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大学博士后,剑桥大学博士后含金量,剑桥大学博士后王京刚,剑桥大学博士后申请

医学影像技术考研是考专硕还是学硕,医学影像技术专科考研是考影像技术呢 还是考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学硕)?

医学影像技术学硕目前考699和专业综合的都有,专业综合几乎每个学校都不一样,大概就是学过的专业课,比如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医学影像诊断学,医学影像设备学等都有学校考,也是需要确定具体的学校了解。

2020年考研大军之一

本人15级影像技术专科毕业,应届专升本在读中,最近一直在做考研的前期准备工作,包括挑选学校与专业,也有很多纠结的地方。以下答案着重分析医学技术研究生。

首先,就医学影像技术这个专业来说,大陆地区正式将影像技师与诊断医师区别开也仅是从2010年之后,因此,影像技术这个专业国内发展的时间并不长。从19年开始,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开始设立研究生学位,专业代码1010医学技术,并列的还有医学检验技术与康复治疗技术,颁发学术硕士证书。招收的学校也并不多,大部分为“医学院”少数“医科大学”重点医科院校仅有寥寥几家开设。其实不论是重点院校还是非重点,都是第一年开设这个专业的学硕,许多学校都并没有明确方向,可能你考取的是医学技术研究生,但是进了学校还是走影像医学与核医学的培养路线,所以,目前是被实验的小白鼠。目前有些地区,已经不允许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报考影像医学与核医学的学硕了,在报考之前需要了解一下当地的最新政策。

其次呢,我个人觉得,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本科学习的知识足够迈入工作岗位。技师,不论是X线、CT、MRI你也只是做技术工作,不作诊断,大多数都是重复操作性的工作,更需要的是在岗位上多接触病人,多熟悉机器。技术专业的学硕我理解可能是对体位的摆放进行进一步的完善、机器的多功能成像(MRI的多功能成像目前是大多数研究影像技术的实验室的研究方向)、机器如何更好的进行成像(与生物工程专业部分交叉)等,如果你本人对这些比较感兴趣,不失为一个选择。当然,专科生在当前的社会形式下有迫切的提升学历的需求,这也是我继续读专升本并且选择考研的原因,但是,出去这两个专业之外,也可以跨考基础医学、生物工程等专业,也可以满足这个需求,并且一定程度上开拓自己的事业方向。

综上所述,我个人认为,医学影像技术学硕与影像医学与核医学的学硕在研究方向上是有部分重叠的,但是,技术专业不论报考哪一个,都是不能做诊断的。所以,建议如果报考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可以选择一个偏向于技术的研究方向,这样更有专业优势,对日后的就业也比较有帮助,如果报考医学技术专业,对于院校的选择要慎重,提前了解一下院校对该专业研究生的培养计划与方向,避免成为一只被毒死的小白鼠(原答是19年初,现在20年,已经有经历过一年医学影像技术硕士培养的学生了,有意向报这个专业的可以找各学校的师兄师姐问问到底如何)。

距2020考研还有60天

收到很多想要咨询考研相关问题的私信

由于我现在正在紧张备考中 很抱歉实在没有时间和精力一一回复你们

关于考研的问题

如果是2021年考研:

关于专业课,在没有选好学校之前的专业课复习都是比较盲目的,因为每个学校的学硕考试科目都不一样,并且在新一年的大纲出来之前都有可能会变动。如果现在开始复习到时候与想选的学校不一样的话,会对备考产生比较大的冲击。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学硕目前大部分学校是考699联考西医综合的,包括生理病理生化内科外科,但是每个学校的内容侧重点与题型又是不一样的,需要找目标学校的学长学姐了解。

医学影像技术学硕目前考699和专业综合的都有,专业综合几乎每个学校都不一样,大概就是学过的专业课,比如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医学影像诊断学,医学影像设备学等都有学校考,也是需要确定具体的学校了解。

医学影像技术考研是考专硕还是学硕

如果是预备考699的话,可以先看书刷课(强烈推荐傲视天鹰,讲的贼好,虽然是临床专硕的课但是都能看),没必要老师讲的全部都弄懂,因为你后面还会看好多遍,先刷课的目的是先大概了解一下要学的知识点,这样后期会轻松很多,也比较容易构建学科知识框架。如果要考类似检查技术、诊断、设备这些的专业课,建议尽最大努力找学长学姐回忆真题和题型,这样复习的才有重点和方向。

现阶段其实要做的事情不多,第一件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要打好英语单词的基础,英语这门学科真的是需要时间的积累才会引起质变,踏踏实实背单词单词背好了后期会给自己整个备考过程减轻很多压力。第二件事是对自己的职业道路的规划和自我剖析,看看自己是不是真的下定决心考研,因为顶着实习的压力复习,在备考后期放弃的人太多了。可以在研招网上看一下学校,然后去学校的官网上看一下今年的招生情况,做到大概心中有数,选出几个大概的备选学校。

最后

2020考研的小伙伴们,祝我们都能得偿所愿,顺利上岸。

2020.03.07修改

距离初试成绩出来已经17天了,在查出来成绩单的时候感觉之前的委屈和辛苦都是值得的,你所付出的一点一滴一分一秒,在你需要的时候都会出现在你面前。

我回答完这个问题之后有很多人发私信给我,基本上就是“学姐你好,我也是影像的想考研,但是我什么都不了解,能不能加你微信问一下”这些信息我都看到了,可是我真的不知道应该怎么回复你们,并且我不加微信。

我从去年寒假下决心要考研,一直到考研一个月都还在犹豫考研对我来说是不是正确的选择,每当我复习的不顺利,学不下去疯狂想玩想摸鱼的时候我都会怀疑我自己到底适不适合,但是最后说服我自己让我坚持下来的理由是“这个决定是我自己下的,没有人逼我,自己做的选择自己要承担后果”。其实考研对于很多人来说并不是一个必须的选择,在大学结束之后面临继续上学还是工作,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想法,无论你选什么,都必须要认清自己,从自身出发,不要因为外部因素,或许是听别人说考研之后好找工作或许是别人劝你再读两年书,这些理由都不足以支撑你度过你备考的日子。你想读这个专业,你想做科研,你想提升自己,这些才应该是你选择考研的理由。

当你下定决心之后,你需要做的只有一件事情就是坚持。从我自身的经历出发,坚持是最难的事情。考研的时候很多人都会制定各种目标,日目标周目标月目标,但是能持之以恒的做到的少之又少,如果你能坚持到考前最后一分钟,那你就已经战胜了99%的对手。

考研是一场信息战,它不像我们以前经历的考试一样,所有的信息都是已知的,你只需要学习就行了。考研中许多的院校信息医学影像技术考研是考专硕还是学硕,专业课信息,导师信息都是隐藏式的,需要时刻关注你意向院校的相关信息,不然就会出现等你报考的时候才发现你备考的专业根本不收你的情况。

我算是一个经历过失败的人,高中玩心太大没有心思学习,高考失利,没有选择复读而进入了一个很差的大学是我到目前为止唯一后悔的事情,这个选择完全改变了我的人生。我在进入大学之后有很长一段时间都沉浸在对这件事情的懊悔中,后来也慢慢接受了,觉得自己可能也就只能这样了。后来选择专升本、选择考研也有一部分原因是不甘心,我不想陷入“我本可以”的怪圈中,我想去做我想做的事情,不想在无法改变的后来里面懊悔。

当时下决心要考研是抱着我想证明一些东西的心态的,但是成绩出来之后,我拿到了一个很好的成绩,心中反而没有了要证明什么的想法。考研这件事无论成功与否,它只是我人生中的一个选择与经历,它是会改变我的人生,但是它的成功或失败并不能定义我是谁,就像当初的高考并不能定义现在的我一样。

本来是一个分析贴最后被我写成了情绪贴。这个回答应该不会再修改了,看到这里的朋友们我想说,我最初的回答是19年,现在一年过去了,影像技术第一批硕士已经读了一年了,对于两个专业哪个好我个人没有办法回答了医学影像技术考研是考专硕还是学硕,医学影像技术专科考研是考影像技术呢 还是考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学硕)?,毕竟我两个都没读,对于职业规划不同的人这个问题有不同的回答。但是我想对决定考研的朋友说,如果下定决心了,那就坚持去做吧,在遇到下一个路口之前你都还不用纠结你现在做的选择是对是错。

匿了,说太多了要被认出来了。不想知乎被掘。

大家都知道硕士主要分成两大类别:专业型硕士和学术型硕士。

医学专业的硕士也不例外,但是在医学专业考研领域,专硕和学硕两种硕士的风评,和其他专业相比,还是有较大不同的。

这就导致很多小伙伴在备战考研时,会对选择哪种硕士类型产生疑惑,今天小昭就为大家详细讲解一下硕士分类,还会根据已上岸学长学姐的经验给大家一些建议。

专硕与学硕的区别考试内容

首先从考核方式来看,学术型硕士与专业型硕士同样都是国家统一招考,两者的英语与政治考试相同,唯一不同在于医学综合考试。

从2017年开始临床医学学术型硕士初试改革医学硕士专硕和学硕的区别,对医学生来说,专硕和学硕到底哪个好?,各大高校可以自主命题医学综合考核内容。

但近两年不少医学院校,都将学硕的考试科目更换为[306临床医学综合能力(西医)],报考学硕的同学们,需要密切注意目标院校官网发布的信息,以免备考科目有误。

不少 985、211 综合院校的临床专业会有一部分为为学术型硕士,其专业考试命题难度并不一定低于专业型硕士。

录取情况

从录取人数看,大部分情况下学硕录取人数比专硕少。以两所学校为例:

南通大学 2021年招生目录上注明,其医学院(学硕)将招生151人,而专硕学位将招收470人。

深圳大学医学院 2021年招收专硕219人,而学硕仅87人。

从录取方式来看,专硕竞争会更加激烈。

专硕复试差额比往往高于国家所设定 1:1.2 ,有的学校甚至出现差额比高达 1:2 的情况,也就是说,如果学校准备录取10个学生,那么将会有20位同学进入复试。

小昭提醒:在调剂时,学术型不可调剂至专业型专业,而专业型却可以调剂至学术型专业,所以学术型硕士的复试差额比也不低。

发展方向

专业型硕士的培育内容是以职业需求为目标,以提高综合实力与技能为核心,并且考核形式更注重病例分析与实践研究有机结合。

而学术型硕士偏向于科研能力的培养,研究课程设置也更倾向于基础理论的学习。

学习内容

专业型硕士较注重临床技能的学习,往往在开学后一个月的理论学习之后便开始分布至各大导师所在医院进行实习。

学术型硕士的专业学习时间往往长达一年,知识点侧重于科研与创新能力。至于临床经验的获得,学术型硕士更多的要取决于导师的研究方向。

如果导师在临床科室,那么同学也会下临床跟导师进行学习,也一样可以学习临床知识与技能;如果导师的研究方向更偏向于基础医学,那么学术硕士会接触更多的实验,对于需要参与申报国家自然基金以及 SCI 的撰写与投稿有一定的帮助。

规培时间

专业型硕士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拥有更多的实践机会和临床机会,其最大优势在于专业型硕士毕业后可拿四证(硕士毕业证,学位证,规培证,医师证)到手,缩减时间成本。

学术硕士在取得硕士学位后从事医师工作还需要3年规培。

就业方向

与专业型硕士相比,没有规培证书的学术型硕士往往处于劣势。为了节省医生的培养时间,大医院可能会更倾向于录取自带规培证的专硕。

但是,近年来,由于各大医院对于科研人才的重视以及基础实验室的建立,具有科研能力学硕也有了相应优势。

学硕&专硕该如何选择跟着兴趣走

其实大部分考研党选择的都是专硕。

一方面,临床上和病人打交道,能帮助医学生树立成就感和价值感,想尽快从事临床工作,有更大的热情。

另一方面,如果大学接触过几个科研项目,你就会知道,未来的学硕生活将充斥着查文献、写标书,实验过程(除了动物实验过程)、分析数据等等医学硕士专硕和学硕的区别,很多人都觉得很痛苦,很枯燥,难以坚持。

看就业情况

如果准备直接就业,那么毫无疑问选专硕,如果学硕想达到专硕的就业水平,那很难。现在医院都很精明,很少招学硕。

如果想读博,考虑到也有一些医院更青睐博士,那就读学硕。

看导师实力

跟着大牛导师,无论是专硕还是学硕都吃香!

如果你选的是学硕,还跟的不是大牛导师,去的实验室平台也就是发SCI 2分或3分水平的实验室,那么你自己再怎么努力,也很难发出高分的文章。如果导师手里再没有课题,别说晋升博士了,能否顺利毕业都是一件很惆怅的事情!考虑读学硕的话,真的很看重导师和平台。

如果你的导师是院士级别的,转博将非常容易。就算没有转博,拿着导师的推荐信去三甲医院面试,老师们的态度真的会不一样!找工作自然就没那么难了。

医学硕士专硕和学硕的区别

综上,无论是选择专业型硕士还是学术型硕士,都可以通过自身努力学习到相应的知识与技能。

二者在硕士培养方向上具有不同的优势与劣势,昭昭医学考研今天简单说了说,大家一定要认清自身情况,选择正确的研究方向,才能早日成功上岸。

@昭昭医学考研【昭昭】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添加站长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ojishuobo.com/189622.html

(0)
国际硕博教育张老师
上一篇 2024年 3月 9日 下午3:39
下一篇 2024年 3月 9日 下午3:45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923864400

在线咨询: 资深顾问 邮件:guojishuobo@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关注微信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