.5万加元,一个月1200加元左右就够一个普通家庭的开销了,如果没有申请移民,博士后的津贴可以免税。但如果申请了移民,按照税务局的解释,就得向加拿大缴税。

德国

德国的收入在欧洲应该是最高的,在德国,博士后工资应该在3000 – 3500 EURO(税后, 有老婆孩子)。孩子每个月有约150 EURO的补助。

严格的讲德国没有什么专门的博士后位置。但通常来说博士后也分奖学金和项目资助两种。目前的博士后奖学金主要有两个:①鸿宝,奖学金比较高,不同类别还有些差别,但净收入2000欧/月,家属和小孩陪读有补贴。目前申请的难度在增加。②王宽城博士后奖学金,在国内申请,资助1年,每月1200欧。在德国连续工作纳税五年就可以申请永久居留,再过三年就可以申请入籍。

英国

英国剑桥薪水大约税后32000欧元/年,一般博士后税前应该在18000~21000英镑,看经验和年龄。现在英国是五年申请永居, 再过一年申请入籍。

丹麦

税前大概30000 丹麦克朗一个月,一般博士后可以享受25%的税,税后大概不到20000,当然等你离开丹麦,还可能退养老金,不过不是很多,税后大概一年3万左右。

比利时

每月2000欧元左右。

法国

这里的博士后一般是2000欧元左右,具体得看提供奖学金的机构了,一般时间为一年,不过其实一开始你老大已经帮你申请好了2年的奖学金。一般来说,税什么的占你工资的百分之25。如果说是一年后回国,会退还你所交的养老保险。

“马普所有足够多的资源为我的科研目标服务”—这是本文作者在马普所做博士后的体验。知识人网小编推荐这篇文章,希望能给访问学者及博士后申请者予以启发。

马普所介绍

马克斯·普朗克学会(Max– or Max ),简称MPG(马普所),是德国的一个大型科研学术组织,也是国际上规模最大、威望最高和成效最大的由政府资助的自治科学组织。它的前身是1911年成立的威廉皇家学会。1948年9月,学会以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德国人马克斯·普朗克的名字命名,总部设在慕尼黑。截至2014年,马·普学会至少走出了33位诺贝尔奖得主。

马普学会共有83个研究所,12000名雇员,9000名客座科学家、博士后与学生,其研究涉及物理、工程技术、生物医学、基础科学等众多研究领域,一直致力于国际前沿与尖端的基础性研究工作。

作者背景:

研究方向:纳米机器人。

教育背景:211本科,北美硕博,德国马普所博士后(2019年初 – 2021.06)。

博士后工资状况:前半年税后1600欧左右,之后申请上了洪堡学者,每个月2600欧奖学金(不需要缴税)。

马普所有足够多的资源为我的科研目标服务—这是作者在马普所的体验。

从加拿大读博到德国马普所博后

读博期间,我就很清楚,如果之后想进入一个不错的高校,继续自己的学术生涯,那做博士后是必选项。因为很残忍的现实情况是:去高校求职,博士学历已经不具有竞争力。而我在加拿大博导的老师,正好就职于马普所。博导的老师一直很关注自己学生的研究领域、同时也关注我的研究,博士还没毕业,他就给了我去马普所做博士后的邀请。当然我自己也申请过北美的博士后职位,但当时由于签证方面的问题,最后还是选择了去德国马普所。因为马普所在我做的研究领域走在世界前列,那里也是世界上诞生诺贝尔奖的圣地。自己之前也没去过欧洲,借此去了解下欧洲也挺不错的。

德国博士后一般几年

诞生过33位诺贝尔奖的马普所工作氛围

在德国马普所感受到的科研氛围是:德国科学家会选择比较艰难的科研之路,不知道前面到底有什么?也不知道到底能不能走的通?但就是出于兴趣,要去走走。

马普所的科研资金特别充足,老板们不需要考虑项目经费的问题,能够把绝大部分精力放在科研上,所以大家能够静下心来去做科研、不会急于求成。人事关系特别简单、不需要维持人情、也没有任何行政任务,行政方面的事情秘书会处理好。比如,用来做实验的设备坏了,研究所甚至会花半年时间去进行维修,并不会觉得浪费时间。在马普所也遇到过诺贝尔奖获得者,获奖之前他就开个老头车,获奖之后还是一样的开个老头车,好像获诺贝尔奖并不会给他带来什么变化。

当然这种科研氛围的形成,也离不开德国社会发展水平,德国已经是高福利社会,大家不太需要考虑生计,整个社会对科研特别重视。再加上德国本来就有科研的土壤、对科学特别尊重,这已经深入到了德国文化中。同时德国的环境具有强大的包容性、接纳各种怪咖。

不管前方是高山还是悬崖,都得探索下去

我自己的主要科研任务就是做实验。可以大开脑洞、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想法。尤其是在没有写文章的压力下,会觉得超级好玩。但由于科研成果是无法预测的,很多发现都是意外,如果运气迟迟不来,会给自己造成特别大的困扰,这是特别折磨人的。

经历的失败多了,内心也逐渐变得平淡,因为这是自己必须面对的事实,科研是特别个人的事情,很多时候根本无法向其他人寻求帮助,别人试出来的方式并不一定就适用于我,而且没有任何标准答案供自己参考。所以要有好的心态去面对这个事实、不管是什么样的结果,都要一直往前走。

德国博士后一般几年

感激上天对我的眷恋

自己做的研究其实是交叉学科,正好赶在时代交叉口,并没有觉得自己多厉害,只是在这个时代顺风球还打的不错而已。真正厉害的人,是那些在逆风中依然坚定自己理想,为此奋斗的人,比如埃隆·马斯克。

我和其他人一样,当时出国也只是满足自己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心,同时对于花费大量时间学习并没有太多负面情绪罢了。这一路能够不断升级打怪、与其是自己努力后的结果、很重要的一部分也归结于自己的好运气。在国外那么多年,看到过不少意外事件,而这些都没有发生在自己身上,内心特别感激。感激上天对我的眷恋。

给其他想做博后之人的建议

选课题组时,不要太看重学校,而应该针对于所选的课题组。学校排名高,并不意味着在你所研究的领域也强。如果课题组实力强,但学校排名一般(尤其是对于德国的高校),那意味着有很多科研资源能为你的目标服务,对之后的求职也很有帮助。

毕竟学术圈子并不大,如果老板是学术界大牛,那无形或有形都对自己学术之路很有帮助。在选择课题组之前,尽可能地和课题组的成员沟通,了解课题组的氛围,从实际角度思考,看这个课题组是否合适自己。毕竟之后和课题组的成员也会有很多接触,如果相处的不愉快,自己也会挺难受的。

做博后时不要期待老板会给你指导。他能够给你提供好的资源和平台就很不错了,而你要做的就是利用好资源,在科研方面做出一些成就,为自己之后的学术之路铺好路德国博士后一般几年,德国马普所博士后体验,同时也为课题组提供有价值的科研成果。不要总想着别人能为你做什么,而要思考的是你能为别人提供什么价值。

不断得到又不断失去

从本科到硕士、博士和博士后一直不停地换国家。我每到一个新的国家,都会体验到不一样的社会状态和独特的收获。但同时也必须面对的是,由于自己不断地更换地方,导致身边没有固定的朋友圈,和年少时的朋友也渐行渐远。但自己内心很清楚,人生就是有收获和遗憾的过程,也会去感受自己的情绪德国博士后一般几年,但不会太被情绪所困住,人生这条线很多时候并不是按照自己的心愿在运行,既来之则安之,不要给自己太多负担。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ojishuobo.com/178607.html

(0)
国际硕博教育王老师
上一篇 2024年 2月 1日 上午11:03
下一篇 2024年 2月 1日 下午5:02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923864400

在线咨询: 资深顾问 邮件:guojishuobo@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关注微信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