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有关单位:
根据《关于印发2019年度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申请指南的通知》和《2019年博士后国(境)外交流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要求,现将2019年下半年博士后科学基金及项目申请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面上资助
(一)项目内容
面上资助是给予博士后研究人员在站期间从事自主创新研究的科研启动或补充经费,由专家通讯评审确定资助对象。资助分为一等、二等。自然科学资助标准为一等12万元、二等8万元;社会科学资助标准一般为一等8万元、二等5万元。面上资助采用同行专家通讯评议。
(二)申请条件
1、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
2、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较高的学术水平和较强的科研能力。
3、申请项目应具有基础性、原创性和前瞻性,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且为本人承担。
4、进站一年半以内可多次申请,每站只能获批一次。
5、入选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实施的各类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学术交流项目除外)的派出人员,在完成派出工作或提前结束国(境)外研究工作后,继续在国内开展博士后研究工作的,可申请。
6、不允许申报涉密项目。
(三)申报时间
第66批面上资助纸质材料提交时间:2019年9月1日;网上提交截止时间:2019年9月5日。
(四)申报及遴选程序
申请人登录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网站“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管理信息系统”,下载申报软件,网下填写《申请书》。
申请人将纸质申请书1份交到人事处师资管理办公室,人事处组织校内专家评审。评审后中国博士后项目,关于2019年下半年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及相关项目申请的通知,申请人根据反馈意见修改申请书后在系统中上传,并将纸质申请书定稿1份(本人签字)交送至人事处师资管理办公室。人事处核准后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申报。
二、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引进项目
(一)项目内容
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引进项目资助优秀的外籍(境外)和留学博士来华(回国)在我校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为期2年。资助经费由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和我校共同承担,其中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资助每人每年20万元人民币中国博士后项目,我校配套资助每人每年10万元人民币,包括在华从事博士后研究期间个人的生活开支、住房补助、社会保险及来华往返国际旅费等。
(二)申请条件
1、年龄一般不超过35周岁,思想品德端正,身体健康。
2、申请人须为近3年内获得博士学位的外籍或留学回国博士。
3、申请人博士毕业学校应为世界排名前100名的高校,或者其博士学位所属学科排名全球前100名(以当年度最新上海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 of World 、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Times World 、QS世界大学排名QS World 、U.S.News世界大学排名U.S.News& World 为参考)。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申请人,条件可放宽至博士毕业学校为本国排名前3名的高校。根据中德博士后交流项目合作框架,在德国获得博士学位的留学人员或外籍博士,如获得德国亥姆霍兹联合会正式推荐可申请本项目,不受学校或专业排名限制(联系方式:德国亥姆霍兹联合会驻北京办事处何宏 , )。
4、申请人自主联系我校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流动站同意招收。
5、申请人能够保证在华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不少于20个月。
6、博士学位在读期间取得突出的研究成果。
7、非英语国家的人员应具有良好的中文(或英文)听、说、读、写能力。
8、国内在职人员不能申报本项目。申请人受本项目资助期间须全脱产从事博士后研究。
9、此前未获得过博士后国(境)外交流项目或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资助。
(三)申报时间
下半年的申报时间节点为2019年9月6日。
申请人为在站博士后人员的,其进站时间须不早于提交申报材料时相邻批次时间节点的6个月以内。
(四)申报及遴选程序
1、个人申请
申请人登录中国博士后网站“国外境外交流项目”申报系统,填写相关信息,并上传《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引进项目申请表》及主要证明材料原件扫描件。同时,将纸质申请材料报送流动站所在学院。
主要证明材料包括:
(1)有效身份证件;
(2)学位证书或答辩决议书。应届博士毕业生如还未进行答辩,可先进行申报,在办理进站手续时提供博士学位证书;
(3)《申请表》中列出的主要科研工作及学术成果证明材料。
2、流动站所在学院审核
流动站所在学院汇总、审核申请材料,在纸质《申请表》中填写单位推荐意见,并于9月10日前将申请人纸质申请材料和汇总表报送人事处师资管理办公室。
3、学校复核推荐
4、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组织评审并公布资助结果
三、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学术交流项目
(一)项目内容
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学术交流项目资助优秀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赴国(境)外开展学术交流活动。资助经费为每人3万元,主要用于赴国(境)外开展学术交流活动的交通费、食宿费、会议费等。
(二)申请条件
1、申请人为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须经所在博士后流动站、合作导师同意)。
2、具有良好的英语(或参加学术交流会议所需语言)听、说、读、写能力。
3、拟参加的国际学术交流会议须为本领域内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和一定规模的国际学术交流会议,召集方为专业的行业协会,或者由国际著名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发起的多边国际学术会议。
4、已经向拟参加的国际学术会议投稿、为论文的第一作者(或以其博士后合作导师为第一作者,博士后本人为第二作者),并已收到将在会议上宣读论文的正式书面录用通知。
5、在从事本站博士后研究工作期间未获得过此项资助。
6、拟参加的国际学术交流会议召开日期应在本年度之内。
(三)申报时间
下半年的申报时间节点为2019年9月6日。
(四)申报及遴选程序
1、个人申请
申请人登录中国博士后网站“国外境外交流项目”申报系统,填写相关信息,生成并打印《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学术交流项目申请表》,并上传主要证明材料原件扫描件。同时,将纸质申请材料报送博士后流动站所在学院。
主要证明材料包括:
国际学术交流会议通知;
国际学术交流会议邀请函;
论文被会议收录的证明。
以上证明材料均要求以正式信函形式英文撰写,不可用电子邮件代替。
2、流动站所在学院审核
流动站所在学院汇总、审核申请材料,在纸质《申请表》中填写单位推荐意见,并于9月10日前将申请人纸质申请材料和汇总表报送人事处师资管理办公室。
3、学校复核推荐
4、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组织评审并公布资助结果
四、其他有关说明
1、各类《申请书》由“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管理信息系统”生成,纸质申请书校验码与系统一致为有效。
2、申请人应保证申报材料的内容真实可靠,不得弄虚作假。面上资助《申请书》标识为红色的边框内不得填写个人信息,包括申请人姓名、设站单位名称、合作导师姓名等,否则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根据评审专家的认定意见视为故意向评审专家泄露个人信息,将取消其资助资格。
3、面上资助申请人须将申请书送交合作导师指导,参考校内评审专家意见修改后,再通过系统上传。
4、请各单位,各申请人关注具体申报内容,按时提交材料。
5、其他有关事宜详见中国博士后网站《2019年度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申请指南》和《2019年博士后国(境)外交流项目申报指南》。()。
联系人:杨老师
电话: –
Email:
党委教师工作部(人事处)
2019年7月15日
附件1:
2019年博士后国(境)外交流项目申报指南.pdf
附件2: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指南(2019 年度).pdf
附件3:
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引进项目申报汇总表.xlsx
附件4:
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学术交流项目申报汇总表.xlsx
2022年度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名单
【通知】关于公布2022年度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获资助人员名单的通知中博基字〔2022〕7 号各博士后设站单位:根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规定》(中博基字〔2020〕7号),经专家评审和评审结果公示,确定对399人给予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4批特别资助(站前),对792人给予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15批特别资助(站中)。获资助人员名单详见附件。部分获资助人员另行发布通知。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4批特别资助(站前)获资助人员须在本通知下发之日起三个月内进站,逾期视为自动放弃资助资格。附件:1.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4批特别资助(站前)获资助人员名单(部分获资助人员名单略).pdf2.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15批特别资助(站中)获资助人员名单(部分获资助人员名单略).pdf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2022年7月22日……阅读全文
博士后,30年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30年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推进,在富国强民的殷切期盼下,党中央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博士后制度应运而生。对人才的渴望,体现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深切关怀中。1984年5月,邓小平同志在人民大会堂会见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教授,仔细听取李政道关于实施博士后制度的
博士后都去哪了
前几天 发表了一篇有趣的文章,题目是“ nt using a new ”。直白的翻译过来,应该叫博士后都去哪了。我自己
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首批博士后完成出站考核
近日,江苏省南京锅检院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的4名博士后顺利完成出站考核答辩,这是该院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首批完成出站考核博士后。南京锅检院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正式成立于2013年。此前,该院充分利用南京丰富的高校及科研机构资源,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工业大学、东北石油大学合作成立教
中国博士后基金发文:解读《加强博士后工作建设的通知》
前不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设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各地深入贯彻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大力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努力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青年科技人才后备军,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推进企业创新联合体建设
博士后面临“提质”难题
如果是几年前,汪琦的处境也许会和现在迥然不同。今年9月博士后科研基金,2022年度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名单,刚刚博士毕业的他,进入某原“211工程”高校的博士后流动站,成了一名博士后。然而在读博之初,汪琦从来都没有想过自己会走这一步。“那些年,我觉得读到博士已经足够了,再做博士后没什么必要。但没想到等我毕业时,这好像成了一个大趋势。”汪琦有些感慨地
中国博士后流动站26年招收博士后8万多
中国自1985年设立博士后流动站以来,全国累计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达8万多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司司长、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孙建立今日(3月26日)表示,26年实践证明,博士后研究人员已成为最具活力的创新团体。孙建立在今天举行的清华大学博士后校友联络会成立
苏州纳米所5名博士后获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
10月29日,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公布了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52批面上资助项目名单,中科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苏瑞巩、朱未琴、杜明春、刘涛和骆群5位博士后获得额度为5万元/人的项目二等资助。自2008年以来,苏州纳米所共申请7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累计有25位博士后获得资助,其中
宁波材料所8名博士后获2010年博士后科研项目择优资助
宁波材料所8名博士后获2010年宁波市博士后科研项目择优资助近日,根据宁波市人事局关于公布2010年度宁波市博士后科研项目择优资助人员名单的通知,中科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8名博士后获2010年宁波市博士后科研项目择优资助,其中周旭峰、汤兆宾、聂军武3名博士后获2010年度宁波市博士后科研项
宁波材料所3名博士后获中国博士后基金第五批特别资助
9月17日,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公布了第5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获得者名单,在全国获资助的900人中,中科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表面事业部赵文杰、新能源所曾俞衡、刘颖3人荣获此项特别资助博士后科研基金,人均资助金额15万元。这次博士后基金申报,是宁波材料所博士后流动站简历以
教职僧多粥少 美博士后处境堪忧
图片来源:JASON |.COM据《科学家》杂志报道,作为一名在梅奥诊所工作了三年的博士后, 期待着自己作为独立研究员的预备终身教职,但仅有的两次面试均以失败告终,一年的寻觅无果让她十分失望。其中第二次面试的研究所同时招聘两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ojishuobo.com/178537.html
评论列表(0条)
[…] 博后阶段申请到的项目不仅解决了博后阶段的资金,更重要的是积累了自己申请的经验以及增加了自己光鲜的履历,甚至增加了很多认识科研圈大牛或其他青年才俊的机会,这对于以后成为正式教职申请项目是非常有帮助的!下面总结了两大项目(包含十二种计划或资助),赶紧好好研究一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